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内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晟 贾育松 孙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90-1797,共8页
背景:良好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生动直观的帮助医疗工作者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可以通过成熟的退变模型,探索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体内腰椎间盘退变动物... 背景:良好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生动直观的帮助医疗工作者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可以通过成熟的退变模型,探索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体内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至2016年5月为止的Pub 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lumbar disc,degeneration,animal model,vivo model";中文检索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在体模型"。共检索到161篇相关文献,4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1)建立一种直观可靠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将助力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各项基础研究,并为腰椎间盘退变的修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载体;(2)经过80余年的发展,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已形成了物种多、方法全、思路新的制作模式。现行制作模型各具优势,不可替代,但还存在可控性不强,安全度不高或观察周期长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间盘 退行性病变 动物模型 在体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在体大鼠延迟相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艳娜 刘艳霞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0,199,共4页
目的:改进并评价在体大鼠延迟相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方法:大鼠分为延迟相缺血预适应组(DPC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变化,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定血浆肌酸激酶活性。结果:与I/R... 目的:改进并评价在体大鼠延迟相心肌缺血预适应模型。方法:大鼠分为延迟相缺血预适应组(DPC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变化,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定血浆肌酸激酶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DPC组经预适应性缺血刺激后,缺血期ST段抬高幅度明显降低(P<0.01),室早、室速出现时间推迟(P<0.01),持续时间缩短(P<0.01),室颤发生率降低(P<0.01),再灌注期间血浆肌酸激酶活性升高的程度降低(P<0.05),心肌梗死范围缩小(P<0.01)。结论:所建立的在体大鼠延迟相预适应模型的实验过程缩短,死亡率降低,可为心肌缺血预适应和药理性预适应的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延迟相缺血预适应 大鼠 在体模型
下载PDF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 被引量:31
3
作者 游剑 李青坡 +1 位作者 于英伟 崔福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9-853,共5页
目的 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莪术油中三成分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 灌流液中莪术油浓度为0.4,0.8和1.2mg·mL-1时,莪术醇、莪术二酮和吉玛... 目的 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莪术油中三成分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 灌流液中莪术油浓度为0.4,0.8和1.2mg·mL-1时,莪术醇、莪术二酮和吉玛酮表观吸收系数均较低,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吉玛酮和莪术二酮二者在体肠吸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莪术醇,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灌流液中莪术油在0.4—1.2 mg·mL-1时,三成分的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均为被动扩散过程,且三成分无特殊的吸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 HPLC 吸收
下载PDF
基于在体肠袢模型研究荭草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陆苑 黎娜 +4 位作者 刘春花 潘洁 李勇军 王永林 孙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6-1151,共6页
目的基于在体肠袢模型研究荭草提取物(polygonum orientale L.extracts,POE)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在体肠袢吸收模型,通过肠系膜静脉收集血液,血浆样品经酸化后加甲醇沉淀蛋白,Acquity UPLC BEH C... 目的基于在体肠袢模型研究荭草提取物(polygonum orientale L.extracts,POE)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在体肠袢吸收模型,通过肠系膜静脉收集血液,血浆样品经酸化后加甲醇沉淀蛋白,Acquity UPLC BEH C18(2.1×50 mm,1.8μm)柱,流动相: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流速:0.3 m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结果6个活性成分在正常状态下的吸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心肌缺血模型状态下,原儿茶酸、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和槲皮苷的吸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异荭草素、荭草素及牡荆素在中浓度的吸收量小于低浓度及高浓度时的吸收量。6个活性成分正常状态下的主要吸收肠段为十二指肠及回肠,模型状态下的主要吸收肠段为回肠及结肠,且模型组在各个肠段的吸收量均低于正常组。结论荭草提取物中6个活性成分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MS 在体肠袢模型 心肌缺血 荭草 肠吸收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在体肠灌流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谭晓斌 贾晓斌 +1 位作者 陈彦 Ming Hu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65-1668,共4页
关键词 吸收 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 中药 复方配伍
下载PDF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曹颖 李永吉 吕邵娃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本文对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主要涉及中药单体成分、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三方面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的应用,为在体肠灌流模型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在体肠灌流模型 肠吸收 中药
下载PDF
在体肠段灌流模型在中药吸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程锦 狄留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部位,目前,研究药物肠吸收的体外模型有理化模型和生物模型。理化模型有数学模型计算推导的方法、磷脂膜色谱法、平行人工膜法;生物模型有离体组织模型(刷状缘囊泡BBMV、外翻肠环法、扩散池法、外翻肠囊法... 口服药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部位,目前,研究药物肠吸收的体外模型有理化模型和生物模型。理化模型有数学模型计算推导的方法、磷脂膜色谱法、平行人工膜法;生物模型有离体组织模型(刷状缘囊泡BBMV、外翻肠环法、扩散池法、外翻肠囊法)、在体动物模型(在体肠段灌流技术、肠肝血管灌流、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段灌流模型 中药 吸收 综述
下载PDF
在体肠灌流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燕娜 王焱 刘梅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2年第5期76-79,共4页
口服给药是中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从口服给药至产生体内活性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虽然每一过程都影响着药物的体内活性,但胃肠道的吸收是产生体内活性的先决条件,影响着分布、代谢和排泄。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 口服给药是中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从口服给药至产生体内活性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虽然每一过程都影响着药物的体内活性,但胃肠道的吸收是产生体内活性的先决条件,影响着分布、代谢和排泄。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因而研究药物的小肠吸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灌流模型 吸收 中药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的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志 冯年平 +1 位作者 叶贝妮 孟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显著增加(P<0.0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麝香酮的Ka、P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酮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转运过程不受P-gp的影响。而醋酸辛酯、胆酸的Ka和Papp值随着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提示醋酸辛酯、胆酸在机体内存在类似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的转运机制,但不受P-gp的影响。pH对麝香单味药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当pH为7.8时,醋酸辛酯、胆酸的Ka、Papp值显著降低,且与pH为5.4、6.8时有差异(P<0.05)。结论麝香酮、醋酸辛酯、胆酸具有广泛的吸收窗,甚至在结肠也有良好吸收;配伍对麝香酮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麝香单味药而言,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小肠中的吸收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西黄方活性组分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肠吸收
下载PDF
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α-肌动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一种新的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志强 姜宗来 +1 位作者 杨向群 张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了研究机械应力在动脉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 ,本文建立了以压力改变为启动因素导致动脉重建的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 ,并观察了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s)形态、α-肌动蛋白 ( α- 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的影响... 为了研究机械应力在动脉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 ,本文建立了以压力改变为启动因素导致动脉重建的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 ,并观察了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s)形态、α-肌动蛋白 ( α- 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的影响。以高压力 ( 160 mm Hg)和正常压力 ( 80 m m Hg)灌流大鼠颈总动脉 6h,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VSMCs的形态、α- actin和 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在压力、脉压差和频率方面有较好的可控制性及稳定性 ;高压力使 VSMCs核常染色质增加 ,α- actin染色较正常压力组浅淡 ,表明 α- actin含量减少 ;PCNA表达阳性。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的成功建立 ,为研究机械应力对动脉重建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高压力可诱导 VSMCs向合成型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Α-肌动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体受力模型 平滑肌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维胺酯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玲 刘文英 +3 位作者 马鹏程 王亚超 贾婷 冯鹏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维胺酯在小肠各部位吸收速率常数Ka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结论维胺酯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维胺酯 吸收动力学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分析类叶牡丹提取物中5种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玉岩 孙爽 +4 位作者 杨大宇 单常芮 黄雨婷 李春成 吕邵娃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5期11-17,22,共8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讨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类叶牡丹提取物中皂苷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Cauloside G、Cauloside H、L...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讨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类叶牡丹提取物中皂苷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Cauloside G、Cauloside H、Leonticin D 3个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渗透系数在十二指肠段最大,Cauloside C和Cauloside D则表现出回肠的强吸收;药物浓度为5.0 mg/mL时,呈现最强吸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吸收无明显变化;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渗透系数明显提高。结论十二指肠和回肠是药物主要吸收场所,各成分的吸收与浓度不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抑制P-gp的表达可促进类叶牡丹有效成分的吸收;研究结果可为类叶牡丹的新药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肠吸收 皂苷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HPLC-MS/MS
下载PDF
单向灌流模型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萍 蒋惠娣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灌流液中木犀草素浓度为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有效吸收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在...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灌流液中木犀草素浓度为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有效吸收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在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段均有较好吸收。结论灌流液中木犀草素在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且无特殊的吸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 HPLC 吸收
下载PDF
基于多级质谱裂解规律结合SD大鼠在体肠襻给药模型研究西地那非经肠吸收与代谢特性
14
作者 礼嵩 倪海涛 +6 位作者 盛夏 唐守艳 陆雯静 程春燕 李伟 范国荣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的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LC-ESI(+)MSn]裂解规律,考察西地那非经肠吸收与代谢特征。方法采用ESI质谱分析技术,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西地那非、N-去甲西地那非进行LC-ESI(+)MSn...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及其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的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LC-ESI(+)MSn]裂解规律,考察西地那非经肠吸收与代谢特征。方法采用ESI质谱分析技术,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西地那非、N-去甲西地那非进行LC-ESI(+)MSn裂解分析,解析其中的主要碎片离子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基于裂解规律建立西地那非、N-去甲西地那非的LC-ESI(+)MS/MS的SD大鼠血浆样品分析方法,取25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以在体肠襻给药模型法给予硫酸氢钠西地那非原料药10mg/k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4h时在肝门静脉处取血测定,每个时间点一组SD大鼠,考察药物经肠道吸收及在肠系膜处代谢情况。结果质谱裂解规律表明,西地那非及N-去甲西地那非均获得丰度较高的m/z311、283特征碎片质谱峰,证明药物在C-S键处不稳定易发生断裂脱去C5H12O2N2S,在乙氧基C-O键处不稳定易发生断裂脱去C2H4,最终形成稳定m/z283碎片离子。以m/z475→m/z283(西地那非)和m/z461→m/z283(N-去甲西地那非)为离子反应监测通道对在体肠襻给药模型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以原型药物西地那非的形式吸收外,在体肠中约有1/5原型药物经肠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并与原型药物同时吸收。结论西地那非和N-去甲西地那非经质谱裂解均形成稳定的m/z283二级碎片离子;西地那非在体肠吸收时伴随氮去甲基代谢反应同时发生,约有1/5的原型药物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西地那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N-去甲西地那非 在体肠襻给药模型 质谱裂解
下载PDF
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及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研究
15
作者 何静 邱妍川 +4 位作者 杨延音 林凤云 刘松青 江尚飞 朱照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及结肠腺癌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飞蓟素含量,考察水飞蓟素混悬液、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在...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及结肠腺癌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飞蓟素含量,考察水飞蓟素混悬液、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Kapp)及其含低、中、高质量浓度(20、40、60μg/m L)水飞蓟素时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与水飞蓟素混悬液比较,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Kapp均增加(P<0.05);与对应浓度水飞蓟素混悬液比较,含低、中、高质量浓度水飞蓟素的肠溶PLGA纳米粒和PLGA纳米粒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Papp均增加(P<0.05),其中水飞蓟素的肠溶PLGA纳米粒与PLGA纳米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可有效增加水飞蓟素肠内吸收及Caco-2细胞摄取和跨膜转运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在体肠灌流模型 结肠腺癌Caco-2细胞 吸收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补骨脂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晓雯 刘志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4期37-39,共3页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高浓度时无饱和抑制现象,结论:补骨脂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部位 吸收机制
下载PDF
Monte Carlo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的光子传输模型
17
作者 南洋 郭川军 齐景嘉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年第14期135-135,共1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光学成像技术就是较大的受益者,尤其是在体生物光学成像上,广大学者还在其基础上研究出了光子传输模型和管子传输的规律。基于此种情况,提出了Monte Carlo方法的在体生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光学成像技术就是较大的受益者,尤其是在体生物光学成像上,广大学者还在其基础上研究出了光子传输模型和管子传输的规律。基于此种情况,提出了Monte Carlo方法的在体生物光学成像中的光子传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方法 光子传输模型在体生物光学成像
下载PDF
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润芝 尚雅云 +2 位作者 李绮杏 黎醒 赵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表观渗透系数(P_(eff))、吸收率、代谢率]。结果:柚皮苷、柚皮素在1.25~40、1.25~40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0.996 6),检测限分别为0.5、0.4μmol/L,定量限均为1.25μmol/L,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在HBSS液及其小肠、结肠灌流液中的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柚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eff分别为(0.28±0.19)、(0.71±0.17)、(0.30±0.02)、(0.59±0.19)(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率分别为(2.90±2.14)%、(6.38±3.61)%、(3.69±0.56)%、(6.64±2.12)%(n=6);柚皮苷在大鼠4个肠段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代谢率分别为(2.98±1.51)%、(2.53±1.31)%、(2.24±1.33)%、(0.70±0.20)%(n=6)。柚皮苷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率最低,代谢率最高,与结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渗透性差、吸收不佳;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无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和结肠中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但小肠的代谢率明显高于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大鼠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代谢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虎斌 黄卫胤 +3 位作者 温玉发 孙玲 陈爽 乔红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6,共7页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法分离检测拉米夫定的分析方法。将3种质量浓度(12、120、1200μg/mL)的拉米夫定以0.2 mL/min的灌流速率进行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在0.25~25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且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拉米夫定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苯妥英钠和阿昔洛韦的有效渗透性系数(P_(eff))分别为(5.26±1.41)×10^(-5)和(0.282±0.208)×10^(-5) cm/s(x±s,n=6);不同剂量组拉米夫定(12、120、1200μg/mL)在大鼠肠道内的P_(eff)分别为(1.44±0.32)×10^(-5)、(1.39±0.37)×10^(-5)、(1.48±0.39)×10^(-5) cm/s(x±s,n=6)。由此可见,拉米夫定在肠道内的吸收介于高、低渗透性对照药物之间,属于BCS分类中的中渗透性药物。剂量组间和不同灌流时间点的肠道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拉米夫定肠道吸收存在被动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肠道吸收 有效渗透性系数
下载PDF
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分析淫羊藿炮制的意义
20
作者 谢斌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9期208-210,共3页
目的: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分析淫羊藿炮制的意义。方法:建立Caco-2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分别统计淫羊藿中含有的5种黄酮化合物的吸收转运情况及在肠道代谢中的吸收情况。结果:分别观察淫羊藿炮制品中的... 目的: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分析淫羊藿炮制的意义。方法:建立Caco-2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分别统计淫羊藿中含有的5种黄酮化合物的吸收转运情况及在肠道代谢中的吸收情况。结果:分别观察淫羊藿炮制品中的5种黄酮化合物在Caco-2模型中的吸收运转情况,其中宝藿苷Ⅰ吸收渗透参数>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建立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分别观察淫羊藿炮制品中的5种黄酮化合物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中各肠段吸收运转情况。在十二指肠段和空肠段,淫羊藿苷参透参数明显高于其他黄酮化合物;在回肠段和结肠段,宝藿苷渗透参数最高。结论:适当的炮制可脱去淫羊藿黄酮的糖基,有助于淫羊藿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炮制 CACO-2细胞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