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肾脏在体持续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驌 王诚 +5 位作者 杨俊 罗游 熊虎 付生军 马宝良 杨立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在体持续灌注模型,为移植肾持续灌注保存的基础研究提供简便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雌性大鼠30只,根据灌注入口不同随机分为3组:右肾动脉入口组(无需显微缝合)、腹主动脉入口组(需要在显微镜下行腹主动脉穿刺口的缝合)、...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在体持续灌注模型,为移植肾持续灌注保存的基础研究提供简便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雌性大鼠30只,根据灌注入口不同随机分为3组:右肾动脉入口组(无需显微缝合)、腹主动脉入口组(需要在显微镜下行腹主动脉穿刺口的缝合)、左肾动脉入口双肾对照组(需要显微缝合左肾动脉开口,在不影响全身循环的情况下实现自身左右肾脏不同保存方法的对照)各10只,均以卵巢静脉作为灌注液的流出道。分别计算3组的灌注成功率与肾脏持续灌注2 h再灌注成功率。结果右肾动脉入口组灌注成功率为80%,再灌注成功率100%;腹主动脉入口组灌注成功率为100%,再灌注成功率为80%;左肾动脉入口双肾对照组灌注成功率为80%,再灌注成功率为50%。结论 3种简便大鼠肾脏在体持续灌注模型均建立成功,对于显微外科初学者,无需显微缝合的右肾动脉入口方法最为简便可靠,次要选择腹主动脉入口组;具有扎实显微外科基础的术者,左肾动脉入口双肾对照组可实现右侧肾脏静态低温保存与左侧肾脏持续灌注保存的自身对照,不失为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动物模型 在体持续灌注 静态低温保存
下载PDF
在体常温局部灌注对猪心死亡供体肝脏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鹏 谭晓宇 +11 位作者 雷志斌 陈耀 王春政 何锡然 邝伟键 郭家钘 陈素平 欧阳青 何洹 陈建雄 林炎志 霍枫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常温局部灌注对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脏的修复作用。方法45 kg巴马小型猪(n=3)在麻醉后,分别经颈静脉、髂动脉插入导管并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连... 目的探讨在体常温局部灌注对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脏的修复作用。方法45 kg巴马小型猪(n=3)在麻醉后,分别经颈静脉、髂动脉插入导管并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连接。静脉注射氯化钾溶液引发心跳骤停,30 min后置入球囊导管阻断胸主动脉,开始运转设备进行在体常温(37℃)局部灌注4 h,静脉血氧维持在60%~70%,每隔1 h检测其血气、生化指标,灌注前、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4 h灌注过程中,设备运转稳定,乳酸显著下降(P<0.05),肝脏持续有胆汁生成,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红素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内,病理切片提示灌注前、后的病理评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证明在体常温局部灌注对猪DCD 30 min肝脏具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机械灌注设备 心死亡供 肝脏修复
下载PDF
大鼠对阿魏酸哌嗪的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明 陈束叶 +1 位作者 杨天府 许小红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考察阿魏酸哌嗪(PF)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方法采用在体肠吸收实验,在浅麻醉状态下,分肠段考察大鼠对PF的吸收动力学。采用RP-HPLC测定循环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大鼠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对PF均有较好的吸收,2h后的吸收百分率分... 目的考察阿魏酸哌嗪(PF)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方法采用在体肠吸收实验,在浅麻醉状态下,分肠段考察大鼠对PF的吸收动力学。采用RP-HPLC测定循环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大鼠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对PF均有较好的吸收,2h后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62.04%±11.62%、70.02%±5.21%、72.08%±3.91%和12.68%±1.22%,其中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对PF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61±0.006、0.630±0.071、0.098±0.007 h-1。结论PF在大鼠胃至结肠各部位均有较好的吸收,吸收最佳部位是胃、十二指肠和小肠,在结肠部位也有少量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哌嗪 吸收动力学 在体灌注
下载PDF
黄芪水煎液中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吸收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晔 尹登科 +1 位作者 蔡汉须 王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6-898,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黄芪经常规水煎煮后除净药渣,以3 000、6 000、12 000 r/min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煎液中的固体微粒,以在体肠循环灌注试验评价固体微粒对黄芪甲苷肠吸收...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黄芪经常规水煎煮后除净药渣,以3 000、6 000、12 000 r/min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煎液中的固体微粒,以在体肠循环灌注试验评价固体微粒对黄芪甲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经梯度离心所获固体微粒粒径分别为455.2±22.51 nm、382.7±21.76 nm、218.8±20.43 nm;将不同粒径的固体微粒加入含黄芪甲苷的K-R液中作为灌流液,可显著提高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单位肠面积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并且随着粒径的降低,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都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黄芪水煎煮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微粒可显著影响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的肠吸收性能,且微粒粒径越小促活性成分吸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水煎液 微粒 粒径 黄芪甲苷 在体肠循环灌注
下载PDF
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大鼠在体胃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莉 谢莉 +2 位作者 张慧慧 畅静 高晓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大鼠在体胃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原位胃灌注模型,分别考察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在体胃吸收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胃灌注液中药量的变化,并计算胃内药物吸收率。结果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低浓度(1... 目的研究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大鼠在体胃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原位胃灌注模型,分别考察石榴皮多酚中安石榴苷的在体胃吸收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胃灌注液中药量的变化,并计算胃内药物吸收率。结果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低浓度(190.55μg/m L)、高浓度(527.40μg/m L)及安石榴苷低浓度(80.03μg/m L)、高浓度(221.50μg/m L)在体胃每小时平均吸收率分别为(11.68±5.15)%、(11.82±2.41)%、(11.80±1.24)%、(13.02±4.22)%(n=3)。结论安石榴苷在胃部吸收较差,石榴皮多酚精制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安石榴苷的胃吸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石榴苷 HPLC 在体灌注模型
下载PDF
研究药物肠吸收的实验方法和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兰建国 尹东锋 王玉亮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1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口服给药 药物肠吸收 Ussing chamber系法 肠段外翻法 在体灌注 在体回流法 在体肠段结扎法 CaCo-2模型法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注模型研究蝙蝠葛碱肠吸收机制和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4
7
作者 高秀蓉 蒋学华 +1 位作者 王凌 王婷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03-907,共5页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小肠吸收实验,利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蝙蝠葛碱的浓度,考察不同灌流速度、大鼠不同肠段和不同质量浓度对蝙蝠葛碱吸收的影响。结果蝙蝠葛碱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小肠吸收实验,利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蝙蝠葛碱的浓度,考察不同灌流速度、大鼠不同肠段和不同质量浓度对蝙蝠葛碱吸收的影响。结果蝙蝠葛碱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随灌流速度(0.1、0.2和0.4 mL.min-1)的逐渐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蝙蝠葛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常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低3个浓度下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2.36±0.007 3)×10-2、(3.73±0.005 2)×10-2和(5.62±0.013 6)×10-2min-1,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2.02±0.000 2)×10-3、(3.10±0.000 7)×10-3和(5.31±0.001 0)×10-3cm.min-1,透膜吸收百分率分别为8.66%、10.17%和19.06%,高、中、低3个浓度下蝙蝠葛碱在不同时间的累积吸收量和累积吸收百分率均较低,且各浓度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蝙蝠葛碱的吸收随灌流速度增大而增大;其在整个肠道无特异性吸收部位;吸收机制有主动过程参与;其透膜能力差,胃肠道上皮细胞屏障作用是影响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在体单向肠灌注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吸收机制 吸收动力学
原文传递
围术期血气监测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薛帅 钟自彪 +5 位作者 兰佳男 胡前超 向涛 熊艳 王彦峰 叶啟发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家兔肾移植围术期静脉血气值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在体肾脏低温机械灌注(HMP)方式建立家兔自体肾移植模型。根据血气分析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术中血气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B组为术中血气值下降。术中术后统计每... 目的探究家兔肾移植围术期静脉血气值与家兔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兔在体肾脏低温机械灌注(HMP)方式建立家兔自体肾移植模型。根据血气分析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术中血气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B组为术中血气值下降。术中术后统计每只家兔静脉血气值变化情况,分析术后家兔生存率、24小时后肌酐、尿量与家兔血气值变化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家兔术中血气值变化情况分为两组,A组家兔6只灌注过程中家兔血气值基本保持不变,B组家兔8只在灌注过程中p H呈下降趋势(7.40±0.02比7.05±0.08,P<0.001),碱剩余值(BE值)与HCO3-明显下降[BE:-1.00±1.58比-9.42±1.89,P<0.001;HCO_3^-(mmol/L):20.34±1.11比14.68±1.44,P<0.05)]。与A组家兔相比,B组家兔术后生存率明显下降(83.3%比62.5%,P<0.05),24小时后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肌酐(μmol/L):342.00±18.81比518.00±23.54,P<0.001;尿素氮(mmol/L)9.20±2.01比23.40±3.33 mol/L,P<0.05],尿量明显降低(116.80±6.55 ml/d比75.20±6.94 ml/d,P<0.05)。结论家兔机械灌注过程中血气值的稳定与家兔肾移植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气值稳定的家兔预后较好,酸中毒家兔其生存率及肾功能均欠佳。因此,在机械灌注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定干预措施保持家兔内环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检测 肾移植 肾移植 家兔在体低温机械灌注模型 预后
下载PDF
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部分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斌 王方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葛根素组和牡荆素组,对各组大鼠模型的心肌梗死面积和相关血清标志物进行测... 目的:探讨牡荆素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葛根素组和牡荆素组,对各组大鼠模型的心肌梗死面积和相关血清标志物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药物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牡荆素1.5 mg/kg组大鼠IS/AAR下降幅度最大,抑制率为28.71%。结论牡荆素能够有效降低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心肌梗死面积,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作用发挥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牡荆素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便携式在体机械灌注设备运行稳定性及保护无心跳供体器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耀 谭晓宇 +11 位作者 雷志斌 王春政 乔明蕊 李鹏 何锡然 邝伟键 郭家钘 陈素平 欧阳青 何洹 陈建雄 霍枫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355-360,共6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在体机械灌注设备(IMPD)运行稳定性和保护无心跳大动物供器官的作用。方法6只健康清洁巴马小型猪麻醉后开腹,分别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插管并连接到自主研发的便携式IMPD,静脉注射氯化钾骤停心脏,观察5 min无复跳,启动设... 目的探讨便携式在体机械灌注设备(IMPD)运行稳定性和保护无心跳大动物供器官的作用。方法6只健康清洁巴马小型猪麻醉后开腹,分别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插管并连接到自主研发的便携式IMPD,静脉注射氯化钾骤停心脏,观察5 min无复跳,启动设备对动物器官进行常温(37℃)机械灌注。调整离心泵转速和灌注流量以控制静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60%~70%,持续灌注12 h,每2小时为观察时间点,记录设备管路流量、离心泵转速和流量/转速比值,检测肝、肾功能和血液内环境指标,灌注结束后获取胆总管、肝、肾和小肠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评估病理改变情况。采用重复测量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灌注过程中各时间点运行参数、肝肾功能和血液内环境指标,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实验均完成12 h灌注,灌注过程中设备运行稳定,无故障或停机意外,管路流量、离心泵转速和流量/转速比值均稳定。AL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移酶(GGT)稳定,灌注开始至结束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灌注开始后AST缓慢上升,灌注第8、10和12小时AST分别为(73±21)、(90±30)和(114±48)(U/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实验猪心脏停跳的5 min内,乳酸在灌注开始时便处于峰值,自灌注第8小时起,乳酸数值与峰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浓度水平自灌注第2小时起各时间点与灌注开始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T、TBIL、GGT、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气分析指标、Na^(+)、Ca^(2+)和Cl^(-)浓度水平稳定,灌注开始至结束各时间点数值与灌注开始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灌注开始后持续有胆汁生成、尿量产生。供肝灌注12 h的过程中,肝脏始终保持外观红润、质地柔软、边缘锐利。灌注结束后,胆总管、肝、肾和小肠组织病理结果示组织结构完整,无淤血和大面积坏死征象。结论便携式IMPD可以稳定灌注无心跳猪供器官12 h,可以较好维护胆总管、肝、肾和小肠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机械灌注设备 无心跳 巴马小型猪
原文传递
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P-糖蛋白抑制剂对蝙蝠葛碱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秀蓉 蒋学华 +1 位作者 王凌 王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研究P-糖蛋白抑制剂对蝙蝠葛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进行小肠吸收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蝙蝠葛碱的浓度,考察不同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醋酸地塞米松和维拉帕米对蝙蝠葛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对... 目的:研究P-糖蛋白抑制剂对蝙蝠葛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进行小肠吸收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蝙蝠葛碱的浓度,考察不同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醋酸地塞米松和维拉帕米对蝙蝠葛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和中浓度环孢素A对蝙蝠葛碱的Ka、Papp、P%、吸收量和累积吸收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低浓度时上述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3个浓度醋酸地塞米松对蝙蝠葛碱的Ka、Papp、P%、吸收量和累积吸收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维拉帕米对Dau的Ka、Papp、P%、吸收量和累积吸收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中浓度和低浓度时上述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醋酸地塞米松和维拉帕米对蝙蝠葛碱均有促吸收作用,其作用大小顺序为醋酸地塞米松>环孢素A>维拉帕米;P-糖蛋白对Dau的肠吸收有外排作用,蝙蝠葛碱为P-糖蛋白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在体单向肠灌注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 P-糖蛋白抑制剂 P-糖蛋白底物
原文传递
炔丙基半胱氨酸的HPLC法测定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琳 马国 +1 位作者 蔡卫民 张鹏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0-373,共4页
建立了HPLC法测定肠循环灌注液中的炔丙基半胱氨酸,以酚红进行体积校正,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220和362 nm)检测。炔丙基半胱氨酸和酚红在12.5~800μg/ml和0.63~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采用大... 建立了HPLC法测定肠循环灌注液中的炔丙基半胱氨酸,以酚红进行体积校正,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220和362 nm)检测。炔丙基半胱氨酸和酚红在12.5~800μg/ml和0.63~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注模型研究炔丙基半胱氨酸的吸收机制,结果显示,不同pH下炔丙基半胱氨酸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丙基半胱氨酸 吸收 在体肠循环灌注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 测定
原文传递
肺组织切片的取材和固定新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冰 刘同慎 《生物学通报》 2013年第1期61-62,共2页
应用在体气管灌注固定法固定肺组织,探索肺组织切片制作的新方法。在体气管灌注固定法操作简便实用,灌注量容易掌握,固定效果好,切片完整连续,组织结构无人为假象。
关键词 肺组织 固定 灌注固定 在体灌注固定
下载PDF
盐炙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亮 胡昌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6-770,共5页
目的通过考察炮制前、后补骨脂中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胃肠道吸收参数的变化,研究炮制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并分别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药动学参数,以确定浓度对吸收... 目的通过考察炮制前、后补骨脂中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胃肠道吸收参数的变化,研究炮制对补骨脂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大鼠在体肠灌注实验。并分别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药动学参数,以确定浓度对吸收的影响。采用t检验法考察生品和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药动学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生品中补骨脂素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203,0.165,0.203 h^(-1),异补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178、0.168,0.204 h^(-1);而盐炙品中补骨脂素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326,0.377,0.369 h^(-1),异补骨脂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373,0.371,0.329 h^(-1)。盐炙品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生品,而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补骨脂生品和盐炙品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是简单的被动扩散,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炮制可以增加补骨脂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炮制 在体灌注 吸收
原文传递
姜黄素-羧甲基壳聚糖偶联物对环孢素A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燕娜 张文鑫 +1 位作者 娄婷婷 武毅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羧甲基壳聚糖偶联物对环孢素肠吸收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环孢素的含量,计算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羧甲基壳聚糖(CMCS)、CMCS-Cur(CC)、CMCS-EDA-Cur... 目的:探讨姜黄素-羧甲基壳聚糖偶联物对环孢素肠吸收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环孢素的含量,计算不同浓度的姜黄素(Cur)、羧甲基壳聚糖(CMCS)、CMCS-Cur(CC)、CMCS-EDA-Cur(CEC)对环孢素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Ka)和肠壁有效通透性系数(Peff)的影响。结果: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加入Cur、CMCS、CC、CEC的实验组环孢素的Ka和Peff值高于单纯环孢素组(P<0.05);0.1%CsA&CMCS组高于0.1%CsA&Cur组(P<0.05);0.1%CEC&CsA组Ka、Peff值高于0.01%和1%CEC&CsA(P<0.05)。结论:Cur、CMCS、CC、CEC均能促进Cs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的吸收,相同浓度下CMCS的促环孢素吸收作用优于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羧甲基壳聚糖偶联物 环孢素 肠吸收 在体单向小肠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