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体肠循环法研究川芎嗪自微乳的大鼠肠吸收 被引量:3
1
作者 涂星 王利胜 陈豆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自微乳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HPLC法研究川芎嗪自微乳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结果川芎嗪自微乳在大鼠小肠中的累积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川芎嗪。结论与川芎嗪相比较,川芎嗪自微乳能够改善大... 目的研究川芎嗪自微乳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HPLC法研究川芎嗪自微乳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结果川芎嗪自微乳在大鼠小肠中的累积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川芎嗪。结论与川芎嗪相比较,川芎嗪自微乳能够改善大鼠的小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自微乳 川芎嗪 大鼠在体肠循环 改善吸收
下载PDF
在体肠循环法研究连翘酯苷A的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伟 狄留庆 +2 位作者 毕肖林 陈乐天 杜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73-1378,共6页
考察药物浓度、不同肠段、pH、细胞旁路以及代谢酶(CYP3A)和转运体(P-gp、MRP2和SGLT1)的底物、抑制剂对连翘酯苷A吸收的影响。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研究不同浓度(2.6、5.2和10.4μg.mL?1)的连翘酯苷A在大鼠各肠段的吸... 考察药物浓度、不同肠段、pH、细胞旁路以及代谢酶(CYP3A)和转运体(P-gp、MRP2和SGLT1)的底物、抑制剂对连翘酯苷A吸收的影响。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研究不同浓度(2.6、5.2和10.4μg.mL?1)的连翘酯苷A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连翘酯苷A在大鼠肠道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未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可推测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连翘酯苷A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可能为被动扩散,且无特定的吸收部位。在大鼠肠循环液中加入4μg.mL?1环孢素、50μmol.L?1咪达唑仑后,循环液中连翘酯苷A的剩余药量分别为466.160和463.429μg,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且随着环孢素、咪达唑仑浓度的增加,循环液中的剩余药量呈增加趋势;加入50μmol.L?1地高辛、10μg.mL?1 EDTA后,循环液中连翘酯苷A的剩余药量分别为325.110和369.888μg,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随着地高辛、EDTA浓度的增加,循环液中的剩余药量呈降低趋势;而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对循环液中连翘酯苷A的剩余药量几乎无影响。由此推断,连翘酯苷A在大鼠肠道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同时存在细胞旁路转运,且P-gp及CYP3A酶的底物对连翘酯苷A的吸收呈剂量依赖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A 在体肠循环 吸收机制
原文传递
在体肠循环法研究黄芪提取物对川芎嗪大鼠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利胜 涂星 +3 位作者 陈豆 程龙 吴阳 陈晓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1-664,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和黄芪提取物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HPLC法研究川芎嗪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并考察黄芪提取物对其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不同... 目的:研究川芎嗪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和黄芪提取物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HPLC法研究川芎嗪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并考察黄芪提取物对其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川芎嗪(0.2,0.4,0.8 mg.mL-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3 4±0.001 3),(0.185 6±0.003 1),(0.074 6±0.003 9)h-1,进行Newman-Keuls法检验,药物浓度不同时川芎嗪肠吸收速率常数有差异显著性;0.2mg.mL-1川芎嗪溶液加入不同量黄芪提取物(0.5,1,2,3 mL)后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6 4±0.004 6),(0.271 7±0.002 3),(0.289 4±0.001 3),(0.244 2±0.011 4)h-1,与未加黄芪提取物组进行Newman-Keuls法检验,川芎嗪吸收速率常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川芎嗪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小,其在小肠内的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之外,可能有主动转运、易化扩散等因素;黄芪可促进川芎嗪的大鼠肠吸收,且黄芪浓度对大鼠肠吸收的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大鼠在体肠循环 黄芪提取物 配伍机制
原文传递
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其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中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玉玲 陈健龙 +4 位作者 王虑虎 孙丽玲 张诗航 李超英 崔翰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测定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中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小檗碱、黄连总生物碱和清热通腑片中小檗碱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特性,同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小檗碱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 目的:测定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中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小檗碱、黄连总生物碱和清热通腑片中小檗碱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特性,同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小檗碱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小檗碱的吸收特性,UPLC测定小檗碱质量浓度,计算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肠吸收速度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在肠液/正辛醇中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213 5,0.175 7。小檗碱在空肠中Ka=0.046 6,Papp=4.88×10-6cm.s-1,回肠中Ka=0.034 9,Papp=4.13×10-6cm.s-1;黄连总生物碱在空肠中Ka=0.035 1,Papp=3.92×10-6cm.s-1,回肠中Ka=0.026 6,Papp=3.21×10-6cm.s-1;清热通腑片在空肠中Ka=0.028 3,Papp=3.11×10-6cm.s-1,回肠中Ka=0.018 1,Papp=2.23×10-6cm.s-1。结论:小檗碱在空肠和回肠中均有吸收,且吸收速率较慢,但空肠吸收速率大于回肠,具有显著性差异;小檗碱的吸收快慢为小檗碱对照品>黄连生物碱物>清热通腑片,小檗碱油水分配系数的预测结果与肠吸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油水分配系数 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 UPLC 吸收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鼠在体肠循环液中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琴琴 李学明 +2 位作者 王永禄 孙小虎 陈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在体肠循环液中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pH3.0,柱温为室温,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6 nm。结果:非诺...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在体肠循环液中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pH3.0,柱温为室温,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6 nm。结果:非诺贝特、非诺贝酸分别在0.25~124.68 mg.L-1、0.01~5.05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和0.999 9。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3%、101.13%,RSD均小于4%。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大鼠在体肠循环液中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非诺贝酸 在体肠循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基于“双态”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隔山消提取物肠吸收特性差异
6
作者 孙佳 刘利琴 +5 位作者 勾健 陈思颖 巩仔鹏 刘亭 李勇军 陆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340-6347,共8页
该文旨在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6个成分(丁香酸、东莨菪内酯、白首乌二苯酮、告达亭、青阳参苷元和去酰基萝藦苷元)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双态”即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状态下,隔山消提取物中丁香酸等成分... 该文旨在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6个成分(丁香酸、东莨菪内酯、白首乌二苯酮、告达亭、青阳参苷元和去酰基萝藦苷元)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双态”即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状态下,隔山消提取物中丁香酸等成分在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及胆汁影响下的肠吸收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白首乌二苯酮的吸收显著降低(P<0.01),丁香酸等成分的吸收不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提示白首乌二苯酮可能为主动吸收过程,其他成分可能并非单纯的一种吸收方式;正常与FD模型状态下各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不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吸收转化率总体上低于正常状态下的累积吸收转化率;除东莨菪内酯外,胆汁对“双态”下的青阳参苷元等成分的吸收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可见小肠对药物的吸收具有选择性,FD病理状态和胆汁对主要成分的吸收均有影响,这为隔山消创新药物研制及药材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 “双态” 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 吸收 差异
原文传递
左旋肉碱修饰的壳聚糖-硬脂酸协载槲皮素口服紫杉醇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在体肠循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倩 杨坛 +5 位作者 黎枰坪 奉建芳 林世源 陈卉 吴卫 张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440-5446,共7页
目的制备左旋肉碱修饰的壳聚糖-硬脂酸(LC-SA/CS-SA)纳米胶束,包载紫杉醇(PTX)且协载槲皮素,考察胶束特性,并以大鼠在体肠循环评估给药系统对PTX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将硬脂酸(SA)通过酰胺化反应接枝于壳聚糖(CS),形成共聚物CS-SA;... 目的制备左旋肉碱修饰的壳聚糖-硬脂酸(LC-SA/CS-SA)纳米胶束,包载紫杉醇(PTX)且协载槲皮素,考察胶束特性,并以大鼠在体肠循环评估给药系统对PTX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将硬脂酸(SA)通过酰胺化反应接枝于壳聚糖(CS),形成共聚物CS-SA;采用核磁共振H谱、红外光谱鉴定产物结构;以PTX为主药,槲皮素为辅药,采用激光粒径分析、Zeta电位分析和HPLC分析分别考察了胶束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胶束形貌;芘荧光探针法测定LC-SA/CS-SA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透析袋法考察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评估载药胶束的促吸收作用。结果红外与核磁结果表明SA通过酰胺键接枝于CS;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呈类球形,粒径为(148.3±1.7)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6±0.07,Zeta电位为(24.600±0.167)mV,CMC为14.31μg/mL;体外释放结果表明,与市售紫杉醇注射剂相比,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LC-SA/CS-SA载PTX胶束具有明显缓释效应;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表明,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胶束对载药PTX的胃肠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构建的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性能优良,促进了PTX的大鼠肠吸收,具有增强药物口服吸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硬脂酸 左旋肉碱 紫杉醇 槲皮素 在体吸收 协载 纳米胶束 在体肠循环
原文传递
莪术醇片剂的制备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8
作者 李林峻 刘国翔 +3 位作者 刘张驰 王炎 张玮 王娟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654-2658,共5页
目的探索莪术醇片剂的处方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小肠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莪术醇片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处方,并测定体外累计溶出度,考察药物释放情况;通过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比较莪术醇原料药和片剂在大鼠小肠中的吸... 目的探索莪术醇片剂的处方及其在大鼠体内的小肠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莪术醇片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处方,并测定体外累计溶出度,考察药物释放情况;通过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比较莪术醇原料药和片剂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情况。结果筛选出莪术醇片剂的适宜处方为莪术醇2 g、羟丙甲纤维素0.225 g、玉米淀粉1.5 g、硬脂酸镁0.225 g、一水合乳糖11.05 g。片剂在溶出介质中60 min的溶出度大于80%。莪术醇片剂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速率高于莪术醇原料药。结论莪术醇片剂组成合理,工艺简单,体外累计溶出速率符合要求。与莪术醇原料药相比,莪术醇片剂能改善大鼠的小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片剂 单因素实验 溶出度 在体肠循环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黄芩苷、黄芩素和酚红的浓度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太明 蒋学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黄芩苷、黄芩素和酚红的浓度。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kmaDiamosilmC18(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9∶41∶0.2),柱温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6nm。结果方法精密度及线性关系良... 目的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黄芩苷、黄芩素和酚红的浓度。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kmaDiamosilmC18(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9∶41∶0.2),柱温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6nm。结果方法精密度及线性关系良好,黄芩苷、黄芩素及酚红的回收率分别为100.49%(RSD=1.48%)、102.60%(RSD=1.76%)、99.90%(RSD=2.8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黄芩素 酚红 在体肠循环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依托泊苷固体分散体的溶出与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爱文 平其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VP-16)固体分散体,对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VP-16-硬脂酸聚氧烃酯(S-40)或泊洛沙姆188(F68)固体分散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第二法测定...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VP-16)固体分散体,对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VP-16-硬脂酸聚氧烃酯(S-40)或泊洛沙姆188(F68)固体分散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第二法测定VP-16固体分散体的溶出,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和X-射线衍射法鉴定VP-16在体系中的状态,运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考察药物的吸收。结果:固体分散体中VP-16的溶出比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均有显著提高,随着载体质量比增加而增大。DSC图谱显示VP-16的特征峰消失,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VP-16的结晶衍射峰消失,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VP-16在小肠上半段吸收较好,当载体对药物质量比≥3时,固体分散体在空肠段吸收有显著增加,且VP-16/S-40固体分散体的吸收比VP-16/F68固体分散体的吸收好。结论:S-40和F68两种表面活性剂均能显著提高VP-16的溶出度,并对VP-16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S-40的吸收促进作用显著大于F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 分散 硬脂酸聚氧烃酯 泊洛沙姆188 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大鼠肠循环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酚红的浓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慧玲 王战国 +2 位作者 刘芳 杜青青 何瑶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同时测定大鼠肠循环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酚红的浓度。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Welchrom-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三乙胺(30∶70∶0.2∶0.1),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方法精密... 目的:同时测定大鼠肠循环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酚红的浓度。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Welchrom-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三乙胺(30∶70∶0.2∶0.1),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方法精密度及线性关系良好,盐酸小檗碱和酚红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66%(RSD=0.49%)、99.26%(RSD=0.68%)、99.69%(RSD=0.62%);99.85%(RSD=0.70%)、99.44%(RSD=0.86%)、99.72%(RSD=1.3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酚红 在体肠循环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白及醇提物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在体肠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慧园 陈浩 +5 位作者 梅朝叶 郑林 巩仔鹏 李月婷 李勇军 黄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7-764,共8页
目的:考察白及醇提物中主要活性成分4-(葡萄糖氧基)-肉桂酸葡萄糖氧基苄酯(A1)、2-异丁基苹果酸(A2)、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A3)、二氢菲1(A4)、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4-O-肉桂酰基-6-O-... 目的:考察白及醇提物中主要活性成分4-(葡萄糖氧基)-肉桂酸葡萄糖氧基苄酯(A1)、2-异丁基苹果酸(A2)、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A3)、二氢菲1(A4)、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4-O-肉桂酰基-6-O-乙酰基)葡萄糖苷(A5)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以葛根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肠循环液中A1~A5的质量浓度。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_(18),流动相为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柱温为45℃,进样量为3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负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593.2→431.1(A1)、m/z 189.0→129.0(A2)、m/z 725.3→457.2(A3)、m/z 347.1→332.1(A4)、m/z 1 059.3→793.1(A5)、m/z 417.0→267.0(内标)。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以累计吸收转化率(A)和吸收转化速率常数(Ka)为指标,考察不同剂量白及醇提物(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66、333、667μg/mL)、胆汁、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不同肠段对上述5种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A1、A2、A3、A4、A5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2~14.00、0.34~21.75、1.99~127.16、0.15~9.75、0.16~10.00μg/mL(r>0.99),定量下限分别为0.22、0.34、1.99、0.15、0.16μg/m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8、0.085、0.251、0.035、0.010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方法回收率为83.60%~106.91%,基质效应不影响待测物的测定。白及醇提物低、中剂量组A1的A、K_a值均显著高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A3的A值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或P<0.01)。不结扎组A1、A3的A、K_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4的A、K_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gp抑制剂组A1、A3的A、K_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空肠组、回肠组、结肠组A1的A值以及结肠组A1的K_a值,结肠组A2的A、Ka值,回肠组A3的A值,回肠组、结肠组A4的A、K_a值,空肠组、回肠组A5的A值以及空肠组A5的K_a值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组;而空肠组、回肠组、结肠组A3的K_a值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组(P<0.05或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A1~A5的定量分析及药动学研究。白及醇提物中5种活性成分均为全肠道吸收,且吸收肠段各有不同;A1、A3在肠道中的吸收较多,可能已达饱和;胆汁可抑制A1、A2的肠吸收,但可促进A4的肠吸收;A1~A5可能均不是P-gp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醇提物 活性化合物 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吸收特征
下载PDF
基于寡肽转运蛋白的氟苯尼考肠吸收特性研究
13
作者 陈洋 王悦力 +7 位作者 陈诗奇 李楠鑫 张伟 舒刚 徐傅能 李昊欢 林居纯 符华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0-1248,共9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在不同浓度下的肠吸收特性,探究寡肽转运蛋白对氟苯尼考肠吸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样品中氟苯尼考的含量,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对氟苯尼考吸收速率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考察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在不同浓度下的肠吸收特性,探究寡肽转运蛋白对氟苯尼考肠吸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样品中氟苯尼考的含量,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对氟苯尼考吸收速率的影响;以寡肽转运蛋白1(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1,PepT1)的典型底物甘氨酰肌氨酸来考察PepT1对氟苯尼考吸收的影响,计算氟苯尼考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渗透系数(P_(eff))。结果表明,所建立的FF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FF低(50μg·mL^(-1))、中(75μg·mL^(-1))、高(100μg·mL^(-1))3个浓度下的Ka(μg·h^(-1)·cm^(-2)值分别为1.48±0.02、1.73±0.14、1.90±0.07,低浓度与中高浓度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渗透系数P_(eff)(×10^(2)cm·h^(-1))分别为84.12±2.40、101.28±4.57、110.64±5.70,3个组别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F跨肠道吸收的Ka与P_(eff)在试验所用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添加高浓度(100μg·mL^(-1))甘氨酰肌氨酸(GlySar)后,P_(eff)(×10^(2)cm·h^(-1))值为97.2±5.30,与未添加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加入PepT1典型底物后,氟苯尼考的吸收显著性下降。结果说明,氟苯尼考的吸收方式不是只有简单扩散,PepT1可能作为主动转运蛋白参与了氟苯尼考的跨肠道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道吸收 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 寡肽转运蛋白
下载PDF
大鼠在体吸收连翘苷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芸霞 蒋学华 周静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连翘苷在大鼠消化道内的吸收机理。方法采用HPLC测定大鼠在体实验中连翘苷的含量,分别进行大鼠原位胃吸收、结肠、小肠全肠段、分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合用吸收促进剂(SDS、牛胆盐、冰片、卡波姆)的连翘苷吸收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连翘苷在大鼠消化道内的吸收机理。方法采用HPLC测定大鼠在体实验中连翘苷的含量,分别进行大鼠原位胃吸收、结肠、小肠全肠段、分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合用吸收促进剂(SDS、牛胆盐、冰片、卡波姆)的连翘苷吸收机理研究。结果连翘苷各时间点含量几乎不变。结论口服连翘苷在大鼠消化道内并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原位胃吸收 在体肠循环
下载PDF
黄芪水煎液中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吸收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晔 尹登科 +1 位作者 蔡汉须 王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6-898,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黄芪经常规水煎煮后除净药渣,以3 000、6 000、12 000 r/min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煎液中的固体微粒,以在体肠循环灌注试验评价固体微粒对黄芪甲苷肠吸收...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黄芪经常规水煎煮后除净药渣,以3 000、6 000、12 000 r/min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煎液中的固体微粒,以在体肠循环灌注试验评价固体微粒对黄芪甲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经梯度离心所获固体微粒粒径分别为455.2±22.51 nm、382.7±21.76 nm、218.8±20.43 nm;将不同粒径的固体微粒加入含黄芪甲苷的K-R液中作为灌流液,可显著提高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单位肠面积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并且随着粒径的降低,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都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黄芪水煎煮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微粒可显著影响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的肠吸收性能,且微粒粒径越小促活性成分吸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水煎液 微粒 粒径 黄芪甲苷 在体肠循环灌注
下载PDF
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新勇 张兴德 +1 位作者 高运军 刘幸平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校正肠循环液体积,以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灯盏花素的含量。结果灯盏花素自微乳在药物浓度为20,40,80μg.mL-1时...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校正肠循环液体积,以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灯盏花素的含量。结果灯盏花素自微乳在药物浓度为20,40,80μg.mL-1时,Ka基本保持不变;不同肠段肠循环液中灯盏花素的剩余量的对数值与时间成线性关系,且不同肠段灯盏花素的吸收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小肠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并且在小肠中无特定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自微乳 在体肠循环 酚红标记
下载PDF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长虹 孙殿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4-478,共5页
目的 研究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胃肠道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分别研究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 研究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胃肠道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分别研究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循环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速度常数Ka分别为 :( 0 .30 92± 0 .0 5 9) ,( 0 .2 0 6 4± 0 .0 4 4 ) ,( 0 .2 85 8± 0 .0 81) ,( 0 .2 0 0 9± 0 .0 80 )h-1。结论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在十二指肠、空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去氢骆驼蓬碱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循环
下载PDF
祖师麻香豆素类成分的大鼠小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进军 邓云天 +1 位作者 吴皓 狄留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研究祖师麻中香豆素类成分大鼠小肠吸收的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祖师麻甲素和祖师麻总香豆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吸收部位以及吸收机制。结果祖师麻甲素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顺序上升... 目的研究祖师麻中香豆素类成分大鼠小肠吸收的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祖师麻甲素和祖师麻总香豆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吸收部位以及吸收机制。结果祖师麻甲素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顺序上升;不同浓度下回流后,药物吸收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基本呈线性关系,而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不变;祖师麻总香豆素提取物中祖师麻甲素的吸收速率Ka值比祖师麻甲素单体的Ka值小,吸收半衰期t1/2延长。结论祖师麻甲素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为一级吸收,属于被动扩散;祖师麻提取物中的其它成分(香豆素类成分)可能竞争性地抑制了祖师麻甲素的吸收,从而延缓了祖师麻甲素的吸收。祖师麻甲素在大鼠肠道发生了代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师麻总香豆素 祖师麻甲素 大鼠在体肠循环 吸收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瑜 王健 肖学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进行肠吸收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法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肠吸收动力学,以判断甲基正壬酮的吸收方式和途径。结果: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实验中,相对于... 目的:对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进行肠吸收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法研究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的肠吸收动力学,以判断甲基正壬酮的吸收方式和途径。结果: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实验中,相对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的吸收率最高,4 h吸收率达87.39%;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内药液浓度的对数log C与取样时间t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法实验中,吸收半衰期为7.5 h,最大吸收率为72.35%。结论:小肠中回肠段对甲基正壬酮的吸收半衰期短,吸收率大,是甲基正壬酮的主要吸收部位。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肠吸收属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方式为被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挥发油 甲基正壬酮 外翻囊法 在体肠循环灌流法 吸收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伟娟 蒋学华 张若琪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考察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千金藤素进行分析。结果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中浓度)... 目的考察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千金藤素进行分析。结果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道均有较好吸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中浓度)分别为16.99%、17.09%、18.00%、15.4%。不同浓度千金藤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a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千金藤素吸收机理为被动扩散。结论千金藤素在整个肠道内均有吸收,其口服制剂应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藤素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循环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