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曹颖 李永吉 吕邵娃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本文对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主要涉及中药单体成分、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三方面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的应用,为在体肠灌流模型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在体肠灌流模型 吸收 中药
下载PDF
在体肠灌流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燕娜 王焱 刘梅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2年第5期76-79,共4页
口服给药是中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从口服给药至产生体内活性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虽然每一过程都影响着药物的体内活性,但胃肠道的吸收是产生体内活性的先决条件,影响着分布、代谢和排泄。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 口服给药是中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从口服给药至产生体内活性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虽然每一过程都影响着药物的体内活性,但胃肠道的吸收是产生体内活性的先决条件,影响着分布、代谢和排泄。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因而研究药物的小肠吸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灌流模型 吸收 中药
下载PDF
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及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研究
3
作者 何静 邱妍川 +4 位作者 杨延音 林凤云 刘松青 江尚飞 朱照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及结肠腺癌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飞蓟素含量,考察水飞蓟素混悬液、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在...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及结肠腺癌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飞蓟素含量,考察水飞蓟素混悬液、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Kapp)及其含低、中、高质量浓度(20、40、60μg/m L)水飞蓟素时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与水飞蓟素混悬液比较,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Kapp均增加(P<0.05);与对应浓度水飞蓟素混悬液比较,含低、中、高质量浓度水飞蓟素的肠溶PLGA纳米粒和PLGA纳米粒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Papp均增加(P<0.05),其中水飞蓟素的肠溶PLGA纳米粒与PLGA纳米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可有效增加水飞蓟素肠内吸收及Caco-2细胞摄取和跨膜转运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在体肠灌流模型 腺癌Caco-2细胞 吸收
下载PDF
在体肠灌流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谭晓斌 贾晓斌 +1 位作者 陈彦 Ming Hu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65-1668,共4页
关键词 吸收 在体单向模型 中药 复方配伍
下载PDF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淫羊藿不同黄酮苷的吸收代谢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彦 贾晓斌 +2 位作者 谭晓斌 范晨怡 HuMing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928-2931,共4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5个黄酮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肠灌流液中淫羊藿各黄酮苷的含量,计算各黄酮苷的肠渗透系数。结果:5个黄酮苷在大鼠... 目的:研究淫羊藿5个黄酮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Ⅰ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肠灌流液中淫羊藿各黄酮苷的含量,计算各黄酮苷的肠渗透系数。结果:5个黄酮苷在大鼠各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淫羊藿苷:6.365,5.349,1.004,0.601;朝藿定A分别为4.120,3.397,0.401,0.257;朝藿定B分别为:3.645,3.135,0.990,0.434;朝藿定C分别为:3.114,2.882,0.688,0.470;宝藿苷Ⅰ分别为2.324,2.398,1.529,1.045。淫羊藿苷在大鼠肠道会被水解产生2个代谢产物,朝藿定A,B,C各自会被水解产生1个代谢产物,宝藿苷Ⅰ无代谢产物。结论:5个黄酮成分在大鼠肠段不同部位吸收存在差异,各化合物的回肠和结肠肠段表观渗透系数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肠段,淫羊藿苷,朝藿定A,B,C的肠道代谢产物与其结构与肠黏膜上的酶相关,并且在十二指肠、空肠代谢较多;在回肠、结肠代谢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黄酮苷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 吸收 代谢 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在体肠灌流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晓雷 周明眉 +1 位作者 贾伟 苟小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87-92,共6页
对在体肠灌流模型及其近年来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探讨了应用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规律从而为中药新药设计及制剂处方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在体肠灌流模型 中药 吸收 综述
原文传递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 被引量:31
7
作者 游剑 李青坡 +1 位作者 于英伟 崔福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9-853,共5页
目的 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莪术油中三成分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 灌流液中莪术油浓度为0.4,0.8和1.2mg·mL-1时,莪术醇、莪术二酮和吉玛... 目的 研究莪术油中三成分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 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莪术油中三成分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 灌流液中莪术油浓度为0.4,0.8和1.2mg·mL-1时,莪术醇、莪术二酮和吉玛酮表观吸收系数均较低,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吉玛酮和莪术二酮二者在体肠吸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莪术醇,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灌流液中莪术油在0.4—1.2 mg·mL-1时,三成分的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均为被动扩散过程,且三成分无特殊的吸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在体单向模型 HPLC 吸收
下载PDF
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灵仙新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大为 张基 +2 位作者 李沛 李峰 刘晓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0-803,共4页
目的:研究灵仙新苷在大鼠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LC-MS/MS测定灵仙新苷在体肠灌流的浓度变化,研究灵仙新苷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灵仙新苷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 目的:研究灵仙新苷在大鼠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LC-MS/MS测定灵仙新苷在体肠灌流的浓度变化,研究灵仙新苷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灵仙新苷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eff)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且十二指肠的Ka和Peff值与其他肠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液中同一肠段不同浓度灵仙新苷的Ka和Peff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盐酸维拉帕米和环孢素A均显著性降低对灵仙新苷的吸收(P<0.05)。结论:灵仙新苷在小肠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在十二指肠吸收最好,药物浓度对灵仙新苷的Peff和Ka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灵仙新苷可能不是P-糖蛋白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仙新苷 在体单向模型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大鼠
原文传递
在体肠段灌流模型在中药吸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程锦 狄留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8-100,共3页
口服药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部位,目前,研究药物肠吸收的体外模型有理化模型和生物模型。理化模型有数学模型计算推导的方法、磷脂膜色谱法、平行人工膜法;生物模型有离体组织模型(刷状缘囊泡BBMV、外翻肠环法、扩散池法、外翻肠囊法... 口服药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部位,目前,研究药物肠吸收的体外模型有理化模型和生物模型。理化模型有数学模型计算推导的方法、磷脂膜色谱法、平行人工膜法;生物模型有离体组织模型(刷状缘囊泡BBMV、外翻肠环法、扩散池法、外翻肠囊法)、在体动物模型(在体肠段灌流技术、肠肝血管灌流、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模型 中药 吸收 综述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的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志 冯年平 +1 位作者 叶贝妮 孟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显著增加(P<0.0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麝香酮的Ka、P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酮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转运过程不受P-gp的影响。而醋酸辛酯、胆酸的Ka和Papp值随着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提示醋酸辛酯、胆酸在机体内存在类似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的转运机制,但不受P-gp的影响。pH对麝香单味药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当pH为7.8时,醋酸辛酯、胆酸的Ka、Papp值显著降低,且与pH为5.4、6.8时有差异(P<0.05)。结论麝香酮、醋酸辛酯、胆酸具有广泛的吸收窗,甚至在结肠也有良好吸收;配伍对麝香酮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麝香单味药而言,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小肠中的吸收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西黄方活性组分 在体单向模型 吸收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维胺酯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玲 刘文英 +3 位作者 马鹏程 王亚超 贾婷 冯鹏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维胺酯在小肠各部位吸收速率常数Ka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结论维胺酯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维胺酯 吸收动力学 在体单向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分析类叶牡丹提取物中5种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玉岩 孙爽 +4 位作者 杨大宇 单常芮 黄雨婷 李春成 吕邵娃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0年第5期11-17,22,共8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讨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类叶牡丹提取物中皂苷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Cauloside G、Cauloside H、L...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中主要皂苷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HPLC-MS/MS测定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讨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类叶牡丹提取物中皂苷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Cauloside G、Cauloside H、Leonticin D 3个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渗透系数在十二指肠段最大,Cauloside C和Cauloside D则表现出回肠的强吸收;药物浓度为5.0 mg/mL时,呈现最强吸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吸收无明显变化;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渗透系数明显提高。结论十二指肠和回肠是药物主要吸收场所,各成分的吸收与浓度不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抑制P-gp的表达可促进类叶牡丹有效成分的吸收;研究结果可为类叶牡丹的新药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吸收 皂苷 在体单向模型 HPLC-MS/MS
下载PDF
单向灌流模型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萍 蒋惠娣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灌流液中木犀草素浓度为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有效吸收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在...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在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在灌流液中的浓度。结果灌流液中木犀草素浓度为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有效吸收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在肠道内无特定吸收部位,全肠段均有较好吸收。结论灌流液中木犀草素在2.556、5.112和10.22μg/ml三个浓度时,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且无特殊的吸收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在体单向模型 HPLC 吸收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补骨脂素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晓雯 刘志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4期37-39,共3页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 目的: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对补骨脂素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补骨脂素在低、中、高浓度下,各小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在高浓度时无饱和抑制现象,结论:补骨脂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在体单向模型 吸收部位 吸收机制
下载PDF
基于在体肠灌流模型的四妙勇安汤活性成分拆方配伍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潇 迟森森 +4 位作者 焦其树 蒋丽娟 王卫华 姜艳艳 刘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63-2170,共8页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UPLC-MSn测定四妙勇安汤水提物中绿原酸、甘草苷、金丝桃苷、安格洛苷C和异绿原酸C 5种抗炎活性成分在不同拆方配伍组合及不同肠段中的含量,通过计算所得到的肠吸收参数为指标对上述成分在多种配伍组合中...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UPLC-MSn测定四妙勇安汤水提物中绿原酸、甘草苷、金丝桃苷、安格洛苷C和异绿原酸C 5种抗炎活性成分在不同拆方配伍组合及不同肠段中的含量,通过计算所得到的肠吸收参数为指标对上述成分在多种配伍组合中的肠吸收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四妙勇安汤5种活性成分中,除甘草苷回肠吸收参数在单味甘草中最高,其余4种成分在回肠和十二指肠中的肠吸收参数均配伍组合时高。其中,绿原酸在全方配伍时回肠和十二指肠吸收参数均处于最高水平,异绿原酸C在全方及金银花-玄参-甘草3药配伍组合时吸收参数处于较高水平,而不同配伍组合中的金丝桃苷和安格洛苷C的肠吸收情况在回肠和十二指肠中截然相反。该研究通过考察四妙勇安汤中5种活性成分在不同拆方配伍组合的肠吸收情况,揭示了活性成分的吸收往往会因配伍组合方式及肠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也表明了通过复方配伍,可明显促进活性成分的吸收,从生物学角度为四妙勇安汤配伍规律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复方配伍 在体单向模型 吸收动力学
原文传递
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分析淫羊藿炮制的意义
16
作者 谢斌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9期208-210,共3页
目的: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分析淫羊藿炮制的意义。方法:建立Caco-2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分别统计淫羊藿中含有的5种黄酮化合物的吸收转运情况及在肠道代谢中的吸收情况。结果:分别观察淫羊藿炮制品中的... 目的: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分析淫羊藿炮制的意义。方法:建立Caco-2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分别统计淫羊藿中含有的5种黄酮化合物的吸收转运情况及在肠道代谢中的吸收情况。结果:分别观察淫羊藿炮制品中的5种黄酮化合物在Caco-2模型中的吸收运转情况,其中宝藿苷Ⅰ吸收渗透参数>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建立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分别观察淫羊藿炮制品中的5种黄酮化合物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中各肠段吸收运转情况。在十二指肠段和空肠段,淫羊藿苷参透参数明显高于其他黄酮化合物;在回肠段和结肠段,宝藿苷渗透参数最高。结论:适当的炮制可脱去淫羊藿黄酮的糖基,有助于淫羊藿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炮制 CACO-2细胞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
原文传递
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润芝 尚雅云 +2 位作者 李绮杏 黎醒 赵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表观渗透系数(P_(eff))、吸收率、代谢率]。结果:柚皮苷、柚皮素在1.25~40、1.25~40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0.996 6),检测限分别为0.5、0.4μmol/L,定量限均为1.25μmol/L,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在HBSS液及其小肠、结肠灌流液中的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柚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eff分别为(0.28±0.19)、(0.71±0.17)、(0.30±0.02)、(0.59±0.19)(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率分别为(2.90±2.14)%、(6.38±3.61)%、(3.69±0.56)%、(6.64±2.12)%(n=6);柚皮苷在大鼠4个肠段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代谢率分别为(2.98±1.51)%、(2.53±1.31)%、(2.24±1.33)%、(0.70±0.20)%(n=6)。柚皮苷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率最低,代谢率最高,与结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渗透性差、吸收不佳;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无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和结肠中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但小肠的代谢率明显高于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大鼠 在体单向模型 吸收 代谢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虎斌 黄卫胤 +3 位作者 温玉发 孙玲 陈爽 乔红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6,共7页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 使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拉米夫定的肠道渗透性,用于判断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拉米夫定的渗透性类别。在该模型上,用高渗透性药物苯妥英钠和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作为系统对照,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 UV)检测法分离检测拉米夫定的分析方法。将3种质量浓度(12、120、1200μg/mL)的拉米夫定以0.2 mL/min的灌流速率进行大鼠在体肠道灌流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在0.25~25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且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拉米夫定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苯妥英钠和阿昔洛韦的有效渗透性系数(P_(eff))分别为(5.26±1.41)×10^(-5)和(0.282±0.208)×10^(-5) cm/s(x±s,n=6);不同剂量组拉米夫定(12、120、1200μg/mL)在大鼠肠道内的P_(eff)分别为(1.44±0.32)×10^(-5)、(1.39±0.37)×10^(-5)、(1.48±0.39)×10^(-5) cm/s(x±s,n=6)。由此可见,拉米夫定在肠道内的吸收介于高、低渗透性对照药物之间,属于BCS分类中的中渗透性药物。剂量组间和不同灌流时间点的肠道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拉米夫定肠道吸收存在被动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在体单向模型 道吸收 有效渗透性系数
下载PDF
独活有效成分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 被引量:49
19
作者 吴雅娜 栾立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了考察独活提取物中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等3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了解中药提纯后对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本文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独活提取物Ⅰ(总香豆素含量〈10%)灌流液... 为了考察独活提取物中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等3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了解中药提纯后对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本文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独活提取物Ⅰ(总香豆素含量〈10%)灌流液中3种成分在体肠灌流的浓度变化,并与独活提取物Ⅱ(总香豆素含量≥60%)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及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2~555μg·mL^-1、101~887μg·mL^-1和19~186μg·mL^-1,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渗透系数(Papp)值基本保持不变。3种成分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各肠段的Ka、Papp是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且结肠的Ka、Papp值显著大于其他肠段;独活提取物Ⅱ中3种成分的Ka、Papp值显著小于独活提取物Ⅰ中相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吸收 在体单向模型 HPLC
下载PDF
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体单灌流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雅娜 栾立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19-1722,共4页
目的研究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来研究药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的吸收。结果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4个肠段的Ka,Kapp大小顺序是结肠&... 目的研究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来研究药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的吸收。结果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4个肠段的Ka,Kapp大小顺序是结肠>回肠>十二指肠>空肠,且结肠、回肠与十二指肠、空肠的Ka,K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1.93~165.14 mg·L-1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 3.0至pH 5.0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药物吸收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在较大质量浓度下(165.14 mg·L-1)也无饱和现象;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药物吸收无pH值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 吸收 在体单向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