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乙烯苷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春英 李敏 +3 位作者 袁志芳 杨维 解凤立 张兰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胃灌注液及肠循环液中二苯乙烯苷及酚红质量浓度的HPLC/DAD法,并研究二苯乙烯苷在大鼠胃、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HPLC/DAD法测定胃灌注液及肠循环液中药物的量,色谱条件为Dikma Diamonsil C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胃灌注液及肠循环液中二苯乙烯苷及酚红质量浓度的HPLC/DAD法,并研究二苯乙烯苷在大鼠胃、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HPLC/DAD法测定胃灌注液及肠循环液中药物的量,色谱条件为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35∶15∶50),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320 nm(二苯乙烯苷)和430 nm(酚红);进样量20μL。结果二苯乙烯苷及酚红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3.5~140μg/mL和1~40μ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1%,方法回收率均在99.48%~102.2%。不同质量浓度(2.5、5、10 mg/mL)的二苯乙烯苷在大鼠胃部的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72.7%,67.7%和56.6%;不同质量浓度(30、60、120μg/mL)的二苯乙烯苷在肠道内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47 7、0.051 4、0.056 3 h-1,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首次建立了HPLC/DAD法同时测定胃灌注液及肠循环液中二苯乙烯苷及酚红的质量浓度,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二苯乙烯苷在肠道内吸收较差,主要吸收部位是胃,为延长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改善生物利用度,适合制成胃漂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HPLC/DAD 在体胃肠吸收
下载PDF
射干提取物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光函 姜鸿 +1 位作者 孟莉 邹桂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内停留90 min时吸收率均已经达到90%以上;在十二指肠、...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内停留90 min时吸收率均已经达到90%以上;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28 h-1、0.0349 h-1、0.0351 h-1、0.0362 h-1和0.0436h-1、0.0375 h-1、0.0353 h-1、0.0360 h-1;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2.82%、26.44%、27.75%、23.72%和32.28%、27.87%、27.84%、25.13%。结论: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在胃和十二指肠均有较好的吸收,适合于制备缓、控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黄素 野鸢尾黄素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伟峰 胡海英 +2 位作者 连晓培 张正全 张振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2-ME质量浓度的变化,分析2-ME的在体吸收特性。结果:2-ME在大鼠胃、小肠各段及结肠中均可被吸收,但吸收百分...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特性。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2-ME质量浓度的变化,分析2-ME的在体吸收特性。结果:2-ME在大鼠胃、小肠各段及结肠中均可被吸收,但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存在吸收饱和现象。结论:2-ME口服给药可用于低剂量维持治疗,高剂量冲击治疗宜用胃肠外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在体胃肠吸收 大鼠
下载PDF
女贞子酒蒸前后3种质变与量变化合物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比较
4
作者 赵鑫 姜秋 +5 位作者 张学兰 李慧芬 康怀兴 吴鹏 王均秀 宋梦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7-639,共3页
目的:比较女贞子酒蒸前后3种质变与量变特征化合物(女贞次苷、oleopolynuzhenide A、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方法: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和小肠灌注流出液中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比较三者... 目的:比较女贞子酒蒸前后3种质变与量变特征化合物(女贞次苷、oleopolynuzhenide A、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方法: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和小肠灌注流出液中各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比较三者在大鼠胃和小肠的吸收差异。结果:大鼠胃和小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和4 h累计吸收率顺序为:红景天苷>女贞次苷>oleopolynuzhenide A。结论:红景天苷较女贞次苷与oleopolynuzhenide A更利于机体吸收。研究结果为阐明女贞子酒蒸增效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次苷 oleopolynuzhenide A 红景天苷 在体胃肠吸收 HPLC
下载PDF
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与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比较
5
作者 栾茹乔 赵鑫 +5 位作者 张学兰 李慧芬 姜秋 宋梦晗 徐保鑫 刁家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08-2610,共3页
目的:比较女贞子酒蒸前后质变与量变特征化合物(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和小肠灌注流出液中3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通过计算吸... 目的:比较女贞子酒蒸前后质变与量变特征化合物(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和小肠灌注流出液中3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通过计算吸收速率常数和4 h累计吸收率比较三者在大鼠胃和小肠的吸收差异。结果: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与红景天苷在胃和小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及4 h累计吸收率的顺序为:红景天苷>oleonuezhenide>女贞苷G13。结论:红景天苷较女贞苷G13、oleonuezhenide更利于胃肠吸收。研究结果为阐明女贞子酒蒸增效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苷G13 oleonuezhenide 红景天苷 在体胃肠吸收 女贞子
下载PDF
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及在体胃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兰 万坤 +4 位作者 杨建波 晏声蕾 张奇娆 张景勍 胡雪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4-728,共5页
目的制备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BD)和吴茱萸碱丁酰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EBDLN),并研究它们的体外释放特征以及在体胃肠吸收的能力。... 目的制备吴茱萸碱丁酰基衍生物(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EBD)和吴茱萸碱丁酰衍生物固体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butyryl derivative-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EBDLN),并研究它们的体外释放特征以及在体胃肠吸收的能力。方法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EBD,经薄膜分散法制备EBDLN。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EBD和EBDLN的体外释药特征,并用单向灌流法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EDM)、EBD和EBDLN的胃肠道吸收。结果在同种释放介质中,EBD和EBDLN的释药趋势完全一致,但EBDLN相对于EBD而言其释药速度更慢。EBDLN在各个肠道的K_a值和P_(app)值均明显大于EDM和EBD。且EBDLN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K_a值分别为EDM的110.14、56.70、51.23、45.70、127.23倍,EBDLN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_(app)值分别为EDM的9.74、4.48、3.82、11.30倍。结论EBDLN具有缓释效应,增加了EDM和EBD在胃肠道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吴茱萸碱丁酰衍生物 脂质纳米粒 外释放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表观渗透系数
下载PDF
大黄总蒽醌大鼠在体胃肠吸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喜纲 崔英慧 +3 位作者 陈大为 李忠思 常金花 刘翠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总蒽醌在大鼠胃、肠的吸收性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大黄总蒽醌的含量,并考察离子浓度增加对吸收的影响。结果:大黄总蒽醌在大鼠小肠2h累积吸收率为66.99%,在结肠中2h累... 目的:研究大黄总蒽醌在大鼠胃、肠的吸收性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大黄总蒽醌的含量,并考察离子浓度增加对吸收的影响。结果:大黄总蒽醌在大鼠小肠2h累积吸收率为66.99%,在结肠中2h累积吸收率为23.54%,增加离子强度对吸收没有影响。结论:大黄总蒽醌在大肠吸收相对较少。提示根据其泻下作用机制,可以将大黄总蒽醌制备成口服结肠定位给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总蒽醌 在体胃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白芍总苷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韩丽 张玲非 +3 位作者 贾春英 谢敏 王鑫国 牛丽颖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在大鼠体内胃、肠道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为指标,测定白芍总苷分别在1 mg/ml、2 mg/ml、4 mg/ml 3个浓度下在体胃吸收情况,白芍总苷3个浓度(其中芍药苷浓度分别为40μg/ml、80...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在大鼠体内胃、肠道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为指标,测定白芍总苷分别在1 mg/ml、2 mg/ml、4 mg/ml 3个浓度下在体胃吸收情况,白芍总苷3个浓度(其中芍药苷浓度分别为40μg/ml、80μg/ml、120μg/ml,芍药内酯苷浓度14.275μg/ml、28.55μg/ml、42.817μg/ml)的肠循环液在小肠整个肠段的吸收情况,白芍总苷溶液(芍药苷浓度80μg/ml,芍药内酯苷浓度28.55μg/ml)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3个浓度白芍总苷在胃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白芍总苷3个浓度在小肠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正比,3个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值基本一致。白芍总苷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吸收量较回肠、结肠大,在十二指肠、空肠吸收速率常数值较回肠、结肠大,在十二指肠、空肠吸收半衰期较回肠、结肠短,经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显示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白芍总苷在胃内吸收可能为被动扩散机制,十二指肠可能为白芍总苷在肠段内吸收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动力学
原文传递
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慧芬 张学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是女贞子炮制前后含量变化较大的2种活性成分。为探讨女贞子炮制增效机制,该实验采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用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与小肠灌流流出液中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含量并计算吸收速率常数和吸收百分... 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是女贞子炮制前后含量变化较大的2种活性成分。为探讨女贞子炮制增效机制,该实验采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用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与小肠灌流流出液中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含量并计算吸收速率常数和吸收百分率,结果在特女贞苷的胃肠灌流流出液中均可检出其次级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与红景天苷在小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5 3,0.144 2 h-1,4 h累计吸收率分别为24.46%,60.14%,在胃中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5.70,8.26 h-1,4 h累计吸收率分别为34.21%,47.23%。实验证明特女贞苷在大鼠胃与小肠内均可被代谢为红景天苷,红景天苷较特女贞苷更利于胃肠吸收。结果提示女贞子炮制后补肝肾药效增强与特女贞苷转化为红景天苷后更利于机体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女贞苷 红景天苷 在体胃肠吸收 女贞子
原文传递
齐墩果酸自微乳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蕊 苏乐群 黄欣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95-1698,共4页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自微乳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根据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在大鼠胃部,齐墩果酸微乳2h的吸收百分率为10.15%;在小肠中...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自微乳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根据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减少量来确定药物的吸收。结果:在大鼠胃部,齐墩果酸微乳2h的吸收百分率为10.15%;在小肠中齐墩果酸微乳与胶束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901/h和0.0486/h,肠道最佳吸收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和结肠。结论:自微乳给药系统对齐墩果酸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自微乳化 在体胃肠吸收
下载PDF
荆芥内酯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婷 朱慧 +2 位作者 张丽 单鸣秋 丁安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研究荆芥内酯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肠循环液的体积,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胃肠循环液中荆芥内酯的质量浓度。结果不同质量浓度(1.84、3.68、7.36μg/mL)的荆芥内酯在大鼠胃部每小时... 目的研究荆芥内酯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肠循环液的体积,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胃肠循环液中荆芥内酯的质量浓度。结果不同质量浓度(1.84、3.68、7.36μg/mL)的荆芥内酯在大鼠胃部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19.47±0.69)%、(21.66±1.92)%、(26.51±1.25)%;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203±0.007)、(0.159±0.011)、(0.134±0.012)h?1,各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荆芥内酯在大鼠胃部的吸收可能为被动转运,在肠道的吸收可能为主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内酯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动力学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原文传递
橄榄苦苷与羟基酪醇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鑫 张学兰 +5 位作者 姜秋 李慧芬 王集会 吴鹏 王均秀 宋梦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橄榄苦苷与其苷元羟基酪醇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分析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女贞子酒蒸增效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以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与小肠灌流流出液中橄榄苦... 目的:比较橄榄苦苷与其苷元羟基酪醇的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差异,分析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女贞子酒蒸增效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以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胃与小肠灌流流出液中橄榄苦苷和羟基酪醇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10%~20%A;10~25min,20%~35%A),检测波长240 nm。计算二者的吸收速率常数和累计吸收率;通过已知橄榄苦苷、羟基酪醇对照品定位,分析橄榄苦苷在大鼠胃和小肠中的代谢产物。结果:羟基酪醇在大鼠胃和小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和累计吸收率均显著高于橄榄苦苷;在橄榄苦苷的大鼠胃和小肠代谢物中均检出羟基酪醇。结论:羟基酪醇较橄榄苦苷更利于机体吸收,橄榄苦苷在大鼠胃和小肠中均可代谢为羟基酪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苦苷 羟基酪醇 在体胃肠吸收 酚红 女贞子
原文传递
丹参总酮对大鼠在体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晓丹 赵秀丽 +2 位作者 高春凤 张皊皊 陈大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6-859,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总酮在大鼠胃、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以丹参酮ⅡA(TSIIA)为检测丹参总酮的指标性成分。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回流实验装置,利用UV双波长法测定肠循环液中TSIIA及酚红的含量。结果丹参总酮吸收速率ka... 目的研究丹参总酮在大鼠胃、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的吸收情况。方法以丹参酮ⅡA(TSIIA)为检测丹参总酮的指标性成分。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回流实验装置,利用UV双波长法测定肠循环液中TSIIA及酚红的含量。结果丹参总酮吸收速率ka随浓度的增加有显著下降趋势,吸收半衰期t1/2延长。结论丹参总酮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存在饱和现象,提示丹参总酮在机体内的转运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胃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且丹参总酮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酮 丹参酮IIA 紫外分光光度 双波长法 在体胃肠吸收
下载PDF
东莨菪素大鼠在体胃、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玉凤 戴岳 +2 位作者 孟庆玉 王强 仇玲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890-1894,共5页
目的:研究东莨菪素在大鼠胃、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小肠吸收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注液中药物的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的浓度。结果:东莨菪素在大鼠胃中2 h的吸收百分率为76.31%;东莨菪素在结肠、十... 目的:研究东莨菪素在大鼠胃、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小肠吸收实验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注液中药物的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的浓度。结果:东莨菪素在大鼠胃中2 h的吸收百分率为76.31%;东莨菪素在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的吸收率分别为46.25%,40.54%,38.21%,32.77%;不同质量浓度东莨菪素(10.014 4,20.028 8,40.057 6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643 4,0.613 7,0.597 0h-1;不同pH(6.0,6.8,7.4)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621 7,0.603 3,0.613 7 h-1。结论:不同质量浓度、pH对东莨菪素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没有显著性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东莨菪素在胃肠道均有较好的吸收,结肠为最佳吸收部位,提示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素 在体胃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黄芩苷和黄芩素大鼠在体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9
15
作者 刘太明 蒋学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99-1001,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药物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在胃、小肠及结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8.05%,-0.94%,2.32%;黄芩素在胃、小肠... 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药物的含量。结果:黄芩苷在胃、小肠及结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8.05%,-0.94%,2.32%;黄芩素在胃、小肠及结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率分别为34.53%,30.61%,4.89%。黄芩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每小时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90 7,0.083 7,0.076 6,0.048 3。结论:黄芩苷只在胃中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在小肠和结肠基本不吸收;黄芩素在胃和小肠中吸收良好,在结肠有少量吸收。黄芩素在各部位的吸收程度明显优于黄芩苷,提示黄芩素比黄芩苷更适于制成口服吸收制剂;黄芩素具有广泛的吸收窗,提示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黄芩素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苦参素在大鼠胃肠中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伟 沙玫 张淑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3期11-12,共2页
目的:研究苦参素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HPLC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药物的含量。结果:苦参素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1.02±10.08)%、(21.13±2.71)%、(28.... 目的:研究苦参素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HPLC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药物的含量。结果:苦参素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1.02±10.08)%、(21.13±2.71)%、(28.22±6.09)%、(35.66±9.01)%和(33.12±13.22)%。结论:苦参素在胃和小肠上段中吸收良好,制剂研究应考虑其吸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在体胃肠吸收 吸收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乙酰丙酮钒在大鼠胃肠道吸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双庆 潘铁成 +3 位作者 孙锋 吕万良 张垣 张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700,共4页
目的:研究乙酰丙酮钒在大鼠胃、小肠和大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灌流实验,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钒(V)浓度。结果:乙酰丙酮钒在10mg·kg^(-1)剂量下在胃和大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2.853h^(-1)和0.587h^(-1),AU... 目的:研究乙酰丙酮钒在大鼠胃、小肠和大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灌流实验,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钒(V)浓度。结果:乙酰丙酮钒在10mg·kg^(-1)剂量下在胃和大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2.853h^(-1)和0.587h^(-1),AUC分别为158.6ng·mL^(-1)·h和642.7ng·mL^(-1)·h;在不同给药剂量(以钒计)10,25和50mg·kg^(-1)时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1.414,1.664和17.118h^(-1) ,AUC分别为1714.0,4641.2和5554.7ng·mL^(-1)·h。结论:大鼠胃和大肠是乙酰丙酮钒的不良吸收部位,而小肠有较好吸收,吸收方式可能是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钒 在体胃肠吸收 石墨炉原子吸收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在体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忆梦 全云云 +4 位作者 郑立 刘美辰 汤韵秋 余琳媛 李芸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在胃肠道的吸收。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肠循环液体积,HPLC法同时检测各时间点二苯乙烯苷和酚红的浓度,研究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体内吸收情况。结果:质量浓度为60,30,10μg... 目的:研究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在胃肠道的吸收。方法:通过大鼠在体胃肠灌流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法校正肠循环液体积,HPLC法同时检测各时间点二苯乙烯苷和酚红的浓度,研究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体内吸收情况。结果:质量浓度为60,30,10μg·mL^(-1)的二苯乙烯苷在胃内每小时的吸收百分率(PA)分别为(28.65±9.75)%,(17.04±3.98)%,(13.75±5.94)%;在小肠内的PA依次为(3.36±0.40)%,(3.36±0.79)%,(4.54±0.95)%。结论:二苯乙烯苷主要在胃内被吸收,在小肠段吸收较少。在胃酸环境下,随浓度的升高,吸收率显著增加,推测二苯乙烯苷在胃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在小肠内的吸收率无显著性差异,其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在体胃肠吸收模型
下载PDF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楠 冯玲玲 +1 位作者 蒋学华 杨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4-998,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以及黄芩苷和卵磷脂的物理混合物胃及全肠段吸收代谢特性;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分肠段吸收代... 目的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以及黄芩苷和卵磷脂的物理混合物胃及全肠段吸收代谢特性;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分肠段吸收代谢特性。结果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以及黄芩苷和卵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在胃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差异不大。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小肠全肠段的吸收程度明显优于黄芩苷以及黄芩苷和卵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其累积吸收量为(2 940.87±1.45)μg,黄芩苷和卵磷脂的物理混合物为(1 373.23±3.21)μg,而黄芩苷最低为(992.66±3.65)μg;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全肠段有广泛的吸收窗,十二指肠最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百分率为51.81%、32.29%、29.56%、11.80%。结论当黄芩苷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可促进黄芩苷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磷脂复合物 在体胃肠吸收
原文传递
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莉 孙星 林桂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肠以及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吸收机制。为华蟾酥毒基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灌流技术,取低、中、高不同质量浓度(11,22,33 mg·L-1)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小肠中灌流3 h,以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研究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肠以及各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吸收机制。为华蟾酥毒基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在体灌流技术,取低、中、高不同质量浓度(11,22,33 mg·L-1)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小肠中灌流3 h,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华蟾酥毒基的浓度,研究华蟾酥毒基大鼠胃肠道的吸收特征。结果:华蟾酥毒基低、中、高质量浓度在胃、小肠中灌流3 h均能较好的吸收,累积吸收量均为75%左右,且与药物的浓度无关,在小肠中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一级动力学特征,3种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48,0.547,0.590 h-1;华蟾酥毒基在各肠段均能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模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024 6,0.015 2,0.016 4,0.013 5 cm-1·h-1。结论:华蟾酥毒基在大鼠胃、全肠道均能吸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酥毒基 吸收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体胃肠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