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体胃裸区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谯时文 姜淮芜 黄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4期1727-1728,共2页
目的:观察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和胃癌侵犯胃裸区后胃裸区形态变化;观察侵犯胃裸区胃癌的病理分型。方法:选择术前螺旋CT诊断的胃裸区受到侵犯(A组)和未受到侵犯(B组)的胃癌患者各30例,使用亚甲蓝和抗癌药物配制成的混... 目的:观察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和胃癌侵犯胃裸区后胃裸区形态变化;观察侵犯胃裸区胃癌的病理分型。方法:选择术前螺旋CT诊断的胃裸区受到侵犯(A组)和未受到侵犯(B组)的胃癌患者各30例,使用亚甲蓝和抗癌药物配制成的混合液作为染色剂,手术中切开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后游离至胃裸区下界,轻提胃壁以不同压力向胃裸区内注射染色剂,分离切开胃裸区周围韧带,游离至食管下端,切去食管下端近肿瘤侧食管,显露出被着色的胃裸区平面,观察胃裸区形态。最后统计侵犯胃裸区胃癌的病理分型。结果:(1)在体胃裸区出现率为100%,形态不规则,受肿瘤侵犯的胃裸区(A组)大部分近似椭圆形、小部分形似长方形,未受肿瘤侵犯的胃裸区(B组)大部分形似长方形、小部分形似椭圆形;(2)A组胃裸区与B组相比的形态变化如下:裸区内淋巴结肿大、胃壁与膈肌之间脂肪变薄、胃膈韧带增厚;(3)A、B两组胃癌的病理分型,A组: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3例;B组:低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5例、高分化腺癌21例。结论:侵犯胃裸区胃癌的病理分型与未侵犯胃裸区胃癌的病理分型不同,且胃裸区形态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胃裸区 亚甲蓝 形态变化 病理分型
下载PDF
近端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5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淼 姜淮芜 谯时文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对经手术治疗的55胃癌患者的在体胃裸区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其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共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 目的:对经手术治疗的55胃癌患者的在体胃裸区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其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共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提示肿瘤侵犯胃裸区;所有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术中使用亚蓝和抗癌药物配制成的混合液作为染色剂,观察胃裸区形态及裸区内走形的血管、神经及其走向和分支、裸区内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液的流向。结果:1、在体胃裸区出现率为100%,形态不规则,受侵犯胃裸区大部分近似椭圆形、小部分形似长方形,周长为17.80±3.50、长4.95±0.85、宽3.75±0.50;面积为13.50±3.20cm2;2、胃裸区左右侧界为胃、膈韧带左、右层,左侧与左肾周间隙相通、右侧封闭、上界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并通食管裂孔和膈血管间隙与纵隔相联、向下与肾旁前间隙相通联;3、胃裸区内有血管分布的占100%,淋巴结分布的占100%,有神经分布的占35%。结论:通过对手术治疗的55胃癌患者的在体胃裸区进行解剖学观察,借以唤起普外科手术医师对此解剖结构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胃裸区 亚甲蓝 解剖间隙 通联关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解剖学研究
3
作者 谯时文 姜淮芜 黄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6期1933-1934,1937,共3页
目的:观察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9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60例,根据术前螺旋CT诊断,分为胃裸区受到侵犯(A组)和未受到侵犯(B... 目的:观察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9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60例,根据术前螺旋CT诊断,分为胃裸区受到侵犯(A组)和未受到侵犯(B组)各30例,使用亚甲蓝和抗癌药物配制成的混合液作为染色剂,手术中切开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后游离至胃裸区下界,轻提胃壁向胃裸区内注射染色剂,观察胃裸区与周围解剖间隙的通联关系,尤其是有与右侧相通联。分离切开胃裸区周围韧带,游离至食管下端,切去食管下端近肿瘤侧食管,显露出被着色的胃裸区平面,观察胃裸区形态及裸区内走形的血管、神经及其走向和分支、裸区内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液的流向。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周长和其长、宽。结果:(1)在体胃裸区出现率为100%,形态不规则,A组胃裸区大部分近似椭圆形、小部分形似长方形,周长为(17.86±3.58)cm、长(4.96±0.72)cm、宽(3.77±0.51)cm,面积为(13.15±2.25)cm2;B组胃裸区大部分形似长方形、小部分形似椭圆形,周长为(15.66±3.68)cm、长(4.91±0.92)cm、宽(3.02±0.49)cm,面积为(10.75±3.28)cm2;(2)两组患者胃裸区左右侧界均为胃、膈韧带左、右层,左侧与左肾周间隙相通、右侧封闭、上界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并通食管裂孔和膈血管间隙与纵隔相连、向下与肾旁前间隙相通联;(3)A、B两组胃裸区内有血管分布的占100%,其中只有胃左动静脉占13%,只有胃后动静脉分布的占60%,只有膈下动脉返支的占10%,有胃左动静脉和胃后动静脉分布的占9%,有胃后动静脉和膈下动脉返支的占5%,同时有胃左动静脉、胃后动静脉和膈下动脉返支的占3%;A、B两组胃裸区有淋巴结分布的占100%,出现的淋巴结均为胃左淋巴结,有1~3枚淋巴结的占82%,有3~5枚淋巴结的占15%,有5枚以上淋巴结的占3%;A、B两组胃裸区内有神经分布的占35%,仅有右侧迷走神经干经过的占33%,有右侧迷走神经干及其分支经过的占2%。结论: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内部结构与周围解剖间隙的通联存在差异,与是否受到周围疾病的侵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胃裸区 亚甲蓝 解剖间隙 通联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