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在华传教士西医译作的归化研究
1
作者 李东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2-96,共5页
清末民初在华传教士翻译的西医书籍中在归化策略引导下,其文本在编译思路、译例译名选择上均有中国化特征。这一现象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西医的传入与西洋文明的渗入为其有效翻译和日后普及西医书籍奠定基础;19世纪中叶编译的西医系列... 清末民初在华传教士翻译的西医书籍中在归化策略引导下,其文本在编译思路、译例译名选择上均有中国化特征。这一现象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西医的传入与西洋文明的渗入为其有效翻译和日后普及西医书籍奠定基础;19世纪中叶编译的西医系列启蒙教材的传播开始产生影响;19世纪末至民国初,西医分科译书的门类全面和传播途径多样化标志着西医译书活动走向成熟。三个阶段见证了西医从被忽视,到中西医会通,再到超胜中医的历史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在华传教士 西医译作 归化
下载PDF
美华书馆的变迁:金多士《在华传教士出版简史》的出版史学价值
2
作者 王海 韩佳轩 林希妤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6-70,共5页
1895年,美国在华传教士金多士于出版关于美华书馆前五十年回顾与在华传教士印书馆活动的著作《在华传教士出版简史》(The Mission Press in China)。该著述分期论述美华书馆(前身花华圣经书房)前五十年的活动变迁,勾勒出美华书馆的发展... 1895年,美国在华传教士金多士于出版关于美华书馆前五十年回顾与在华传教士印书馆活动的著作《在华传教士出版简史》(The Mission Press in China)。该著述分期论述美华书馆(前身花华圣经书房)前五十年的活动变迁,勾勒出美华书馆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中国印刷出版业的贡献;介绍8家在华传教士书馆的情况与大英圣经公会书社等圣经书社的出版活动。金多士《在华传教士出版简史》记录的史料信息对人们认识在华传教士报刊及其印刷出版活动,进而认识中国近代出版史,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多士 在华传教士出版简史》 书馆 出版史学价值
下载PDF
法国在华传教士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增友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1年第3期15-23,共9页
中法两国间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而从法国方面,在明、清两朝,则主要是由法国在华传教士推动的。本文对法国传教士在华的科技活动和影响作了简要介绍和评论。作者认为,向华派遣传教士是法国政府推行海外殖民政策的一部分,但教士们在华的... 中法两国间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而从法国方面,在明、清两朝,则主要是由法国在华传教士推动的。本文对法国传教士在华的科技活动和影响作了简要介绍和评论。作者认为,向华派遣传教士是法国政府推行海外殖民政策的一部分,但教士们在华的科枝工作,对加速中国封建杜会的解体,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是有益的.对此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在华传教士 科技活动 中国
全文增补中
“因应”与“吸引”——明末清初西方在华传教士的传教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明 《船山学刊》 2005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为传教,采取“因应”和“吸引”策略,心理上最大限度消除了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对西方的鄙视;言行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义的抵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 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为传教,采取“因应”和“吸引”策略,心理上最大限度消除了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对西方的鄙视;言行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义的抵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西方在华传教士 传教策略 文化交流 基督教 “因应” “吸引”
下载PDF
早期在华传教士“独厚儒学”原因初探
5
作者 程艳 刘浪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8-62,共5页
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怀着对中华悠久文明的敬仰,以及出于发展自身、与新教抗衡之目的,以意大利耶稣会会士利玛窦为代表的基督教士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在传教期间,他们基于传教现实和教义融合的考虑,“借儒宣教”、“独厚儒学... 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怀着对中华悠久文明的敬仰,以及出于发展自身、与新教抗衡之目的,以意大利耶稣会会士利玛窦为代表的基督教士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在传教期间,他们基于传教现实和教义融合的考虑,“借儒宣教”、“独厚儒学”,成功地促成了中西哲学思想的一次大融合。他们的传教策略与在传统儒学接触中所采取的承认、包容和尊重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在华传教士 基督教 儒学 合儒 利马窦
下载PDF
基督教在华传教士1877年上海会议的新闻学意义
6
作者 王海 王海潮 《新闻春秋》 2016年第2期16-25,共10页
基督教在华传教士1877年上海会议对在华传教过程中遇到的宗教世俗化与本土化、医道传教、教育传教、报刊活动等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反思。大会引发了在华传教士报刊的世俗化之争,各差会传教士代表就合作出版"世俗化"和非宗... 基督教在华传教士1877年上海会议对在华传教过程中遇到的宗教世俗化与本土化、医道传教、教育传教、报刊活动等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反思。大会引发了在华传教士报刊的世俗化之争,各差会传教士代表就合作出版"世俗化"和非宗教报刊、报刊采用中国方言和土话等本土化语言、报馆招募中国本土报刊代理和编辑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会议所倡导的在华传教士报刊世俗化和本土化理念推动了在华外报的发展与中国近代本土新型报刊的兴起,为中国早期本土报人走向自主办报提供了借鉴,同时为西方科学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在华传教士 1877年上海会议 新闻学 意义
原文传递
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兼论宁波作为美国传教士传播西学之摇篮在晚清译史中的地位 被引量:3
7
作者 高黎平 《梧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书房 在华美国传教士 晚清 西学翻译
下载PDF
鲁迅形象在法国的早期建构——以1949年以前旅法学人与在华传教士的鲁迅译介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彦娜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8年第3期74-83,93,共10页
20世纪初期,旅法留学生与在华传教士首先将鲁迅推向西方世界。他们通过翻译与评介活动,促成了鲁迅形象在法国的早期建构。本文试图系统梳理1949年之前旅法留学生和在华传教士的鲁迅译介活动内容,通过研究译介文本选择、翻译副文本以及... 20世纪初期,旅法留学生与在华传教士首先将鲁迅推向西方世界。他们通过翻译与评介活动,促成了鲁迅形象在法国的早期建构。本文试图系统梳理1949年之前旅法留学生和在华传教士的鲁迅译介活动内容,通过研究译介文本选择、翻译副文本以及评介文本,析出鲁迅早期形象的三个方面,即现实主义讽刺文学大师、现代转型时期的开拓者和介入社会与政治的独异思想者。作家早期形象的生成对于法国鲁迅研究传统的建立与近百年鲁迅形象建构的动态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早期形象 旅法学人 在华传教士
原文传递
晚清在华美国传教士的《圣经》汉译
9
作者 高黎平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西方传教士的《圣经》汉译在清末民初中国翻译史的第三次高潮期达到顶峰,而晚清姗姗采迟的一群在华美国传教士在所有西方教士中后来居上,他们以独特的翻译手段中西合壁地演绎了西方经典之作《圣经》,其《圣经》汉译的成就无不让他们的... 西方传教士的《圣经》汉译在清末民初中国翻译史的第三次高潮期达到顶峰,而晚清姗姗采迟的一群在华美国传教士在所有西方教士中后来居上,他们以独特的翻译手段中西合壁地演绎了西方经典之作《圣经》,其《圣经》汉译的成就无不让他们的外国同行叹为观止,望其项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在华美国传教士 《圣经》汉译
下载PDF
述异与传教:吴板桥英译《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1896)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达兑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1896年,美国来华传教士吴板桥将中国神怪小说《白蛇精记》译成英文,题为《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出版。经考证,该译本所据版本为清代玉山主人所撰小说《雷峰塔奇传》。吴板桥的翻译明显是一种改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故事单元的重组、叙... 1896年,美国来华传教士吴板桥将中国神怪小说《白蛇精记》译成英文,题为《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出版。经考证,该译本所据版本为清代玉山主人所撰小说《雷峰塔奇传》。吴板桥的翻译明显是一种改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故事单元的重组、叙事方式的改变和内容的删改。为吸引西方读者,吴板桥的译文采取了西方小说的叙述形式并加入了西方价值观念。同时,其译文中还夹杂着吴板桥对中国信仰和社会现状的批判。吴板桥认为中国人有一种狂热的偶像崇拜,中国人的思想状态需要基督教的福音来改造。这里应当警惕和批判的是:翻译《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对吴板桥而言,正是刻意描述异教中国、批评中国现状,向西方读者传达了一种急切需要在华传教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板桥 在华传教士 《白蛇之谜:雷峰塔传奇》 翻译研究
下载PDF
近现代美国传教士在华百年西学翻译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黎平 《外国语言文学》 2006年第3期192-197,共6页
在鸦片战争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百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来华美国传教士的西学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戴着传教面纱的外来教士的宗教色彩之故,这段史事在中国翻译史中未加以充分的研究,变得黯然失色... 在鸦片战争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百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来华美国传教士的西学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戴着传教面纱的外来教士的宗教色彩之故,这段史事在中国翻译史中未加以充分的研究,变得黯然失色。而今全景式追述他们近现代在华的西学翻译,探讨其意图与策略,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其在华多层面的接受、影响与意义,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在华美国传教士 西学翻译 中西文化
下载PDF
论晚清基督教在华慈善组织与传统慈善组织
12
作者 卢红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36-38,共3页
晚清教会慈善组织是中国慈善事业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这些组织自成立以来就与中国传统慈善组织相互作用和影响。教会慈善组织是传教工作的代理机构,它与中国传统慈善组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它又对中国传统慈善组织有一定的补充... 晚清教会慈善组织是中国慈善事业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这些组织自成立以来就与中国传统慈善组织相互作用和影响。教会慈善组织是传教工作的代理机构,它与中国传统慈善组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它又对中国传统慈善组织有一定的补充和影响,两者对于维护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风的淳化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慈善组织 传教士在华慈善组织 关系
下载PDF
近代上海科技翻译界的“美国流”
13
作者 高黎平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19世纪中后叶,美国传教士步他国传教士之后尘,抢滩上海,在后者于沪的翻译活动日渐衰微的情形下,以异常强劲的势头在上海科技译坛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其科技翻译成就斐然,影响旷日持久,形成了一股持续到19世纪末、在中国近代翻译史... 19世纪中后叶,美国传教士步他国传教士之后尘,抢滩上海,在后者于沪的翻译活动日渐衰微的情形下,以异常强劲的势头在上海科技译坛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其科技翻译成就斐然,影响旷日持久,形成了一股持续到19世纪末、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颇具时代特色、迄今为止仍值得我们后人进一步关注的“美国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科技翻译 美国在华传教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