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战前期日本对在华美侨的暴行与美国的应对之道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志刚
《民国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4-92,共9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执行避免卷入政策,将保护在华美侨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美国在华权益,尤其是在华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屡遭破坏,引起美国远东事务官员的警觉,进而推动美国政府采取行动遏制日本的暴行。...
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执行避免卷入政策,将保护在华美侨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美国在华权益,尤其是在华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屡遭破坏,引起美国远东事务官员的警觉,进而推动美国政府采取行动遏制日本的暴行。日本对在华美侨的暴行,成为影响美国对日采取强硬政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美侨
日军暴行
美国对日政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发端——以美方决策过程为视角
2
作者
王吉美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37-43,共7页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坚决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态度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在华美侨回国问题,美国政府不得不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对中方从间接试探到直接接触,直至最终做出同中方进行大使级会谈的决策。本文拟从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产生的背景及美...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坚决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态度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在华美侨回国问题,美国政府不得不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对中方从间接试探到直接接触,直至最终做出同中方进行大使级会谈的决策。本文拟从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产生的背景及美国政府在解决此问题的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方式入手,通过对美方各阶段决策过程的分析,说明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不仅是美方最初同中方进行接触的具体目标,更是推动这种接触不断深入并促使美国政府最终做出同新中国政府直接进行大使级会谈的决策的现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美侨
回国问题
中美大使级会谈
决策
日内瓦会议
原文传递
侨务与外交:庚子前后美国驻华使领对在华美侨的管理与互动
3
作者
朱峰
吴旭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在系统挖掘整理清末美国驻华公使和各地领事的文电档案基础上,结合中外文史料,以庚子前后美国驻华使领对在华美侨的管理与互动为切入点,重构美国驻华使领透过条约实践扩展侨民权利,开展在华传教团体调查,借助商务纠纷争取专利保护等历...
在系统挖掘整理清末美国驻华公使和各地领事的文电档案基础上,结合中外文史料,以庚子前后美国驻华使领对在华美侨的管理与互动为切入点,重构美国驻华使领透过条约实践扩展侨民权利,开展在华传教团体调查,借助商务纠纷争取专利保护等历史图景,探析在华美侨与驻华使领在领事管辖权等问题上的激烈论争,及其参与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谈判,揭发驻华领事官员贪腐,促成在华领事体制改革等重要事件,展现这一阶段美国在华外交官、教士、商民之间的冲突与磨合,及其对美国在华的侨务管理和外交体制关系的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驻华使领
在华美侨
中美关系
庚子前后
原文传递
抗战初期美国在华撤侨撤军决策与行动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志刚
张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0,共9页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美侨
亚洲舰队
第十五步兵团
“帕奈号”事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40-1941年美国在华撤侨行动初探
被引量:
5
5
作者
陈志刚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37,共14页
随着美日关系的持续紧张,美国政府于1940年10月发出撤侨通告,敦促远东美侨撤退。其中,在华美侨主要涉及沦陷区的6000余人。为此,美国政府专门派遣总统号班轮来华撤侨。尽管如此,由于此次撤侨行动仅系劝告而非强制命令,再加上美国政府亦...
随着美日关系的持续紧张,美国政府于1940年10月发出撤侨通告,敦促远东美侨撤退。其中,在华美侨主要涉及沦陷区的6000余人。为此,美国政府专门派遣总统号班轮来华撤侨。尽管如此,由于此次撤侨行动仅系劝告而非强制命令,再加上美国政府亦不愿撤离其全部在华美侨,所以直至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仍有1000名美侨留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领事馆区。相较于抗战初期旨在绥靖日本的撤侨行动,此次撤侨则是美国积极应对日本挑战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在华美侨
撤侨
海军陆战队
原文传递
题名
抗战前期日本对在华美侨的暴行与美国的应对之道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志刚
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出处
《民国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4-92,共9页
基金
2018年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近代美国在华武力护侨起源研究(1840~1925)”(SWU1809109)
国家社科基金抗战专项“中国抗日战争志”(16KZD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执行避免卷入政策,将保护在华美侨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美国在华权益,尤其是在华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屡遭破坏,引起美国远东事务官员的警觉,进而推动美国政府采取行动遏制日本的暴行。日本对在华美侨的暴行,成为影响美国对日采取强硬政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在华美侨
日军暴行
美国对日政策
分类号
K313.46 [历史地理—世界史]
K712.52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发端——以美方决策过程为视角
2
作者
王吉美
机构
外交学院
出处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37-43,共7页
文摘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坚决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态度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在华美侨回国问题,美国政府不得不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对中方从间接试探到直接接触,直至最终做出同中方进行大使级会谈的决策。本文拟从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产生的背景及美国政府在解决此问题的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方式入手,通过对美方各阶段决策过程的分析,说明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不仅是美方最初同中方进行接触的具体目标,更是推动这种接触不断深入并促使美国政府最终做出同新中国政府直接进行大使级会谈的决策的现实动力。
关键词
在华美侨
回国问题
中美大使级会谈
决策
日内瓦会议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侨务与外交:庚子前后美国驻华使领对在华美侨的管理与互动
3
作者
朱峰
吴旭东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文摘
在系统挖掘整理清末美国驻华公使和各地领事的文电档案基础上,结合中外文史料,以庚子前后美国驻华使领对在华美侨的管理与互动为切入点,重构美国驻华使领透过条约实践扩展侨民权利,开展在华传教团体调查,借助商务纠纷争取专利保护等历史图景,探析在华美侨与驻华使领在领事管辖权等问题上的激烈论争,及其参与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谈判,揭发驻华领事官员贪腐,促成在华领事体制改革等重要事件,展现这一阶段美国在华外交官、教士、商民之间的冲突与磨合,及其对美国在华的侨务管理和外交体制关系的复杂影响。
关键词
美国驻华使领
在华美侨
中美关系
庚子前后
分类号
K712 [历史地理—世界史]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抗战初期美国在华撤侨撤军决策与行动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志刚
张生
机构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0,共9页
文摘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关键词
在华美侨
亚洲舰队
第十五步兵团
“帕奈号”事件
Keywords
Americans in China
Asiatic Fleet
the t Sth Infantry Regiment
the Panay incident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731.51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40-1941年美国在华撤侨行动初探
被引量:
5
5
作者
陈志刚
机构
西南大学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37,共14页
基金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日战争背景下美国在华侨民及其保护(1937-1941)"(SWU1409443)和西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团队重大项目"民国时期美国在华护侨政策研究"(2362015XK01)的中期成果之一
文摘
随着美日关系的持续紧张,美国政府于1940年10月发出撤侨通告,敦促远东美侨撤退。其中,在华美侨主要涉及沦陷区的6000余人。为此,美国政府专门派遣总统号班轮来华撤侨。尽管如此,由于此次撤侨行动仅系劝告而非强制命令,再加上美国政府亦不愿撤离其全部在华美侨,所以直至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仍有1000名美侨留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领事馆区。相较于抗战初期旨在绥靖日本的撤侨行动,此次撤侨则是美国积极应对日本挑战的明证。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在华美侨
撤侨
海军陆战队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712.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战前期日本对在华美侨的暴行与美国的应对之道
陈志刚
《民国研究》
CSSCI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发端——以美方决策过程为视角
王吉美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8
0
原文传递
3
侨务与外交:庚子前后美国驻华使领对在华美侨的管理与互动
朱峰
吴旭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4
抗战初期美国在华撤侨撤军决策与行动
陈志刚
张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1940-1941年美国在华撤侨行动初探
陈志刚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