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工站在地化实践的“一社一特”服务模式述评
1
作者 栾卉 肖晓琁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目前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如何结合地方特点,提供专业化、可持续的高质量服务成为当前街道社工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天津市武清区黄庄街道社工站构建的“一社一特”服务模式,通过策划多样化与可持续的特色项目... 目前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如何结合地方特点,提供专业化、可持续的高质量服务成为当前街道社工站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天津市武清区黄庄街道社工站构建的“一社一特”服务模式,通过策划多样化与可持续的特色项目、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运行机制以及“一定规则、二建平台、三成模式”的推广策略,成为社工站实现“落地生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街道)社工站 “一社一特”服务模式 在地化实践
下载PDF
社会质量与治理有效的互嵌:乡村振兴战略在地化实践的耦合性议题 被引量:13
2
作者 詹国辉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2期154-165,共12页
如何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性已成为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在地化实践的重要现实课题之一。文章通过建构乡村治理中的社会质量框架,强调乡村的"社会性",架构出"制度支持—行动者—结构要素"的三维理论图谱。... 如何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性已成为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在地化实践的重要现实课题之一。文章通过建构乡村治理中的社会质量框架,强调乡村的"社会性",架构出"制度支持—行动者—结构要素"的三维理论图谱。乡村内部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嵌入使得耦合性制度支持得以型构;行动者的演化与博弈催生了乡村治理新结构;而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等结构要素为乡村治理质量提供了可评价的指标维度内容。"制度支持—行动者—结构要素"三维理论体系互构共生,为乡村治理有效性命题提供了新的诠释框架,进一步凸显乡村社会福祉的整体性提升,以期有序提高乡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善治 社会质量 治理有效 互嵌 在地化实践
下载PDF
机能活动训练计划:在地化实践的效果与反思
3
作者 郑程浩 吴燕丹 陈潇航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1,共10页
目的:探析机能活动训练计划(the motor activity training program,MATP)于我国在地化实践的效果,挖掘现实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方法:选取5位8~12岁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分别对其进行8周MATP训练课程和5天MATP展示课程的适应体... 目的:探析机能活动训练计划(the motor activity training program,MATP)于我国在地化实践的效果,挖掘现实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方法:选取5位8~12岁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分别对其进行8周MATP训练课程和5天MATP展示课程的适应体育干预。收集7位MATP训练师的课程总结,遵循扎根理论范式,通过质性分析工具Nvivo 11分析我国在地化MATP产生的效果。结果:1)形成训练师主观感受和运动员客观评价两个树状节点,并从MATP印象、MATP期望、参与MATP感受和MATP带来收获以及运动员筛选、运动员改变、运动员应激反应和MATP项目适用性8个子节点阐述在地化MATP的成效。2)发现在地化MATP效益判定工具模糊、倡导理念与实际训练有偏差以及可持续推广有难度等问题。结论:在地化MATP能够改善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因身体缺陷而弱化的某些身体机能、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建议未来研究重视在地化MATP恰当的量化评估方法以探讨剂量效应,坚持MATP理念指导实践以及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保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活动训练计划 在地化实践 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 多重残疾 个人需要
下载PDF
泰宁建筑特色的在地化实践——以某商住小区规划建筑为例
4
作者 林经康 《福建建材》 2019年第11期48-50,共3页
通过研究泰宁"杉阳明韵"的城市风貌,总结了泰宁的建筑特色。以泰宁某在地化商住小区规划项目设计为实践,运用青砖灰瓦、马头墙、吊脚挑廊、街巷空间格局等元素,对在地化项目的空间、色调、尺度、细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应用,为... 通过研究泰宁"杉阳明韵"的城市风貌,总结了泰宁的建筑特色。以泰宁某在地化商住小区规划项目设计为实践,运用青砖灰瓦、马头墙、吊脚挑廊、街巷空间格局等元素,对在地化项目的空间、色调、尺度、细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应用,为泰宁"杉阳明韵"的地方建筑特色及其现代转译提供在地化实践案例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阳明韵 建筑特色 在地化实践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重点与保障路径
5
作者 刘传俊 康佳 姚科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23-228,共6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应然意义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理论逻辑应秉持“宜居”乡村,让城市人羡慕;“宜业”乡村,让产业更兴旺;“和美”乡村,让农民家园更幸福,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优势,齐抓...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应然意义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理论逻辑应秉持“宜居”乡村,让城市人羡慕;“宜业”乡村,让产业更兴旺;“和美”乡村,让农民家园更幸福,充分利用农村现有优势,齐抓农村生活、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同步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的“和美”农村治理新风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在地化实践中应分清主次矛盾,注重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落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共同体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同步进程等领域的建设,通过强产业、引人才、固根基、共发展,切实落地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际成效,实现长远稳固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此,通过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合理规划村庄发展布局,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融合有效体系,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有效保障治理效率、有效夯实乡村文化,乡村建设成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宜居宜业共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 在地化实践 理论逻辑 实践重点
下载PDF
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功能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
6
作者 张富富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年第6期23-33,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解决农村存续的诸如经济发展滞后、基层治理低效、生态环境恶化等深层次问题,以实现农村现代化。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应以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为嵌入点,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从宏...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解决农村存续的诸如经济发展滞后、基层治理低效、生态环境恶化等深层次问题,以实现农村现代化。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应以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为嵌入点,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别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资源链接者与政策影响者、组织者与倡导者以及服务提供者与支持者的功能。以“功能定位”为导向,基于农村场域社会工作专业空间、社区资源、制度环境的三重视角,深入分析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据此从加大政策扶持社会工作力度、采取因地制宜的社会工作在地化实践方式、以融合性理念互构社会工作与政府关系的层面,探寻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会工作 功能定位 实践策略 在地化实践 融合性
下载PDF
边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地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7
作者 张国伟 《文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在“中心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阐释不够鲜活、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实效不够等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地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提供了... 在“中心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阐释不够鲜活、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实效不够等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地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参考样本和思路。基于老山精神利用的边疆高校思政课“在地化”实践教学实践样式,以课程建设夯实实践教学根基;把深挖地方红色资源与讲好中国故事有效衔接,课程内容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供给”;坚持问题导向,激活老山精神在实践教学中的教育资源,教学方式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向师生“对话启发”;紧扣时代命题,把老山精神和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语言,教学话语体系由“教材模式”转向“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方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地化实践教学模式 老山精神
下载PDF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质量提升:演化历程、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15
8
作者 詹国辉 唐文浩 汪佑子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93-102,共10页
数字乡村质量提升已然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地化实践的重要现实课题之一。基于数字赋能视角,进一步梳理了乡村从乡村信息化、电子村务、数字乡村1.0以及数字乡村2.0等多阶段发展,以便于厘清其乡村治理质量提升实践的内在演化逻辑。正是因数... 数字乡村质量提升已然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地化实践的重要现实课题之一。基于数字赋能视角,进一步梳理了乡村从乡村信息化、电子村务、数字乡村1.0以及数字乡村2.0等多阶段发展,以便于厘清其乡村治理质量提升实践的内在演化逻辑。正是因数字乡村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设计、数字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技术与乡村性的融合度偏低、人才培育的“滞后效应”、建设体系中的“治理赤字”等现实困境,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质量提升受到了制约。为此,通过顶层设计与政策安排来优化整体性规划,以“硬件”升级与“软件”服务来夯实基础设施的保障效应,以主体多元参与与技术供给来促进乡村性与数字技术有效融合,培育数字乡村治理人才队伍,技术赋能消解治理赤字等多维路径,力图促成数字乡村治理质量的有序提升,推动数字乡村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旨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乡村治理质量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在地化实践
下载PDF
农村成人创业教育的路径思考:基于国外经验的考察
9
作者 陈雪儿 王丽霞 《终身教育研究》 2022年第2期17-24,共8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开展农村创业教育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应然选择。在考察国外农村创业教育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振兴...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开展农村创业教育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应然选择。在考察国外农村创业教育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实际,提出未来我国应从体制机制健全、教育方案定制、教育资质规定,以及教育数据库搭建等四方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成人创业教育体系,以发挥创业教育之于农村的扶贫、发展及赋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成人教育 创业教育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在地化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