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之域·香港文学史的构筑——论《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
1
作者 黄英哲 《长江学术》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香港,一座参与了百年来中国历史裂变的城市。从文化地理空间而言,香港虽处边缘,却深刻地纪录了百年来中西文化的变迁与演绎,不仅敷演了中国从晚清以来的文化流变,更汇流了殖民主义带来的西方知识系谱,这块土地上不断地重复着人、文化、... 香港,一座参与了百年来中国历史裂变的城市。从文化地理空间而言,香港虽处边缘,却深刻地纪录了百年来中西文化的变迁与演绎,不仅敷演了中国从晚清以来的文化流变,更汇流了殖民主义带来的西方知识系谱,这块土地上不断地重复着人、文化、政治、思潮的越界并积累成重层的历史记忆,镶嵌在变动的时间中。中国学者在"九七"的历史时限前,以中国文学为母体召唤香港文化,书写香港文学史;进入21世纪后,因回归赋予的正统化,香港文学研究成为中国文学研究框架下的分支。就在香港文学史问世30年之久的2009年,由现任香港教育大学的陈国球教授任总主编,开始编选香港在地的首套《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十二卷的大系从2009年着手,2016年全部完成出版后,7月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导言集》。将附于各选集之前的导言汇整成集,以利读者所用,同时也提供不同读者群阅读线索,有效地引导读者进入"香港文学",并且给予"史"的建构。不仅纵向承继了中国文学史传统,在形式、内容上则又注入西方的文学批评养分,鲜明地展示着香港文学的独特性,也呼应自身重层的历史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史 《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 越界 融合 在地视野
下载PDF
《你好,之华》与《情书》:自我体认的互文指涉
2
作者 黄哲敏 《传媒论坛》 2019年第9期166-167,170,共3页
情节而言,影片《你好,之华》和《情书》着实同构异质。不论是以"信件"为线索串联的不同人的人生轨迹,还是青春片同样对校园时代懵懂情愫的追忆缅怀,甚至是肉眼可辨的相似的叙境塑造——葬礼、房屋、校园、转校生、窗帘等等。... 情节而言,影片《你好,之华》和《情书》着实同构异质。不论是以"信件"为线索串联的不同人的人生轨迹,还是青春片同样对校园时代懵懂情愫的追忆缅怀,甚至是肉眼可辨的相似的叙境塑造——葬礼、房屋、校园、转校生、窗帘等等。所有因素都在表明,岩井俊二有意借鉴《情书》的文本,向我们呈现出一幅在地视野的影像图景,讲述着又一个关于自我体认的青春物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片 岩井俊二 在地视野 自我体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