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德格尔对Sein一词的词源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守永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海德格尔一生都在关注存在(Sein)问题,从其前期的作品《存在与时间》到后期的《林中路》。一般认为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转向",即从前期的此在为中心的基本本体论到后期的从存在出发来理解存在本身。海德格尔在《形... 海德格尔一生都在关注存在(Sein)问题,从其前期的作品《存在与时间》到后期的《林中路》。一般认为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转向",即从前期的此在为中心的基本本体论到后期的从存在出发来理解存在本身。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对存在(Sein)一词进行了词源学分析,对正确理解海德格尔的"转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 存在 在场状态 真理
下载PDF
非洲马克思主义的形态逻辑:出场、在场与立场
2
作者 赵永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5,281,共9页
非洲马克思主义于历时性和现实性中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重要一脉。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非洲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历史、文明演进和哲学理论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非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场样态、现实在场状... 非洲马克思主义于历时性和现实性中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重要一脉。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非洲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历史、文明演进和哲学理论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非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场样态、现实在场状态与应有立场态势,具有历史主动、理论张力与实践导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非洲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具阶段特征和价值取向的民族情愫、觉醒意识、解放实践和变革力量。从历史中把握主体与规律、在现实中找到实践与主动、在潮流中明确方向与前景,非洲马克思主义亟待在唯物史观视域中为理论的科学基础、发展道路和学理创新提供时代生发的文明与进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克思主义 出场样态 在场状态 立场态势
原文传递
瞬间与无性——海德格尔关于《巴门尼德篇》第三条进路的存在论阐释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定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在法兰克福的马尔库塞档案馆中保存着《海德格尔,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研讨班记录,它记录了海德格尔在1930-1931年冬季学期和1931年夏季学期关于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的研讨班内容。然而,这份记录却并未被《海德格尔全集》第83卷的... 在法兰克福的马尔库塞档案馆中保存着《海德格尔,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研讨班记录,它记录了海德格尔在1930-1931年冬季学期和1931年夏季学期关于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的研讨班内容。然而,这份记录却并未被《海德格尔全集》第83卷的编者马克·米查尔斯基收录其中,就连海德格尔本人后来也几乎从未提及上述两次研讨班,这已是学界一段公案。在《海德格尔,柏拉图:〈巴门尼德篇〉》中,海德格尔全面阐释了《巴门尼德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第三条进路”(155e4-157b5),最后得出结论:“瞬间作为动静转变的发生通道和时间视域的绽出开端,同时具有无性”。与海德格尔后期对柏拉图的存在之历史定位相照,上述结论展现了他20世纪20-40年代对柏拉图理念学说的复杂态度,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海德格尔前后期关于柏拉图思想阐释的整体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柏拉图:〈巴门尼德篇〉》 瞬间 第三条进路 在场状态 无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