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于雪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7-185,共9页
《在宥》篇的"在",其义是存在,让天下保持其固有的存在状态。宥,不是宽,而是容。"在""宥"二字合观,意思是顺应天下自然的存在状态,以保存其固有的性与德。词义辨析离不开对文本整体意旨的把握,历代解释... 《在宥》篇的"在",其义是存在,让天下保持其固有的存在状态。宥,不是宽,而是容。"在""宥"二字合观,意思是顺应天下自然的存在状态,以保存其固有的性与德。词义辨析离不开对文本整体意旨的把握,历代解释的差异,不只是词义的不同,还体现了儒道两种视角的分异与会通,林希逸和王夫之的阐释尤其具有代表性。"自在""自得"二词是解说的关键。对《在宥》文本淆乱的问题,从其与《老子》思想的关联角度考察,可知全篇各章所论都围绕一个中心,并无他篇文字窜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在宥 儒道 孟子 自在 自得 老子 文本
下载PDF
《庄子》“在宥”思想发微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宥"是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庄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逍遥游"张扬的是个体意识和精神品格,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宥"不同于"逍遥游",体现了庄子在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 "在宥"是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庄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逍遥游"张扬的是个体意识和精神品格,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宥"不同于"逍遥游",体现了庄子在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两个方面的主张。就人生哲学而言,"在宥"即顺乎本性、合于自然,因此要做到"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安其性命之情"。政治哲学方面,"在宥"即无为而治、无治而治,庄子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构筑了美好的理想社会,即"至德之世"。这种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的建构,在现实中必然无法找到其生存的土壤。通过剖析庄子的"在宥"思想,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庄子哲学发展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在宥 性命之情 至德之世
下载PDF
“两行”与治道——读王船山《庄子解》 被引量:2
3
作者 严寿澂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24,共12页
船山论治,颇有取于他心目中庄子的“两行”之道。他以为,通天下只是一气,所谓天,即是自然,而自然就是“无必然”。治天下者须“师天”;所谓师天,并非奉一先生之说,以为即此便是真理,普天之下须一体奉行,而是因万物之自然,不以一己之所... 船山论治,颇有取于他心目中庄子的“两行”之道。他以为,通天下只是一气,所谓天,即是自然,而自然就是“无必然”。治天下者须“师天”;所谓师天,并非奉一先生之说,以为即此便是真理,普天之下须一体奉行,而是因万物之自然,不以一己之所谓理例诸人人。这就是“两行”,亦即彼此皆可行,两不相碍。依船山之见,天地无主宰,故无统一的规律;然而万物虽别异,不能强求一律,每一物却各有其常态。天下虽不免时有骚动不靖,但只要治者不与之相激相荡,迟早会恢复常态。因此治道之最要,在于容纳人间世种种是非利害,不干扰人人所固有的德性与意欲。若执着于某种成法或定理,硬为天下安排设计,必致偾事。理由在于:事物有其天然之则,非人有限的见闻知识所能穷尽。船山如此见解,与哈耶克所谓自发社会秩序以及欧克萧特对政治中“理性主义”的批评,颇有相通之处,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庄子解》 “因” 在宥
下载PDF
论庄子的社会理想及其对当代社会管理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春根 《嘉应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34-39,共6页
庄子提出的社会治理理念,其基本特征在于主张"在宥天下",强调执政者应"正而后行"、"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庄子的社会治理理念内蕴着的基本精神,如节制或约束执政者的权力、尊重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渴求及... 庄子提出的社会治理理念,其基本特征在于主张"在宥天下",强调执政者应"正而后行"、"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庄子的社会治理理念内蕴着的基本精神,如节制或约束执政者的权力、尊重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渴求及当家作主意识、功成而弗居、没有体现民意的法度不足行等思想,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管理,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治道 在宥
下载PDF
先秦“无为而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5
作者 徐龙 《传承》 2013年第3期146-147,共2页
"无为而治"思想中,老子的"清净不仁"是良性发展和公平不偏的指导理念,庄子的"在宥天下"是生命自在与精神豁达的思想解放,韩非的"刑名虚实"是劝利戒害、疏水防川的制度保障,这些对当今的社会治... "无为而治"思想中,老子的"清净不仁"是良性发展和公平不偏的指导理念,庄子的"在宥天下"是生命自在与精神豁达的思想解放,韩非的"刑名虚实"是劝利戒害、疏水防川的制度保障,这些对当今的社会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不仁 在宥 刑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