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散性地质遗迹在线表达——以岳麓山为例
1
作者 邱蓝 吴堑虹 邓吉秋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3期520-526,共7页
针对零散性地质遗迹保护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从技术角度将零散性地质遗迹"搬迁"至互联网,结合地质、GIS、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大众用户、管理机构、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等角度分析并明确零散性地质遗迹在线表达... 针对零散性地质遗迹保护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从技术角度将零散性地质遗迹"搬迁"至互联网,结合地质、GIS、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大众用户、管理机构、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等角度分析并明确零散性地质遗迹在线表达需求,提出一种零散性地质遗迹在线表达模型——"五层在线表达模型"及其框架;重点分析了零散性地质遗迹在线表达内容、数据及其关键技术。以岳麓山景区为例,从功能、数据库、界面、技术环境等方面对原型进行设计,开发实现了遗迹点的在线目录查询、遗迹点浏览、志愿者信息采集等功能,验证了所提出的"五层在线表达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对地质遗迹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散性地质遗迹 在线表达 场景建模 过程动画 HTML5 湖南岳麓山
下载PDF
民意赋能、互动机制、跨界驱动:在线表达的公共参与——兼评《在线的民间智库: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互动》
2
作者 陈天明 李若诚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30-134,共5页
自互联网诞生起,网络民意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网络民意的研究如何从新闻传播学科内“破壁”,进行跨学科的融通,因应新文科建设的需求,亟待学者开疆拓土。专著《在线的民间智库: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互动》整合多学科理论,探析网络民... 自互联网诞生起,网络民意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网络民意的研究如何从新闻传播学科内“破壁”,进行跨学科的融通,因应新文科建设的需求,亟待学者开疆拓土。专著《在线的民间智库: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互动》整合多学科理论,探析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互动路径、机制、策略,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民意的公共价值——在线的民间智库。在实践层面,著作还就网络民意的收集、分析和回应进行了剖析。该书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并重,立足当下与谋划长远融通,本域内生与他山培力结合,为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学术版图和理论指引。本文从智库化、在线化、跨学科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互动过程中的民意赋能、互动机制和跨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意 民间智库 公共政策 在线表达
下载PDF
反转新闻中新闻框架对网络群体在线情绪表达的影响——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账号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暄 《新闻传播》 2023年第13期28-30,共3页
本文列举了2018年-2021年影响力较大的31个反转新闻,基于话语分析对每一起新闻事件的性质以及《人民日报》上的报道进行解读,选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账号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反转新闻报道中冲突、人类兴趣、道德、责任归因、经济后果... 本文列举了2018年-2021年影响力较大的31个反转新闻,基于话语分析对每一起新闻事件的性质以及《人民日报》上的报道进行解读,选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账号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反转新闻报道中冲突、人类兴趣、道德、责任归因、经济后果这五类框架在不同事件中的使用情况,对新闻反转前后媒体相关报道下高赞评论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情绪表达,以考察媒体叙事框架对用户在线情绪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新闻 叙事框架 用户在线情绪表达
下载PDF
网络论坛公共表达与议题上升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可 梁海 +1 位作者 陈晞 余明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9,共9页
网络论坛中的公共议题上升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网络论坛中的公共表达的结构,致力于明晰公共议题成功上升的结构性特征。本研究从国内某知名网络论坛中选取样本,分析了3000多个帖子。结果显示,参与的异质性... 网络论坛中的公共议题上升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网络论坛中的公共表达的结构,致力于明晰公共议题成功上升的结构性特征。本研究从国内某知名网络论坛中选取样本,分析了3000多个帖子。结果显示,参与的异质性、集中度和早期的密集回复有助于形成更大的讨论串。本模型能解释讨论串中帖子数量68.5%的变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公共表达的结构是公共议题上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形成 公共议题上升 网络论坛 集体行动 在线公共表达
下载PDF
媒体类型、新闻框架与用户在线情绪表达:以新加坡“第一家族”纠纷的社交媒体呈现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婵君 王威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61,共29页
本文选取5家不同类型媒体的Facebook账号在17天时间里对新加坡"第一家族"纠纷所做新闻报道及相应用户评论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考察冲突、人类兴趣、道德、责任归因和经济后果5类通用框架在不同类型媒体中的使用情况,... 本文选取5家不同类型媒体的Facebook账号在17天时间里对新加坡"第一家族"纠纷所做新闻报道及相应用户评论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考察冲突、人类兴趣、道德、责任归因和经济后果5类通用框架在不同类型媒体中的使用情况,同时关注采用了这5类框架的新闻其后对应的用户评论所表现的情绪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冲突框架不受媒体类型制约,是所有框架中最常用的。其余框架的使用,则受到媒体类型限制:新加坡本国网络新闻平台和商业小报的Facebook官方账号偏爱人类兴趣框架,严肃大报Facebook账号增加了对道德框架的使用;新加坡境外的网络新闻平台Facebook官方账号则因归属国家不同而各有框架侧重。就用户在线情绪表达差异而言,冲突、道德、责任归因和经济后果4种框架下的新闻其后的用户评论中,消极情绪占多数;而采用了人类兴趣框架的新闻,其后的用户评论因新闻媒体不同而表现出消极情绪与同情或惋惜情绪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内容分析 框架分析 用户在线情绪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