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站的在轨技术(二)——在轨补给
1
作者 潘科炎 王旭东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22,12,共8页
空间的在轨补给技术是航天器主要的在轨服务模式之一。它是延长航天器的有效工作寿命、提高航天器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轨补给技术的现状;概括了空间在轨加注的技术要求;对比了三种典型的在轨... 空间的在轨补给技术是航天器主要的在轨服务模式之一。它是延长航天器的有效工作寿命、提高航天器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轨补给技术的现状;概括了空间在轨加注的技术要求;对比了三种典型的在轨加注方案:直接加注,更换贮箱,整体更换推进舵;最后以双组元推进剂加注系统为例,简介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在轨补给 在轨技术
全文增补中
星载辐射计动平衡概述及在轨动平衡技术研究
2
作者 叶志彪 高一丹 +3 位作者 黄佳雷 金旭鑫 何嘉恺 翁艺航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8,共7页
作为卫星在轨对地探测的有效载荷,星载辐射计在轨扫描转动时的动平衡特性直接影响卫星在轨探测精度和姿态稳定度。文章介绍星载辐射计动平衡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基于现有地面动平衡技术的局限和型号发展需求提出在轨动平衡技术的... 作为卫星在轨对地探测的有效载荷,星载辐射计在轨扫描转动时的动平衡特性直接影响卫星在轨探测精度和姿态稳定度。文章介绍星载辐射计动平衡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基于现有地面动平衡技术的局限和型号发展需求提出在轨动平衡技术的初步设想,阐述了在轨动平衡配平技术、测量技术和实时调整反馈控制技术,可为今后类似旋转式星载辐射计的动平衡设计和动平衡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辐射计 动平衡 旋转式辐射计 姿态稳定度 在轨动平衡技术
下载PDF
空间在轨制造技术发展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兴文 韩静涛 +2 位作者 刘靖 张从发 梁进超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3-1354,共12页
本文主要从空间在轨制造技术的发展背景及现实意义出发,对在轨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从在轨3D打印、在轨焊接、基于带材的在轨塑性成形制造、在轨原位制造等四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和评述,指出相关技术当前发展过程遇到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并预... 本文主要从空间在轨制造技术的发展背景及现实意义出发,对在轨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从在轨3D打印、在轨焊接、基于带材的在轨塑性成形制造、在轨原位制造等四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和评述,指出相关技术当前发展过程遇到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国外在轨制造技术发展历程中成功经验,给出了中国在轨制造技术发展需重点关注的方面和努力方向,以期为中国空间在轨制造技术的布局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在轨制造技术 在轨3D打印 在轨焊接 在轨塑性成形 原位制造
下载PDF
尿样中3-硝基酪氨酸在轨检测技术的建立与空间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艳 谭映军 +8 位作者 顾寅 万玉民 毕蕾 曲丽娜 卫毅 姚宇华 聂捷琳 于建茹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建立尿液中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在轨检测装置和技术,为评估航天员飞行中应激状态变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原理,研制了在轨医监生化检测装置,并建立了配套的尿液预处理及3-NT检测技术,于&qu... 目的建立尿液中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在轨检测装置和技术,为评估航天员飞行中应激状态变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原理,研制了在轨医监生化检测装置,并建立了配套的尿液预处理及3-NT检测技术,于"神舟"9号任务中进行了在轨飞行验证。结果在轨检测装置空间工作正常,3-NT检测灵敏度好、准确度高、特异性好,圆满完成飞行中尿液测试。结论建立了尿样中3-NT在轨检测技术,成功应用于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3-硝基酪氨酸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轨监测技术 空间飞行
下载PDF
基于FPGA的空间电子部件在轨可修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松涛 徐阳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0年第3期38-42,共5页
空间电子产品在地面经过测试和试验后,在轨飞行时仍然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故障.通过在轨修改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灵活性.采用基于FPGA的在系统编程技术(ISP),提出在轨可修改技术实施的方案,同时结合具... 空间电子产品在地面经过测试和试验后,在轨飞行时仍然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故障.通过在轨修改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灵活性.采用基于FPGA的在系统编程技术(ISP),提出在轨可修改技术实施的方案,同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空间电子部件在轨可修改技术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并给出空间应用该技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在系统编程 空间电子部件 在轨可修改技术
下载PDF
在轨微生物监测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强劲 吕雪飞 +1 位作者 张莹 李晓琼 《生命科学仪器》 2018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轨期间,空间站里的微生物对于宇航员、空间站都有着不可逆、不可控的危害,所以需要对空间站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风险控制和预防,确保符合在轨要求。本文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美国、俄罗斯舱段对空气、表面、水样中微... 在轨期间,空间站里的微生物对于宇航员、空间站都有着不可逆、不可控的危害,所以需要对空间站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风险控制和预防,确保符合在轨要求。本文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美国、俄罗斯舱段对空气、表面、水样中微生物监测手段以及目前使用的在轨的检测技术。并对我国空间站微生物监测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微生物 检测方法 在轨监测技术
下载PDF
空间目标在轨捕获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超 董正宏 +1 位作者 尹航 高永明 《装备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3-66,共4页
在轨服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空间目标的在轨捕获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当前航天任务中在轨捕获方式的应用,介绍了在轨捕获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各种捕获方式对空间目标进行抓捕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在轨捕获需要解决的关键技... 在轨服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空间目标的在轨捕获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当前航天任务中在轨捕获方式的应用,介绍了在轨捕获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各种捕获方式对空间目标进行抓捕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在轨捕获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技术 在轨捕获 空间目标 空间机器人
下载PDF
在轨操作技术及国外发展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治科 熊伟 +1 位作者 刘德生 张睿 《装备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近年来,随着国外对自主交会对接、在轨服务、空间碎片清理等航天任务相关技术的不断演示验证,使得在轨操作逐步成为现实。在明确在轨操作的内涵以及建立在轨操作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在轨操作技术发展与应用,对在轨操作技... 近年来,随着国外对自主交会对接、在轨服务、空间碎片清理等航天任务相关技术的不断演示验证,使得在轨操作逐步成为现实。在明确在轨操作的内涵以及建立在轨操作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在轨操作技术发展与应用,对在轨操作技术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国外发展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操作技术 在轨服务 技术成熟度
下载PDF
遥感卫星在轨图像智能处理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肖化超 王鹏 +4 位作者 张建华 师勇 孙钰林 郭琪 杨芳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48,共6页
传统遥感卫星星上成像、地面处理的方式制约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效率,为提升遥感卫星在轨处理的智能化水平,文章针对多项在轨智能处理技术,设计并研制了星载智能处理器,突破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在轨云检测实时处理和多层级在轨重构... 传统遥感卫星星上成像、地面处理的方式制约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效率,为提升遥感卫星在轨处理的智能化水平,文章针对多项在轨智能处理技术,设计并研制了星载智能处理器,突破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在轨云检测实时处理和多层级在轨重构等关键技术,并基于某遥感卫星对软硬件设计进行了在轨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轨智能处理可显著提高用户信息获取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倍增卫星对地观测效能及服务能力,可应用于后续遥感卫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在轨智能处理技术 在轨重构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用于在轨装配锁紧释放机构的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阮伟靖 薛百文 +2 位作者 高碧祥 庞羽佳 杨臻 《现代防御技术》 2018年第2期12-17,共6页
根据未来空间站发展方向提出的模块化航天器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无源"锁紧技术和形状记忆合金释放技术的锁紧与释放机构。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绘制在轨装配模块的三维模型,其中包括主动模块、被动模块以及实验架等。通过A... 根据未来空间站发展方向提出的模块化航天器的设计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无源"锁紧技术和形状记忆合金释放技术的锁紧与释放机构。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绘制在轨装配模块的三维模型,其中包括主动模块、被动模块以及实验架等。通过ADAMS仿真软件对在轨装配模块锁紧与释放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将得到的锁紧与释放机构的仿真运动数据与理论设计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机构能够完成既定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航天器 在轨装配技术 锁紧与释放 形状记忆合金 结构设计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快舟火箭、行云卫星首次“合体”——计划建成由80颗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
11
作者 胡喆 谭元斌 《现代企业》 2020年第5期4-4,共1页
5月12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行云二号"01/02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行云二号"01/02星的成功发... 5月12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行云二号"01/02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行云二号"01/02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该集团"五云一车"系列商业航天工程取得又一进展,作为中国航天科工天基物联网星座的首发星——"行云二号"正式展开在轨技术验证和应用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定轨道 在轨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 商业航天 运载火箭 应用测试 星座 卫星
下载PDF
基于可伸缩机构的空间机械臂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康 梁常春 +1 位作者 林云成 王耀兵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空间机械臂在发射阶段往往要求较小的包络,在空间应用阶段又需要足够大的操作范围和很高的操作精度,单一构型的空间机械臂很难满足以上需求。为此提出一种臂杆可伸缩的自重构空间机械臂:当机械臂处于收缩状态时,发射包络小、操作精度高... 空间机械臂在发射阶段往往要求较小的包络,在空间应用阶段又需要足够大的操作范围和很高的操作精度,单一构型的空间机械臂很难满足以上需求。为此提出一种臂杆可伸缩的自重构空间机械臂:当机械臂处于收缩状态时,发射包络小、操作精度高;当机械臂处于伸长状态时,可达范围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等截面可伸缩臂杆提高了机械臂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服务技术 空间机械臂 自重构 可伸缩臂杆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卫星对接机构球锁装置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昊东 杨臻 武国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49,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对接系统的球锁装置,能实现中小型卫星间的刚性连接,具有传动可靠、功耗小等特点。运用Ansoft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验证空间电磁对接可行性,并使用UG软件建立锁紧装置三维模型,通过ADAMS软件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 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对接系统的球锁装置,能实现中小型卫星间的刚性连接,具有传动可靠、功耗小等特点。运用Ansoft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验证空间电磁对接可行性,并使用UG软件建立锁紧装置三维模型,通过ADAMS软件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其动力学曲线与运动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能够完成既定设计目标,可为以后电磁对接机构原理样机的建立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对接 模块化航天器 在轨装配技术 球锁装置 电磁场分析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空间站的维修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海军 崔利荣 《质量与可靠性》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阐述了在轨维修技术对空间站的重要作用,并在初步分析空间站维修性的需求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站维修性设计的思路、方案及支撑技术。通过对NASA和俄罗斯的空间站维修策略进行比较,结合我国空间站建设的现状,设想性地给出了我国... 阐述了在轨维修技术对空间站的重要作用,并在初步分析空间站维修性的需求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站维修性设计的思路、方案及支撑技术。通过对NASA和俄罗斯的空间站维修策略进行比较,结合我国空间站建设的现状,设想性地给出了我国空间站的维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维修性 在轨维修技术 维修策略
下载PDF
一种基于范德华力的微小型夹持装置设计
15
作者 李林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第5期139-140,144,共3页
在航天领域中,在轨捕获对接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传统的捕获方式为刚性捕获,控制方式复杂,在捕获效率、可靠性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近年来对软捕获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多。为了改善在轨捕获对接效果,以范德华力作为基础设计出... 在航天领域中,在轨捕获对接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传统的捕获方式为刚性捕获,控制方式复杂,在捕获效率、可靠性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近年来对软捕获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多。为了改善在轨捕获对接效果,以范德华力作为基础设计出了一款微小型夹持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夹持装置可以实现对玻璃的黏附和卸载,并且效率较高。该装置是一种软捕获装置,有着较高的捕获效率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德华力 夹持装置 在轨捕获对接技术
下载PDF
事件
16
《人民公安》 2024年第14期4-4,共1页
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正式投入运营据新华社消息,近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卫星在中国香港圆满通过了卫星在轨技术验收评审和地面系统最终技术验收评审,标志其完成在轨测试,正式投入运营。
关键词 在轨测试 中国香港 验收评审 在轨技术 投入运营 通信卫星 新华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