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P+在L”和“在L+VP” 被引量:5
1
作者 林齐倩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2-78,共7页
本文对“在L”放在动词前和动词后的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研究 ,并对“在L”从动词后转换至动词前或从动词前转换至动词后得以实现的条件以及原因等加以探究。
关键词 “VP%PlUS%在l”结构 在l%PlUS%VP”结构 动词 句法 汉语
下载PDF
在意义、结构、功能中分析“把OV在L”句式
2
作者 王迪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03-104,共2页
"把OV在L"句式是"在LVO"句式的一种变体形式。通过分析"把OV在L"句式在语义上的适用范围、语法上的历史渊源,和选择这一结构的实际语用条件,寻求这种句式变化的根本原因,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起到指导... "把OV在L"句式是"在LVO"句式的一种变体形式。通过分析"把OV在L"句式在语义上的适用范围、语法上的历史渊源,和选择这一结构的实际语用条件,寻求这种句式变化的根本原因,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OV在l“句式 在lVO”句式 语义 结构分析 功能分析
下载PDF
嵌入“在L”的“把”字句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培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53,共6页
“在L”在“把”字句里的位置有四种,分别构成四种句式。“在L”的位置不同,导致四种句式的结构类型不同,不同句式里“在L”前面的状语也不同。“在L”和动词相互制约:“在L”制约各式动词的类和动词的语义特征,动词又反过来制约各式“... “在L”在“把”字句里的位置有四种,分别构成四种句式。“在L”的位置不同,导致四种句式的结构类型不同,不同句式里“在L”前面的状语也不同。“在L”和动词相互制约:“在L”制约各式动词的类和动词的语义特征,动词又反过来制约各式“在L”的语义指向、次范畴的类别和蕴涵的语义角色;不同位置上的“在L”在篇章上有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在l 句法 语义功能 篇章
下载PDF
一种被否定的句式:“NP_1+把将NP_2+在L+VP”句式
4
作者 刘培玉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4,共8页
有人认为汉语里不存在“NP1+把 将NP2 +在L +VP”句式。本文用大量例句说明汉语里存在这种句式。这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动词都没有“附着”的语义特征。“在L”有多种语义指向 ,蕴涵多种语义角色 ;受动词的限制 ,“在L”可以次... 有人认为汉语里不存在“NP1+把 将NP2 +在L +VP”句式。本文用大量例句说明汉语里存在这种句式。这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动词都没有“附着”的语义特征。“在L”有多种语义指向 ,蕴涵多种语义角色 ;受动词的限制 ,“在L”可以次范畴化为 [原点 ][起点 ][终点 ]和 [方向 ]的对立。“在L”的语义功能制约该句式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在L”位于“把 将”字短语和动词之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这些因素包括“在L”的语义指向、“在L”蕴涵的语义角色、时序原则和成分照应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将”字句 在l 语义功能 变换 位序
下载PDF
“把OV在L”构式中的动词
5
作者 王艳金 《文教资料》 2018年第16期40-41,共2页
本文在构式语法的基础上研究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把OV在L”构式中的动词及其与构式的互动。“把OV在L”构式中的动词多数并非位移动词,它们通过细化、力变图示关系和前提条件等方式和抽象构式整合在一起,从而生成意义为“X致使Y移向Z... 本文在构式语法的基础上研究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把OV在L”构式中的动词及其与构式的互动。“把OV在L”构式中的动词多数并非位移动词,它们通过细化、力变图示关系和前提条件等方式和抽象构式整合在一起,从而生成意义为“X致使Y移向Z”的具体使移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把OV在l”构式 动词 构式 整合
下载PDF
“把OV在L”构式的位移图式
6
作者 王艳金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4期20-21,共2页
本文以真实语料为基础讨论“把OV在L”构式的位移图式。该构式的位移图式有多种形式;典型的是单点线性位移图式,经隐喻延伸为单点限制与发散位移图式、多点相向与分向位移图式。与之相联系,句法上也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地点论元上。
关键词 “把OV在l”构式 位移空间 位移图式 句法体现
下载PDF
“把OV在L”句的语义及与“在LVO”句的变换
7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9-34,共6页
由“在LVO”句到“把OV在L”句的变换有多种制约因素,变换实现的可能同其中V的功能性质和语义特征、O的语义角色、O同L的语义联系、S和O同L语义联系的异同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式和“把”
关键词 “把OV在l”句 在lVO”句 句式变换
下载PDF
“在L”与“用N”连用格式的考察
8
作者 刘俊超 《黄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5-107,共3页
表处所的"在"字短语和"用"字短语连用的两种格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动作方向和动作终点的次范畴意义上,而影响"在L"与"用N"位序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语义指向、义序、动作的语义角色、语用、时序、... 表处所的"在"字短语和"用"字短语连用的两种格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动作方向和动作终点的次范畴意义上,而影响"在L"与"用N"位序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语义指向、义序、动作的语义角色、语用、时序、意欲这六大制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l “用N” 连用 语义功能 住序制约原则
下载PDF
汉语史中“V于/在L”和“VL”结构的交替演变及其原因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健惠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共7页
"V于/在L"和"VL"是汉语中两种比较常见的结构。文章认为,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这两种结构不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共存,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一方面,有些动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同时出现在"V于/在L"... "V于/在L"和"VL"是汉语中两种比较常见的结构。文章认为,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这两种结构不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共存,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一方面,有些动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以同时出现在"V于/在L"和"VL"两种结构中,虽然两种结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但二者在语义上并无差别;另一方面,两种结构在汉语史上经历了一个从"V于L"结构占优势到"VL"结构占优势再到"V于/在L"结构占优势的交替发展过程。这种变化主要与汉语方位词的兴起以及汉语语法的发展等原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V于/在l”结构 “Vl”结构:交替演变
原文传递
构式“V_(单趋)在L”的特征及其生成动因和机制
10
作者 雷冬平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83,共12页
中古汉语中产生的构式“V_(单趋)在L”在近代汉语中得到了发展。这一构式所表达的语义是:趋向动作的完成使得动作主体在某一处所持续存现。这种语义表达所形成的语用动因促使在先秦就已产生的结构“V在L”在汉代发生了扩展,使得单音节... 中古汉语中产生的构式“V_(单趋)在L”在近代汉语中得到了发展。这一构式所表达的语义是:趋向动作的完成使得动作主体在某一处所持续存现。这种语义表达所形成的语用动因促使在先秦就已产生的结构“V在L”在汉代发生了扩展,使得单音节的趋向动词也可以进入到该结构中V的位置。另外,“V_(单趋)在L”的构式语义正好是“V_(单趋)L”和“在L”两个构式语义的叠加,这也使得“V_(单趋)在L”构式的产生极有可能是“V_(单趋)L”和“在L”两个构式糅合的结果。这样看来,语言格式的形成有时并不只有一条产生路径,相反,语言格式的产生有时却是几种机制合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单趋)在l”构式 动因 机制 类推 糅合
原文传递
“在L”处所状语的两个次类:事件处所与动作位置
11
作者 徐毅发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4,共11页
本文基于多项状语共现顺序测试等证据,论证现代汉语的"在L"处所状语应划分为"事件处所"和"动作位置"两个次类,其中事件处所状语表示整个事件发生的场所,一般位于频次状语之后、工具状语之前;动作位置状... 本文基于多项状语共现顺序测试等证据,论证现代汉语的"在L"处所状语应划分为"事件处所"和"动作位置"两个次类,其中事件处所状语表示整个事件发生的场所,一般位于频次状语之后、工具状语之前;动作位置状语表达某个动作作用的具体区域,一般位于工具状语之后、紧靠核心动词。动作位置状语在修饰连动式时的辖域可限于单个动词,并且与工具状语和受事论元存在交替关系,而事件处所状语则少有这些特点。最后本文提出"在黑板上写字"句式的歧义正是由事件处所和动作位置这两个状语次类在线性形式上恰好同形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l”处所状语 事件处所 动作位置 状语共现顺序
原文传递
两个带借用动量词的“在+L”构式的语义差异及变换考察
12
作者 过国娇 《现代语文》 2020年第7期32-38,共7页
“在+L+VP+一M”和“一M+VP+在+L”两个构式由三个相同构件组成,但因为不同的句法实现,其构件内部特征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两个构式的浮现意义也呈现出动作行为[±反复]、[■超预期]、[■强攻击力度]、[■严重后果]等鲜明对立。... “在+L+VP+一M”和“一M+VP+在+L”两个构式由三个相同构件组成,但因为不同的句法实现,其构件内部特征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两个构式的浮现意义也呈现出动作行为[±反复]、[■超预期]、[■强攻击力度]、[■严重后果]等鲜明对立。从认知视角来看,这两个构式是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知视点表达,二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但由于受构式内部构件特征和构式整体意义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变换受到很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PlUS%l”构式 构件 浮现义 变换
下载PDF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S-L Singula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with p-Laplacian Operators
13
作者 郭彦平 葛渭高 单文锐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2年第2期220-224,共5页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singular nonlinear two 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subject to Sturm Liouville boundary conditions with p Laplacian operators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upper and lower solution... The existence of solutions for singular nonlinear two 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subject to Sturm Liouville boundary conditions with p Laplacian operators i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upper and lower solutions. The proof is based on an application of Schauder’s fixed point theorem to a modified problem whose solutions are that of the original one. At the same time, Arzela Ascoli theorem is used to prove that the defined operator N is a compact 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p laplacian operators fixed point upper solution lower solution
下载PDF
The Weak Solutions to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Boltzmann-Poisson System
14
作者 XUJi-iun GUORui-qiang CUIGuo-zhong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2003年第3期302-309,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global existence of weak s olutions to the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Boltzmann-Poisson system is proved. The proof is based on the regulariz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veloci ty averages... In this paper, the global existence of weak s olutions to the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Boltzmann-Poisson system is proved. The proof is based on the regulariz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veloci ty averages and the compactness results on L 1-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k solution global existence system Boltzmann- Poisson equations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下载PDF
现代汉语介词词组“在 L”与动词宾语的词序规律的形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赪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先秦汉语里动词的宾语和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场所的介词词组"於(于)L"都同时位于动词之后,而在现代汉语中动词的宾语和介词词组"在 L"一般不能同时位于动词之后,这一变化最终在元明时期完成。本文将描写这一变化的发... 先秦汉语里动词的宾语和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场所的介词词组"於(于)L"都同时位于动词之后,而在现代汉语中动词的宾语和介词词组"在 L"一般不能同时位于动词之后,这一变化最终在元明时期完成。本文将描写这一变化的发生过程,至于发生这个词序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与汉语介词词组与所修饰成分的变化趋势以及动词对其后置成分的限制作用加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介词词组 词序规律 后置成分 动词宾语 在l 述宾结构
原文传递
Generalized Vector Quasi-Variational-Like Inequalities without Monotonity and Compactness
16
作者 彭建文 戎卫东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422,共9页
In this paper, some existence theorems of a solution for generalized vector quasivariational-like inequalities without any monotonity conditions in a noncompact topological space setting are proven by the maximal elem... In this paper, some existence theorems of a solution for generalized vector quasivariational-like inequalities without any monotonity conditions in a noncompact topological space setting are proven by the maximal element theor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valued mapping generalized vector quasi-variational-like inequalities noncompact topological space l-η-condition existence.
下载PDF
“动+在+宾_(L)”与“动+到+宾_(L)”的位移表达及认知建构差异
17
作者 顾龙飞 唐厚广 《语言研究》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动+在+宾_(L)”和“动+到+宾_(L)”的准入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偏向特点,可表达的现实位移类型有同有异。二者都可表达瞬间延伸/非延伸路径位移。不同之处体现在隐现位移和持续延伸路径位移的表达上,“动+在+宾_(L)”与前者的关联度强,“... “动+在+宾_(L)”和“动+到+宾_(L)”的准入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偏向特点,可表达的现实位移类型有同有异。二者都可表达瞬间延伸/非延伸路径位移。不同之处体现在隐现位移和持续延伸路径位移的表达上,“动+在+宾_(L)”与前者的关联度强,“动+到+宾_(L)”与后者的关联度强。以上异同均与二者对位移事件的认知建构方式有关。“动+在+宾_(L)”是认知主体通过对比物体发生位移前后两个时间点所处的不同位置完成对位移事件的识解的,位移路径不在基体当中。“动+到+宾_(L)”是认知主体通过对物体经过的空间位置进行逐一扫描与比较完成对位移事件的识解的,位移路径包含在基体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PlUS%在%PlUS%宾_(l)” “动%PlUS%到%PlUS%宾_(l)” 位移事件 认知建构 近义构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