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少断裂深水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优选——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例
1
作者
陶叶
何幼斌
+3 位作者
吴东胜
马福康
李奕添
鲍志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4,I0005,共14页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的巨厚黑色页岩,TOC质量分数为4%~7%,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储层为坎潘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水道、堤岸、朵叶亚相砂岩;主要盖层为古近纪早期沉积的泥岩与物性较差的巨厚粉砂岩。盆地陆坡区发育砂体叠置—断层斜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紧邻、断—砂匹配、水道聚集”的成藏模式;深水区发育砂体叠置—裂缝垂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分离、缝—砂匹配、高点聚集”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心深水区烃源岩发育与水道发育叠合区为勘探首选目标,北部堤岸发育与烃源岩发育叠合区或未与烃源岩重合的水道发育地区为勘探的第二选择。该结果对相似地质条件的盆地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断裂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有利区优选
圭亚那盆地
上白垩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
4
2
作者
邓运华
贾怀存
刘琼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共10页
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是近十年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该盆地具有三层结构,下为裂陷期湖相沉积,中为过渡期局限海沉积,上为漂移期深水沉积。以区域油气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重点对白垩世以后漂移期形成...
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是近十年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该盆地具有三层结构,下为裂陷期湖相沉积,中为过渡期局限海沉积,上为漂移期深水沉积。以区域油气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重点对白垩世以后漂移期形成的海相上构造层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中白垩世以后漂移期海相地层中发育优质烃源岩,但分布不均,海底深水扇砂岩是主要储层,地层岩性圈闭是重要的储油气场所,烃源岩与运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提出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漂移期构造层主要发育3类成藏模式:自生自储—层内砂体输导成藏、下生上储—层间断裂输导成藏和下生上储—层间超压微断裂输导成藏。研究认识指导了中国海油海外战略选区和新区块评价工作,及时规避了在西南非海岸盆地和利比里亚盆地的勘探风险,成功优选出圭亚那盆地等优质勘探潜力区,并与国际公司合作获得圭亚那Liza油田等多个重大发现,为海外增储上产奠定了丰富的储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被动陆缘
盆地
深水区
圭亚那盆地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勘探实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少断裂深水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优选——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例
1
作者
陶叶
何幼斌
吴东胜
马福康
李奕添
鲍志东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4,I0005,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C0603104)。
文摘
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的巨厚黑色页岩,TOC质量分数为4%~7%,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储层为坎潘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水道、堤岸、朵叶亚相砂岩;主要盖层为古近纪早期沉积的泥岩与物性较差的巨厚粉砂岩。盆地陆坡区发育砂体叠置—断层斜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紧邻、断—砂匹配、水道聚集”的成藏模式;深水区发育砂体叠置—裂缝垂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分离、缝—砂匹配、高点聚集”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心深水区烃源岩发育与水道发育叠合区为勘探首选目标,北部堤岸发育与烃源岩发育叠合区或未与烃源岩重合的水道发育地区为勘探的第二选择。该结果对相似地质条件的盆地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少断裂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深水沉积
有利区优选
圭亚那盆地
上白垩统
Keywords
few faults
transport system
accumulation pattern
deep water deposit
favorable area optimization
Guyana Basin
Upper Cretaceous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
4
2
作者
邓运华
贾怀存
刘琼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共10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西非-南美海域重点区油气地质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7ZX05032-001)”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区是近十年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该盆地具有三层结构,下为裂陷期湖相沉积,中为过渡期局限海沉积,上为漂移期深水沉积。以区域油气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重点对白垩世以后漂移期形成的海相上构造层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中白垩世以后漂移期海相地层中发育优质烃源岩,但分布不均,海底深水扇砂岩是主要储层,地层岩性圈闭是重要的储油气场所,烃源岩与运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提出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漂移期构造层主要发育3类成藏模式:自生自储—层内砂体输导成藏、下生上储—层间断裂输导成藏和下生上储—层间超压微断裂输导成藏。研究认识指导了中国海油海外战略选区和新区块评价工作,及时规避了在西南非海岸盆地和利比里亚盆地的勘探风险,成功优选出圭亚那盆地等优质勘探潜力区,并与国际公司合作获得圭亚那Liza油田等多个重大发现,为海外增储上产奠定了丰富的储量基础。
关键词
大西洋
被动陆缘
盆地
深水区
圭亚那盆地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勘探实践
Keywords
Atlantic Ocea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deep water area
Guyana Basin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
exploration practice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少断裂深水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优选——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例
陶叶
何幼斌
吴东胜
马福康
李奕添
鲍志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勘探实践
邓运华
贾怀存
刘琼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