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下水均衡模型的河套灌区地下水补给排泄量分析
1
作者 高雅文 查元源 董斌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4-81,共8页
【目的】多灌少排的灌溉制度导致河套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模拟分析地下水补给排泄过程能够增进对河套灌区地下水变化过程的理解。【方法】建立考虑排水过程的生育期-冻融期地下水均衡模型,分别采用LH-OAT算法和ES-MDA... 【目的】多灌少排的灌溉制度导致河套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模拟分析地下水补给排泄过程能够增进对河套灌区地下水变化过程的理解。【方法】建立考虑排水过程的生育期-冻融期地下水均衡模型,分别采用LH-OAT算法和ES-MDA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参数率定,并应用在河套灌区义长灌域。【结果】地下水均衡模型中地下水埋深对潜水蒸发极限埋深、潜水蒸发系数、灌溉水补给系数敏感。模型在河套灌区应用精度良好,能够充分反映灌域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排水量的变化过程。对灌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灌域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灌溉水入渗,灌域地下水排泄主要去向为潜水蒸发。在5、7、10月,灌域地下水储量由于较大的灌溉用水和秋浇引水量而增加;9月份潜水蒸发量对地下水消耗量较小,这导致地下水储量增加;6、8月由于引水的补给量减少,部分地下水储量被潜水蒸发消耗。【结论】本文建立的考虑冻融期和地下水排水过程的水量均衡模型应用在义长灌域效果较好,灌域不同月份地下水储量变化受引水量、地下水埋深、排水量等多种因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均衡模型 补给 排泄 河套灌区
下载PDF
开采与补给量变化对盆地地下水排泄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黄小龙 文静 +1 位作者 胡彦斌 姜建旭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275-278,共4页
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循环规律对盆地地下水排泄特征的影响,对区域系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张掖盆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盆地地下水响应分析研究,探讨了盆地地下水的补给特性和排泄特性。研究表明:地下水位随着开采量... 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循环规律对盆地地下水排泄特征的影响,对区域系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张掖盆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盆地地下水响应分析研究,探讨了盆地地下水的补给特性和排泄特性。研究表明:地下水位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而下降,地下水溢出量也随之减少;地下水溢出量与河道水入渗量呈现正相关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地下水 开采量 补给 入渗量 排泄特征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城地下水补给及径流与排泄条件分析
3
作者 何鹏辉 窦隆洋 《地下水》 2023年第4期85-87,共3页
以西藏革吉县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对地下水类型与赋存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研究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认为:革吉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Q_(h)^(2pl))与白垩系郎山组碳... 以西藏革吉县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对地下水类型与赋存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研究区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认为:革吉县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Q_(h)^(2pl))与白垩系郎山组碳酸盐岩类裂隙水(K_(1)^(1)),前者水位埋深为2.36~20.55 m,地下水赋存条件相对较好;后者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但地层裂隙不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研究区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侧向径流补给与河流渗漏补给为主,区内河流侧向径流补给条件较好,为研究区主要补给来源,潜水主要用于生活及畜牧业饮用;地下水排泄为地表径流排泄、蒸发排泄和开采排泄,地下水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径流排泄,最终在研究区西北侧边界以表流和侧向径流的形式排泄。现状条件下,潜水的排泄以侧向径流排泄为主,蒸发排泄和人工开采次之。分析结论为区域找水、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及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吉县 含水性 地下水补给 径流 排泄
下载PDF
东京城镇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丽青 徐鹏源 杨珊珊 《江西建材》 2016年第21期228-228,共1页
通过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对东京城镇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进行分析,更好的了解地下水赋存特点,为农田灌溉、水利发展以及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基础依据,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下水 补给 径流 排泄
下载PDF
内蒙古黄旗海盆地地下水补径排及动态变化研究
5
作者 田滨 丁楠 +3 位作者 王武 熊海钦 杨浩 赵薇 《西部资源》 2024年第2期89-91,共3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旗海湖泊面积变化明显,湖面面积整体呈萎缩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湖泊萎缩速率明显增加。本文根据黄旗海盆地长期监测的地下水水位资料,分析了该盆地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的特征,并且对其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进...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旗海湖泊面积变化明显,湖面面积整体呈萎缩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湖泊萎缩速率明显增加。本文根据黄旗海盆地长期监测的地下水水位资料,分析了该盆地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的特征,并且对其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建立黄旗海动态研究机制与水平衡约束下的河湖林草沙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旗海 地下水监测 补给 径流 排泄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北海市虾塘海水养殖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对策研究
6
作者 袁星义 袁范洋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8期71-73,共3页
通过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北部湾经济区南康盆地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文章梳理出了北海市所在的南康盆地地下水成因以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结合北海市虾塘海水养殖等经济发展方式所造成的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提出在规划选... 通过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北部湾经济区南康盆地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文章梳理出了北海市所在的南康盆地地下水成因以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结合北海市虾塘海水养殖等经济发展方式所造成的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提出在规划选址、海水养殖场建设以及养殖场运营期方面的地下水保护对策及措施,对北海市今后经济发展与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补給 径流 虾塘 海水养殖 地下水影响 对策
下载PDF
甘肃西北部黑河流域中游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变异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光辉 申建梅 +1 位作者 张翠云 刘少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1-255,共5页
大量实际资料和综合研究表明,在西北内陆区当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超过37%时,地表径流过程由天然状态转变为以人为干扰为主,不仅造成下游区获得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减少,而且中游区地下水补给也失去自然特征,补给量明显减少,同时还影响地下水... 大量实际资料和综合研究表明,在西北内陆区当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超过37%时,地表径流过程由天然状态转变为以人为干扰为主,不仅造成下游区获得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减少,而且中游区地下水补给也失去自然特征,补给量明显减少,同时还影响地下水径流过程及其溢出量衰减,进而导致下游区生态环境需水更加紧缺和退化。调控中游区安全引水量和调整中游区种植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是解决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西北部 黑河流域中游 人类活动影响 地表径流 地下水补给 变异与调控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化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赢杰 黄仕元 《山西建筑》 202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地下水回补量与水位埋深变化趋势成为了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益的关键。雨水设施的存在使得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分运移过程复杂化,如何在雨水设施下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化成为了难题。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且普遍的量化方法,通过分析... 地下水回补量与水位埋深变化趋势成为了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益的关键。雨水设施的存在使得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分运移过程复杂化,如何在雨水设施下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化成为了难题。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且普遍的量化方法,通过分析其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的补给量化提供参考依据和评价标准。最后,进行了展望,建议与气候变化模型相结合,优化地表水-地下水数值模型的耦合结构,全方位分析水分的运移过程,促使计算结果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水设施 地下水补给 雨水径流 入渗
下载PDF
关于“黄河大河湾地块内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排泄去路”问题的新假说
9
作者 彭进夫 赖春芳 《陕西水力发电》 1998年第4期59-62,共4页
黄河由宁夏出黑山峡后,经中卫、中宁转向北流至青铜峡、银川、磴口、临河(此一段暂称为西边黄河),后又向东经西山嘴至托克托,再向南流至风陵渡,即北干流(暂称为东边黄河),复又向东出陕西进入河南。由西边黄河和东边黄河围限成... 黄河由宁夏出黑山峡后,经中卫、中宁转向北流至青铜峡、银川、磴口、临河(此一段暂称为西边黄河),后又向东经西山嘴至托克托,再向南流至风陵渡,即北干流(暂称为东边黄河),复又向东出陕西进入河南。由西边黄河和东边黄河围限成的一个河间巨大地块区域,地貌形态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大河湾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排泄 地块区域
下载PDF
景电二期灌区白墩子盆地地下水补给和排泄量计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颂忠 《甘肃农业》 2003年第2期54-55,共2页
景电二期灌区白墩子盆地是一个封闭型盆地 ,当盆地地下水补给区的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蒸发排泄增量达到平衡时 ,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变浅而产生次生盐渍化。本文通过对景电二期灌区上水后白墩子盆地地下水补给和排水量计算 。
关键词 景电二期灌区 白墩子盆地 地下水补给 封闭型盆地 灌溉回归水 地下水排泄 盐渍化面积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黄河下游傍河地下水开采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宏谋 付新峰 蔡大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61,共3页
在对黄河下游沉积状况与地下水埋藏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对地下水的侧渗补给机理与补给量、补给范围。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大堤外侧15~20 km的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对黄河河川径流量的袭夺作用较大,其开采量中约... 在对黄河下游沉积状况与地下水埋藏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对地下水的侧渗补给机理与补给量、补给范围。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大堤外侧15~20 km的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对黄河河川径流量的袭夺作用较大,其开采量中约60%~70%为黄河河川径流补给量,傍河开采地下水使河川径流对地下水侧向补给量增加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河川径流补给 径流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滨海深部含水层地下水排泄量评估
12
作者 郭巧娜 李海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0-35,共6页
为了进一步计算评估滨海深部含水层地下水排泄量,以一个海底深部承压含水层系统为例,包括承压含水层及上覆弱透水含水层(海底),在内陆补给上考虑了与时间无关的年平均补给(常数)和由季节性降雨引起的周期性补给两种情况,从而建立了... 为了进一步计算评估滨海深部含水层地下水排泄量,以一个海底深部承压含水层系统为例,包括承压含水层及上覆弱透水含水层(海底),在内陆补给上考虑了与时间无关的年平均补给(常数)和由季节性降雨引起的周期性补给两种情况,从而建立了一个描述承压含水层中海底地下水排泄的数学模型,并得到其解析解。继而利用解析解分析了位于美国南大西洋Onslow海湾的SGD。结果显示,SGD排泄宽度变化范围为0.5-3.0 km,在承压含水层中海岸线处高于平均海平面1.0 m的水头值,其所产生的SGD速率为1.1-10.0 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下水排泄 海底承压含水层系统 内陆季节性补给 越流 解析解
下载PDF
平原分区地下水补给量的推求方法
13
作者 杨瑞恒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3-35,41,共4页
0 引言 在制定县、市、区域(以下简称县级)水的中长期供求计划时,一项工作就是根据所计算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推求地下水可供量。在计算出地下水总补给量后,又需根据多年平均总补给量等于多年平均总排泄量的原理验证其合理性。通过验证分... 0 引言 在制定县、市、区域(以下简称县级)水的中长期供求计划时,一项工作就是根据所计算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推求地下水可供量。在计算出地下水总补给量后,又需根据多年平均总补给量等于多年平均总排泄量的原理验证其合理性。通过验证分析发现:在全县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即均衡误差δ【10%),有的分区均衡误差值偏大,超过10%的允许误差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按计算的分区补给量推求分区可供量显然不太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误差 补给 地下水补给 侧向补给 蓄水变量 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 分区开采 供求计划 排泄
下载PDF
三连圩径流实验区地下水计算参数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联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35,共4页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 利用安徽省三连圩径流实验站浅层地下水实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得出了包括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潜水蒸散发系数、地下水给水度等重要地下水计算参数,通过均衡计算,检验各参数的精度及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沿江圩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给水度 降雨入渗补给 三连圩径流实验站
下载PDF
兴国县北部地下水补给量估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丽珊 刘金辉 +1 位作者 李林波 徐卫东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年第1期75-79,共5页
地下水是江西省兴国县北部地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地下径流模数法对不同含水岩组及不同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补给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补给量与... 地下水是江西省兴国县北部地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地下径流模数法对不同含水岩组及不同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补给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补给量与含水层出露面积及降水入渗系数有关,兴国县北部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1 565万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系数法 地下径流模数 地下水补给
下载PDF
陕西省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16
作者 韩路 周典 刘科 《陕西水利》 2023年第2期56-60,共5页
本文整理统计了陕西省黄河流域近20年来的地下水资源相关资料,根据平原区及山丘区的类型特征,按照不同分区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0个水资源三级区和11个市级行政区,分别采用补给法和排泄法计算对应分区内矿化度不大于2 mg/L的浅层地下... 本文整理统计了陕西省黄河流域近20年来的地下水资源相关资料,根据平原区及山丘区的类型特征,按照不同分区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0个水资源三级区和11个市级行政区,分别采用补给法和排泄法计算对应分区内矿化度不大于2 mg/L的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全面论述了陕西省黄河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各地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探讨不同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结果表明:对于平原区,入大北干流水系与渭河水系的地下水资源模数均值相近,陕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均值低于关中地区;对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模数总体上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规律,入大北干流水系模数均值低于渭河水系,陕北地区的模数均值低于关中地区。整体来看,全流域现阶段地下水资源开采程度适中,部分地区开采潜力较大,其中西安市和杨凌区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 补给 排泄 陕西省黄河流域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补给计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宏志 陈亮 +2 位作者 郭祺忠 练继建 侯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共8页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来蓄滞雨洪,在减少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补给地下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增加流域雨水下渗量、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来蓄滞雨洪,在减少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补给地下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增加流域雨水下渗量、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回补量化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补给的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水设施 地下水补给 雨水径流 下渗
下载PDF
森林植被对地下水补给作用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尹佃忠 《地下水》 2003年第1期9-10,共2页
通过调查实例分析了森林植被对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增加河川径流量的作用和山西地下水补给的水源条件 ,指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是通过增加森林植被面积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关键词 森林植被 降雨量 河川径流 地下水补给
下载PDF
用裘布衣公式计算地下水水平排泄量的探讨(1985年)
19
《水资源研究》 2006年第V00期51-54,共4页
地下水主要是由降雨、灌溉入渗补给、蒸发、侧渗形式排泄,在运动中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维持补排平衡。
关键词 地下水 排泄 公式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 入渗补给 降雨 灌溉 运动
下载PDF
山西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溶解无机碳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奇波 覃小群 +3 位作者 刘朋雨 张连凯 程瑞瑞 李腾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1-972,共12页
稳定碳同位素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无机碳循环过程及流域水文地球化形成演化。为揭示山西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本研究对泉域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深埋区29个岩溶地下水的主要离子组分和碳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 稳定碳同位素可指示岩溶动力系统无机碳循环过程及流域水文地球化形成演化。为揭示山西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本研究对泉域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深埋区29个岩溶地下水的主要离子组分和碳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岩溶地下水的δ^13CDIC,VPDB(DIC—溶解无机碳)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最大值为-8.19‰,最小值为-13.35‰,平均值为-10.09‰。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到深埋区δ^13CDIC,VPDB值呈不断增重的变化规律。补给区来源于土壤CO2的比例最高,范围为46.22%~58.04%,平均值为51.13%,其次是径流区,范围为36.22%~58.37%,平均值为42.05%,排泄区和深埋区最小,范围分别为37.61%~41.52%和35.61%~42.26%,平均值分别为39.38%和38.28%。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到深埋区,随着径流途径增大和硫酸参与溶蚀的比例增加,DIC(溶解无机碳)中来源于土壤CO2的比例减小,碳酸盐岩来源的碳的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岩溶地下水 柳林泉域 补给 径流 排泄 山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