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力国家野外试验站,打造精品地下水试验基地
1
作者 高业新 宋博 《现代管理》 2022年第3期263-271,共9页
为提升地下水理论创新研究能力,推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以及对外交流合作能力,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在华北平原不同沉积单元建设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野外试验研究基地。本文阐述了地下... 为提升地下水理论创新研究能力,推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以及对外交流合作能力,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在华北平原不同沉积单元建设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野外试验研究基地。本文阐述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野外试验研究基地(正定、衡水)的意义、功能、成果以及展望了野外基地的美好前景。对于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和使用野外基地提供了详实资料,必将促进野外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野外试验基地 功能 成果 展望
下载PDF
玉符河大型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保泉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兴波 牛景涛 牛景霞 《水电能源科学》 2003年第4期53-55,共3页
通过对玉符河进行两次大型人工补给地下水试验,确定了河道渗漏水能力与渗漏水区,提出了回灌补给泉水效果好、市区与西郊同属济南泉域、关闭开采西郊地下水的自来水厂等观点。
关键词 人工回灌 补源保泉 地下水 玉符河 人工补给地下水试验
下载PDF
地下水示踪试验在岩溶塌陷成因判别中应用分析——以安庆市怀宁县黄岭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潘国林 洪天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在对安庆市怀宁县黄岭塌陷区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特征以及岩溶水动态变化特征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选择NaCl作为示踪剂,开展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显示在JJ1孔北侧-宣家屋南-潘家老屋南-洞山一带有一个地下水分水岭,分水岭之北为某铜矿疏... 在对安庆市怀宁县黄岭塌陷区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特征以及岩溶水动态变化特征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选择NaCl作为示踪剂,开展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显示在JJ1孔北侧-宣家屋南-潘家老屋南-洞山一带有一个地下水分水岭,分水岭之北为某铜矿疏干排水降落漏斗范围,分水岭之南为天然流场和开采井漏斗范围。该结论的得出有助于加强岩溶塌陷灾害防治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水动力条件 地下水示踪试验
下载PDF
高密度直流电法在地下水流速流向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宁芮 黄练红 +1 位作者 张强 凌成鹏 《海河水利》 2023年第6期97-100,共4页
为研究天府机场的地下水特性及运移情况,以高密度直流电法作为测量方法,开展地下水流速流向试验。利用NaCl作为示踪剂注入地下水钻孔,对其含量进行监测并计算电阻率分布值,根据距离范围计算分析地下水的流速。试验表明,电阻率降低的区... 为研究天府机场的地下水特性及运移情况,以高密度直流电法作为测量方法,开展地下水流速流向试验。利用NaCl作为示踪剂注入地下水钻孔,对其含量进行监测并计算电阻率分布值,根据距离范围计算分析地下水的流速。试验表明,电阻率降低的区域则为地下水的主要流向,强中风化的砂质泥岩及泥质砂岩地层中地下水流速为6.076~7.291 m/d,地下水流向整体上与地形坡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直流电法 天府机场 地下水流速流向试验 电阻率
下载PDF
“地下水动力学”教学要点剖析及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光泉 陈要平 孙丰英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第4期39-43,共5页
"地下水动力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及地质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长期以来教与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教材内容出发,详细剖析几个要点内容及相互联系,重点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下水动力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及地质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长期以来教与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教材内容出发,详细剖析几个要点内容及相互联系,重点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七个方面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力学 渗流理论 数学模型 地下水试验
下载PDF
地下水示踪试验在岩溶隧道勘察中的应用——以利万高速齐岳山隧道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於开炳 徐蔓 +1 位作者 严竞雄 李剑 《工程勘察》 2017年第10期46-51,共6页
利万高速齐岳山隧道穿越的德胜场—响水洞暗河是齐岳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岩溶地下暗河系统,最大流量可达4.6m^3/s,利万高速穿越该暗河系统有较高的岩土突水涌泥风险。自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泄水洞建成后,在暗河系统上游形成了一个新的排泄点... 利万高速齐岳山隧道穿越的德胜场—响水洞暗河是齐岳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岩溶地下暗河系统,最大流量可达4.6m^3/s,利万高速穿越该暗河系统有较高的岩土突水涌泥风险。自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泄水洞建成后,在暗河系统上游形成了一个新的排泄点,将原地下暗河系统分化为由铁路隧道泄水洞和响水洞暗河出口分别排泄的两个地下水系统。本文通过地下水示踪技术确定了原来完整的天阴桥—团坝子—王家坝—陶家新房子—响水洞地下暗河系统分化为南部的天阴桥—团坝子—泄水洞系统和北部的王家坝—陶家新房子—响水洞系统,两个地下水系统的分水岭位于五同庙牛石嵌与王家坝之间的部位,使得利万高速公路齐岳山隧道出口段响水洞岩溶水系统汇水范围大大缩小,由原来的95.52km^2减小到目前的33km^2。此外,本文通过示踪试验进一步识别了响水洞暗河系统含水介质的高度非均质性——岩溶地下暗河附近岩石的含水性及透水性极强,其地下水渗透流速达v=892m/d;垂直于地下暗河的横向小型岩溶管道的渗透性稍差,其地下水渗透流速为v=442m/d;而发育比较普遍的溶蚀裂隙含水层,即非岩溶管道上岩石的含水性及透水性要小得多,其渗透流速一般在150~250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示踪试验 岩溶隧道勘察 暗河系统 渗透流速 利万高速
下载PDF
阜阳市高铁西站地下水回灌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彭宇 《低温建筑技术》 2020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利用回灌井的设置,在阜阳地区进行第③1层和第⑤层地下水回灌试验,研究不同井结构、不同回灌压力之间水位抬升和回灌水量的关系,以及与地表沉降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下水回灌能有效的抑制或稳定因抽取地下水带来的沉降问题,同时... 利用回灌井的设置,在阜阳地区进行第③1层和第⑤层地下水回灌试验,研究不同井结构、不同回灌压力之间水位抬升和回灌水量的关系,以及与地表沉降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下水回灌能有效的抑制或稳定因抽取地下水带来的沉降问题,同时取得本工程过滤器结构和回灌压力的最优选择,为后续工程提供有力的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灌试验 井结构 地表沉降 回灌压力 承压含水层 水位抬升
下载PDF
安徽庐江某矿床地下水弥散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秦贞娜 王安迪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9期156-157,共2页
为了预测评价某矿床尾矿库未来建设、运行以及服务期满后,尾矿库建设项目可能对当地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尾矿库库区基岩裂隙含水层开展了现场地下水弥散试验。选用荧光剂(包括荧光素钠、荧光增白剂)和氯化钠(食用盐)三种... 为了预测评价某矿床尾矿库未来建设、运行以及服务期满后,尾矿库建设项目可能对当地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尾矿库库区基岩裂隙含水层开展了现场地下水弥散试验。选用荧光剂(包括荧光素钠、荧光增白剂)和氯化钠(食用盐)三种示踪剂进行了监测,为其它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火山岩盆地 尾矿库 地下水弥散试验 弥散系数
下载PDF
某矿床地下水弥散试验
9
作者 李跃亭 《低碳世界》 2013年第08X期193-194,共2页
为了预测评价某矿床尾矿库未来建设、运行以及服务期满后,尾矿库建设项目可能对当地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尾矿库库区基岩裂隙含水层开展了现场地下水弥散试验。选用荧光剂(包括荧光素钠和荧光增白剂)和氯化钠(食用盐... 为了预测评价某矿床尾矿库未来建设、运行以及服务期满后,尾矿库建设项目可能对当地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尾矿库库区基岩裂隙含水层开展了现场地下水弥散试验。选用荧光剂(包括荧光素钠和荧光增白剂)和氯化钠(食用盐)三种示踪剂进行了监测,为其它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火山岩盆地 尾矿库 地下水弥散试验 弥散系数
下载PDF
广东某高速公路隧道衬砌混凝土腐蚀成因与规律研究
10
作者 李云安 朱敦铭 +2 位作者 田然 罗朝晖 黄惟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0,共13页
长期处于侵蚀性水环境中所引起的化学侵蚀是公路隧道混凝土的常见病害之一。这种侵蚀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进而对隧道结构安全构成威胁并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养护。然而,现有研究普遍缺乏工程实例依托,试验和模拟参数设置与工程实际的... 长期处于侵蚀性水环境中所引起的化学侵蚀是公路隧道混凝土的常见病害之一。这种侵蚀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进而对隧道结构安全构成威胁并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养护。然而,现有研究普遍缺乏工程实例依托,试验和模拟参数设置与工程实际的关联性较弱,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现实中复杂侵蚀水环境下混凝土腐蚀的机制。为此,选取我国广东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实例,采用原位和实验室水化学指标测试、XRF测试手段确定混凝土化学侵蚀来源,并以隧道地下水渗流模拟试验复现化学侵蚀过程,研究混凝土的腐蚀成因、化学侵蚀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隧道衬砌混凝土与低Ca^(2+)、高HCO_(3)^(-)浓度的地下水接触、混合后发生钙溶蚀,形成了高pH值、高饱和的CaCO_(3)溶液及过饱和沉淀,并在地下水经裂隙快速喷出进入隧道的过程中,CO_(2)分压下降促使CaCO_(3)进一步过饱和析出;(2)在隧道衬砌混凝土钙溶蚀初期,混凝土液相Ca(OH)_(2)与地下水Ca^(2+)浓度差较大,钙溶蚀速率较快,而随着钙溶蚀的进行,固相Ca(OH)_(2)持续被消耗且隧道排水中Ca^(2+)浓度持续升高,与地下水中Ca^(2+)浓度差缩小,钙溶蚀速率趋缓,最终在动水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隧道排水水化学特征维持相对稳定;(3)低Ca^(2+)、高HCO_(3)^(-)浓度的地下水有利于混凝土的钙溶蚀和CaCO_(3)过饱和析出沉淀,而过高或过低的地下水渗流流速(固液停留时间)均不利于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混凝土 腐蚀成因 控制因素 隧道地下水渗流模拟试验
下载PDF
均质潜水含水层抽、灌水实验测求参数的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洪文 刘拴民 宋曙光 《地下水》 2003年第2期68-70,共3页
本文设计了在室内均质潜水含水层抽、灌地下水的实验 ,对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进行了规划 ,使用观测的实验数据分别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对比计算和规律分析。
关键词 均质潜水 水文地质 参数测量 地下水试验 含水层 实验规划 供水水源 地下水试验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贵州某公路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浩 邓峰 吴银亮 《路基工程》 2022年第4期184-189,共6页
针对贵州某高速公路隧道进口右洞施工掌子面YK21+125处发生涌水的实况,通过分析隧道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岩溶管道、地下暗河,综合判定该隧道形成了两组岩溶水系统,该隧道位于北部梁家屯岩溶水系统内,南部大尧寨岩溶地下水系统对隧道没... 针对贵州某高速公路隧道进口右洞施工掌子面YK21+125处发生涌水的实况,通过分析隧道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岩溶管道、地下暗河,综合判定该隧道形成了两组岩溶水系统,该隧道位于北部梁家屯岩溶水系统内,南部大尧寨岩溶地下水系统对隧道没有影响;设计开展了地下水示踪试验,查明隧道突涌水来源、途径以及地下水流速和岩溶管道介质特征。通过分析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机制,提出防治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隧道涌水突泥 岩溶水系特征 地下水示踪试验 防治建议
下载PDF
复杂岩溶区深埋长隧洞线路比选优化实践
13
作者 张海平 王家祥 +2 位作者 刘承新 陈长生 李银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1-54,59,共5页
复杂岩溶区的深埋长隧洞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易发生涌水、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因此,隧洞应尽可能在非(或弱)岩溶化地层中穿越,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疏干影响。选取滇中引水工程复杂岩溶区... 复杂岩溶区的深埋长隧洞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易发生涌水、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地下水环境问题。因此,隧洞应尽可能在非(或弱)岩溶化地层中穿越,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疏干影响。选取滇中引水工程复杂岩溶区某一深埋长隧洞为研究对象,以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及测绘为基础,充分借助钻探、地下水示踪试验及大地电磁测深等技术手段,宏观上对研究区深部岩溶的发育程度进行判断,并对研究区地下分水岭部位进行了较准确的界定,为隧洞线路最优化选择提供了合理、准确、可行的依据。经综合分析,确定比选线路2为最终优化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溶区 深埋长隧洞 钻探 地下水示踪试验 大地电磁测深
下载PDF
雷州半岛电厂项目取水水源调查研究
14
作者 刘树锋 陈晓宏 黄健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3-468,共6页
雷州拟建电厂项目选址在雷州市西部沿海,属雷州半岛西南部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较缺乏。为解决电厂项目备用水源问题,在电厂厂址区域开展了地表水结瓜水库调节计算和地下水抽水试验研究,探讨了电厂项目地表、地下水联合利用取水水源方案... 雷州拟建电厂项目选址在雷州市西部沿海,属雷州半岛西南部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较缺乏。为解决电厂项目备用水源问题,在电厂厂址区域开展了地表水结瓜水库调节计算和地下水抽水试验研究,探讨了电厂项目地表、地下水联合利用取水水源方案的可行性。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表、地下水双水源分时段取水方案,即平水年以上年份及汛期地表水充裕的情况下取用地表水,枯水年份及非汛期取用地下水,可以满足电厂备用水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取水水源 结瓜水库调节计算 地下水抽水试验
下载PDF
高家坪隧道岩溶水系统识别及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19
15
作者 田清朝 万军伟 +2 位作者 黄琨 左帅 李方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查明在建宜保高速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点的补给来源以及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预测可能的涌水量,在对隧道区内岩溶发育规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在隧道区开展了两次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查明: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 为查明在建宜保高速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点的补给来源以及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预测可能的涌水量,在对隧道区内岩溶发育规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在隧道区开展了两次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查明: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点的补给来源于隧道北侧的下埫岩溶洼地,汇水面积为0.66km2,突水点所处的岩溶管道为黄龙洞岩溶水系统的西支,为单一岩溶管道类型,地下水最大流速为341 m/d,平均流速为244m/d,地下水流速快,管道介质相当发育。根据示踪试验划分的黄龙洞岩溶水系统与干洞坪岩溶水系统边界范围,并利用黄龙洞泉长期降雨量-泉流量监测数据,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预测高家坪隧道ZK45+995m处突水点未来可能遭遇的最大涌水量为13 216m3/d,正常涌水量为5 940m3/d,为隧道防治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坪隧道 岩溶水系统 涌水量预测 地下水示踪试验 大气降雨入渗法
下载PDF
岩溶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业壮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8年第3期12-16,共5页
通过对某岩溶尾矿库的勘察及其改进,论述了岩溶库勘察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以地质测绘、岩溶调查和物探为主、钻探为辅的方法,同时阐明了地下水示踪试验在岩溶勘察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岩溶 尾矿库 工程地质勘察 地下水示踪试验
下载PDF
网上跟踪
17
《矿产勘查》 2002年第10期12-12,共1页
要把握业内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 ,莫过于浏览一下最新期刊的目录页。为此 ,这里译载了几种国外代表性岩土工程类最新期刊的目录。由于订阅、投递和入藏等环节的限制 ,相信这些期刊尚不能在国内图书馆读到 ,即使是目录。感谢互联网为我... 要把握业内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 ,莫过于浏览一下最新期刊的目录页。为此 ,这里译载了几种国外代表性岩土工程类最新期刊的目录。由于订阅、投递和入藏等环节的限制 ,相信这些期刊尚不能在国内图书馆读到 ,即使是目录。感谢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先睹为快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承载能力 岩土工程 岩石力学 侧向承载桩 三维稳定性分析 地下水示踪试验 稳定性定量分析 内在各向异性 巴克豪森噪音 液化石油气
下载PDF
Tracer Testing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 Situ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18
作者 Anil Waduge Elizabeth Cohen Craig Divin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3年第12期759-769,共11页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jection-based remediation strategy is primarily governed by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reagent delivery and ensuring uniform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reactive zone. In IRZ (in situ reactive z...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jection-based remediation strategy is primarily governed by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reagent delivery and ensuring uniform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reactive zone. In IRZ (in situ reactive zone) design, the required reagent strength, injection volumes, injection rates, injection frequency, injection and monitoring well spacing, and the cost and time to achieve remediation goals are governed by the hydrogeology of the site. A properly designed tracer test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critical above mentioned site-specific information, to assist with full scale design of an IRZ. This paper describes that implementing tracer testing to support remedial design can result in enhanced design efficiency, added assurance in full-scale implementation and ultimately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cost savings.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broader practitioner community adopt this technique as a best practice for effective and optimum in situ remediation system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r testing mobile porosity in situ remediation system desig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