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DNA技术在地下生态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水强 王文娟 B.Larry Li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968-4976,共9页
地下生态过程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由于技术和方法的限制,作为"黑箱"的地下生态系统已经成为限制生态学发展的瓶颈,也是未来生态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环境DNA技术,是指从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 地下生态过程是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由于技术和方法的限制,作为"黑箱"的地下生态系统已经成为限制生态学发展的瓶颈,也是未来生态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环境DNA技术,是指从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直接提取DNA片段,然后通过DNA测序技术来定性或定量化目标生物,以确定目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及功能特征。环境DNA技术已成功用于地下生态过程的研究。目前,环境DNA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克服了土壤微生物研究中不能培养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及空间分布,尤其是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微生物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成为可能;而且,环境DNA技术已经在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可快速分析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更有效地鉴定出未知的或稀少的物种,鉴定土壤动物类群的幅度较宽;部分研究者通过提取分析土壤中DNA片段信息对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植物分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比传统的植物分类及物种多样性测定更精确,改变了以往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模式的理解。同时,环境DNA技术克服传统根系研究方法中需要洗根、分根、只能测定单物种根系的局限,降低根系研究中细根区分的误差,并探索性地用于细根生物量的研究。主要综述了基于环境DNA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土壤动物多样性、地下植物多样性及根系生态等地下生态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环境DNA技术对于以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及地下植物根系为主体的地下生态学过程的研究具有革命性意义,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预期,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生态学研究相结合将成为未来地下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地下生态学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物种多样性 根系生态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40
2
作者 贺金生 王政权 方精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26-1233,共8页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然而,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自1990年代后期... 生态学1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然而,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鲜为人知的地下部分已成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研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因而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拓展.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全球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一个新兴的生态学领域——地下生态学(belowgroundecology)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地下生态学从不同学科层次探索地下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与地上部分的关系,并特别关注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植物根系、地下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分析了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关联、根系生态、根系生物地理,以及地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着重评述地下过程对全球变化响应的若干理论问题,指出地下生态学将是21世纪生态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下生态学 根系生态 根系生物地理 地下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过程 土壤生物
原文传递
磷脂脂肪酸在地下水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响亮 邓伟 张道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0-745,共6页
磷脂脂肪酸(PLFA)是研究地下水微生物生态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比基于培养基的传统方法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样品中的PLFA总量可以通过转换因子估算地下水微生物的生物量,但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和环境的物... 磷脂脂肪酸(PLFA)是研究地下水微生物生态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比基于培养基的传统方法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样品中的PLFA总量可以通过转换因子估算地下水微生物的生物量,但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和环境的物理变化都是潜在的误差来源,以传统微生物技术互补和选择合适的转换因子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PLFA还可以被用来指示地下水微生物在各种环境压力下的生理状态;用特定的PLFA生物标志物、PLFA的组成模式、指纹技术来描述地下水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变化特征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同微生物PLFA的重叠、背景值的干扰和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以PLFA技术为主导,借助于数学统计方法,结合传统微生物技术、核酸鉴定、同位素示踪等多种技术可望有效地消除各种干扰因子,从而揭示完整的地下水微生物的生理生态,为地下水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地下水微生物生态学 环境压力
下载PDF
人工林对土壤地力的影响过程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超华 李凤巧 +1 位作者 廖杨文科 李孝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4-656,共13页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土...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土壤地力衰退的生物障碍形成及影响过程,同时开发保障人工林健康和初级生产力的关键调控技术。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土壤生物群落特性及功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人工林土壤地力的维持机制,重点探讨了林龄结构、林分密度、树种类型、抚育管理方式等影响人工林地力的地下生态学过程。未来需要关注环境变化下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耦合机制,并进一步量化林木健康、土壤生物以及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模型,形成从造林配置、过程经营、症状诊断及土壤地力调控等全方位的人工林健康定向调控体系,保障人工林可持续、多目标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地力衰退 生产力 生物障碍 地下生态学过程 定向调控体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收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婉玑 张子良 +1 位作者 刘庆 尹华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51-3962,共12页
根系分泌物在调控陆地生态系统根际微环境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准确、适用的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对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含量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信息的精准获取是理解植物根系-土壤界面生态过程与信息交流的... 根系分泌物在调控陆地生态系统根际微环境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准确、适用的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对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含量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信息的精准获取是理解植物根系-土壤界面生态过程与信息交流的关键环节和前提.目前,传统或新型的根系分泌物收集技术都致力于认知根系分泌物中化合物种类多样性和含量变化,但根系的生长高度依赖周围介质和生长环境,使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很难避开对根系本身的损伤、土壤颗粒对根系分泌物的吸附和释放,以及微生物代谢等因素的干扰,导致不同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从室内收集和野外原位收集两方面系统综述了当前应用较广的一些传统和新型根系分泌物收集技术,并总结和比较了每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基于森林根际生态学过程野外原位研究的重要性和代表性,结合当前根系分泌物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森林根系分泌物野外原位收集技术构建中值得关注的3个重点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开展根系分泌物收集与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收集技术 培养基质 地下生态学
原文传递
Issues and prospects of belowground ecolog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被引量:19
6
作者 HEJinsheng WANGZhengquan FANGJingy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8期1891-1899,共9页
The theory of ecology is based on over 100 a of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all centered on abovegrou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However, as contemporary ecologists are increasingly acknowledging, belowground structur... The theory of ecology is based on over 100 a of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all centered on abovegrou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However, as contemporary ecologists are increasingly acknowledging, belowground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are some of the most poorly understood areas in ecology. Thi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belowground ecological processes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advance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e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belowground ecology began to flourish in the 1990s, 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and quickly gained momen-tum. Belowground ecology aims to investigate belowground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rresponding aboveground features, empha-sizing 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systems under global change conditions. Key research areas include root ecology, belowground animals, and soil microorganism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ove- and belowground ecosystems, root ecology, root biogeogra-phy, belowground biodiversity, as well as research areas with particular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This commentary em-phasizes certain theoretic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processes to global change, and concludes that belowground ecology is a critical research prio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地下生态学 生态学 根生物地理学 地下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