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主阶层的贫困化趋势与乡村危机
1
作者 王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5-100,共6页
民国时期,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地主阶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贫困化趋势。这一趋势既有表层的直接因素如长期战乱、灾害频繁等的影响,也有深层的结构性因素如人地比例失调、半殖民地经济结构、中国现代化进程加速对农村资源的提... 民国时期,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地主阶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贫困化趋势。这一趋势既有表层的直接因素如长期战乱、灾害频繁等的影响,也有深层的结构性因素如人地比例失调、半殖民地经济结构、中国现代化进程加速对农村资源的提取等的影响。它是当时乡村危机的结果与表现,也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阶层 贫困化 乡村危机
下载PDF
清代地主阶层的法律特权
2
作者 沈大明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6期64-72,共9页
清代地主阶层是皇权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为与皇权的血缘和利益关系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身份、法律特权与法律地位。皇权通过这一途径维系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控制,保护了地主经济,但却挫伤了普通民众... 清代地主阶层是皇权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为与皇权的血缘和利益关系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身份、法律特权与法律地位。皇权通过这一途径维系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控制,保护了地主经济,但却挫伤了普通民众的积极性,助长了贵族、地主的非法和越轨行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地主阶层 法律特权
下载PDF
不在地主阶层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3
作者 安宝 郭长兴 《西部学刊》 2020年第7期71-73,共3页
不在地主为地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关不在地主阶层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是不在地主的概念研究,其不仅异歧甚多,且“不在地主”与“不在村地主”等词语混用,我们提出应以村落为基点厘定不在地主的内涵;二是... 不在地主为地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关不在地主阶层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是不在地主的概念研究,其不仅异歧甚多,且“不在地主”与“不在村地主”等词语混用,我们提出应以村落为基点厘定不在地主的内涵;二是不在地主阶层的影响研究,持革命史观的研究者倾向于其消极方面的影响,持现代化史观的研究者倾向于其积极方面的影响;三是社会史视野下的不在地主阶层研究,不在地主阶层蕴含了社会变迁,尤其是乡村社会历史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地主阶层 乡村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汉代商人的社会构成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德贵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7-40,共4页
本文从社会结构方面考察了汉代商人群体的社会构成问题。作者认为,汉代商人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官僚贵族,庶民地主、贩运商人和市籍商人等,其中庶民地主、贩运商人和市籍商人是汉代商人社会构成的主体。汉代商人社会构成较复杂,这是当时... 本文从社会结构方面考察了汉代商人群体的社会构成问题。作者认为,汉代商人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官僚贵族,庶民地主、贩运商人和市籍商人等,其中庶民地主、贩运商人和市籍商人是汉代商人社会构成的主体。汉代商人社会构成较复杂,这是当时商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汉代社会结构进一步开放,商人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贩运商人 社会构成分析 市籍商人 商业史 贵族官僚阶层 庶民地主阶层
下载PDF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成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勇 范方志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层的形成过程与“抑商”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的发展会破坏地主阶层的利益基础——小农自然经济,在以通过租佃土地收取地租的方式获取本集团利益的方式下,封建社会中最大的...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层的形成过程与“抑商”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的发展会破坏地主阶层的利益基础——小农自然经济,在以通过租佃土地收取地租的方式获取本集团利益的方式下,封建社会中最大的利益集团--地主阶层--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必然会采取抑商思想和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商人阶层的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农业思想 商业思想 自然经济 地主阶层 商人阶层 社会结构 利益集团
下载PDF
对孔子思想实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雪河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2期64-68,73,共6页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关于孔子思想的实质问题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其确定为保守、复古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认为孔子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恢复“周礼” ,重建旧的奴隶制度。这种看法似乎成为定论 ,即...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关于孔子思想的实质问题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其确定为保守、复古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认为孔子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恢复“周礼” ,重建旧的奴隶制度。这种看法似乎成为定论 ,即使有反对意见 ,也是闪烁其词 ,不是很明确地表态。本文通过对孔子思想体系的考察 ,发现孔子的思想是进步的。因为孔子支持社会改革 ,赞成社会进步。同时 ,孔子的言论并没有发现为奴隶主阶级的集中代表周天子辩护的部分 ,他的言论只是为卿大夫阶层服务的。所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封建地主阶层 进步性 春秋 孔子思想 思想实制 周礼
全文增补中
试述王导在东晋初年的贡献
7
作者 孔令艳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东晋前期 ,矛盾纷繁 ,宗室衰弱 ,统治十分不稳 ,对此 ,政治家王导提出“镇之以静 ,群情自安”的治国思想 ,把稳定当成首要的问题来解决 ,它对于克服困难 ,度过危机 ,稳定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王导 政治 江南地区 地主阶层 经济开发 东晋 历史贡献
下载PDF
浅议王安石变法的性质
8
作者 舒适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3年第1期27-30,共4页
王安石变法是“内忧外患”的宋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他以“富国强兵”为其变法目的,以“抑制兼并”和发展生产为变法的主要措施,设法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触动了豪强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使中等地主的经济地... 王安石变法是“内忧外患”的宋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他以“富国强兵”为其变法目的,以“抑制兼并”和发展生产为变法的主要措施,设法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触动了豪强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使中等地主的经济地位趋于稳定,而获利最多的是小地主阶层。因此,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在代表中小地主阶层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性质 中小地主阶层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