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地位获得模式分析——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庞圣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8-124,共7页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全球化演变,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人们的职业地位获得模式是否发生了转变?父子之间的地位传承关系是否还在?教育程度在地位获取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林南-边燕杰的单位地位模型是否依然适用?是作者力图...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全球化演变,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人们的职业地位获得模式是否发生了转变?父子之间的地位传承关系是否还在?教育程度在地位获取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林南-边燕杰的单位地位模型是否依然适用?是作者力图要回答的问题。作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的方法,在对前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的数据分析,发现与布劳-邓肯模型相比,父亲职业地位直接影响减弱,初职和教育的影响显著增大;与林南模型相比,单位制和身份制不再是显著变量;与其他模型相比,母亲在子代教育获得中发挥重要作用,户籍制依然是一个显著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获得模型 职业地位 工业化 教育
下载PDF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及趋势研究——基于中国社会流动变化的考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建国 李伟 蒋丽平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66,共9页
针对“阶层固化”的观点,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流动依然维持着高水平,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相比,社会流动率并没有发生下降;同时,在2000年以来的社会流动机制变化中,职业地位、经... 针对“阶层固化”的观点,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流动依然维持着高水平,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相比,社会流动率并没有发生下降;同时,在2000年以来的社会流动机制变化中,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教育地位获得中的后致性因素得到彰显。研究结果表明,“阶层固化”缺乏客观依据,同时是对市场转型理论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阶层固化 流动表 地位获得模型 市场转型理论
下载PDF
西方社会流动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甫勤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8期203-205,共3页
自索罗金开创社会流动研究先河以来,西方社会流动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量化程度最高,统计方法运用最复杂的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了社会流动研究领域的基本传统、核心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及西方... 自索罗金开创社会流动研究先河以来,西方社会流动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量化程度最高,统计方法运用最复杂的领域。文章简要回顾了社会流动研究领域的基本传统、核心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及西方比较社会流动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与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地位获得模型 比较流动研究
下载PDF
自致努力与教育获得、职业成就的关联——基于路径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秦广强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96,共22页
教育与职业成就获得的重要研究议题在于评估先赋背景与自致努力二者的作用权重及其机制。布劳—邓肯提出的地位获得模型将教育等人力资本视为自致性因素,作为与家庭背景相对应的解释变量,其问题在于,教育本身是一个具有内生性的中介变量... 教育与职业成就获得的重要研究议题在于评估先赋背景与自致努力二者的作用权重及其机制。布劳—邓肯提出的地位获得模型将教育等人力资本视为自致性因素,作为与家庭背景相对应的解释变量,其问题在于,教育本身是一个具有内生性的中介变量,而真正的自致努力因素却被忽视了。本文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在既有路径模型中加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等自致因素,构建更符合逻辑的地位获得模型。研究表明,自致努力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对个体的地位和成就变量(教育、职业、收入)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在由先赋和自致两方面因素构成的总体影响效应中,自致努力占到了20%—30%的比重。不同世代群体的际遇尤其是所处的制度环境不同,其自致努力的效应也存在异质性,从"50后"至"80后",努力的效应总体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透露出值得警惕的阶层固化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致努力 地位获得模型 教育成就 职业地位 经济收入
原文传递
布劳—邓肯模型之后:改造抑或挑战 被引量:55
5
作者 周怡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6-225,共20页
围绕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研究领域著述迭出。本文在对该模型作简单铺陈后,重点关注模型之后的改造抑或由它引发的挑战,它包括性别、种族、同期群、政治忠诚、单位地位和网络关系六种视角的研究补充。然后,文... 围绕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研究领域著述迭出。本文在对该模型作简单铺陈后,重点关注模型之后的改造抑或由它引发的挑战,它包括性别、种族、同期群、政治忠诚、单位地位和网络关系六种视角的研究补充。然后,文章在还原模型本身意涵的基础上,在个人、关系、组织和社会的不同研究层面上,分析了六种视角的不同研究位置。基本的研究提出是:后续的对模型的改造,虽然有其客观可信的地位获得因素的因果解释力,但某些视角超越或脱离了通过先赋性和后致性的个体流动机制考察建立起来的布劳—邓肯模型的原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地位获得模型 模型改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