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共建地区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赋予上合组织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
3
1
作者
于洪君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1年第4期4-6,共3页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立20年来,不仅圆满完成了成立之初设定的目标,还培育出了"上海精神"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拥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9个对话伙伴国,人口总数超过全球40%,GDP总量超过全球20%,横跨欧亚大陆...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立20年来,不仅圆满完成了成立之初设定的目标,还培育出了"上海精神"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拥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9个对话伙伴国,人口总数超过全球40%,GDP总量超过全球20%,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型区域合作平台,在参与国际事务与推动全球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未来,上合组织也将面对各种挑战,但只要相关各方坚定不移地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在砥砺前行中相向而动,上合组织一定能够出色地承担起其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精神
新型国际关系
地区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友城合作对构建东亚地区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天津东亚国际友城合作为例
2
作者
葛建华
《东北亚学刊》
2022年第1期130-143,151,152,共16页
国际友城合作作为促进东亚各国经贸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构建东亚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重要作用。国际友城在发挥半官方性质民间外交作用的基础上,服务于国家的总体战略,特别是在文化传播、经济科技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
国际友城合作作为促进东亚各国经贸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构建东亚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重要作用。国际友城在发挥半官方性质民间外交作用的基础上,服务于国家的总体战略,特别是在文化传播、经济科技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可起到独特的作用。以友城合作为着力点和发力点,与东亚国家民心相通,以此促进城市外交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立体全面领域发展。天津在东亚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一带一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天津通过深耕与东亚友好城市的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出一些"双促进"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强国际友城合作、助推"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地区
人类
命运
共同体
国际友城
“一带一路”
天津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使命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贵洪
赵若祯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第1期83-94,共12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创新。维和行动作为联合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是其全球安全治理理念实现的重要途径。而通过维和行动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和地区命运共同体,将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创新。维和行动作为联合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是其全球安全治理理念实现的重要途径。而通过维和行动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和地区命运共同体,将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路径。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具有重要的贡献、影响和优势,维和行动可以成为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维和行动
利益责任
共同体
全球安全
共同体
地区命运共同体
人类
命运
共同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区域认同研究——以拉丁美洲地区认同的形成、发展与困境为例
4
作者
高程
王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本文在区域国别学的视域下,尝试构建界定区域认同水平的跨学科分析框架。本文将区域认同划分为三个层次水平。第一层次是由于地缘、历史、文化等共性自发形成的初级认同;该阶段区域内与区域外出现自然边界和身份归属,地区成员开始界定...
本文在区域国别学的视域下,尝试构建界定区域认同水平的跨学科分析框架。本文将区域认同划分为三个层次水平。第一层次是由于地缘、历史、文化等共性自发形成的初级认同;该阶段区域内与区域外出现自然边界和身份归属,地区成员开始界定“我们是谁”。第二层次是在地区机制、制度和规范基础上促进区域合作,将区域认同水平提升至较高阶段;该阶段基于共同利益诉求和目标、通过内部组织和制度安排强化地区边界,地区更加明晰“我者”与“他者”的差别。第三层次是基于“选择性激励”而形成地区权力中心,由此克服集体行动困境,促使各国将区域认同和彼此间合作升华至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最高阶段;该阶段地区成员将主动巩固地区边界,排斥外部行为体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的主导性影响。本文选择了区域认同研究中相对薄弱的拉美地区作为案例,利用以上一般性研究框架对拉美地区认同的形成、发展进程和面临的合作困境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认同
区域国别学
拉美
地区
认同
多边合作机制
地区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题名
共建地区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赋予上合组织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
3
1
作者
于洪君
机构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出处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1年第4期4-6,共3页
文摘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立20年来,不仅圆满完成了成立之初设定的目标,还培育出了"上海精神"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拥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9个对话伙伴国,人口总数超过全球40%,GDP总量超过全球20%,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型区域合作平台,在参与国际事务与推动全球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未来,上合组织也将面对各种挑战,但只要相关各方坚定不移地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在砥砺前行中相向而动,上合组织一定能够出色地承担起其历史使命。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精神
新型国际关系
地区命运共同体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友城合作对构建东亚地区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天津东亚国际友城合作为例
2
作者
葛建华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
出处
《东北亚学刊》
2022年第1期130-143,151,152,共16页
基金
天津市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打造“一带一路”支点城市:以天津国际友城合作为平台》(项目编号:TJZZ18-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国际友城合作作为促进东亚各国经贸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构建东亚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重要作用。国际友城在发挥半官方性质民间外交作用的基础上,服务于国家的总体战略,特别是在文化传播、经济科技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可起到独特的作用。以友城合作为着力点和发力点,与东亚国家民心相通,以此促进城市外交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立体全面领域发展。天津在东亚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一带一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天津通过深耕与东亚友好城市的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出一些"双促进"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强国际友城合作、助推"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东亚
地区
人类
命运
共同体
国际友城
“一带一路”
天津经验
Keywords
East Asi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nternational sister cities
Belt and Road Initative
Tianjin experience
分类号
D827 [政治法律—外交学]
F13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使命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贵洪
赵若祯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出处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第1期83-94,共12页
基金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国际组织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立项批准号:20AZD09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创新。维和行动作为联合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是其全球安全治理理念实现的重要途径。而通过维和行动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和地区命运共同体,将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路径。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具有重要的贡献、影响和优势,维和行动可以成为中国与联合国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联合国维和行动
利益责任
共同体
全球安全
共同体
地区命运共同体
人类
命运
共同体
分类号
D813.2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区域认同研究——以拉丁美洲地区认同的形成、发展与困境为例
4
作者
高程
王帅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文摘
本文在区域国别学的视域下,尝试构建界定区域认同水平的跨学科分析框架。本文将区域认同划分为三个层次水平。第一层次是由于地缘、历史、文化等共性自发形成的初级认同;该阶段区域内与区域外出现自然边界和身份归属,地区成员开始界定“我们是谁”。第二层次是在地区机制、制度和规范基础上促进区域合作,将区域认同水平提升至较高阶段;该阶段基于共同利益诉求和目标、通过内部组织和制度安排强化地区边界,地区更加明晰“我者”与“他者”的差别。第三层次是基于“选择性激励”而形成地区权力中心,由此克服集体行动困境,促使各国将区域认同和彼此间合作升华至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最高阶段;该阶段地区成员将主动巩固地区边界,排斥外部行为体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的主导性影响。本文选择了区域认同研究中相对薄弱的拉美地区作为案例,利用以上一般性研究框架对拉美地区认同的形成、发展进程和面临的合作困境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
区域认同
区域国别学
拉美
地区
认同
多边合作机制
地区命运共同体
Keywords
Regional Identity
Country and Regional Studies
Latin America Regional Identity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Region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共建地区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赋予上合组织的历史使命
于洪君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际友城合作对构建东亚地区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天津东亚国际友城合作为例
葛建华
《东北亚学刊》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使命
张贵洪
赵若祯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区域认同研究——以拉丁美洲地区认同的形成、发展与困境为例
高程
王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