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地区工业集聚——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与证据
1
作者 陈佳 王众 周黎安 《经济学报》 2024年第1期233-271,共39页
本文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实证考察新中国成立之初156项工程对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我们利用工业普查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层面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了1949—1975年期间156项工程对所在地区的关联企业进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56项工程建设地区... 本文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实证考察新中国成立之初156项工程对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我们利用工业普查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层面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了1949—1975年期间156项工程对所在地区的关联企业进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56项工程建设地区的工业企业进入数显著多于其他地区;而且,在投入产出关系上距离156项工程行业较近行业的工业企业进入数显著多于较远行业,156项工程的产品分配端行业工业企业进入数要显著多于原料投入端行业。这些产业关联效应集中在156项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而不是建设中。本文还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随着乡镇企业大发展和市场化改革加速,156项工程对工业企业进入仍然发挥产业关联和空间集聚的促进作用。为应对实证分析中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基于战争威胁构造了工具变量,进一步识别因果效应。本文还利用一些156项工程因战争威胁而改变项目建设地区,比较实际建设地区与计划建设地区在企业进入和产业关联上的差异,发现156项工程的工业扩张和产业关联效应更多发生在实际建设地区。这些结果说明,156项工程显著促进了地区工业的产业延伸与空间集聚,为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具体路径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6项工程 地区工业集聚 产业关联
下载PDF
基于PSTR模型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非线性效应检验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艳平 王鹏玉 谢元涛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2,共7页
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区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地区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影响系数由0.3553向-0.3815平滑转换,在平滑转化过程中,工... 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区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地区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影响系数由0.3553向-0.3815平滑转换,在平滑转化过程中,工业集聚水平以区位熵1.41为阈值对经济增长产生正负不同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集聚水平位于低机制阶段,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东部少数地区处于高机制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作用开始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工业集聚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非线性特征 工业资源 过度集聚
下载PDF
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忠群 黄书权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07年第2期13-15,共3页
工业部门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部门,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中国1997-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工业集... 工业部门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部门,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中国1997-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工业集聚水平存在着明显的负向空间依赖性,除了传统影响因素之外,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显著影响工业的地区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工业集聚 空间相互作用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
下载PDF
FIas the "Flying Geese" Paradigm Occurred in China? 被引量:2
4
作者 Qu Yue Cai Fang Zhang Xiaobo 《China Economist》 2013年第6期18-30,共13页
In economic literature, the term 'flying geese" refers to the movement of capital from developed regions to less developed ones. Using national data from abovesca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 economic literature, the term 'flying geese" refers to the movement of capital from developed regions to less developed ones. Using national data from abovesca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experience of "flying geese" has transpired in China fo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e find that, driven by the effects of agglomeration, prior to the mid-2000s, there had been a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industrial activities in the coastal regions. However, as labor and land costs increased,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 especially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 began to relocate from the coastal to the interio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flying geese industrial clus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