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降水中δ^(18)O的温度与降水量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新军 戴岳 +2 位作者 周海 吴玉 李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2-738,共7页
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和降水中δ^(18)O的温度和降水量级效应是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地区水文学过程与问题的基础。通过跟踪2012—2013年准噶尔盆地东南部44次降水事件,测定了降水中的δ^(18)O和δD,同时收集降水过程的气温变化和降... 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和降水中δ^(18)O的温度和降水量级效应是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地区水文学过程与问题的基础。通过跟踪2012—2013年准噶尔盆地东南部44次降水事件,测定了降水中的δ^(18)O和δD,同时收集降水过程的气温变化和降水量数据,在降水事件尺度上研究了降水中δ^(18)O、温度和降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存在时间尺度效应,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温度、降水量级效应与LMWL可能不同。在降水事件尺度上,准噶尔盆地东南部LMWL是δD=(7.53±0.22)·δ^(18)O+(0.25±3.29)。一年中受到水热同期变化的影响,降水量效应被强烈的气温季节动态所掩盖,因此,表面看来,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只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不存在降水量效应,但是扣除气温的影响后,显著的降水量级效应仍然存在,降水量效应主要与云下二次蒸发有关。二元线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降水事件尺度上,温度和降水量级效应分别为(0.70±0.03)‰·℃^(-1)和(-0.14±0.07)‰·m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地区大气水线(lmwl) 水量 温度效应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云下二次蒸发对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任雯 郑新军 +3 位作者 吴雪 周宏飞 马健 李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3-1270,共8页
在干旱地区,降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常受到雨滴云下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基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GNIP)在我国西北东部站点的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雨滴二次蒸发作用发生的条件、季节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降水氢氧稳定同... 在干旱地区,降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常受到雨滴云下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基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GNIP)在我国西北东部站点的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雨滴二次蒸发作用发生的条件、季节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我国西北东部,当近地表水汽压差(VPD)等于0.52 k Pa时,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规律发生显著改变。当VPD>0.52 k Pa时,地区降水线(LMWL)的斜率和截距与全球降水线(GMWL)无显著差别,且氘剩余(d-excess)也与VPD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然而,当VPD>0.52 k Pa时,LMWL的斜率和截距显著地小于GMWL,d-excess与VPD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当VPD<0.52 k Pa时,保留了云层中热力学平衡分馏特征,而当VPD>0.52 k Pa时,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经历了动力学非平衡分馏过程——云下雨滴在降落过程中二次蒸发作用。根据Tetens公式,当气温(t)<7.0℃时,空气饱和水汽压不可能超过0.52 k Pa,所以,当t<7.0℃时不可能发生雨滴二次蒸发过程。这样,在温带干旱地区,在t较低的冬半年降水中的δ18O只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在t较高的夏半年降水中的δ18O同时存在温度和降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效应 氘剩余 地区水线(lmwl) 二次蒸发作用 水汽压饱和差 温度效应 中国西北东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