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柏社村地坑窑洞民居环境改造文化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昊 张豪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下,经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形成的,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地坑式建筑院落房间布局巧妙,朴素大方,空间开敞,日照充分,尺度适宜,是"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具体体现。然而,在现代生活方... 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下,经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形成的,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地坑式建筑院落房间布局巧妙,朴素大方,空间开敞,日照充分,尺度适宜,是"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具体体现。然而,在现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物质追求的强烈撞击下,地坑式窑洞建筑因其自身的缺点未能达到进一步改进,逐渐被砖瓦楼房所替代,这一历史悠久的民居建筑瑰宝正面临被遗弃、被毁坏的境遇。因此保护传统地坑式窑洞建筑,广泛开展窑洞建筑文化研究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社村落 地坑窑洞 绿色环境 文化传承 可持续设计 服务于民
原文传递
陆海丝路沿线传统民居文化本源现状的比较研究——关中地坑窑洞民居与海南黎族传统民居的本源探究
2
作者 吴昊 张引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围绕着陆路丝路及海上丝路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及生态价值所在,面对当下研究丝路居住文化之本源,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关中地区的地坑窑洞民居形式是其地方百姓集体智慧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中地区聚落的风... 围绕着陆路丝路及海上丝路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及生态价值所在,面对当下研究丝路居住文化之本源,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关中地区的地坑窑洞民居形式是其地方百姓集体智慧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中地区聚落的风俗习惯及居住文化,是我国丰富民间文化的独特载体。地坑窑洞以其独具匠心的下沉式建造方式展现了关中地区典型的原生态民居样式与居住形式,与之千里之遥的南海岛屿民族黎族的传统民居恰以"船型屋"式的地域民居,异曲同工地演化出典型农耕文明中孕育的独特居住文化与形式。二者形制差异迥然,却又在原生态文化理念领域体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旨在通过比对二者的异同,着力阐述分析其生态与人文之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坑窑洞 船型屋 民居特色 比对研究
原文传递
现代设计思路在地坑窑洞改造设计中的思考——以三原柏社地坑窑洞为例
3
作者 翁萌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8-51,共4页
地坑式窑洞建筑为生土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对三原柏社地坑窑洞的调研与改造实践,梳理传统的生土窑洞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启示。文中对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思路进行梳理,通过个例总结出三原柏社地坑窑洞改造中运用的先现代建筑设... 地坑式窑洞建筑为生土建筑的一种建筑形式,对三原柏社地坑窑洞的调研与改造实践,梳理传统的生土窑洞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启示。文中对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思路进行梳理,通过个例总结出三原柏社地坑窑洞改造中运用的先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为生土建筑设计改造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坑窑洞 现代设计 生土建筑
原文传递
降雨入渗下渭北地坑黄土窑洞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韩佳明 苏三庆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10,共7页
通过试验得到了土层中有竖向节理裂隙和无竖向节理裂隙2种黄土物理力学参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利用硐室围岩应力的表达式和莫尔-库伦强度准则给出了黄土窑洞安全系数的定义,分析得到重现期为10年,即有效降雨量为277mm时的降雨入渗深度... 通过试验得到了土层中有竖向节理裂隙和无竖向节理裂隙2种黄土物理力学参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利用硐室围岩应力的表达式和莫尔-库伦强度准则给出了黄土窑洞安全系数的定义,分析得到重现期为10年,即有效降雨量为277mm时的降雨入渗深度为286cm,计算得到了窑洞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183。当废弃窑洞覆盖土层中含有竖向节理,雨水可以直接到达窑洞周围土体,使含水率增大,力学参数降低,计算得到窑洞安全系数最大值为0.657。同时依据毕肖普条分法得到了分层边坡的计算公式,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5.537。结果表明:降雨量为277mm时,无竖向节理裂隙的窑洞稳定,有竖向节理裂隙的窑洞破坏,边坡均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渭北地坑黄土窑洞 边坡 稳定性 含水率 竖向节理裂隙
下载PDF
陕西渭北旱塬地坑式窑洞成因初探
5
作者 赵乐飞 《价值工程》 2011年第10期54-54,共1页
地坑式窑洞村落具有独特的景观:由地面下到院落,再经由院落进到窑洞而形成的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加之还用砖石等材料装饰窑洞洞口,从而使小环境变得幽静宜人。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地坑窑洞 地貌特征
下载PDF
豫西地坑院窑洞民居旅游开发保护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房琳栋 王军 +1 位作者 靳亦冰 陈迪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8期244-245,共2页
窑洞民居是生土建筑中重要类型之一,豫西地区地坑院窑洞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越的物理性能、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地坑院窑洞的保护性设计项目逐渐增加。本文针对豫西地区传统地坑院窑洞保... 窑洞民居是生土建筑中重要类型之一,豫西地区地坑院窑洞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越的物理性能、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地坑院窑洞的保护性设计项目逐渐增加。本文针对豫西地区传统地坑院窑洞保护与更新的实例展开调研,对地坑院窑洞的再利用方式进行梳理,试图完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使这一古老民居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地坑窑洞 旅游开发 保护更新
下载PDF
生态人居:生土窑洞的住居系统优化设计——以三原县柏社村地坑窑洞改造为例
7
作者 郭治辉 《明日风尚》 2018年第19期31-32,共2页
生土窑洞作为陕西本土最古老的民居建筑形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建筑形式落后、城市化侵袭以及国家土地政策收紧等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生土窑洞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这种人居形式走向消亡。本文通过... 生土窑洞作为陕西本土最古老的民居建筑形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建筑形式落后、城市化侵袭以及国家土地政策收紧等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生土窑洞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这种人居形式走向消亡。本文通过笔者对陕西地区生土窑洞的诸多实地调研分析,试图从深层次挖掘生土窑洞的人居文化,提出新型人居文化理念,通过环境规划保护、技术改造等方式,旨在使这种原生态的健康人居行为能够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窑洞 人居文化 地坑窑洞
原文传递
环境生态学视角下的地坑院窑洞营造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富余 王宇 +1 位作者 田炜令 沈小玥 《重庆建筑》 2021年第6期12-15,共4页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地坑院窑洞的选址思略、构造和营建过程,以及布局形式,解析窑院建筑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并通过分析地坑院窑洞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生态营造思想与当代建筑技术结...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地坑院窑洞的选址思略、构造和营建过程,以及布局形式,解析窑院建筑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并通过分析地坑院窑洞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生态营造思想与当代建筑技术结合的窑洞建筑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促进保护和延续特殊生土建筑,改善现有居民生活环境,为当下的生态建筑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学 窑洞民居 地坑窑洞 营造 生态观
下载PDF
浅谈渭北地区下沉式窑洞的水患灾害现状——以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等驾坡村为例
9
作者 陈思捷 王雨旸 刘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4期224-226,共3页
下沉式窑洞是中国传统生土建筑,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窑居建于黄土之中,以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下沉式窑洞对水非常敏感,容易出现水患问题。文章以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等驾坡村为例,介绍该村下沉式窑居聚落的现状,结合实地调研、总... 下沉式窑洞是中国传统生土建筑,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窑居建于黄土之中,以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下沉式窑洞对水非常敏感,容易出现水患问题。文章以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等驾坡村为例,介绍该村下沉式窑居聚落的现状,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回顾传统下沉式窑洞存在的问题,对等驾坡村窑洞的水利灾害现状进行探究、分析水利灾害原因,为渭北地区下沉式窑洞的保护、修复以及发展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沉式窑洞 地坑窑洞 窑洞现状 水利灾害 营造
下载PDF
3S技术在宁县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斐 王瑞雪 李小梅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年第8期98-99,共2页
科技发展的同时使得地籍测量有了长远发展,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籍测量中,利用3S技术大大地促进地籍测量工作的进步,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阐述地籍测量工作的关键技术要点,得到现代与传统测量技术有效结合后,... 科技发展的同时使得地籍测量有了长远发展,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籍测量中,利用3S技术大大地促进地籍测量工作的进步,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阐述地籍测量工作的关键技术要点,得到现代与传统测量技术有效结合后,方可发挥出最大的实用效益。农村地区房屋非常分散、窑洞内通视条件差、地坑院内GPS信号干扰较大,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较合理的测量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窑洞内延部分与上部土地投影至同一平面时发生重叠,致其权属发生冲突,提出三维地籍测量、高精度遥感解译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籍测量 地坑窑洞 RTK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