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旨趣与地域学统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汉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6,165,共10页
地方知识传统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地方学术史要注意从区域的学术旨趣、学统两个方面及两者关系着手,这样能够对区域学术形态的地域特色与普遍价值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儒学是一个延续两千多年、并不断拓展的庞大学术思想体... 地方知识传统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地方学术史要注意从区域的学术旨趣、学统两个方面及两者关系着手,这样能够对区域学术形态的地域特色与普遍价值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儒学是一个延续两千多年、并不断拓展的庞大学术思想体系,完全可以从不同学科(无论是西方学科分类还是中国传统学科分类)的知识来表述其丰富的内容。但是,如果解析儒学的学术旨趣,我们认为道、治、学三个要素是十分关键的。"学统"本来有"学术正统"与"学术传统"两种涵义,而区域学统的涵义则主要是"学术传统"的意义。那么,构成这种区域学统的传承一方面是指直接的学术师承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为某一区域中学术旨趣的传承关系,这两方面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旨趣 地域学 地方知识
下载PDF
地域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诗歌
2
作者 张德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6-91,共6页
每个诗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深烙上较为鲜明的地理学印迹,那种特定的地域意识和地域特性也将在他们的诗行之间不时悄然地流溢出来。这种诗学特征在当代许多诗人的诗歌中都可以找到验证。论文以潘维、陈先发、雷平阳为例,揭示他们的诗歌分别... 每个诗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深烙上较为鲜明的地理学印迹,那种特定的地域意识和地域特性也将在他们的诗行之间不时悄然地流溢出来。这种诗学特征在当代许多诗人的诗歌中都可以找到验证。论文以潘维、陈先发、雷平阳为例,揭示他们的诗歌分别与"江南"、"桐城"和"云南"等地域的精神联系,以期从新的视角上对新世纪诗歌进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学 诗歌 新世纪
下载PDF
宋学的多元思想与地域学统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汉民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为了应对唐宋变革引发的思想文化转型,宋代士大夫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重建,最终使新儒学发展成为宋元之后的学术主流与思想核心。尽管宋儒普遍地表达出"明体达用"的学术追求,但他们主要是通过非官方体制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途... 为了应对唐宋变革引发的思想文化转型,宋代士大夫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重建,最终使新儒学发展成为宋元之后的学术主流与思想核心。尽管宋儒普遍地表达出"明体达用"的学术追求,但他们主要是通过非官方体制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途径,故而使得宋以前儒、法、道、佛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转向了两宋时期一体多元的宋学形态。不同地域的儒学学者在对道、学、政的普遍性精神追求中形成了具有地域差别的学术旨趣、思想传统、精神气质,使得宋学的多元思想往往通过"学统四起"的地域化形态而传承与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思想 地域学 术旨趣
原文传递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被引量:45
4
作者 郭守靖 郭志禹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5,79,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地域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圈 武术文化丛 武术文化特质
下载PDF
地域城市学视角下的山地城市学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继刚 赵万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7,共6页
结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城市规划研究的时代特点,通过地域城市学的视角,对西南地域山地城市学理论体系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加强不同层次的地域城市学研究和总结,将裨益于我国城市学理论的丰富和发... 结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城市规划研究的时代特点,通过地域城市学的视角,对西南地域山地城市学理论体系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加强不同层次的地域城市学研究和总结,将裨益于我国城市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增强我国城市学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内生动力,从而为整体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学理论体系提供支撑,并为我国人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城市 山地城市 中国地域 中国特色
下载PDF
论地域文学史学的架构基础与范畴界定 被引量:6
6
作者 武卫华 乔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 在大的文学史的多元化涵义中,各专门别类的文学史则分别建立于自我相对独立的架构基础上,而其相应的关注对象、表述内容也通常被局囿到有限的范畴界定中。地域文学史学因尚处在文本不丰、尤缺乏成熟理性归纳提升的初起阶段,故更需要前瞻性的学术本体意识及规范。它大致包含有四个方面:空间维度,即区界范围的确认;创作主体,即本籍贯作家的选择准则;客籍作家在地域文学史里的归属;创作载体,即某些特别作品(非本籍贯与无主名作者)的纳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架构基础 范畴界定
下载PDF
贯通地域文化学和人居科学的学术力作——胡义成教授新著《关中文脉》印象
7
作者 陈子信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9-71,87,共4页
对胡义成教授的《关中文脉》进行了述评。指出了文中的两处技术性失误。着重赞扬了该书成功地游走于地域文化学和人居科学之间,且不时言人未言或言人少言。该书上册倾力于破解关中人的"集体潜意识"特征,显示关中文脉"炎... 对胡义成教授的《关中文脉》进行了述评。指出了文中的两处技术性失误。着重赞扬了该书成功地游走于地域文化学和人居科学之间,且不时言人未言或言人少言。该书上册倾力于破解关中人的"集体潜意识"特征,显示关中文脉"炎黄互补""周秦互补""汉唐互补"及"儒道互补""儒法互补"等圆融的文化特征。下册为关中文化影响下的人居科学,它以周公"天哲学"为基点,具有重视生态环保和环境友好、体现中国人"绿色审美倾向"等特征。建议发挥风水思路并吸取国外当代成果,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科技体系。胡教授不计较"学术贯通"费时费力而"经济效益"太差,不怕"坐冷板凳",因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文脉》 地域文化 人居科
下载PDF
中国历史研究的地域视野 被引量:8
8
作者 胡阿祥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9,共9页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连续的文明历史,"纵横一万里"复杂的地理空间。复杂的地理空间,使得各别体量的地域之间,自古至今存在着自然与人文的种种差异,并孕育出或显或隐、或鲜明或模糊的地域意识、地域特色。由此,研...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连续的文明历史,"纵横一万里"复杂的地理空间。复杂的地理空间,使得各别体量的地域之间,自古至今存在着自然与人文的种种差异,并孕育出或显或隐、或鲜明或模糊的地域意识、地域特色。由此,研究中国历史,自当重视地理空间的差异与地域历史的过程。在中国,特别关注地理空间的学科是历史地理学;而通过历史地理学尤其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地域思维,追寻各别地域形成的历史过程,观照其共同传统,解释地域之间的差异,研究不同地域的冲突与融合,可以建立起区别于"狭义"历史学的、研究与解释中国历史的新体系。除了历史地理学外,狭义的当今中国历史学也越来越重视"地域"研究。这样的研究,又可分别为两类:一类是揭示地域意识或地域面貌的研究,其"地域"从历时的过程看,范围并不确定,内容也在变化之中,而研究的目的,部分的在于明确"地域"由远而近的范围盈缩之变与内容因时之变;另一类关涉历史的"地域"研究,或被径称为"地域学",它致力于研究确定"地域"的时间过程与内容结构,其操作步骤或技术方法,往往是由近而远的追溯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地域研究 历史地理 历史 地域学
下载PDF
北学与燕赵文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世和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70-176,共7页
学术思想的传承 ,学风的形成 ,学派的分布 ,往往具有地域特点 ,由此构成地域之学。地域之学的建立 ,可以涵养一地学风 ,传承一地精神 ,使一地文化绵绵不绝。地域之学是地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也是解读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北学作为燕赵... 学术思想的传承 ,学风的形成 ,学派的分布 ,往往具有地域特点 ,由此构成地域之学。地域之学的建立 ,可以涵养一地学风 ,传承一地精神 ,使一地文化绵绵不绝。地域之学是地域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也是解读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北学作为燕赵之学 ,经历了创立期、经学时期、理学时期、综合创新期四个阶段 ,具有经世实学、兼收并蓄、厚重古朴、慷慨节义的学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文化 地域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提升学术品位:社科学刊的策划、聚焦与追踪
10
作者 孙凤兰 常延廷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4-218,共5页
社科学刊的学术品位通过它所传播的思想内容以及装帧设计的外在形象体现出来。具有较高品位的社科学刊应使读者开卷有益,读之必有所得;所传播的学术成果富有真知灼见;桴鼓相应,肩负起"渡船"与"鼓槌"的职能;为学者... 社科学刊的学术品位通过它所传播的思想内容以及装帧设计的外在形象体现出来。具有较高品位的社科学刊应使读者开卷有益,读之必有所得;所传播的学术成果富有真知灼见;桴鼓相应,肩负起"渡船"与"鼓槌"的职能;为学者耳熟能详并广泛认同。鉴于此,提升社科学刊的学术品位,学刊编辑应致力于:1.重视总体策划,通过栏目设计"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地域学脉,避免同质化,彰显个性化,并力求实现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和谐统一。2.以推出年度重点选题、开展专题研究等形式进行选题聚焦,引领学术探索,促进学科发展,为优化学术资源提供充分保证。3.踊跃参加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活动,积极跟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适时传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应用性和探索性的最新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 术品位 地域学
下载PDF
从学术旨趣、学统着手研究地方学术史
1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3-243,共1页
朱汉民撰文《学术旨趣与地域学统》指出,在区域文化研究中,地域学术史无疑是特别引起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这种地域性学术史研究,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把握区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地域特色,同时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区域文化的普遍价值与... 朱汉民撰文《学术旨趣与地域学统》指出,在区域文化研究中,地域学术史无疑是特别引起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这种地域性学术史研究,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把握区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地域特色,同时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区域文化的普遍价值与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汉民 术旨趣 地域学 地方术史
下载PDF
明代理学家吕维祺的孝道思想与讲学活动
12
作者 龙伟明 《收藏》 2022年第4期0220-0222,共3页
本文通过考察明代理学家吕维祺的交游、讲学、著述等活动,探讨他如何通过创立讲会、宣讲孝道、注释《孝经》、构建地域学统、阐释礼学经典,将自己的孝道思想和礼学理念付诸实践并推广开来。吕维祺出于个人治学取向,重新构建中州地域学统... 本文通过考察明代理学家吕维祺的交游、讲学、著述等活动,探讨他如何通过创立讲会、宣讲孝道、注释《孝经》、构建地域学统、阐释礼学经典,将自己的孝道思想和礼学理念付诸实践并推广开来。吕维祺出于个人治学取向,重新构建中州地域学统,有意淡化阳明学的痕迹,突显中州崇尚践履笃行的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维祺 孝道 地域学
下载PDF
潘承谋词学研究——兼论吴中传统词学的终结
13
作者 周荣 《今古文创》 2020年第5期33-35,共3页
潘承谋系清末民初吴中著名词人。作为世擅倚声的潘氏家族后人,他秉守家学,其词作既包含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亦可见出家族词学渊源的传承。从地域文学来看,潘承谋赓续吴中词学传统,其词学观念与创作实践均受到以戈载为首的吴中词派之影... 潘承谋系清末民初吴中著名词人。作为世擅倚声的潘氏家族后人,他秉守家学,其词作既包含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亦可见出家族词学渊源的传承。从地域文学来看,潘承谋赓续吴中词学传统,其词学观念与创作实践均受到以戈载为首的吴中词派之影响。在词学活动方面,他与众多吴地词人结社酬唱,以遗民身份组织并参与“六一词社”。潘承谋的多重身份都显示着他所具有的“传统性”,颇能代表吴中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承谋 传统词 潘氏家族 地域 六一词社
下载PDF
贯通“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的近代儒学体系——康有为“新粤学”发微
14
作者 杨念群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共30页
康有为作为倡导晚清政治变革的著名领袖人物,以往的研究总是聚焦于其汲取西方思想的历史经验与成就。本文认为,康有为的思想结构大多是传统儒学思维脉动的延续,具有“地域之学”“经世之学”“大同之学”三个不同的面相。这三个面相相... 康有为作为倡导晚清政治变革的著名领袖人物,以往的研究总是聚焦于其汲取西方思想的历史经验与成就。本文认为,康有为的思想结构大多是传统儒学思维脉动的延续,具有“地域之学”“经世之学”“大同之学”三个不同的面相。这三个面相相互依存,由点及面,经现实遥想未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贯通解释系统,分别代表康有为所受到的“乡贤”(明代粤学)、“汉儒”(两汉经学)和“圣王”(先秦礼学)三种经典认识体系的交互影响。西学只是起到点缀和激活这些传统思想的参照作用,并非康有为构思晚清政治变革主张的关键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地域 经世之 大同之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校园设计探索10年之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江 陈婕 徐好好 《世界建筑》 2022年第3期10-17,共8页
本文是对近10年珠江三角洲校园设计探索的一段小结。作者站在观察者的角度,通过数据和案例,尝试理解珠江三角洲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教育资源、条件、需求的变化,从地方、人物、任务、建筑师话语中的关键词切入,讨论了理念、格局、剖面、技... 本文是对近10年珠江三角洲校园设计探索的一段小结。作者站在观察者的角度,通过数据和案例,尝试理解珠江三角洲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教育资源、条件、需求的变化,从地方、人物、任务、建筑师话语中的关键词切入,讨论了理念、格局、剖面、技术等校园设计中的建筑学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校园设计 任务书 地形性 地域学 关键词
下载PDF
论地域文学史学的学术源流与学理观念 被引量:3
16
作者 乔力 武卫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8,共7页
作为文学史分支学科的地域文学史,也同样兼纳着近代西方的“文学史”理论与中国的悠久文史传统因素。但应坚持客观谨严的“文学”眼光,不宜过分依赖芜杂的地域文献性作品。它在由泛杂向科学演变的曲折进程里,拥戴着自我的特殊性,这主要... 作为文学史分支学科的地域文学史,也同样兼纳着近代西方的“文学史”理论与中国的悠久文史传统因素。但应坚持客观谨严的“文学”眼光,不宜过分依赖芜杂的地域文献性作品。它在由泛杂向科学演变的曲折进程里,拥戴着自我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两端:在不同历史时段中,并不总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走势趋同,从而形成了极度的不平衡现象;而其所独具的地域性特征,随着大的自然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主流文学的演进,将由浓烈转趋弱化之势,乃至渐次消解。故即其本质而言,这是一种特殊性与共通性的交融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术源流 理观念 与文献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与高原病 被引量:20
17
作者 冯光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3-85,共3页
为了适应西部开发和青藏铁路西进 ,本文对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青藏高原气候与高原 (山 )病情况做了概述 ,以了解高原 (山 )病的地域流行学 ,掌握高原各地区的气候等特点 ,对高原医学研究和高原 (山 )病防治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原病 高原反应 自然地理 高原气候 地域流流行 高原医
下载PDF
阳明学与地方志关系刍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宏敏 《中国地方志》 2023年第3期65-71,M0005,共8页
阳明学与地方志之间具有多重关联。王阳明认为,“为天下万世而作”的志书不仅具有“考图志以求其山川形势”的地理认知功能,还有“可以观政”的资政属性。受王阳明影响,阳明后学践行以志观政、经世致用的方志观,或在仕宦地,或在家乡,参... 阳明学与地方志之间具有多重关联。王阳明认为,“为天下万世而作”的志书不仅具有“考图志以求其山川形势”的地理认知功能,还有“可以观政”的资政属性。受王阳明影响,阳明后学践行以志观政、经世致用的方志观,或在仕宦地,或在家乡,参与明代中后期诸多省志、府志、州志、县志的具体修纂。而流传至今的众多地方志文献,为我们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以“阳明行迹地”为指向的王阳明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诸多交涉,尤其为“地域阳明学”的系统梳理与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行迹地 地方志 阳明后 地域阳明
原文传递
Study of accent differences among reg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承义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The globalization and nativization processes of English resulted in the appeara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reg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 Concerning their accent between the single norm theory and the multiple norm diffe... The globalization and nativization processes of English resulted in the appeara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reg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 Concerning their accent between the single norm theory and the multiple norm differences,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debate theory. This paper argues against the 'standard-non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accents upheld by the former, and revises the concept of 'the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 proposed by the latter, providing some helpful tips on the current instruction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accents regional varieties instruction of listening instruction of speaking
下载PDF
《晚清民国湖湘词坛研究》评析
20
作者 胡海义 杨小雪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4-66,共3页
《晚清民国湖湘词坛研究》是系统研究湖南地域词学的首部学术专著,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待多言。这部著作突出的特点有三:一是自觉的文学史意识,包括纵向的湖南词学史与横向的晚清民国词学史意识;二是多元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的表格分析、... 《晚清民国湖湘词坛研究》是系统研究湖南地域词学的首部学术专著,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待多言。这部著作突出的特点有三:一是自觉的文学史意识,包括纵向的湖南词学史与横向的晚清民国词学史意识;二是多元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的表格分析、细致的文献考证、透彻的理论分析;三是扎实的研究内容,包括词学思想与词家词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湖湘词坛研究》 湖南地域 史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