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满族文学的地域文化坐标与国家认同表达
1
作者 范庆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5,共11页
满族抗战文学,主要基于北京文化和东北文化两大地域文化坐标生发建立起来,形成了北京满族抗战文学(老舍抗战文学)与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的“双江并流”。北京自然地理的“适中性”,孕育了老舍温缓中正的抗战文学性格;北京的人文地理,尤其... 满族抗战文学,主要基于北京文化和东北文化两大地域文化坐标生发建立起来,形成了北京满族抗战文学(老舍抗战文学)与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的“双江并流”。北京自然地理的“适中性”,孕育了老舍温缓中正的抗战文学性格;北京的人文地理,尤其是“帝都”“古都”的皇城气象,以及稳妥守成、追求风雅的北京市民文化性格,被老舍艺术调用,成为制造国家叙述的独特资源。东北自然地理的“极端性”,模塑了东北满族抗战文学粗率刚直的精神性格;东北人文地理中“多元共生的民族生态”、俄日侵略史的某些印记,被东北满族作家悉心择取,成为促进抗战书写、活化(深化)国家叙述的得天独厚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抗战文学 地域文化坐标 国家认同表达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学术支撑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立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24-26,155,共3页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界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到文化部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到近年来提出的"非物...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界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到文化部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到近年来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推行,民族民间文化的命运和抢救、保护等问题受到了人们空前的关注与期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的坐标系,也是地域文化中最为显著的地标性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 保护 地域文化坐标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保护与价值
3
作者 朱立春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5期17-20,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文明的载体,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界最重要,最急迫的事件之一就是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培养各民族高素质的管理、抢救、保护、研究的专门人才,需要学术界提供有力的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文明的载体,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界最重要,最急迫的事件之一就是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培养各民族高素质的管理、抢救、保护、研究的专门人才,需要学术界提供有力的学术、智力和人才支撑。编撰民俗地图、坚持群体传承不失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 地域文化坐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