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试验性”建筑解读全球时代建筑师的地域观——“鄂尔多斯100”项目建筑方案评述
1
作者 王冰冰 张伶伶 《世界建筑》 2009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试验性"建筑一直以来颇受争议,但本文认为探寻其试验的价值更为重要。本文对"鄂尔多斯100"这一"试验性"建筑作品进行了解析,分析处于全球时代的建筑师在面临同一地域性问题时的普遍态度和设计手法,希望... "试验性"建筑一直以来颇受争议,但本文认为探寻其试验的价值更为重要。本文对"鄂尔多斯100"这一"试验性"建筑作品进行了解析,分析处于全球时代的建筑师在面临同一地域性问题时的普遍态度和设计手法,希望此"试验性"建筑的分析对那些面临同样地域问题的"非试验性"建筑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性”建筑 全球时代 地域观 “鄂尔多斯100”项目
下载PDF
建筑文化中的环境观与地域观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农 张臻 王芳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1-55,共5页
建筑应充分重视环境因素 ,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为环境增色 .研究不同的自然环境 ,可使我们了解到建筑是“如何”构筑成的 ;而探究其深层的文化意识 ,则可使我们了解到建筑“为何”而得如此形式 ,正确理解、认识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 建筑应充分重视环境因素 ,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为环境增色 .研究不同的自然环境 ,可使我们了解到建筑是“如何”构筑成的 ;而探究其深层的文化意识 ,则可使我们了解到建筑“为何”而得如此形式 ,正确理解、认识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根本关系问题 ,创造出适应空间环境 ,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形象 ,并以西安钟、鼓楼广场工程为例进行阐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 生态环境 文化景 地域观
下载PDF
中国早期地理书写与地域观的域外接受——法国汉学《山海经》阐释考
3
作者 卢梦雅 荀朋星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9,158,共11页
18-19世纪,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扶桑即美洲”等争论中,《山海经》进入了西方人的学术视野,并持续推动着法国对中国早期景观和领土想象的地理科学探索。百余年来,何赖思、拉克伯里、巴赞、罗尼、布勒努夫、施古德、葛兰言、雷米·... 18-19世纪,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扶桑即美洲”等争论中,《山海经》进入了西方人的学术视野,并持续推动着法国对中国早期景观和领土想象的地理科学探索。百余年来,何赖思、拉克伯里、巴赞、罗尼、布勒努夫、施古德、葛兰言、雷米·马修、魏德理等人的法文研究从地理学、人种学、政治学、文献学等多元角度阐释这部中国早期地理书写,作为外部成果提出了新颖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式,证明了在对中华文明历史脉络的认识中,地理、历史、民族、政治等方面密不可分,与我国现当代学者的成果相得益彰。这些研究既显示出法国当代汉学离不开欧洲东方学的既有传统和框架,亦有助于我们在对西方相关课题的了解和批判中反思和深化当前的研究,进而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中就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课题拓展国际对话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地理书写 地域观 法国汉学
原文传递
乡邦意识与地域诗学观之建构——以明清之际的岭南诗坛为个案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婵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明清之际岭南诗坛的繁兴预示着以地域性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岭南诗社的世代承传、诗歌创作中对地域文化特质的建构及对岭南精神的提炼,均蕴含着岭南诗人深沉的乡邦意识及寻源以自壮的隐微心理。岭南诗人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并通... 明清之际岭南诗坛的繁兴预示着以地域性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岭南诗社的世代承传、诗歌创作中对地域文化特质的建构及对岭南精神的提炼,均蕴含着岭南诗人深沉的乡邦意识及寻源以自壮的隐微心理。岭南诗人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并通过为先贤立传、编修方志、梳理乡邦诗学史等手段,在不断描绘与强化中,编纂和建构出了岭南地方诗学传统,其中洋溢着浓郁的桑梓情怀。在地域诗学观念的建构中,岭南诗人努力探寻经典大传统与地域小传统的完美契合:突破"温柔敦厚"之传统,渴求"变徵之音";既确立标准的诗歌范式以维护大传统,也编选郡邑性、地方性诗集以宣扬小传统。他们在诗学时尚与地域传统的离合间游走,建构出独特的地域诗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邦意识 地域诗学 建构 明清之际 岭南
下载PDF
地方党报地域文化报道应坚持的“三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忠鹤 《记者摇篮》 2022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区域文化历史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高度与历史厚度,地方党报只有坚持地域观、权威观、全媒观这“三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域文化的宣传,让区域文化更具知名度与美誉度。
关键词 地方党报 地域文化报道 地域观 权威 全媒
下载PDF
元人吴澄的江西地域文学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超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元代大儒吴澄结合地域谈论文学这一点很少为人关注,他由山川特点到人才特点再到文风特点,形成认识地域文学的一种独特思路,并对古代江西地域文学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吴澄 江西 地域文学
下载PDF
基于地域色彩观的爱马仕色彩设计战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可然 宋方昊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4-279,共6页
目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品牌色彩形象成为商品营销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商品品牌色彩的研究越来越趋于专业化,模式化的色彩品牌战略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需求。将地域色彩观与品牌设计相结合,能够打造出具有地域化... 目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品牌色彩形象成为商品营销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商品品牌色彩的研究越来越趋于专业化,模式化的色彩品牌战略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需求。将地域色彩观与品牌设计相结合,能够打造出具有地域化、情感化特征的色彩品牌形象,展示出该品牌的独特性,并获得特定地域内销售对象的情感认同。方法基于日本PCCS表色系统的剖析方法,以日本市场的爱马仕橱窗色彩设计分析为例,结合日本消费者的色彩审美偏好,剖析爱马仕品牌如何针对日本消费者进行橱窗色彩设计。结论指出了爱马仕橱窗设计中色彩品牌战略的表象层、情感层和战略层的色彩品牌框架,从而建立了一种基于东方色彩审美的色彩品牌战略结构模型。通过对典型品牌案例色彩品牌战略构建的分析,以期为色彩设计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色彩 色彩品牌战略 PCCS系统 爱马仕橱窗设计
下载PDF
批判地域建筑观初探——浅析哈尔滨“欧陆风”现象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成斌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年第6期22-23,共2页
建筑地域性已经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而且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表现,但亦有较多的偏差和混淆视听之处,例如哈尔滨的“欧陆风”现象即为其中一种。本文试图通过简述批判地域建筑观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相关因素及理论框架,以资借... 建筑地域性已经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而且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表现,但亦有较多的偏差和混淆视听之处,例如哈尔滨的“欧陆风”现象即为其中一种。本文试图通过简述批判地域建筑观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相关因素及理论框架,以资借鉴,文章后半部对“欧陆风”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地域建筑 “欧陆风”
下载PDF
唐代的家族、地域与国家认同——唐代“归葬”现象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裴恒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7,共8页
出土的唐代墓志中出现了较多的归葬现象:从唐帝国的边缘地区归葬于国家的中心长安、洛阳。唐代国家观念中的天下观与家国观,蕴含着地域观念和家族观念:地域上是对天下中心的王朝核心区的归属与认同,家族上以忠孝方式表达对家国的忠诚。... 出土的唐代墓志中出现了较多的归葬现象:从唐帝国的边缘地区归葬于国家的中心长安、洛阳。唐代国家观念中的天下观与家国观,蕴含着地域观念和家族观念:地域上是对天下中心的王朝核心区的归属与认同,家族上以忠孝方式表达对家国的忠诚。这为分析唐代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理路。迁葬或归葬这种耗资巨大的行为仪式即唐代士大夫阶层朴素的国家认同的表达方式。分析唐人的国家认同与唐代社会的互动,有助于吸取历史养分,理解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促进现代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归葬 地域观 家族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建筑文化的明天──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莉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共1页
文章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及全球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地域主义建筑观,提倡建筑在全面进步和积极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体现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
关键词 建筑 全球化 地域文化 地域建筑 建筑文化
下载PDF
《方言》与扬雄的语言思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建立 《长春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29-30,107,共3页
从《方言》本身的研究入手,探讨了扬雄的语言思想。认为《方言》体现了扬雄实事求是的语言思想,反映了作者语言的地域观和语言演变的历史观。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方言》 扬雄 语言思想 地域观 语言演变 历史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的陕西民间艺术传统秦绣 被引量:1
12
作者 巩珊珊 《价值工程》 2011年第23期313-314,共2页
被首批列为非物质遗产的陕西民间传统刺绣,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曾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对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伴随着我国几千... 被首批列为非物质遗产的陕西民间传统刺绣,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曾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同时也对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伴随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发生和发展,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它都以顽强的生命力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在大力弘扬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发展。通过寻找一些曾经在历史文明中存在,现在已经渐渐消失的文化,或者是在现代文明中,仍然可以通过转型过来,发扬广大的文化遗传,并积极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秦绣 纹饰题材 造型 地域色彩 弘扬与保护
下载PDF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及实践
13
作者 谭蔚 《建筑技艺》 2009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本文从自然观、地域观及技术观角度论述现代建筑实践中所体现的基于气候的设计思想及理论,剥离复杂的流派及玄妙的理论争论,使创作的着眼点回归到对建筑本原的思考上。
关键词 自然 地域观 技术
下载PDF
雍正驳华夷之辨 被引量:2
14
作者 庄严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13,共13页
雍正皇帝在驳辩过程中,发表某些值得肯定的观点。如,他以夷人及“外来之君”的立场,理直气壮地为夷狄正了名。列举无可否认的史实,证明少数民族有能力掌管全国政权。这不仅肯定夷狄“入主中土”的合理性,也否定了“中土”中心论和汉族... 雍正皇帝在驳辩过程中,发表某些值得肯定的观点。如,他以夷人及“外来之君”的立场,理直气壮地为夷狄正了名。列举无可否认的史实,证明少数民族有能力掌管全国政权。这不仅肯定夷狄“入主中土”的合理性,也否定了“中土”中心论和汉族一统天下的永恒观。但他毕竟是“入统之君”,所有辩驳,皆为巩固大清江山。尤其在君臣论中,更显出他专制君主的狰狞面目。他企图灭绝华夷之说,扼煞反君权的民主思想,从而确立满洲正统观,将中华大地的各族人民及一切人,全罩在他这位“外来之君”编织的大铁网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静案 地域种族 满洲正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