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锆石Hf同位素填图对东昆仑造山带地壳性质和成矿潜力的约束
1
作者 高建国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3年第2期242-248,共7页
文章收集了东昆仑造山带发表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利用Surfer 10软件填制的锆石Hf同位素等值线图显示,东昆仑造山带整体自西向东呈现出古老地壳与新生地壳交替分布的特征,东昆南地体研究程度较低,其东段的布青山—温泉一带的地壳性质与... 文章收集了东昆仑造山带发表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利用Surfer 10软件填制的锆石Hf同位素等值线图显示,东昆仑造山带整体自西向东呈现出古老地壳与新生地壳交替分布的特征,东昆南地体研究程度较低,其东段的布青山—温泉一带的地壳性质与北侧较为相似,显示较低的锆石Hf同位素值(新生地壳)的特征。大量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地壳性质(新生地壳或古老成熟地壳)很可能是控制成矿作用类型的关键因素。根据东昆仑造山带地壳性质和成矿作用类型,提出布青山—温泉一带可能是东昆南地体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锆石HF同位素 地壳性质 成矿潜力 青海省
下载PDF
拉萨地体锆石Hf同位素填图:对地壳性质和成矿潜力的约束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立雪 王青 +5 位作者 朱弟成 贾黎黎 吴兴源 刘盛遨 胡兆初 赵天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81-3688,共8页
迄今对拉萨地体(尤其是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得到有效讨论,直接限制了对拉萨地体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的总结和评价。本文收集了拉萨地体已经发表和本团队未发表的中生代-早新生代(210~40Ma)大量酸性岩浆岩的锆... 迄今对拉萨地体(尤其是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得到有效讨论,直接限制了对拉萨地体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的总结和评价。本文收集了拉萨地体已经发表和本团队未发表的中生代-早新生代(210~40Ma)大量酸性岩浆岩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利用Surferl0软件填制了拉萨地体锆石Ⅲ同位素和地壳模式年龄图。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中部拉萨地体曾经是一个微陆块,南部和北部拉萨地体总体显示新生地壳特征,在北部拉萨地体日土-盐湖一带,锆石εH(t)值和地壳模式年龄与南部拉萨地体的日喀则-八一一带类似,均以高的锆石εHt(t)值(因而非常明显的新生地壳)为特征。本文大量数据结合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地壳性质(新生地壳或古老成熟地壳)很可能是控制成矿作用类型的关键因素。通过与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和成矿作用类型的类比,结合北部拉萨地体目前已有矿床资料,提出日土-盐湖一带可能是北部拉萨地体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填图 地壳性质 成矿潜力 拉萨地体
下载PDF
论南沙海槽的地壳性质 被引量:19
3
作者 苏达权 黄慈流 夏戡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9-415,共7页
根据海上地球物理测量,对四条剖面的重力和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联合正反演推算,结合已发表的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沙海槽的地壳厚度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海槽的地壳为一个减薄的陆壳,从南沙微陆块向婆罗洲方向厚度减薄... 根据海上地球物理测量,对四条剖面的重力和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联合正反演推算,结合已发表的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沙海槽的地壳厚度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海槽的地壳为一个减薄的陆壳,从南沙微陆块向婆罗洲方向厚度减薄,具有类似大陆边缘从陆壳向洋壳过渡部位的地壳构造特征。顺着海槽的走向,地壳厚度变化趋势是从东北向西南变薄。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南沙海槽是古南海洋陆交界的边缘,由于古南海的闭合及晚白垩世以后婆罗洲逆时针方向旋转,海槽的大部分是陆壳,其西南端可能有残留的洋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槽 南沙海槽 地壳性质 地壳厚度
下载PDF
冲绳海槽地壳结构与性质研究进展和新认识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训华 尚鲁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80,共9页
冲绳海槽是张裂于东亚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对其地壳结构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冲绳海槽重力场、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海底磁异常条带以及火山岩和岩浆作用这4个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海槽的地壳结构、地... 冲绳海槽是张裂于东亚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对其地壳结构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冲绳海槽重力场、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海底磁异常条带以及火山岩和岩浆作用这4个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海槽的地壳结构、地壳性质和所处的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探讨。认为冲绳海槽绝大部分地区地壳厚度大于正常洋壳,应属减薄的陆壳,由裂陷作用形成;但海槽中段和南段中央地堑地壳速度结构与洋壳类似,发育条带状磁异常,且已有大量幔源物质参与了地壳的组成,具备初始扩张作用的特征。对于海槽内是否存在洋壳,仍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地壳结构 地壳性质 构造演化 海底扩张
下载PDF
新疆托云麻粒岩捕虏体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岩石成因及西南天山下地壳性质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建平 罗照华 +4 位作者 余淳梅 余晓露 张瑞生 路凤香 李惠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93-801,共9页
新疆西部托云盆地晚白垩世玄武质岩石中有麻粒岩捕虏体.它们的矿物组合是Opx+Cpx+Pl±Grt±Qtz±Kfs.本文报道了这些捕虏体的矿物成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颗粒年龄,并对其成因及所反映的西南天山下地壳性质和壳-幔作... 新疆西部托云盆地晚白垩世玄武质岩石中有麻粒岩捕虏体.它们的矿物组合是Opx+Cpx+Pl±Grt±Qtz±Kfs.本文报道了这些捕虏体的矿物成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颗粒年龄,并对其成因及所反映的西南天山下地壳性质和壳-幔作用过程进行了讨论.托云麻粒岩以基性为主、含少量中性成分,是岩浆物质经变质改造所形成的下地壳产物.它们的平衡温度和最大压力估计分别是910±35℃和13.5×108Pa,表明寄主岩喷发时西南天山的地壳厚度≤44km并有高的古地温特征(>80mW/m2).在这些捕虏体的岩石成因中,曾发生过橄榄石、辉石和钛铁矿的结晶分异,斜长石的结晶分异和堆积,以及陆壳组分的混染作用或流体的交代作用.253Ma的锆石变质年龄,可能记录着西南天山造山带根部塌陷的壳-幔相互作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捕虏体 西南天山 地壳性质 岩石成因 锆石年代学 新疆 岩石地球化学 结晶分异 玄武质岩石 天山造山带 矿物成分 矿物组合 晚白垩世 作用过程 中性成分 最大压力 平衡温度 地壳厚度 变质年龄 交代作用 相互作用 地壳
原文传递
惠东─连县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祖伟 赵风清 +1 位作者 金文山 王官福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惠东─连县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速度密度模型,探讨了断面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深部地壳的形成时代,认为该断面地壳的物质组成以长英质为主,断面深部存在太古代地壳... 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惠东─连县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速度密度模型,探讨了断面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深部地壳的形成时代,认为该断面地壳的物质组成以长英质为主,断面深部存在太古代地壳,断面的地壳分层主要由变质相相变产生,由麻粒岩相下地壳、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中地壳,低绿片岩相及沉积盖层组成上地壳的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断面 层状构造 物质组成 地壳结构 地壳性质
下载PDF
地质地球所研究揭示华北克拉通东部下地壳性质与演化
7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4期533-533,共1页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姜能研究贝等通过多年对汉诺坝麻粒岩包体系统详细的研究,并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地Ⅸ在小同时期火山岩中形成的麻粒岩包体进行对比.发现麻粒岩包体与地表出露的麻粒拼地体在Sr-Nd-Hf同位素方面非常相似,在时代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姜能研究贝等通过多年对汉诺坝麻粒岩包体系统详细的研究,并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地Ⅸ在小同时期火山岩中形成的麻粒岩包体进行对比.发现麻粒岩包体与地表出露的麻粒拼地体在Sr-Nd-Hf同位素方面非常相似,在时代上郜主要为晚太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地球物理 地壳性质 SR-ND-HF同位素 地质 麻粒岩包体 演化 晚太古代
原文传递
桐柏北部二朗坪蛇绿岩片中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因及对地壳深部物质的指示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宏飞 高山 +2 位作者 张利 钟增球 张本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对产于桐柏北部二朗坪蛇绿岩片中加里东期桃园岩体和燕山期梁湾岩体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 Nd- 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桃园花岗岩与二朗坪基性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两者均来自于亏损地... 本文对产于桐柏北部二朗坪蛇绿岩片中加里东期桃园岩体和燕山期梁湾岩体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 Nd- 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桃园花岗岩与二朗坪基性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两者均来自于亏损地幔源区,其中桃园花岗岩浆来自于基性岩浆的分异结晶,是与蛇绿岩共生的岩浆侵入单元,形成于与洋壳消减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环境,从而支持了二朗坪蛇绿岩属弧后盆地型蛇绿岩的认识。梁湾花岗岩的岩浆物质来自于南部(南秦岭)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指示在桐柏北部(北秦岭)的深部地壳中含有南秦岭陆壳物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早期南秦岭陆壳向北俯冲叠置于北秦岭块体之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深部地壳性质 蛇绿岩片
下载PDF
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揭示的冲绳海槽地壳结构 被引量:4
9
作者 尚鲁宁 张训华 +1 位作者 吴志强 韩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4,共10页
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是研究冲绳海槽地壳结构与性质的有效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冲绳海槽及邻区广角反射/折射地震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地壳结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地壳厚度较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减薄的陆壳,但局部已出现... 广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是研究冲绳海槽地壳结构与性质的有效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冲绳海槽及邻区广角反射/折射地震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地壳结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地壳厚度较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减薄的陆壳,但局部已出现洋壳;海槽北、中、南三段处于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地壳厚度、结构、减薄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琉球俯冲带不同分段活动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的不同是造成冲绳海槽地壳结构性质和构造演化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冲绳海槽内洋壳局限于海槽中、南段轴部,在轴部地堑沿走向方向布设OBS测线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洋壳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反射 折射地震 地壳结构 地壳性质 琉球俯冲带 冲绳海槽
下载PDF
东海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回顾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江为为 刘少华 朱东英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4期71-84,共14页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对东海海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历程与研究状况 ,并对国内外学者的有关东海冲绳海槽地壳性质的主要观点及结论进行了分析对比和归纳 。
关键词 冲绳海槽 东海 地球物理调查 编图 地质调查 地壳性质
下载PDF
深部地质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风清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 1996年第3期49-52,共4页
在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岩石圈研究是一个热点领域。近年的研究结果对岩石圈结构、性质的认识有了很大飞跃。本文仅从深部地壳性质、壳-幔边界性质、三维模型和四维制图等问题做一简要介绍,供参考。
关键词 深部地质 地壳性质 壳幔边界 三维模型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浅议古板块构造单元划分原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树德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板块构造理论是古板块分区的基础。古板块构造分区和命名必须有明确的时空概念。按照威尔逊旋回,大洋俯冲阶段的构造分带最复杂、最明显,应该以该阶段作为分区的时间区间,一级构造单元是岩石图板块,以大洋型蛇绿混杂岩带作为分区界... 板块构造理论是古板块分区的基础。古板块构造分区和命名必须有明确的时空概念。按照威尔逊旋回,大洋俯冲阶段的构造分带最复杂、最明显,应该以该阶段作为分区的时间区间,一级构造单元是岩石图板块,以大洋型蛇绿混杂岩带作为分区界线;二级构造单元以地壳性质作为分区原则,可分为过渡壳和陆壳,地壳性质依据蛇绿岩(套)、沉积建造、岩浆岩组合特征来综合判别;三级构造单元是在二级构造区内以沉积岩、火山岩、岩浆岩建造的显著差异为分区原则,如岛弧弧盆带内分为弧前隆起、弧前盆地、岛弧带、弧间盆地、弧后盆地,在陆壳区内分为稳定陆壳区及活动陆壳区。四级构造单元是在三级构造区内以构造形态或局部地质特征作为分区原则,分为复背斜、复向斜、断褶带、岩浆岩带、蛇绿混杂岩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板块构造 威尔逊旋回 时空概念 大洋俯冲阶段 岩石圈板块 地壳性质 分区原则
下载PDF
东海OBS深部地学探测断面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吴志强 张训华 +10 位作者 孟祥君 祁江豪 李阳 赵维娜 马龙 侯方辉 黄龙 田振兴 王忠蕾 尚鲁宁 庞玉茂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28-2744,共17页
利用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简称OBS)进行东海地壳深部结构地震探测,对探讨东海大地构造演化意义重大.采用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新技术,完成了一条横跨东海陆架盆地-琉球岛弧的OBS深部地学地震探测测线(OBS-201... 利用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简称OBS)进行东海地壳深部结构地震探测,对探讨东海大地构造演化意义重大.采用立体气枪阵列延迟激发震源新技术,完成了一条横跨东海陆架盆地-琉球岛弧的OBS深部地学地震探测测线(OBS-2015),获得了地壳内部主要地层界面和莫霍面的地震反射/折射震相.对OBS台站记录经预处理、震相识别与拾取后,通过射线追踪、走时拟合等正反演处理,得到了沿测线的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剖面的地质解释与综合研究认为,东海陆架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层厚度大、分布广,中-新生界最大叠合厚度达13 km左右;东海陆架区地壳是大陆地壳向海区的延伸,莫霍面起伏小、埋藏深度在30 km左右.钓鱼岛隆褶带到琉球岛弧区域莫霍面起伏剧烈,呈由西向东快速抬升的趋势.冲绳海槽区地壳厚度只有东海陆架盆地的一半左右,并呈中轴线最薄(13 km左右)、向两侧快速加厚(19 km左右),莫霍面上方发育速度达7.1 km/s的下地壳高速地质体,东部坳陷地区莫霍面已出现明显抬升,与盆地存在明显镜像关系,推测为盆地拉张作用所致.冲绳海槽的纵向速度结构与陆壳差异大,与洋壳的速度结构较为接近.综合以上因素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南冲绳海槽进入了海底扩张的初始阶段,地壳具有非典型洋壳的特征.本次探测结构为东海深部地壳结构研究及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冲绳海槽盆地 海底地震仪(OBS)深部地学探测 地壳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