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揭示的大陆地壳生热模型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丽娟 胡圣标 +4 位作者 杨文采 汪集旸 杨树春 袁玉松 程振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808-2814,共7页
本文对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49块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石放射性生热元素 U、Th 和 K 的含量测试,同时结合该井浅部井段前人的实测数据,揭示了上地壳5km 生热率的垂向分布。结果显示,以1650m 为界,上下两段生热率均随深度呈增加趋势,与正... 本文对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49块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岩石放射性生热元素 U、Th 和 K 的含量测试,同时结合该井浅部井段前人的实测数据,揭示了上地壳5km 生热率的垂向分布。结果显示,以1650m 为界,上下两段生热率均随深度呈增加趋势,与正常地壳生热率特征不同,显示出超高压变质带独特的生热率垂向变化特征。结合地壳的岩性分布,建立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的生热模型。该模型中,地壳厚32km,其中上地壳0~10km,由超高压变质岩片组成,按岩性又详细分为8层,生热率变化在0.49~1.73μWm^(-3)。中地壳10~20km,由片麻岩组成,生热率为生热率1.51μWm^(-3)。下地壳20~32km为麻粒岩,生热率0.31μWm^(-3)。整个地壳热流约31mw/m^2,其中上地壳12mW/m^2。上地壳厚度和热流分别占整个地壳的31%和39%。与华北和下扬子地壳生热模型相比,上地壳热流整个地壳热流的比例最低。这表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作为中朝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其地壳生率垂向分布与正常大陆地壳(华北、下扬子)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生热模型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