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地壳结构数据库设计及模型构建——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葛伟鹏 袁道阳 +1 位作者 张元生 何文贵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今地学三维建模技术和软件,详细阐述了基于ArcGIS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地壳三维数据库及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实体(Solid)模型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实现过程。重点...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现今地学三维建模技术和软件,详细阐述了基于ArcGIS的MultiPatch数据格式的地壳三维数据库及建立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实体(Solid)模型的主要技术思路和实现过程。重点讨论了地学三维建模理论、地震层析成像数据的存储方法和三维模型建立的技术路线,总结出由基础数据到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地壳结构模型的技术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地质数据库 实体模型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三维地壳结构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上海东部海域地区一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建立
2
作者 邵永谦 贾思超 孙冬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2期33-41,共9页
收集2009—2017年上海东部海域地震事件,通过波速拟合、速度稳定性分析及折合走时分析等方法,得到该区域一维地壳速度结构初始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Hyposat定位程序,通过对满足地震精度条件的地震资料进行试错,验证初始模型,最终确定... 收集2009—2017年上海东部海域地震事件,通过波速拟合、速度稳定性分析及折合走时分析等方法,得到该区域一维地壳速度结构初始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Hyposat定位程序,通过对满足地震精度条件的地震资料进行试错,验证初始模型,最终确定上海东部海域一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PTD 折合走时
下载PDF
中国渤海湾盆地上地壳岩石成分模型(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唽 Loui sa L.H.Tsang +1 位作者 王仰华 赵兵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327-336,393,394,共12页
许多地震属性,比如地震的纵横波速度,泊松比,声波阻抗,都能用来区分不同的岩石类型,利用拉梅阻抗作为进一步的约束来代替声波阻抗能更好的降低结果的非唯一性。我们用这种方法构建了渤海湾地区一条剖面的岩石成分模型。我们简要介绍了... 许多地震属性,比如地震的纵横波速度,泊松比,声波阻抗,都能用来区分不同的岩石类型,利用拉梅阻抗作为进一步的约束来代替声波阻抗能更好的降低结果的非唯一性。我们用这种方法构建了渤海湾地区一条剖面的岩石成分模型。我们简要介绍了区分岩石类型的地震参数,重点在于不同的参数组合对于分辨岩石类型的敏感性。为了与室温常压条件下测得的有代表性的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和密度进行对比,我们首先需要做温度和压力的校正。接着,我们需要用已知资料和实验测得的各种岩石样品做对比,来确定研究区的岩石类型。我们收集了渤中凹陷一条剖面的纵波速度资料。该剖面10km深范围内的属于同种岩石类型的不同岩石最终通过地震波速度、泊松比、密度、声波阻抗、以及拉梅阻抗综合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模型 渤海湾盆地 岩石类型 声阻抗 中国 实验室测量 基础
下载PDF
接收函数近邻反演方法的改进和对海拉尔台下地壳速度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旭章 周蕙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2-328,共7页
数值试验结果指出 ,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速度结构时 ,在正演和反演过程中使用不匹配的地壳模型参数化方式 ,将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发现 ,在处理实际资料时将接收函数归一化 ,可能会丢弃介质信息 .在此基础上 ,改进了接收函数和近邻... 数值试验结果指出 ,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速度结构时 ,在正演和反演过程中使用不匹配的地壳模型参数化方式 ,将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发现 ,在处理实际资料时将接收函数归一化 ,可能会丢弃介质信息 .在此基础上 ,改进了接收函数和近邻算法反演地壳速度结构的程序 ,并用来反演了海拉尔台下的地壳速度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近邻算法 地壳结构 模型参数化
下载PDF
华南东部地区地壳波速结构的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小林 殷勇 《华南地震》 1991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利用地震测深资料得到的地壳波速结构,结合岩石学研究成果,建立该地区地壳结构的岩石(学)地球物理模型,并由此讨论该地区深部地壳结构的构造地质意义。指出,华南东部地区主要具由扬子古陆块与华夏古陆块相互作用引起的叠壳式陆内层... 本文利用地震测深资料得到的地壳波速结构,结合岩石学研究成果,建立该地区地壳结构的岩石(学)地球物理模型,并由此讨论该地区深部地壳结构的构造地质意义。指出,华南东部地区主要具由扬子古陆块与华夏古陆块相互作用引起的叠壳式陆内层块构造活动特征,且伴有异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模型 叠瓦式层块构造 华南地区 构造活动特征 地震地质
下载PDF
三维各向异性重力正演模型的高阶展开项评估
6
作者 肖翼忻 霍学深 申文斌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8年第3期500-512,共13页
全球范围地表浅层质量分布的重力正演,在计算评估布格异常、地壳均衡补偿、超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构建及地球内部结构反演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考虑质量分布的三维各向异性的重力正演方法的基础上,考察GEMMA地壳结构模型下各个大地构造... 全球范围地表浅层质量分布的重力正演,在计算评估布格异常、地壳均衡补偿、超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构建及地球内部结构反演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考虑质量分布的三维各向异性的重力正演方法的基础上,考察GEMMA地壳结构模型下各个大地构造分区的重力正演各阶结果对总体重力正演结果的贡献率。以仅考虑重力正演算法的误差因素的影响量级为0.1 mGal精度为判断准则,通过考察在空域下各个大地构造分区按照级数展开阶数的结果与总体重力正演的结果的差值,结果表明,其中地壳厚度较浅的大地构造分区(洋壳、大洋中脊)所需截断阶次为6阶,而地壳厚度较厚的大地构造分区(造山带、盆地、火成岩省、地盾、地台)所需截断阶次为12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正演 球谐分析 地壳结构模型 级数展开
下载PDF
基于近震P波走时的南加州地区速度结构层析成像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茜茜 陈强 +1 位作者 张一君 黄小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4-679,767,共7页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 采用2015—2018年南加州地区密集分布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505个近震事件,利用AIC准则拾取了35600个初至P波到时,应用FMTOMO软件进行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该地区0~40 km深度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其分辨率达0.5°×0.5°×5 km。不同深度的速度结构表明:南加州地区P波速度不仅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该地区地壳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反演结果显示:中地壳以上的速度结构与地壳岩层和断层系统密切相关,下地壳以下的速度结构存在大范围低速区,呈现横向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加州 P波走时 三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幔热流和深部温度 被引量:20
8
作者 龚育龄 王良书 +4 位作者 刘绍文 李成 韩用兵 李华 蔡进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济阳坳陷深部地热状况对于分析岩石圈深部结构特征、探索该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济阳坳陷最新的钻探资料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按沉积盖层、上、中、下地壳 4层结构 ,建立了分别代表该区凹陷部位和凸起... 济阳坳陷深部地热状况对于分析岩石圈深部结构特征、探索该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济阳坳陷最新的钻探资料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按沉积盖层、上、中、下地壳 4层结构 ,建立了分别代表该区凹陷部位和凸起及斜坡带上的 2种地壳结构模型 .通过多道能谱分析 ,测试了区内 4 3块岩心样品的放射性元素U、Th、40 K含量 ,统计得出了济阳坳陷沉积盖层的平均生热率为 ( 1.4 0± 0 .2 6 ) μW/m3.在研究大地热流分布的基础上 ,结合济阳坳陷地壳各岩层放射性生热率 ,采用“剥层”法 ,从地表开始 ,由浅到深逐步扣除各层段所提供的热量 ,得到了济阳坳陷的地幔热流 .并且采用相似的方法 ,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 ,分析了地壳上地幔顶部的温度状况 .结果表明 ,济阳坳陷的地幔热流约为 3 8.4~3 9 .2mW/m2 ,占整个地表总热流量的 5 8% ;地幔顶部温度约为 6 0 2~ 6 3 6℃ .与世界上其他各类地质构造单元相比 ,济阳坳陷无论是地幔热流值或其与地表热流之比值都是比较高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生热率 地幔热流 地壳结构模型
下载PDF
利用GPS资料反演汶川Mw 7.9级地震滑动分布 被引量:46
9
作者 许才军 刘洋 温扬茂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5-201,215,共8页
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Mw7.9级汶川地震,该地震使得北川—映秀断裂、灌县—江油断裂带发生了同震破裂。本文主要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项目组提供的GPS同震位移资料,采用基于敏感度迭代拟合法(SBIF... 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Mw7.9级汶川地震,该地震使得北川—映秀断裂、灌县—江油断裂带发生了同震破裂。本文主要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项目组提供的GPS同震位移资料,采用基于敏感度迭代拟合法(SBIF)及分段发震断层模型,分别应用均匀半空间和分层地壳结构两种方法反演分析该次地震的精细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①SBIF反演方法应用于相对较小的GPS数据集仍然可以获得理想的同震滑动分布;②采用考虑分层地壳结构模型的反演结果整体上要优于均匀半空间模型的结果;③同震滑动主要发生在10~19km深度以上,且存在五个滑动峰值区域及北川断裂南西端存在明显的深部滑动区,与震后野外考察结果及余震分布相吻合,同时能够较好地解释GPS观测数据;④青川断裂存在明显的右旋走滑分量,其平均滑动量为1.99m,北川断裂主要发生逆冲滑动,平均滑动量为3.35m,灌县断裂的平均滑动量为0.65m;⑤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为8.74×1020Nm(Mw7.90),与地震学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GPS 分层地壳结构模型 SBIF反演方法 同震滑动分布
下载PDF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2009 L'Aquila earthquake derived from InSAR and GPS data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哲 朱建军 +2 位作者 欧自强 李志伟 邢学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244-251,共8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Mw6.3 L'Aquila(Central Italy) earthquake occurred in 2009,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an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 data were used to derive the c...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Mw6.3 L'Aquila(Central Italy) earthquake occurred in 2009,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an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 data were used to derive the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fault.Firstly,based on the homogeneous elastic half-space model,the fault geometric parameters were solved by the genetic algorithm.The best fitting model shows that the fault is a 13.7 km×14.1 km rectangular fault,in 139.3° strike direction and 50.2° southwest-dipping.Secondly,fixing the optimal fault geometric parameters,the fault plane was extended and discretized into 16×16 patches,each with a size of 1 km×1 km,and the non-uniform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fault was inverted by the steepest descent method with an appropriate smoothing ratio based on the layered crustal structure model.The preferred solution shows that the fault is mainly a normal fault with slight right-lateral strike slip,the maximum slip of 1.01 m is located in the depth of 8.28 km,the average rake is -100.9°,and the total geodetic moment is about 3.34×1018 N·m(Mw 6.28).The results are much closer than previous studi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eismological estimation.These demonstrate that the coseismic fault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L'Aquila earthquake inverted by the crustal model considering layered characters is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全球定位系统 断层滑动 地震发生 数据来源 地壳结构模型 地震断层 空间模型
下载PDF
用远场体波资料反演2008年西藏当雄地震的地震矩张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拉巴次仁 拉斯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17,57,共7页
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很多地震事件,以确定震源参数,研究震源破裂的过程。文章用Kikuchi和Kanamori提出的远震体波反演技术和算法,利用IRIS(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Seismology)数据中心记录的宽频带数字... 地震矩张量反演的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很多地震事件,以确定震源参数,研究震源破裂的过程。文章用Kikuchi和Kanamori提出的远震体波反演技术和算法,利用IRIS(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Seismology)数据中心记录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震中距范围30°-90°)和当地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反演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地震,地震观测波形与反演得到的波形吻合比较好,确定了该地震的源机制、地震矩张量解、震源深度等参数。文章提出,这次地震是正断层为主的南北走向的浅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张量 体波反演 西藏当雄地震 震源参数 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下载PDF
2001年日本兵库县北部地震(M_w5.2)的破裂过程及余震活动与静态应力变化比较
12
作者 T.Kimura Y.Kakehi +1 位作者 申彤(译) 黄忠贤(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06年第2期32-45,共14页
2001年日本西南兵库县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Mw5.2),一些余震群沿着不同于主震走向的方向发生。首先,我们通过近源强地面运动波形反演对此次事件的破裂过程进行研究。虽然这是一次5级地震,但高密度强震观测台网记录到了高质量的波形... 2001年日本西南兵库县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Mw5.2),一些余震群沿着不同于主震走向的方向发生。首先,我们通过近源强地面运动波形反演对此次事件的破裂过程进行研究。虽然这是一次5级地震,但高密度强震观测台网记录到了高质量的波形数据。为了取得震源反演的精确格林函数,我们通过对小事件实测波形数据的前向模拟来标定地壳结构模型。从0.4至2.0Hz波形数据反演得出的破裂过程似乎较为简单。较大的滑动区位于破裂成核点周围。其次,我们还研究了主震和大余震造成的静态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活动的影响。我们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主震断层面上的不均匀滑动分布,并考虑到随后大余震的影响,对库仑破裂函数(△CFF)变化进行了计算。因此, 我们得出了震源区库仑破裂函数复杂的时空分布。大多数偏离主震断层的余震都发生在正库仑破裂函数区域内。这种结果表明,这些余震强烈地受到由主震和大余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函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兵库县 余震活动 破裂过程 地震活动 应力变化 北部地区 格林函数 库仑破裂 波形反演 地壳结构模型
下载PDF
Deep Seismic Exploration in the Taiwan Straits: The HX9 Survey Line Experi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13
作者 Yan Pei Zhang Yifeng +1 位作者 Li Puchun Wang S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4期459-469,共11页
By using an offshore large volume air-gun seismic source, onshore seismic stations( including mobile stations and permanent stations) and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a deep seismic explor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n offshore large volume air-gun seismic source, onshore seismic stations( including mobile stations and permanent stations) and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s,a deep seismic explor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Taiwan Straits. Results show that seismic stations can receive seismic signals from the air-gun arrays of the "YANPING Ⅱ"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ship from as far as 280 km away.Tens of thousands of high quality seismic data items were obtained successfully and different types of P-wave seismic phases were identified. A one-dimensional crustal structure model of the survey profile HX9 shows that the crustal structure,which is reflected by Pc and Pm P reflection waves from two velocity discontinuities and basement refraction wave( Pg) constitut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in this region. The depths of Conrad discontinuity and Moho discontinuity are respectively16. 0km- 17. 5km and 28. 0km- 29. 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震勘探 台湾海峡 实验 地壳结构模型 测线 地震台站 海底地震仪 科学考察船
下载PDF
用爆破地震研究湖南省深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
14
作者 黎品忠 刘北京 《华南地震》 1991年第1期28-33,共6页
利用湖南省棋梓桥万罗山定向爆破观测资料,使用迭代法对棋梓桥至酃县剖面进行了二维构造反演,得到4层地壳结构模型:界面1埋深1.8—4km,v<6.0km/s;界面2埋深10.5—15km,6.0km/s<v<6.4km/s;界面3埋深21—22.2km,6.4km/s<v<... 利用湖南省棋梓桥万罗山定向爆破观测资料,使用迭代法对棋梓桥至酃县剖面进行了二维构造反演,得到4层地壳结构模型:界面1埋深1.8—4km,v<6.0km/s;界面2埋深10.5—15km,6.0km/s<v<6.4km/s;界面3埋深21—22.2km,6.4km/s<v<6.8km/s;界面4埋深33—37km,6.8km/s<v<7.8km/s。其中界面2为C界面,界面4为M界面。二者变化梯度小。界面3在衡阳地块消失。由于M界面平稳,未受深层物质侵蚀以及C界面虽在衡阳地块边缘出现挠曲,但其埋藏较浅,围压低,因此认为该区难以积累足以发动强烈地震所需的应变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爆破地震测深 深部构造 湖南 地壳结构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