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地层超覆圈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章青 杨立战 林胜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1,共2页
地层超覆圈闭的识别和描述是勘探工作的难点,在XYX地区运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地层超覆圈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成藏条件分析,总结出该区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STRATA地震反演... 地层超覆圈闭的识别和描述是勘探工作的难点,在XYX地区运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地层超覆圈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成藏条件分析,总结出该区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STRATA地震反演技术对圈闭进行识别和描述。根据研究结果,在该区地层超覆圈闭上钻探了陆2井,实钻证明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超覆圈闭 层位标定 地震解释 反演
下载PDF
雅克拉断凸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地层超覆圈闭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媛媛 蒲仁海 +1 位作者 云露 韩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6,共7页
雅克拉断凸东段位于库车坳陷前缘斜坡带,侏罗系-白垩系向南超覆于前中生界凸起基底之上,形成了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由于大部分侏罗系-白垩系上超尖灭体不同程度地与前中生界区域性不整合(T50)下伏的不同地层接触,地层超覆圈闭的有效性... 雅克拉断凸东段位于库车坳陷前缘斜坡带,侏罗系-白垩系向南超覆于前中生界凸起基底之上,形成了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由于大部分侏罗系-白垩系上超尖灭体不同程度地与前中生界区域性不整合(T50)下伏的不同地层接触,地层超覆圈闭的有效性受控于下伏地层的致密程度。利用地震属性、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T05区域不整合下伏地层的分布、岩性和封堵性进行了分析,按封堵性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震旦系泥岩、泥质白云岩为封堵性底板,元古宇变质岩、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和石炭系砂泥岩为可能封堵性底板,具溶蚀特征的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和元古宇变质岩为渗透性储层底板。通过二维正演地质模型分析佐证了这3类不同封堵性能地层的地震识别特征。综合分析认为Jse3旋回、Kse1旋回以及Jse1旋回在DG2井附近可形成可观的、有效的地层超覆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拉断凸 地层超覆圈闭 底板封堵性 地震属性 地震正演
下载PDF
罗家地区地层超覆圈闭线的精细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卓娜 《内江科技》 2013年第12期132-132,共1页
罗家地区发育多种油藏类型,地层油气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而地层超覆线的准确识别是该类油藏的勘探关键,笔者利用基于空间谱估计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对研究区地震数据处理,地震资料分辨率明显提高,辅助地层超覆线的识别,结果可靠。
关键词 地层超覆圈闭 罗家地区 细识别 高分辨率处理 油藏类型 地震数据处理 地层油气藏 空间谱估计
下载PDF
论川东石炭系地层超覆圈闭气藏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宗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24,共6页
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川东石炭系形成地层超覆圈闭的因素后,认为川东石炭系形成简单型地层超覆圈闭较少,主要为复合或复杂型地层超覆圈闭。这些圈闭的封闭条件较好,大多邻近大向斜,气源丰富,圈闭之内或其相邻圈闭多已证实为气藏,是进一步勘... 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川东石炭系形成地层超覆圈闭的因素后,认为川东石炭系形成简单型地层超覆圈闭较少,主要为复合或复杂型地层超覆圈闭。这些圈闭的封闭条件较好,大多邻近大向斜,气源丰富,圈闭之内或其相邻圈闭多已证实为气藏,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东部 石炭系 地层超覆圈闭 形成 分类 油气勘探
全文增补中
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小进 陈跃 +2 位作者 黄继文 马红强 王恕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5,共6页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下段在库车坳陷南缘由北向南尖灭 ,形成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侏罗系圈闭以侏罗系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 ,中上段滨浅湖沼泽相泥质岩为盖层。下白垩统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 ,中上段浅 -半深湖泥质岩为盖层 ,具有良好的储...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下段在库车坳陷南缘由北向南尖灭 ,形成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侏罗系圈闭以侏罗系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 ,中上段滨浅湖沼泽相泥质岩为盖层。下白垩统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 ,中上段浅 -半深湖泥质岩为盖层 ,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圈闭底板为前震旦系和震旦 -下奥陶统 ,其底板的封堵性直接影响圈闭的有效性。研究认为 3种情况下底板可以形成较好的封堵 :( 1)底板为前震旦系 ;( 2 )底板为震旦 -奥陶系碳酸盐岩 ,当圈闭前端底板岩溶不发育 ,可成为有效封堵面 ,形成有效圈闭 ;( 3 )底板为震旦 -奥陶系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 ,但地层圈闭储层与底板岩溶储集体连为一体 ,圈闭前端震旦 -奥陶系与前震旦系呈断层接触 ,上覆下白垩统中上段盖层 ,构成复合圈闭。库车坳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缘地处坳陷内三叠系 -侏罗系烃源岩油气运移指向区 ,油源、运移聚集和圈闭条件都比较优越。因此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地层超覆圈闭 侏罗系 下白垩统下段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升平地区深层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6
作者 张明学 秦喜春 +1 位作者 冯占勋 王国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2期2836-2843,共8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在综合分析工区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确立了超层序界面、准层序和准层序组识别标志,进而对松辽盆地北部升平地区深层进行超层序界面识别,共识别出五个超层序界面(四个超层序),分别为基岩顶面(SSB1)... 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在综合分析工区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确立了超层序界面、准层序和准层序组识别标志,进而对松辽盆地北部升平地区深层进行超层序界面识别,共识别出五个超层序界面(四个超层序),分别为基岩顶面(SSB1)、沙河子组底面(SSB2)、营城组底面(SSB3)、登娄库组底面(SSB4)和泉头组底面(SSB5)。从而建立了升平地区深层层序地层格架,并且对两个重大不整合面(SSB1和SSB4)的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及其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层序地层格架 地层不整合 升平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明林 尹太举 +1 位作者 张昌民 易红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以马海构造东南斜坡为例,从油源、储盖组合、圈闭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区地层圈闭落实,顶、底板具有较好的封堵条件,储盖组合良好,但是由于尕丘凹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厚度小且分... 以马海构造东南斜坡为例,从油源、储盖组合、圈闭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区地层圈闭落实,顶、底板具有较好的封堵条件,储盖组合良好,但是由于尕丘凹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厚度小且分布局限,制约了该区圈闭的有效性,因而难以成藏。综合评价认为,该区今后地层圈闭目标的重点应转向马海构造西缘和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上的有利油气捕获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油气藏 地层超覆圈闭 成藏条件 马海构造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潘烨 韦龙明 谭思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53-1054,共2页
1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随着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逐渐进入高成熟气勘探阶段,今后发现大中型构造圈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岩性地层油气藏逐步成为增储上产和寻找油气勘探接替领域的重要目标。近年来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实践在很大程... 1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随着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逐渐进入高成熟气勘探阶段,今后发现大中型构造圈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岩性地层油气藏逐步成为增储上产和寻找油气勘探接替领域的重要目标。近年来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岩性地层油气藏将是我国陆上最现实、最有潜力的油气勘探领域。近10来,国内在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二连、塔里木、准葛尔等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油气藏 岩性 含油气盆地 油气藏勘探 成岩作用 地层 勘探理论 岩性油气藏 地层超覆圈闭 不同类型
下载PDF
玛湖凹陷斜坡区KE89—MAh9古鼻凸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孟祥超 王小军 +3 位作者 陈扬 齐洪岩 窦洋 王爱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7-228,I0009,I0010,共14页
为探索玛湖凹陷斜坡区主扇之间低勘探程度区的油气勘探潜力及成藏模式,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在黄羊泉扇和克拉玛依扇之间新发现了KE89—MAh9二叠系古鼻凸;参考露头剖面,利用断层生长指数、地震时间切片、AE法声发射最大古应力值测定... 为探索玛湖凹陷斜坡区主扇之间低勘探程度区的油气勘探潜力及成藏模式,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在黄羊泉扇和克拉玛依扇之间新发现了KE89—MAh9二叠系古鼻凸;参考露头剖面,利用断层生长指数、地震时间切片、AE法声发射最大古应力值测定、FMI测井最大古应力方向测定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综合分析古鼻凸的成因及演化过程;明确古鼻凸对三叠系百口泉组一段(T_1b_1)沉积及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古鼻凸顶面为T/P区域不整合面,由F1、F2两条同沉积逆冲断层夹持控制,由晚海西期近东西向逆冲推覆作用形成,最终受早印支期近南北向右行走滑作用改造而定型;古鼻凸南翼下倾部位T_1b_1段新发现"超覆线—迎烃面—通油源断层"配置条件良好的潜在油气富集区63.4km^2/12块,揭示了玛湖凹陷斜坡区存在地层超覆圈闭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KE89-MAh9古鼻凸 尖灭线 同沉积逆冲断层 地层超覆圈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