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幔端元组分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石林 解广轰 夏斌 《地质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7-82,共6页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所确定的地幔端元组分DMM、HIMU、EM1和EM2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上的特征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地幔端元组分 微量 成因 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Lu-Hf同位素体系对若干基础地质问题的新制约(之二)——大洋地幔端元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建萍 凌文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4,共5页
报道了Lu-Hf同位素体系在地幔端元的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部分最新应用成果。大量的大洋玄武岩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具亏损地幔端元(DMM)来源的洋中脊玄武岩岩浆部分熔融的初熔区位于石榴石稳定场深度,即深度为80~90... 报道了Lu-Hf同位素体系在地幔端元的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部分最新应用成果。大量的大洋玄武岩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具亏损地幔端元(DMM)来源的洋中脊玄武岩岩浆部分熔融的初熔区位于石榴石稳定场深度,即深度为80~90km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而不是原来所认为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区(深度小于60km);以高放射成因Pb为特征的高U地幔端元(HIMU)应代表了下地幔物质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分异作用的结果;球粒陨石与大洋玄武岩Hf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体系 基础地质 大洋 地幔端元
下载PDF
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成因的元素及Sr-O-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2
3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6-997,共12页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属典型的大陆板内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对会昌橄榄玄粗岩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07.3±2.3Ma。会昌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Sr-O-Nd-Pb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偏高的ISr(0.7098~0.7115);较低的δ18O值(5.3‰~7.0‰);中等的εNd(t)(-0.61^-3.60);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i=17.32~18.29,(207Pb/204Pb)i=15.34~15.65,(208Pb/204Pb)i=37.51~38.60)。会昌橄榄玄粗岩的Δ7/4Pb值为-7.8^+16.8(平均值为+5.42),Δ8/4Pb值为27.3~97.3(平均值为68.04),ΔSr值为96.2~114.1(平均值为104.3),这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O,Sr-Nd,Sr-Pb,Nd-Pb,Pb-Pb同位素相关特征,判明会昌橄榄玄粗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和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各占50%左右。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带的形成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晚期发生的一起重要的伸展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玄粗岩 SR O Nd PB同位素 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 Dupal同位素异常 赣南会昌
下载PDF
赣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生代地幔源区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4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凌洪飞 孔兴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 (172 .6~ 175 .6Ma) ,其Pb ,Nd ,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富放射性成因铅 ((2 0 6 Pb/ 2 0 4 Pb) i=17.872~ 18.6 5 3,(2 0 7Pb/ 2 0 4 Pb) i=15 .4 34~ 16 .131,(2 0 8Pb/...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 (172 .6~ 175 .6Ma) ,其Pb ,Nd ,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富放射性成因铅 ((2 0 6 Pb/ 2 0 4 Pb) i=17.872~ 18.6 5 3,(2 0 7Pb/ 2 0 4 Pb) i=15 .4 34~ 16 .131,(2 0 8Pb/ 2 0 4 Pb) i=37.837~ 39.194 ) ,中等的εNd(t) (- 0 .4~ + 1.1,平均值为 0 .1)及较高的ISr(0 .70 835~ 0 .71115 )。玄武岩在Pb -Pb图解上均投影于NHRL上方 ,Δ7/ 4Pb值为 0 .19~ 6 1.7(平均值为 2 2 .1) ,Δ8/ 4Pb值为 5 9.2~ 10 1.5 (平均值为 71.0 3) ,ΔSr值为 80 .0~ 111.5 (平均值为 91.5 ) ,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Nd ,Sr-Pb ,Nd -Pb和Pb -Pb相关特征 ,判明赣南玄武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 (DMM)和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 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EMⅡ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分别为5 8%~ 6 4%和 4 2 %~ 36 %。赣南地区呈东西向展布的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带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一起重要伸展构造事件。根据Pb -Nd -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 ,推测赣南中生代地幔源区中的EMⅡ富集地幔端元组分可能源自冈瓦纳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玄武岩 SR ND Ph同位素 EMⅡ富集地幔端元 Dupal同位素异常 赣南
下载PDF
云南双沟地幔岩中初始熔融物的地球化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德进 张旗 +5 位作者 李秀云 陈雨 黄忠祥 韩松 贾秀勤 董金泉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03-211,共9页
双沟变质橄揽岩中初始熔融物有三种产出形式,即异剥钙榴岩脉、蠕虫状条带和熔融滴状体,均为超镁铁质(Mg’=0.88),其矿物组成与残留矿物相比富含Ti和Na;REE模式以LREE亏损型为主,也有少量呈V型,初始熔体全岩... 双沟变质橄揽岩中初始熔融物有三种产出形式,即异剥钙榴岩脉、蠕虫状条带和熔融滴状体,均为超镁铁质(Mg’=0.88),其矿物组成与残留矿物相比富含Ti和Na;REE模式以LREE亏损型为主,也有少量呈V型,初始熔体全岩的REE型式与其中的单斜辉石的相一致。Sr、Nd、O同位素资料表明,它们的87Sr/86Sr比值较高(0.7050~0.7074),高于双沟蛇绿玄武岩的,而其143Nd/144Nd比值(0.5127~0.5129)又比后者低,但其δ18O值较低且变化下大(+4.4‰~+5.8‰),这表明初始熔体同位素组成不同于其亏损地幔源区而且有EM2地幔端员组成特征,可能是具EM2组成特征的流体诱发了初始熔融并改变了熔体组成所致。文中对地幔源区组成特征及初始熔融作用过程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初始熔融 SR ND O同位素 EM2地幔端元
下载PDF
印度洋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三联点邻近洋脊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性质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凯晖 韩喜球 +2 位作者 王叶剑 邱中炎 李洪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60,共17页
本文研究了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AOC)三联点邻近洋脊的玄武岩样品在主量、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特征上的差异和联系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AOC附近卡尔斯伯格脊和希巴洋脊的玄武岩均为正常型洋脊玄武岩(N-MORB),起源自亏损地幔... 本文研究了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AOC)三联点邻近洋脊的玄武岩样品在主量、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特征上的差异和联系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AOC附近卡尔斯伯格脊和希巴洋脊的玄武岩均为正常型洋脊玄武岩(N-MORB),起源自亏损地幔,其中卡尔斯伯格脊的样品较希巴洋脊样品更亏损;欧文洋脊玄武岩样品为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其地幔源区可能有残余陆块物质的混染;亚丁洋脊玄武岩样品类型包括N-MORB、E-MORB和可能的大陆玄武岩,与洋壳形成过程中大陆岩石圈物质的贡献程度有关。除了卡尔斯伯格脊外,阿法热点对各洋脊的岩浆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丁-欧文-卡尔斯伯格脊三联点 玄武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幔端元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缘第四纪富钾火山岩成因:橄榄石微量元素示踪证据
7
作者 张柳毅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10期40-42,共3页
在我国东北地区松辽盆地北缘,发育着一条"二克山—五大连池—科洛—小古里河"钾质火山岩带,是该地区最主要和最年轻的钾质火山岩带。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橄榄石微量 钾质火山岩 岩石圈厚度 岩石圈成分 地幔EM-1
下载PDF
大西洋中脊26°S玄武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来自Hf同位素的约束
8
作者 孟凡雪 赵梦云 孟元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65-2378,共14页
大西洋中脊是慢速扩张洋脊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大西洋中脊26°S地区脊轴及海山玄武岩代表性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Sr-Nd-Pb-Hf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已发表的数据,探讨研究区玄武岩成因及地幔源区性质和演化,旨在为认识地幔不均一性... 大西洋中脊是慢速扩张洋脊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大西洋中脊26°S地区脊轴及海山玄武岩代表性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Sr-Nd-Pb-Hf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已发表的数据,探讨研究区玄武岩成因及地幔源区性质和演化,旨在为认识地幔不均一性和地幔柱-洋脊相互作用方式提供关键证据。样品主-微量元素与Sr-Nd-Pb-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显示同位素富集的N-MORB特征。此外,大西洋26°S玄武岩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且同位素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相关关系,表明其是亏损软流圈地幔熔融的结果,但有富集组分参与。结合元素和同位素特征以及Sr-Nd-Hf同位素定量模拟结果,富集组分可能为Tristan da Cunha地幔柱残余组分,显示EMⅠ型富集地幔特征。同位素定量模拟结果表明:海山玄武岩地幔源区组成为约90%~95%的亏损组分和10%~5%的富集组分;而脊轴玄武岩地幔源区富集组分较少(<5%)。点位6、7海山玄武岩样品显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符合Dupal异常边界条件。定量计算表明,造成其异常的原因可能与EMⅠ型组分参与有关,这与同位素定量模拟结果相吻合。本文研究的同位素不同程度富集N-MORB可能的成因机制为:远端地幔柱-洋脊相互作用,即Tristan da Cunha地幔柱距离洋脊>1000km,地幔柱在运移至大西洋中脊的过程中,岩石圈厚度明显变薄,为减压熔融的发生提供了良好条件,使残余地幔柱物质不相容元素亏损,但同位素组成保留源区富集的特征。地幔柱残余物质到达大西洋中脊下方后,参与洋脊地区减压熔融,最终形成研究区不相容元素亏损且同位素富集的N-MORB。因此,本文研究的同位素富集的N-MORB可能记录了远端柱-脊相互作用和洋脊之下富集地幔柱物质再熔融的过程,为认识地幔不均一性提供了新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因此,地幔柱-洋脊相互作用不仅是E-MORB的可能成因,对理解N-MORB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不均一性 大洋玄武岩 地幔端元 Sr-Nd-Pb-Hf同位素 柱-脊相互作用
下载PDF
山东蓬莱大黑山岛碱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朋 付永涛 +1 位作者 李安春 肖尚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6,共6页
庙岛群岛中的大黑山岛出露碱性火山岩,对研究壳-幔过程及黄、渤海演化具重要意义。文中作者对大黑山岛火山岩的常、微量元素、K-Ar年龄及Nd-Sr-Pb同位素体系进行测试确定。结果表明,岩石属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岩浆岩喷发可分为8Ma前和8M... 庙岛群岛中的大黑山岛出露碱性火山岩,对研究壳-幔过程及黄、渤海演化具重要意义。文中作者对大黑山岛火山岩的常、微量元素、K-Ar年龄及Nd-Sr-Pb同位素体系进行测试确定。结果表明,岩石属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岩浆岩喷发可分为8Ma前和8Ma后两个阶段;岩石常量元素含量除K2O、Na2O外差异小;随着火山岩的演化,岩浆源区深度变大;大黑山火山岩Nd-Sr-Pb同位素比值与夏威夷洋岛玄武岩相似,其岩浆的地幔端元组分为PREMA+DM,又以PREMA为主,并有MORB物质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山岛 碱性玄武岩 Nd—Sr—Pb同位素体系 地幔端元
下载PDF
大陆与大洋地幔Nd-Sr-Pb同位素特征与三组份混合-四体系再循环模式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炳泉 刘北玲 李献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092-110,共1页
中国大陆新生代火山岩Pb-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大陆地幔存在3个主要端元,即五大莲池富集端元、雷琼-南海亏损端元与云南西部再循环端元。在Nd-Sr-Pb同位素空间数据可拟合于三元混合曲面,并与大洋地幔三元混合曲面相交。根据交线求得了原... 中国大陆新生代火山岩Pb-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大陆地幔存在3个主要端元,即五大莲池富集端元、雷琼-南海亏损端元与云南西部再循环端元。在Nd-Sr-Pb同位素空间数据可拟合于三元混合曲面,并与大洋地幔三元混合曲面相交。根据交线求得了原始地幔的同位素组成。全球地幔可大体分成7个主要端元。根据上、下地幔与上、下地壳四体系再循环理论可以较好解释Nd-Sr-Pb同位素分布规律与7个端元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体系 地幔端元 新生代火山岩
原文传递
对地幔不均一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褚志远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年第3期18-29,共12页
大量的大洋玄武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都证明了地幔组分中普遍存在着不均一性。最近的研究表明,大洋玄武岩的同位素不均一性甚至出现在微米级尺度上的熔体包裹体中,这进一步证明了地幔存在高度的不均一性。因此,前人基于Sr-Nd-Pb-He同... 大量的大洋玄武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都证明了地幔组分中普遍存在着不均一性。最近的研究表明,大洋玄武岩的同位素不均一性甚至出现在微米级尺度上的熔体包裹体中,这进一步证明了地幔存在高度的不均一性。因此,前人基于Sr-Nd-Pb-He同位素组成,提出地幔中存在着四种端元组分,即DMM,EMI,EMII和HIMU。对于不均一过程,一般认为消减和拆沉作用是壳幔物质循环的主要过程——大洋板块和少量的上、下陆壳一起消减下插进入到深部地幔。本文主要介绍四种端元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不均一 地幔端元 同位素系统 成因
原文传递
大陆和大洋地幔Nd—Sr—Pb同位素特征与三组份混合—四体系再循环模式
12
作者 朱炳泉 刘北玲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092-110,共1页
关键词 同位素体系 地幔端元 新生代火山岩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