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幔运动新认识──幔团螺旋运动 被引量:3
1
作者 赖健清 彭省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地幔运动受到地球自转的强烈影响。通过简化计算推导出地幔运动的轨迹是一条螺旋曲线。将共同运动的地幔团块称"幔团(mantlemass)",井分析了运动的幔因造成上覆岩石圈中的内力和应力。最后认为幔四运动是构造运动及地幔流... 地幔运动受到地球自转的强烈影响。通过简化计算推导出地幔运动的轨迹是一条螺旋曲线。将共同运动的地幔团块称"幔团(mantlemass)",井分析了运动的幔因造成上覆岩石圈中的内力和应力。最后认为幔四运动是构造运动及地幔流体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幔团 螺旋运动 地幔运动
下载PDF
超级地幔树对全球构造的控制作用
2
作者 於文辉 何发岐 +6 位作者 袁茂山 王杰 刘德民 张世晖 卞爱飞 杨屿 杨力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3-661,共9页
全球横波低速异常体成像发现: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彷佛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生长在核幔边界(core-mantle boundary,CMB)上的两株榕树,我们将其命名为超级地幔树(super mantle tree),以突出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 全球横波低速异常体成像发现: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彷佛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生长在核幔边界(core-mantle boundary,CMB)上的两株榕树,我们将其命名为超级地幔树(super mantle tree),以突出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连接地核与地壳的纽带特征,强调它们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对全球构造的作用。地幔柱仅是超级地幔树的局部分支。我们定义超级地幔树为4层结构:(1)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2)1600~2890 km为“树干”;(3)110~1600 km为“树冠”;(4)110 km以上为“树枝”。“树枝”平面分布形态与全球板块轮廓大致相似,意味着板块构造可能起始于地球110 km处。推测地球深度1550~1600 km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地球化学过渡层;Jason超级地幔树与Tuzo超级地幔树之间可能存在地球化学分隔面(简称地幔分隔面),地幔分隔面将地球划分为太平洋半球与大西洋半球;它的地面投影北端大致指向地磁北极,南端基本指向地磁南极。外核顶部脉动作用可能是地幔运动的动因,地核运动控制地幔运动。Tuzo超级地幔树逆时针旋转控制大西洋半球旋转形态,Tuzo超级地幔树的“细树干”伸向南大西洋,Tuzo超级地幔树“粗树干”伸向北大西洋,使得中大西洋脊减薄。Jason超级地幔树顺时针旋转控制太平洋半球旋转形态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地貌构造形态。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三维构造模型说明:向北运动的Tuzo超级地幔树“树枝”与向西运动的Jason超级地幔树“树枝”共同作用,形成青藏高原东构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地幔 全球构造 地幔分隔面 地幔运动 青藏高原三维构造模型
下载PDF
从GPS水平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运动的新认识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宗晋 张培震 +2 位作者 任金卫 冯锐 张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11,共8页
利用中国GPS矢量场和IERS公布的全球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进行了从全球到局部不同空间尺度的构造运动的描述和理解,其要点如下:①GPS矢量场定量地显示了中蒙构造区是全球大陆内变动最强的地区;②中蒙构造区(或中蒙次板... 利用中国GPS矢量场和IERS公布的全球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进行了从全球到局部不同空间尺度的构造运动的描述和理解,其要点如下:①GPS矢量场定量地显示了中蒙构造区是全球大陆内变动最强的地区;②中蒙构造区(或中蒙次板块)内部可分出三级各具特色的构造区块、条块和地块;③中蒙西部区块呈大" ",3条边缘带都是地壳厚度陡变带,是结构性地震带,控制了全球大陆内2/3以上的8级地震;④中蒙东部构造区块是挤压型和伸展型大陆边缘最典型地区,GPS矢量场展现了现今向东的伸展蠕散运动;⑤中国西部2001年在昆仑山发生的8.1级地震与西部从GPS矢量场算得的视应变场中高应变带相关;⑥全球GPS矢量场揭示N/S半球之间存在明显的运动不协调带,该带(B带)直接表现为13条左列的走滑兼挤压断裂带,该带控制的强震活动与环太平洋俯冲带(A带)控制的地震自1897年以来交替活动已有七幕。讨论提出:①全球4个构造系(环太平洋构造系、洋脊构造系、北半球大陆高原构造系和环赤道构造系)是否与地球的N/S半球、0~180°半球的双重非对称有关?②全球GPS矢量场所描述的板块运动可否作为约束推算地幔三维运动的表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GPS矢量场 地球双重非对称 三维地幔运动 板块运动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地震之后,进入地幔
4
作者 巴特利特 肖功健 《国际地震动态》 2001年第1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地震 地幔物质运动 粘弹性效应 地壳 震后效应
下载PDF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68
5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7 位作者 嵇少丞 张泽明 李海兵 刘福来 张建新 吴才来 李忠海 梁凤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共29页
中国(东亚)大陆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本文从地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已有的进展并提出新的思考:①中国大陆板块下的... 中国(东亚)大陆受特提斯、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本文从地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已有的进展并提出新的思考:①中国大陆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的构架:地震层析资料揭示西太平洋板片向西俯冲到东亚大陆之下,其倾角逐渐减小,最后近水平地插进400~600km深度的地幔过渡带中,成为箕状几何形态的超深俯冲板片。印度岩石圈板片超深俯冲至青藏高原之下~800km的深度,在喜马拉雅西构造结部位发生双向不对称深俯冲,印度岩石圈板片向东俯冲至东构造结东侧之下300~500km的深度。②中国大陆变质基底的再活化: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陆块未受显生宙以来构造、变质和岩浆事件的改造与激活,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印度陆块和阿拉伯陆块北缘还发育有形成于泛非期(530~470Ma)的造山带,其影响范围至高喜马拉雅、拉萨地体和三江地区。新生代的变质活化普遍出现在喜马拉雅、南迦巴瓦、拉萨地体和三江-缅甸地区,最新的变质年龄仅2~1Ma(南迦巴瓦)。③中国主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深俯冲-折返机制:中国及邻区含榴辉岩的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有洋壳(深)俯冲和陆壳(深)俯冲之分。青藏高原中,大部分洋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与原-古特提斯洋盆中诸多微陆块之间的小洋盆的汇聚碰撞有关,陆壳深俯冲作用有两种机制,它们分别是大陆块之间剪式碰撞和撕裂式岩石圈舌形板片的深俯冲。④中国大陆造山带的深部物质可经3类机制挤出,即深部地壳物质"牙膏式"挤出、侧向挤出和"挤压转换式"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构造及动力学 板块下的构造和地幔运动 变质基底再活化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挤出机制
下载PDF
全球大地震时空分布与动力学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泳 洪汉净 +2 位作者 刘培洵 陶玮 郑秀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5-10,共6页
文中根据最新的全球大震资料划分了 10 0a来全球特大地震的时空演化过程 ,表现为环太平洋带与近纬向活动带两种强震分布图像 ,以 2 0a左右的时间段交替出现。逆冲和引张型地震释放了全球强震能量的主要部分。逆冲型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 文中根据最新的全球大震资料划分了 10 0a来全球特大地震的时空演化过程 ,表现为环太平洋带与近纬向活动带两种强震分布图像 ,以 2 0a左右的时间段交替出现。逆冲和引张型地震释放了全球强震能量的主要部分。逆冲型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在喜马拉雅碰撞边界和巽他弧也有发生。引张型地震主要出现在洋脊和裂谷地区。而走滑型地震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陆内部、北美板块西边界和加勒比板块的周边、西南太平洋带、以及地中海 -喜马拉雅带部分区域 ,呈近纬向分布。地幔对流的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分量的比率 ,决定了逆冲、引张与走滑型强震的能量释放份额。地幔运动在地表体现在逆冲、引张与走滑型强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在时间上的演化形成了全球强震活动环太平带与近纬向分布图像的交替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环太平洋 近纬向 机制解 地幔运动
下载PDF
浅论反天山构造带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学潮 何国琦 +1 位作者 李茂松 陆书宁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反天山构造带是一组线性构造及异常地貌的组合体,它具有极强的“穿透性”,独立于天山古生代构造格局之外,又可以叠加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之上,为新生的上叠构造,而不是继承性构造;其成因与深部地幔物质的不均一性及相关的运动状态有... 反天山构造带是一组线性构造及异常地貌的组合体,它具有极强的“穿透性”,独立于天山古生代构造格局之外,又可以叠加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之上,为新生的上叠构造,而不是继承性构造;其成因与深部地幔物质的不均一性及相关的运动状态有关,主要成生时限为早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反天山构造带有较好的控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反天山构造带 地幔差异运动
下载PDF
北祁连山地区成矿环境和成矿旋回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忠军 张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85-188,共4页
通过北祁连山地区成矿环境和成矿旋回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得出北祁连山成矿旋回是地幔软流圈物质运动的结果,每种成矿环境都是地幔演化的阶段性的具体表现.认为洋脊热液型铁铜矿床是北祁连山最有远景的找矿类型.
关键词 成矿环境 成矿旋回 地幔运动 洋脊热液铁铜矿床
下载PDF
中国黄海海域的构造演化
9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4 位作者 张福祥 陈超 王孟科 左丽明 刘有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325-326,共2页
1问题的提出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的高原转变为华北东部盆-山耦合格局。
关键词 幔壳运动:地幔热柱 伸展构造 构造演化 黄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