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反演技术的地应力建模方法在江汉新沟嘴组页岩油中的应用
1
作者 钟庆良 石秀平 孙树林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2-486,共15页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页岩油地质评价资源量为3.6×108 t,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中地质评价Ⅰ类有利区陈沱口凹陷有多口井在新沟嘴组新下段Ⅱ油组泥质白云岩中获得油流。由于页岩油井通常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实现经济开采,因而...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页岩油地质评价资源量为3.6×108 t,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中地质评价Ⅰ类有利区陈沱口凹陷有多口井在新沟嘴组新下段Ⅱ油组泥质白云岩中获得油流。由于页岩油井通常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实现经济开采,因而地应力研究对该区水平井储层压裂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三维地应力建模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提升井间地应力预测效果,传统的有限元方法由于方法本身的限制,井间预测效果较差,有必要利用地震资料反演技术来提升井间地应力预测的效果。针对该区页岩层矿物组分多、局部发育硫酸盐岩、地应力条件复杂的问题,首先对新沟嘴组页岩层开展基于实验室测量值约束的精细测井评价,其结果与岩心全岩X衍射测量结果吻合;在此基础上,选择自相容近似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流程,对目标层的弹性参数进行了正演模拟,正演结果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然后,基于地层压力、实验室测量的岩石力学性能参数和测井解释结果,依据不同岩性的动静态关系,采用有效应力比值和构造应变法计算井的地应力参数。最后运用基于地震叠前反演技术的三维地应力建模方法,使用与一维地质力学建模相同的相关性和参数约束,建立了新沟嘴组页岩油的三维地应力模型。与一维地质力学研究成果相比,该三维地应力模型提取的伪曲线与工区大部分井一维地应力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在新沟嘴页岩油地应力评价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沱口凹陷 页岩油 地震岩石物理 一维地质力学 地震叠前反演 三维地应力建模
下载PDF
三维地应力建模新技术在长宁深层页岩气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卓沛 聂舟 +3 位作者 井翠 方健 王子洪 单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I0001,共5页
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效手段,而地应力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如何建立可靠且适应页岩气地层岩石力学评价的地应力模型有重要意义。文章考虑传统三维地应力建模方法受到有限元模拟力学边界条... 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效手段,而地应力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如何建立可靠且适应页岩气地层岩石力学评价的地应力模型有重要意义。文章考虑传统三维地应力建模方法受到有限元模拟力学边界条件的制约,提出了一种新的页岩气三维地应力建模方法—以单井地应力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密度积分、欠压实作用、有效应力比及地质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获取描述地应力各个要素的三维模型,通过在长宁区块宁209井区深层的研究工作,证实了建模方法在页岩气三维地应力规律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长宁 三维 地应力建模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元坝11井地应力建模和井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秦黎明 李永杰 +3 位作者 吴海燕 张元春 李三国 谢关宝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45-50,共6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次发生井漏、坍塌、溢流等复杂井况与事故,严重影响施工周期。本文利用GMI井壁稳定性软件,依据元坝11井钻井、测井及地质资料,计算了元坝11井的岩石力学参数,并依据岩石力学实验数据,实现了杨氏模量... 川东北元坝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次发生井漏、坍塌、溢流等复杂井况与事故,严重影响施工周期。本文利用GMI井壁稳定性软件,依据元坝11井钻井、测井及地质资料,计算了元坝11井的岩石力学参数,并依据岩石力学实验数据,实现了杨氏模量及泊松比的动静态转化。进一步,利用压裂资料及井眼崩落法则约束最小、最大主应力,计算了最大、最小主应力。建立了元坝11井的孔隙压力、坍塌压力及破裂压力三压力剖面,预测了泥浆密度窗口,分析了元坝11井的井壁稳定性。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陆相地层自下沙溪庙组至须家河组坍塌压力变化较大,导致泥浆密度窗口缩小,并且钻井过程中选取泥浆密度不合适,地层多为砂泥岩薄互层,导致层段多次发生复杂情况,井眼扩径明显;海相地层变化相对较小,泥浆密度窗口较大,井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建模 三压力 井壁稳定性 元坝11井
原文传递
涪陵页岩气田一期产建区地应力场预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兵 《江汉石油科技》 2017年第4期20-26,共7页
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一龙马溪组页岩气水平井采用大规模水力加砂压裂方式进行开发。而现今地应力大小及方向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平井井位部署与压裂效果。以涪陵页岩气田一期产建区为研究范围,开展页岩层段现今地应力场预测,为水平井井... 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一龙马溪组页岩气水平井采用大规模水力加砂压裂方式进行开发。而现今地应力大小及方向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平井井位部署与压裂效果。以涪陵页岩气田一期产建区为研究范围,开展页岩层段现今地应力场预测,为水平井井位部署、轨迹优化以及压裂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单井地应力建模,分析地应力的方向,建立岩石力学参数模型,预测三轴向地应力大小,分析工区纵向地应力分布特征。结合地震高精速度场计算,开展三维地应力场大小和方向的预测,最终得到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明确研究区东北部高压区为气藏富集区域、地层可压裂性强,是开发最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三轴应力 单井地应力建模 三维地应力建模
下载PDF
玛湖凹陷致密砾岩油藏四维地应力场模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秦勇 李保柱 +1 位作者 胡水清 张景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2期23-31,共9页
玛湖凹陷砾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地应力状态复杂等特点,为水平井压裂优化和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基于玛湖砾岩油藏地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成果,建立了四维地应力场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实现了从全区到单井不同尺度上四维地应... 玛湖凹陷砾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地应力状态复杂等特点,为水平井压裂优化和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基于玛湖砾岩油藏地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成果,建立了四维地应力场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实现了从全区到单井不同尺度上四维地应力场的描述和地质力学参数的动态更新。结合压裂水平井合理分段分簇原则,形成了水平井压裂变密度分段分簇优化设计技术,有效增大缝控储量,矿场应用表明,优化后的布孔方案单井效益提升20%~30%。通过四维地应力场模拟技术,突破了储层“渗流场—应力场”动态耦合描述技术难题,实现了水平井压裂开发动态地应力场表征和加密井压裂缝网预测,可为后期钻完井设计和补充能量时机/方式优化提供支撑。研究成果对玛湖砾岩油藏全生命周期开发、实现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砾岩 地应力建模 动态地应力 岩石力学 流固耦合
下载PDF
CO_(2)封存过程中“适应性”地质建模方法及案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周银邦 王锐 +1 位作者 赵淑霞 何应付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CO_(2)封存地质建模是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链条示范工程的重要纽带,对于开展“双碳”目标下CCUS示范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O_(2)封存地质建模的特殊性,分析了挪威Sleipner咸水层和阿尔及利亚In-Salah CO_(2)地质封存案例,... CO_(2)封存地质建模是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链条示范工程的重要纽带,对于开展“双碳”目标下CCUS示范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O_(2)封存地质建模的特殊性,分析了挪威Sleipner咸水层和阿尔及利亚In-Salah CO_(2)地质封存案例,得到以下结论:1)明确了CO_(2)地质封存建模在时空尺度和安全性方面与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地质建模的区别。CO_(2)地质封存建模空间尺度可以从区块到盆地,时间尺度从十年到数千年;安全性建模的描述除了常规建模中描述的储层特征、断裂发育等构造特征之外,还须考虑盖层封闭性、储盖组合、地应力分布特征及井筒泄漏等,涉及地质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2)形成了CO_(2)地质封存“适应性”建模流程,即明确建模目的,基于目的建立多个反映CO_(2)地质封存特征的“适应性”模型用于数值模拟和方案编制;如果工程方案无法满足CO_(2)地质封存要求,则应保留数据和模型,并基于其他目的重复建立“适应性”模型。3)以Sleipner案例为代表的常规咸水层封存应使用资源模型和决策模型来建立“适应性”模型,资源模型适应于大井距、长历史和全油田体积,而决策模型适应于小尺度、短周期和局部流体模型;In-Salah案例代表的是断裂发育的封存项目,必须基于目的和阶段建立不同的“适应性”模型,早期注入阶段以构造断层模型和地应力模型为主,中长期注入阶段以储盖层模型和裂缝模型为主。该研究成果为今后CO_(2)地质封存示范工程中的地质建模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封存 地质 Sleipner In-Salah 地应力建模 CCUS
下载PDF
有限元法在地应力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熙 单钰铭 +2 位作者 冉令波 李磊磊 卫俊佚 《石油规划设计》 2011年第3期14-17,52,共4页
有限元法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上用软件来实现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地应力场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介绍了有限元法的应用背景、应用原理和思路、应用前景等,论述了有限元法在地应力场研究中的作用,指出依据实测的地应力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格架... 有限元法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上用软件来实现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地应力场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介绍了有限元法的应用背景、应用原理和思路、应用前景等,论述了有限元法在地应力场研究中的作用,指出依据实测的地应力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格架、材料属性和单元类型、网格划分、边界约束条件、反演检验等要素,利用有限元法建立研究区域地应力场计算模型,相应地得出该地区的地应力场分布情况,通过反演检验、不断调整计算模型,使模拟的地应力场分布情况与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接近,从而可以解决地应力场在平面和空间上的展布问题,为油气田的地质勘探、工程开发和煤田的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地应力 数值 地应力
下载PDF
复合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倪伟 刘桂玲 林波 《复杂油气藏》 2018年第4期38-41,50,共5页
江苏油田属复杂小断块油田,断裂系统复杂。分析多个油田区块模拟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图资料,发现断层附近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发生较大改变。利用有限元法模拟研究了平行断层和交叉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叉断层对2倍断距范围... 江苏油田属复杂小断块油田,断裂系统复杂。分析多个油田区块模拟的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图资料,发现断层附近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发生较大改变。利用有限元法模拟研究了平行断层和交叉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叉断层对2倍断距范围内区域的地应力影响较大,而且断层对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改变非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有限元 复合断层 地应力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水平井箱体开发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永卓 王瑞 +2 位作者 代旭 陈铭 司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169,共13页
古龙页岩油作为全新的资源类型,尽管其勘探开发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如何科学合理动用这部分资源量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产量,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针对古龙页岩油青一、二段整体具有超压封存箱体特征,创新提出了水平井箱体开发理... 古龙页岩油作为全新的资源类型,尽管其勘探开发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如何科学合理动用这部分资源量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产量,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针对古龙页岩油青一、二段整体具有超压封存箱体特征,创新提出了水平井箱体开发理念,并赋予其理论内涵和实质意义。在此基础上,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富集层综合解释等成果,优选最优开发箱体,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应力场模型定量分析水平井体积压裂人工缝网展布,优化水平井箱体开发参数,指导古龙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研究表明:模拟的水平井压裂缝长190~344 m,缝高10.2~15.06 m,簇间距7 m,裂缝导流能力3~25μm^(2)·cm,与实际压裂监测结果相符;青一段Q_(1)—Q_(4)箱体开发的最优方案是采用纵向交错、立体布井的方式,平面上井距为300~350 m,纵向上采用3套井网布井,水平段长度为2000~2500 m,优化后改造程度可提高13%,累计产油量可增加8%,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可在3×10^(4)t以上,满足古龙页岩油经济有效开发。该研究成果可为古龙页岩油先导试验井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对下步古龙页岩油规模建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箱体开发 地应力 裂缝展布 体积压裂 开发设计
下载PDF
Combined back-analysis method of ground stress based on refined geological modeling
10
作者 Liu Donghai Zheng Jiang Wang Qian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2年第4期43-50,共8页
A new back-analysis method of ground stress is proposed wit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geology and nonlinear phys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on ground stress. This method based on ... A new back-analysis method of ground stress is proposed wit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geology and nonlinear phys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on ground stress. This method based on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RBS)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means to build a refined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ith more accurate meshing under complex terrain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Meanwhile, this method is a back-analysis of ground stress with combination of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 Firstly, the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fit approximately boundary loads. Regarding the regressed loads as mean value, some sets of boundary loads with the same interval ar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rthogonal design, to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stress at the observation position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results (boundary loa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stress) are added to the samples for ANN training. And on this basis, an AN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implement higher precise back-analysis of initial ground stress.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se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inversed ground stress and observed value is mostly less than 10 %, which can meet the need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tress BACK-ANALYSIS combined method refined geological model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NURBS
下载PDF
Mode-I-crack compression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evaluation of in-situ stress around advancing coal workfaces
11
作者 LIU Wei-qun ZHU Li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5期569-573,共5页
The relatively high stress probably leads to generation of a fractured or even instable area around a working coalface. Also, the generated weak area often evolves into an easy-infiltrating field of water/gas to great... The relatively high stress probably leads to generation of a fractured or even instable area around a working coalface. Also, the generated weak area often evolves into an easy-infiltrating field of water/gas to greatly increase probability of accident occurrence.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stress around working faces, we put forward the mode-I-crack compression model. In this model, the goaf following a working face is regarded as a mode-I crack in an infinite plate, and the self-gravity of overlaying strata is transformed into an uniform pressure applied normal to the upper edge of the model crack. Solving this problem is based on the Westergaard complex stress function. For comparison, the software RFPA-2D is also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same mining problem, and furthermore extendedly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interference induced by the simultaneous advances of two different working fa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close to a working face or the goaf tail has the maximum stress, and the stress is distributed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the advance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the distance to the working face. The simultaneous advances of two neighboring working faces in different horizontals can lead to extremely high resultant stress in an interferenc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I-crack modeling Westergaard stress function working face high stress stress interfer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