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应力监测孔钻进效率统计与分析研究
1
作者 张建杰 李海明 +1 位作者 刘春生 段石敦 《钻探工程》 202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随着地应力监测台站的不断建设,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施工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本文简要介绍了地应力监测孔的钻探技术要求、钻探设备选型及钻进工艺,对施工完成的地应力监测孔的钻进时间和钻进效率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分析... 随着地应力监测台站的不断建设,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施工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本文简要介绍了地应力监测孔的钻探技术要求、钻探设备选型及钻进工艺,对施工完成的地应力监测孔的钻进时间和钻进效率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分析研究,总结了影响地应力监测孔钻进效率的几个因素,包括监测孔选址、钻进过程管理、钻进工艺和试验配合等。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强化钻进过程管理、利用技术套管和分级扩孔等关键技术、加强开孔和测斜等重要环节的技术管理、做好试验配合等措施提高钻进效率的建议,为今后实施类似钻探工程项目提高钻进效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监测 钻进效率 钻进时间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北京(密云)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秦沛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5年第1期38-42,共5页
地应力监测钻孔既要满足岩心地质力学测试又要达到孔内实验仪器安放的要求,其钻探质量要求高,施工工艺较常规固体岩心钻探施工复杂。以北京市密云县园林东路1号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施工为例,介绍了北京地区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施工技术。
关键词 地应力监测 钻探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地应力监测中定位与姿态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谷静博 关桂霞 +3 位作者 赵海盟 谭翔 晏磊 王文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52-2756,2760,共6页
针对地应力低频电磁监测中高效数据采集、精准授时和实时定姿定位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的定位与姿态测量模块相结合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以ARM微处理器(S3C6410)和嵌入式Linux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平台,详细介绍了系统软硬件设计架构... 针对地应力低频电磁监测中高效数据采集、精准授时和实时定姿定位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的定位与姿态测量模块相结合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以ARM微处理器(S3C6410)和嵌入式Linux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平台,详细介绍了系统软硬件设计架构,设计并完成定位与姿态测量特征数据提取算法,基于LCD触摸屏和Qt/Embedded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终端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并实现人机交互;另外,系统在完成控制显示等功能的同时能将所需数据实时存储至SD卡,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依据。系统联调与外场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定位与姿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获取效率较高,有效解决了地应力监测中的实时定姿定位,能够高速、实时、可靠地进行地应力低频电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监测 数据采集 高级精简指令系统集计算机 嵌入式LINUX QT/EMBEDDED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施工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杰 李海明 《钻探工程》 2022年第6期48-53,共6页
地应力监测孔作为地应力测量与监测的基础场所,钻探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应力测量试验的效果,扩孔的质量更是决定地应力监测仪器能否顺利安装以及后期监测仪器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施工为... 地应力监测孔作为地应力测量与监测的基础场所,钻探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应力测量试验的效果,扩孔的质量更是决定地应力监测仪器能否顺利安装以及后期监测仪器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地应力监测孔钻探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地应力监测孔的施工工艺,包括取心钻具组合、金刚石钻头选择、组装式扩孔钻头分级扩孔钻进等,对保证钻孔垂直度和同心度、降低钻孔孔径误差、保证岩心采取率,以及提高监测孔扩孔效率和质量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对今后地应力监测孔的钻探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监测 取心钻具 金刚石钻头 分级扩孔 组装式扩孔钻头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
下载PDF
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中应用的思考
5
作者 谭成轩 张鹏 +9 位作者 王继明 丰成君 戚帮申 王惠卿 李滨 陈群策 吴满路 孙炜锋 秦向辉 张重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9,共13页
强构造活动区,因其原位地应力集中突出、变化复杂、各向异性显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问题和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原位地应力测量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应用的经验和不足,然后研究了原位地应力实时监测在强构造活动... 强构造活动区,因其原位地应力集中突出、变化复杂、各向异性显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问题和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原位地应力测量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应用的经验和不足,然后研究了原位地应力实时监测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方法、技术及作用,最后给出了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强构造活动区深埋地下工程中应用建议。研究表明在强构造活动区,不能仅仅依据有限深孔地应力测量结果确定深埋地下工程总体地应力设计参数,而应开展三维地应力场综合研究,揭示其三维地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针对深埋地下工程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地应力设计参数,避免因地应力设计参数偏大或偏小造成工程建设浪费或工程病害;在强构造活动区,饼状岩芯密度与地应力测量大小成反比,在饼状岩芯发育深度范围之下未来会形成但仍未形成饼状岩芯的深度范围往往地应力最高、应力最为集中,深埋地下工程应避免该深度范围;原位地应力实时监测可以动态揭示某一构造部位地应力大小的相对变化趋势和演化过程,并可计算地应力实时监测期间不同时域地应力状态绝对值,当大地震或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发生后,不用开展新的地应力绝对测量,就可以快速评价区域地壳稳定性、深埋地下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等,为深埋地下工程损毁修复提供量化设计地应力参数及预防变形破坏应力应变预留阈值,评价断层活动危险性。研究成果可为强构造活动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安全运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构造活动区 饼状岩芯 原位地应力测量 压磁电感法地应力实时监测 应力应变预留阈值
下载PDF
青藏铁路无人值守地应力综合监测站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华 吴珍汉 马秀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96-104,共9页
介绍了安装在青藏铁路沿线一种新型的无人值守综合地应力监测站。该监测站采用无线GPRS通信技术,通过Internet连接到安装在北京的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应力监测局域网中心端服务器,实现数据交换和监测站的远程控制,该项技术克服了传统地应... 介绍了安装在青藏铁路沿线一种新型的无人值守综合地应力监测站。该监测站采用无线GPRS通信技术,通过Internet连接到安装在北京的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应力监测局域网中心端服务器,实现数据交换和监测站的远程控制,该项技术克服了传统地应力测量需要人工现场信息采集的弱点,使用数据终端来实现地应力监测的自动化。该监测站能够进行青藏铁路沿线的昆仑山、安多、羊八井深孔应力监测和昆仑山西大滩昆中断裂位移监测,可以对青藏铁路沿线地球物理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地质环境数据及地球动力学过程实现不间断的监测,为青藏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和地震预报、高原环境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增强了对青藏高原地质灾害、地震的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监测 地质灾害 青藏铁路 数据采集
下载PDF
监测采动岩层地应力变化预测矿井出水情况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武洋 王文祥 +2 位作者 智建水 徐通峰 王悍国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为有效预测矿井出水状况,防止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采用天然电磁波法矿山采动岩层地应力变化监测系统对梧桐庄矿182101采煤工作面全程采煤过程中的地应力变化进行监测,结合区域地应力的变化作出了7次出水情况预测意见,结果显示在做... 为有效预测矿井出水状况,防止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采用天然电磁波法矿山采动岩层地应力变化监测系统对梧桐庄矿182101采煤工作面全程采煤过程中的地应力变化进行监测,结合区域地应力的变化作出了7次出水情况预测意见,结果显示在做出预报后的1~4d时间内,出水量有明显的增加,持续很短时间后开始下降,并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该方法也可以对某些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提前作出预报,为煤矿制定合理有效的突水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安全开采 采动岩层地应力监测系统 矿井突水 天然电磁波
下载PDF
探索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及其在地震地质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谭成轩 张鹏 +4 位作者 丰成君 秦向辉 孙炜锋 陈群策 吴满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36-1452,共17页
为提高首都北京的地质安全,在探索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地质研究中应用思路方法的基础上,制定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总体规划,通过不同关键构造部位深孔地应力测量、实时监测以及测量监测结果的对比分... 为提高首都北京的地质安全,在探索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地质研究中应用思路方法的基础上,制定首都圈地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总体规划,通过不同关键构造部位深孔地应力测量、实时监测以及测量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首都圈地区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捕捉中强地震发生的地应力前兆异常。平谷地应力实时监测台站全程记录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及其前后地应力大小和地下水位相对变化,尤其是大地震发生的前兆应力变化,为地震地质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通过首都圈地区不同关键构造部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及2012年和2013年唐山及其周围地区地震发震背景的综合研究,发现唐山—滦县—昌黎一带,尤其是昌黎地区,现今构造活动异常,需要重点关注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 压磁电感法地应力实时监测 地震地质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应力测量监测与尼泊尔M_S8.1级强震远场响应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鹏 曲亚明 +5 位作者 郭长宝 丰成君 孟文 范玉璐 谭成轩 王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0-910,共11页
为查明川藏铁路林芝段现今地应力状态和附近主要断裂运动学和动力学活动特征,在西藏林芝北侧开展了300 m深度钻探工程和随深度系统水压致裂现今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压磁法地应力实时监测工作。原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1)三个主应力大小之间... 为查明川藏铁路林芝段现今地应力状态和附近主要断裂运动学和动力学活动特征,在西藏林芝北侧开展了300 m深度钻探工程和随深度系统水压致裂现今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压磁法地应力实时监测工作。原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1)三个主应力大小之间关系为SH>Sh≥SV,表明区域构造作用水平应力起主导作用,易于发生逆断活动;(2)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向,反映区域内北东—近南北向断裂带现今活动具有顺时针走滑的特征;(3)基于实测数据得到剪应力相对大小μ_m=0.11~0.23,反映了该区域应力积累较低,区域内断层活动的危险性较小。地应力实时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尼泊尔M_S8.1级强震在该地应力实时监测站点具有显著的远场效应:(1)尼泊尔地震前,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值分别增加了0.35 MPa和0.24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不变;(2)尼泊尔地震时同震应力变化表明,地震导致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值分别减小了0.05 MPa和0.04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不变;(3)尼泊尔地震4个月后,最大水平主应力减小了0.05 MPa,而最小主应力增加了0.01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不变。基于钻孔原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尼泊尔地震前、震时、震后该站点地应力变化情况,对于区域内断裂活动、地震危险性、地壳稳定性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实时监测 地震危险性 尼泊尔MS8.1级地震
下载PDF
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谭成轩 张鹏 +4 位作者 路士龙 朱建竹 丰成君 秦向辉 孟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866-876,共11页
当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级大地震发生时,中国科学家已不再像2008年汶川Ms8.0大地震发生时那样茫然和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在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龙门山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已超前初步认知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具... 当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级大地震发生时,中国科学家已不再像2008年汶川Ms8.0大地震发生时那样茫然和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在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龙门山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已超前初步认知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特别是原位地应力测量和实时监测已发现绝对地应力大小高值异常和相对地应力大小临震异常变化。论文简要介绍了地震预报国际主流观点与认识,梳理了地应力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和认识,探讨了2004Parkfield earthquake钻孔应变监测结果给予的启示,详细介绍了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应用的实践与探索。实践证明:地震预报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是地震预报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 地震预报 北京平谷地应力实时监测台站 四川宝兴地应力实时监测台站
下载PDF
北京昌平十三陵钻孔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在断层活动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丰成君 张鹏 +1 位作者 孙炜锋 谭成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本文尝试运用北京昌平十三陵钻孔98 m深度原地应力测量和实时监测数据,依据弹性力学应力张量叠加原理,计算得到不同时段地应力结果;根据断层滑动摩擦准则,探讨南口山前断裂活动性,对了解该区地震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原地应力测量与实... 本文尝试运用北京昌平十三陵钻孔98 m深度原地应力测量和实时监测数据,依据弹性力学应力张量叠加原理,计算得到不同时段地应力结果;根据断层滑动摩擦准则,探讨南口山前断裂活动性,对了解该区地震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原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计算结果表明:在2010年1月初和2013年3月31日,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分别为5.30 MPa和7.56 MPa,呈增加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也由NNW逐渐过渡到NE至近EW向。断层面上剪应力与正应力的比值结果显示:在2010年1月初和2013年3月底,平均比值分别为0.12和0.22,虽均没有达到断层面临界滑动摩擦系数0.6,但其显示出的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构造活动有增强的迹象,该现象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实时监测 摩擦滑动准则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SinoProbe-06项目介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群策 李宏 +3 位作者 廖椿庭 吴满路 崔效锋 杨树新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01期113-124,共12页
固体地壳的应力状态是地壳的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地壳表面和内部发生的各种构造现象及其伴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都与地壳应力的作用密切相关。地应力测量与监测不仅为深入认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机制,进而为强震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也... 固体地壳的应力状态是地壳的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地壳表面和内部发生的各种构造现象及其伴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都与地壳应力的作用密切相关。地应力测量与监测不仅为深入认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机制,进而为强震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也是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将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如深埋隧道、水电工程、深部能源开采、核废料处置场地的选址等深部地下工程的勘测设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是国家科技专项“深部探测技术试验研究”所属的第六项目。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专项的总体科学目标,开展系统的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及其实验对比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现场实际测试,对现有各种主要的地应力测试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行总体评价和研究,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和相关测试系统的创新性研发,从整体上提升现有主要地应力测试方法的技术水平;在北京地区建立深孔地应力综合观测试验站;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构建地应力监测网络,进而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球动力学野外试验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 地震预测 地球动力学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区域应力背景与防控研究
13
作者 孟静 张鹏 +4 位作者 王继明 丰成君 范玉璐 戚帮申 孙明乾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3-486,共14页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地下硐室围岩稳定与岩体所处区域地应力环境息息相关。分析区域深部地应力与地下硐室走向、形状等因素的关系,有助于提前规避硐室开挖风险。文章以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地应力测量与监测...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地下硐室围岩稳定与岩体所处区域地应力环境息息相关。分析区域深部地应力与地下硐室走向、形状等因素的关系,有助于提前规避硐室开挖风险。文章以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工作,初步揭示了山东西部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结合龙郓煤业矿区附近现今地应力场特征,探讨此次冲击地压事故产生的区域应力背景,并从地应力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测量深度范围内主应力大小总体上与深度成正比线性关系,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3.48~20.76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为0.0182 MPa/m;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3.44~14.95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为0.0130 MPa/m;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为北东43°~89°,平均方位为北东75°;地壳浅表层构造作用以水平构造作用为主,但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向垂直构造作用转变;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的诱发机制主要是垂向应力大于水平主应力,现今处于拉张应力环境,尤其是巷道走向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建议龙郓煤业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为60°~90°,同时巷道顶板可以采用拱形顶板,确保巷道岩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西部 冲击地压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 地应力场特征 岩体稳定性
下载PDF
油田地应力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14
作者 马妍 《国外测井技术》 2017年第4期55-59,2,共5页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应力的改变是导致油水井套损的主要原因。常规储层地应力测试监测技术如声波测试技术、井径变化,以及工程测试技术等,均很难对储层地应力的变化进行有效监测,这些方法测量精度有限,误差大,而且多是地应力发生明显...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应力的改变是导致油水井套损的主要原因。常规储层地应力测试监测技术如声波测试技术、井径变化,以及工程测试技术等,均很难对储层地应力的变化进行有效监测,这些方法测量精度有限,误差大,而且多是地应力发生明显改变以后,才能监测提取得到。通过地应力成因及套损与地应力关系分析,采用光纤地应力监测技术,将光纤传感器随套管一起下入井内,水泥完井后,封固于水泥环中,通过检测光线中光的变化,能够有效地对储层地应力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水泥光纤 地应力监测 套管损坏
下载PDF
雄安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及其对构造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范玉璐 谭成轩 +5 位作者 张鹏 孙明乾 戚帮申 丰成君 孟静 王惠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1-491,共11页
雄安新区是一项"千年大计"的国家战略,查明雄安新区及邻区现今地应力环境,评价其构造稳定的动力背景,对保障新区的规划、建设和未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综合考虑雄安新区及其外围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岩体条件等,在雄安... 雄安新区是一项"千年大计"的国家战略,查明雄安新区及邻区现今地应力环境,评价其构造稳定的动力背景,对保障新区的规划、建设和未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综合考虑雄安新区及其外围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岩体条件等,在雄安新区外围顺平县关键构造部位燕山期隐伏花岗岩中开展620m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和压磁电感法地应力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在测量深度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SH)大小为13.23~29.42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Sh)大小为9.28~19.73 MPa;三个主应力大小关系为SH>Sh>SV;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20°。引入应力积累系数(μm)、断层摩擦系数(μ),依据库伦断层滑动失稳摩擦准则和Byerlee定律对保定-石家庄、牛东和徐水-大城三条主要隐伏断裂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目前地应力条件下,雄安新区三条主要隐伏断裂不会滑动失稳、构造是稳定的,但地壳浅表层应力积累水平中等偏高,建议加强长期地应力实时监测,分析其稳定性的动态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实时监测 库伦断层滑动失稳摩擦准则 Byerlee定律 构造稳定性
下载PDF
自然资源部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6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野外站”)为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其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11年,野外站纳入原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管理(前身为综合地应力监测基地),2019年正式纳入自然资源部野... 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野外站”)为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其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11年,野外站纳入原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管理(前身为综合地应力监测基地),2019年正式纳入自然资源部野外站管理序列。截至2022年底,野外站拥有体应变仪、压容应变仪、压磁应力仪和钻孔组合式应力应变综合监测仪等仪器装备近200台套,建成首都圈、郯庐断裂带、滨海断裂带、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及北缘5个地应力区域网(139个地应力监测台站),初步具备全国重点地区地壳应力应变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平台 地质力学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应力监测 仪器装备 压磁应力 区域网
下载PDF
日本M_W9.0级大地震前后华北和东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作用调整过程与研究意义探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谭成轩 胡秋韵 +2 位作者 张鹏 丰成君 秦向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5-359,共15页
为了探讨日本MW9.0级大地震前后华北和东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作用调整过程与研究意义,对华北和东北地区进行原位现今地应力绝对测量与实时监测、GPS测量,结果表明:日本大地震在山东半岛、华北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所诱发同震位移引起的张... 为了探讨日本MW9.0级大地震前后华北和东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作用调整过程与研究意义,对华北和东北地区进行原位现今地应力绝对测量与实时监测、GPS测量,结果表明:日本大地震在山东半岛、华北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所诱发同震位移引起的张性效应调整周期分别约为6个月(即调整结束时间大约在2011年9月)、15个月(即调整结束时间大约在2012年6月)和26个月(即调整结束时间大约在2013年5月),张性效应调整周期与同震位移大小成正比。在这种调整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区域现今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构造应力场转换,并可能伴随重大地质事件(如地震等)的发生。2012年5月28日和29日、6月18日、8月26日及2013年1月11日在唐山及其周围地区分别发生的4.8级、3.2级、4.0级、3.3级和3.0级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区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构造应力场转换有关,而2013年10月31日以来在吉林省松原市发生的地震群应与东北地区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构造应力场转换有关,而非一个大地震前的小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现今地应力绝对测量与实时监测 GPS测量 张性效应调整周期 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构造应力场转换 松原震群
下载PDF
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十三陵地球观象台
18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十三陵观象台简介.北京十三陵地球观象台(简称“十三陵观象台”)是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基准站,由岩石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实验室、地应力测量理论与仪器研发创新中心、地应力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发标定质检中心、地表环境... 十三陵观象台简介.北京十三陵地球观象台(简称“十三陵观象台”)是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基准站,由岩石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实验室、地应力测量理论与仪器研发创新中心、地应力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发标定质检中心、地表环境观测试验场四部分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研究所 仪器研发 地应力监测 质检中心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基准站 地应力测量 地表环境
下载PDF
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09
19
作者 董树文 李廷栋 +9 位作者 陈宣华 魏文博 高锐 吕庆田 杨经绥 王学求 陈群策 石耀霖 黄大年 周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84-3901,共18页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开展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含78种元...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开展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四条超长深地震反射剖面,部署了罗布莎、金川、腾冲、南岭、庐枞和铜陵等大陆科学钻探实验,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地应力监测;在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同时,专项还开展了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的综合研究.专项全面实施以来,已经完成约60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我国深部探测的进度,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专项实现了技术组合创新、技术进步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我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地壳/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探测空间组合的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若干各具地质特色的探测试验基地.专项实验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重要成果,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获得重大突破,为全面开展地壳探测工程的组织实施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深部探测 地壳结构 深地震反射 大地电磁 科学钻探 地应力监测
下载PDF
深部探测揭示中国地壳结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背景 被引量:47
20
作者 董树文 李廷栋 +8 位作者 陈宣华 高锐 吕庆田 石耀霖 黄大年 杨经绥 王学求 魏文博 陈群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1-225,共25页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专项自2008年实施以来,完成了全国4°×4&...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专项自2008年实施以来,完成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单元大小为160km×160km,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多条超长深地震反射与折射剖面联合探测、宽频带地震与大地电磁剖面观测,其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约6 160km,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中国深部探测的进度,使中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在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矿集区三维'透明化'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揭示了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深部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专项部署了罗布莎、金川、南岭、庐枞和铜陵矿集区和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等12口大陆科学钻探实验与异常验证钻孔,在西藏罗布莎等地发现一系列深部地幔物质,在南岭于都-赣县和安徽庐枞矿集区发现深部厚大矿体、矿化异常和重要矿化线索。专项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的地应力监测网建设,有效提高了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水平,深化了地震与地质灾害链成因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专项开展的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综合研究,加深了对中国中生代以来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专项成功研制的中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超深科学钻探钻机,在深部探测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同时,成功研制了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移动平台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系统等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软硬件系统。专项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中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探测问题的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探测试验基地,为组织实施中国地壳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深部探测已经成为我国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深部探测 地壳结构 深部过程 深地震反射 大地电磁 科学钻探 地应力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