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DEM地形信息因子的量化关系模拟——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朱红春
刘海英
+1 位作者
汤国安
崔先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6-19,共4页
黄土高原地区各种地貌类型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地貌形态可以看成是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一个函数。基于1:10000DEM数据,在六个实验区内各随机选择两个完整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沟壑密度作为因变量,以整个流域的平均坡...
黄土高原地区各种地貌类型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地貌形态可以看成是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一个函数。基于1:10000DEM数据,在六个实验区内各随机选择两个完整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沟壑密度作为因变量,以整个流域的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海拔高差(即流域内的地面起伏度)为自变量进行量化模拟。实验证明沟壑密度与坡度、相对高差和坡长之间呈现一种很强的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综合模拟三个不同因子与沟壑密度之间的量化相关关系,对整体研究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机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DEM
地形信息因子
量化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EM的流域地形因子提取与量化关系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
被引量:
18
2
作者
朱红春
刘海英
+2 位作者
张继贤
李海涛
汤国安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其形态可以看成是表征其特征的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复杂函数。以黄土高原地区的6个典型地貌区作为试验区,基于1∶10000比例尺5m分辨率的高精度DEM数据,在实现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自动分...
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其形态可以看成是表征其特征的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复杂函数。以黄土高原地区的6个典型地貌区作为试验区,基于1∶10000比例尺5m分辨率的高精度DEM数据,在实现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自动分割的基础上,随机选取44个完整小流域,完成了区域内沟壑密度、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等基本地形信息因子的自动提取;同时,采用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证明沟壑密度与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量化模拟结果显示,沟壑密度(Y)可以表示为平均坡度(X1)、平均坡长(X2)和相对高差值(X3)的函数:Y=2.95228+0.127906X1-0.014X2-0.00273X3,模拟精度为94.5%。该方法对于整体研究黄土高原及其他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形信息因子
量化关系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EM地形信息因子的量化关系模拟——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朱红春
刘海英
汤国安
崔先国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理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6-19,共4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1AA1350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89)
文摘
黄土高原地区各种地貌类型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地貌形态可以看成是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一个函数。基于1:10000DEM数据,在六个实验区内各随机选择两个完整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沟壑密度作为因变量,以整个流域的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海拔高差(即流域内的地面起伏度)为自变量进行量化模拟。实验证明沟壑密度与坡度、相对高差和坡长之间呈现一种很强的多元线性相关关系,综合模拟三个不同因子与沟壑密度之间的量化相关关系,对整体研究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机理和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黄土高原
DEM
地形信息因子
量化模拟
Keywords
the Loess Plateau
DEM
topographic factors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分类号
P312.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EM的流域地形因子提取与量化关系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
被引量:
18
2
作者
朱红春
刘海英
张继贤
李海涛
汤国安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理学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1AA1350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89)
文摘
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其形态可以看成是表征其特征的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复杂函数。以黄土高原地区的6个典型地貌区作为试验区,基于1∶10000比例尺5m分辨率的高精度DEM数据,在实现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自动分割的基础上,随机选取44个完整小流域,完成了区域内沟壑密度、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等基本地形信息因子的自动提取;同时,采用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证明沟壑密度与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量化模拟结果显示,沟壑密度(Y)可以表示为平均坡度(X1)、平均坡长(X2)和相对高差值(X3)的函数:Y=2.95228+0.127906X1-0.014X2-0.00273X3,模拟精度为94.5%。该方法对于整体研究黄土高原及其他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DEM
地形信息因子
量化关系
黄土高原
Keywords
DEM
topographic factors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the loess hill area
分类号
P231.5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DEM地形信息因子的量化关系模拟——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
朱红春
刘海英
汤国安
崔先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DEM的流域地形因子提取与量化关系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
朱红春
刘海英
张继贤
李海涛
汤国安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