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形特征分异的土地利用分布研究--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石运杰 蔡葵 +4 位作者 吴文春 徐娅楠 李珂羽 拉巴次仁 拱子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00,共7页
为了协调地形特征显著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活动,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DEM和Landsat OLI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在高程、坡度和地形位级上的分布指数,并构建土地利用垂直带谱,进而分析了研究区2017年基于地形特征分异... 为了协调地形特征显著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活动,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DEM和Landsat OLI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在高程、坡度和地形位级上的分布指数,并构建土地利用垂直带谱,进而分析了研究区2017年基于地形特征分异的土地利用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各高程级上地类表现出垂直分布规律,由低到高各主导地类表现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水域、裸地-草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冰川及永久积雪;各坡度级上地类分布较为复杂,随坡度级升高,分布着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耕地、草地、裸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建设用地-草地、林地、裸地、冰川及永久积雪-草地、林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各地形位级的地类分布呈现出层级性,随地形位级增加,主导地类基本分布规律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裸地-林地、草地、冰川及永久积雪-林地、冰川及永久积雪。研究区土地利用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大,不同地形级别上的土地利用以自然地类为主导,分布格局相对稳定,但高原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特征分异 地形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闽北山区竹林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地形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官凤英 范少辉 肖复明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3-628,共6页
地形是影响植被分布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摸清竹资源的地形分异特征,对制定区域的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顺昌县为例,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遥感数据成图与地形因子叠加分析,对竹林分布及动... 地形是影响植被分布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摸清竹资源的地形分异特征,对制定区域的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顺昌县为例,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遥感数据成图与地形因子叠加分析,对竹林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竹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m以下,400~800m区域竹林面积最大,在海拔800m以下随着海拔的升高,竹林面积逐渐增大,在海拔800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竹林面积逐渐减少;②竹林集中分布在坡度6~25°区域,并且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和半阴坡;③从1988~2007年间顺昌县竹林面积呈快速增长态势,净增加面积为1 6811.48hm2;增加、减少和未变3种变化类型中,增加和未变的竹林面积随地形的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减少的竹林面积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减少,随着坡度的变化先升高后减少,并且在各个坡向上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反映了自然与人为驱动力对顺昌县竹林面积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为该县竹林利用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地形特征
原文传递
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炳香 沈明潭 +2 位作者 郄光发 戚瞾 贺晨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WFV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2014、2016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差值指数、马尔科夫模型、植被覆盖动态度和地形分布指数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性。【结果】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性,表现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与整个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紧密相关,山区植被覆盖度高,平原区或山谷等人类活动区植被覆盖度相对偏低。2)研究区植被整体以中、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3个时期3种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81.59%、90.00%和86.88%,均大于80%,植被覆盖处于较好水平,生长状况良好。3)海拔梯度上,2014—2016年改善型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8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1800 m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和2000 m以上区域有分布优势;2016—2020年改善型和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表现出极强分布优势;2014—2020年明显改善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2000 m以上区域分布优势较弱,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700 m以下区域表现出强优势分布,在海拔1700 m以上区域则无分布优势。4)2014—2016年和2016—2020年植被覆盖退化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8°的平缓区域,8°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其他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在坡度上趋于稳定。5)坡向上,2014—2016年改善型植被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在阴坡有分布优势,2016—2020年轻微改善型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明显退化型和轻微退化型在阴坡有分布优势;2014—2016年改善型在阳坡和半阳坡有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阴坡和半阴坡有分布优势。【结论】1)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在时间上表现为2014、2016和2020年不同等级间的植被覆盖度结构平稳,局部植被覆盖度出现降低现象,总体趋势为植被覆盖度增加。2)植被覆盖度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不同等级上呈规律性分布,植被覆盖变化类型与地形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明显减少型区域聚集在坡度小于8°、海拔1533~1700 m区域,在坡向上没有明显表现出分异性,主要为土地利用方式转换所致;植被覆盖明显改善型聚集在阳坡和半阳坡地区,说明人工造林效果比较明显。3)森林防火重点区域为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模型 地形特征 遥感 崇礼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