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栅格表达方式引起的DEM地形表达误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雷 龙永清 杨勤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9-806,共8页
通过对规则格网DEM对地面表达方式的分析,指出基于面栅格理解的DEM的表达方式会产生DEM对实际地形的表达误差,该误差与格网尺寸密切相关。在一个DEM格网内,地形表达误差分为正负两个部分,在上坡方向,误差为负值,下坡方向则为正值;格网... 通过对规则格网DEM对地面表达方式的分析,指出基于面栅格理解的DEM的表达方式会产生DEM对实际地形的表达误差,该误差与格网尺寸密切相关。在一个DEM格网内,地形表达误差分为正负两个部分,在上坡方向,误差为负值,下坡方向则为正值;格网尺寸越大,误差的其空间分布越复杂;在地面坡度较大时,距离格网中心点越远,误差越大。通过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得到的黄土高原区陕西省绥德县多种格网尺寸DEM数据系列的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在格网内部的误差分布随格网尺寸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误差的绝对值较大,且空间分布越加复杂。根据对该误差的统计特征及中误差与DEM格网尺寸关系分析,可利用格网尺寸估计误差的统计特征及中误差。随着格网尺寸增大,中误差和误差最大值都在增大,均值基本不变;且无论基准DEM格网尺寸大小,在增大格网尺寸的情况下,均有此规律。在实际DEM生产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上述地形表达误差与我国测绘标准中定义的中误差的区别,避免在DEM的实际应用中出现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格网尺寸 地形表达误差
下载PDF
机载LiDAR测量复杂地形中滤波算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豆 李朋飞 +3 位作者 穆兴民 姚顽强 汤伏全 李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78,共8页
为了探究适合地形复杂区域机载LiADR点云数据的滤波算法,为微地形变化、地表过程的监测提供有效手段,以黄土高原沟壑区董庄沟流域为研究区,使用MCC,ETEW,ATIN,PM,SBF这5种滤波算法对流域内12个样本区域无人机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以... 为了探究适合地形复杂区域机载LiADR点云数据的滤波算法,为微地形变化、地表过程的监测提供有效手段,以黄土高原沟壑区董庄沟流域为研究区,使用MCC,ETEW,ATIN,PM,SBF这5种滤波算法对流域内12个样本区域无人机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以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推荐的方法评价滤波结果的精度,分析了坡度、植被、点云密度对滤波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CC和PM的Ⅰ类(地面点云错分比例)误差通常最低,ETEW和SBF最高,ATIN居中,各算法的Ⅱ类误差(非地面点云错分比例)和总误差(总体点云错分比例)大小顺序与Ⅰ类误差大致相反,PM在陡峭区域的点云滤波效果最优。坡度和植被覆盖度显著影响各算法的Ⅰ类误差。MCC和PM的Ⅰ类误差随坡度上升和植被覆盖度下降的速率最小,ETEW最大,SBF和ATIN居中。随着点云密度增加,MCC,PM,ATIN的Ⅰ类误差无明显变化,Ⅱ类误差和总误差缓慢下降,SBF和ETEW的Ⅰ类误差增加,Ⅱ类误差和总误差下降。总之,PM滤波算法最适用于地形复杂区域的滤波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滤波算法 地形表达 地形变化监测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一种基于谷地填充的DEM综合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精忠 艾廷华 王洪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2-275,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次要谷地特征识别与填充的结构化DEM综合方法,该方法将地理层次的综合决策与几何层次综合操作整合到一起,以水文重要性作为谷地取舍的依据,对被舍弃的次要谷地填充其覆盖区域使局部地形变得平滑,从而实现DEM综合。该方法的... 提出一种基于次要谷地特征识别与填充的结构化DEM综合方法,该方法将地理层次的综合决策与几何层次综合操作整合到一起,以水文重要性作为谷地取舍的依据,对被舍弃的次要谷地填充其覆盖区域使局部地形变得平滑,从而实现DEM综合。该方法的原理基于如下考虑:地貌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内力地质构造形成主要形态,外力侵蚀作用形成次要形态。旨在获得地貌主体特征简化表达的DEM综合可看做是一个弃除外力作用、还原内力作用的过程。通过实验及与其他基于图像处理算法(如重采样、低通滤波)的比较,发现本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地形特征的主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图综合 地形表达 多尺度表达
下载PDF
数字水深模型建模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彭认灿 董箭 +2 位作者 贾帅东 唐露露 王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75-1587,共13页
水深是反映海底地形起伏形态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海洋并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数字水深模型是用离散水深数据实现对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的一种数字化表达。数字水深模型建模技术与所构建模型的质量、特点及应用领域密切相关,直... 水深是反映海底地形起伏形态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海洋并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数字水深模型是用离散水深数据实现对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的一种数字化表达。数字水深模型建模技术与所构建模型的质量、特点及应用领域密切相关,直接决定了海底地形表达的真实可靠性和精度,并将对舰船航行的安全性及其他相关应用产生重要影响,一直是海道测量和海图制图人员科学研究与海洋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生产实践关注的核心内容。本文在总结数字水深模型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数字水深模型建模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数字水深模型在航海和非航海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并对数字水深模型建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表达 数字水深模型 建模技术 航海应用 非航海应用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露天矿区多源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比分析
5
作者 苏晓茹 唐伟 +1 位作者 戴华阳 阎跃观 《北京测绘》 2021年第1期11-15,共5页
针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不同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的问题,选取德国某露天矿为实验区,以高精度DEM数据TanDEM-X为参照,对比了SRTM、AW3D30、ASTER GDEM与TanDEM-X数据的高程精度,分析了DEM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1)露天矿区的开... 针对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不同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的问题,选取德国某露天矿为实验区,以高精度DEM数据TanDEM-X为参照,对比了SRTM、AW3D30、ASTER GDEM与TanDEM-X数据的高程精度,分析了DEM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1)露天矿区的开采和复垦活动明显地体现在了不同时期获取的DEM高程变化中;(2)在非采矿区,不同DEM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anDEM-X数据与其他数据的高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4 m、5.88 m、2.99 m;(3)DEM空间分辨率越高提取得到坡度最值越大,地形描述准确性越高。研究结果为露天矿区DEM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高程差异 坡度差异 地形表达差异 露天矿区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a Terrain-Following Sigma Coordinate 被引量:1
6
作者 LI Yi-Yuan WANG Bin WANG Dong-Ha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3期157-161,共5页
This study quantifi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terrain-following, G-coordinate through mathematical analyses of its covariant and contravariant basis vectors as well as the vertical coordinate of σ. A 3-D schema... This study quantifi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terrain-following, G-coordinate through mathematical analyses of its covariant and contravariant basis vectors as well as the vertical coordinate of σ. A 3-D schematic of the σ-coordinate in a curvilinear coordinate system is provided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s vectors were broken down into their "local vector charac- 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act expressions of the covariant; in addition, the con- travariant basis vectors of the G-coordinate used to eluci- date their detailed characteristics were properly solved. Through rewrit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vertical coordi- nate of G, a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all the cr-coor- dinate surfaces was found, thereby quantifying the so- called terrain-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nd lack of flexi- bility to adjust the slope variation of G-coordinate sur- faces for the classic definition of G. Finally, an analysis on the range value of the vertical coordinate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neral value range of G could be obtained by eliminating the G-coordinate surfaces below the Earth's surface. All thes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s of the charac- teristics of G-coordinate were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 ing the G-coordinate or creating a new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sigma coordinate 3-D schematic basis vectors non-orthogonal
下载PDF
DEM建模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分类与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陶宇 王春 +3 位作者 徐燕 张光祖 宋素素 杨维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89-1596,共8页
城市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之一。城市道路DEM建模是城市DEM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路分类是城市道路DEM建模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于现有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在城市道路形态表达上... 城市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之一。城市道路DEM建模是城市DEM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路分类是城市道路DEM建模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于现有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在城市道路形态表达上有一定程度的失真,无法准确反映道路平面形态特征,导致其难以满足未来的地表过程模拟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DEM建模视角出发,通过解析城市道路的构成,分析城市道路形态特征,针对现有的道路分类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顾及道路形态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道路的DEM表达方式,同时选取南京市局部区域为实验区,以DLG数据为数据源,对本文提出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与表达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构建的道路DEM所表达的道路形态更符合实际实验区的道路形态,未出现局部路面不正常的突变情况且城市道路要素框架结构明显,所表达的城市道路地形更为精细,可以为雨洪模拟和水文分析等提供重要基础。因此,本文的道路分类方法能够清晰有效地辅助城市道路DEM建模,为高精度城市道路DEM的构建提供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城市 道路 分类 数字线划地图 地形表达 地形建模 数字地形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县域地面坡谱分级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彭秋志 朱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99-1808,共10页
针对平均坡度指标难以稳健描述地面坡谱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率累加分位归并的坡谱分级方法。作为验证,运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将全国县域分为5个坡级,借助200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坡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结果发现:(1)所提... 针对平均坡度指标难以稳健描述地面坡谱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率累加分位归并的坡谱分级方法。作为验证,运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将全国县域分为5个坡级,借助200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坡级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结果发现:(1)所提出的分级方法包含频率累加曲线的构建、基于分位数的参考曲线生成、基于相似度的类型归并3个关键步骤,由此得到的全国县域坡级划分方案具备稳健坡度梯度性、宏观空间连片性以及清晰地学含义。(2)全国县域人口数量总体保持随坡级升高而波动式缩小的特征,且二者间呈现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线性拟合R2从2000年的0.761上升到了2020年的0.845,20年间人口总数变化量与坡级的线性拟合R2达0.963;人口密度的极端值对其自身的坡级分布有较大影响,当剔除人口密度小于20人/km^(2)和大于2000人/km^(2)的区域后,两个分析年份全国县域人口密度均稳健保持着随坡级升高而线性减小(R2>0.985)。本文为稳健表达如坡度等环境梯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分级方法,并深化了对中国县域人口分布与坡度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地形表达 地面坡谱 坡度梯度 县域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