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礼俗互动中的地方传统塑造——以青岛即墨小龙山龙牌及相关仪式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光亭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3,共12页
一个地方的信仰符号、仪式得以形成,继而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被塑造为地方传统,这一过程离不开礼俗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地方传统的塑造,既是国家官绅与民间社会上下贯通认同的产物,也形成于民间社会(地方之间、组织之间)内外的礼俗交往...
一个地方的信仰符号、仪式得以形成,继而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被塑造为地方传统,这一过程离不开礼俗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地方传统的塑造,既是国家官绅与民间社会上下贯通认同的产物,也形成于民间社会(地方之间、组织之间)内外的礼俗交往,在这背后又隐含着习得而成的历时延展。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小龙山地区的民俗文物龙牌,最初仅是刻有血腥偈语的铜牌,经过300多年的演变,化身为秃尾巴老李留下的龙牌。龙牌及相关仪式作为地方传统被塑造,得因于农耕文明对国泰民安的同气相求,以及贯通融汇着中国社会上下、内外关系的礼俗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牌
符号
地方传统塑造
礼俗互动
秃尾巴老李传说
原文传递
题名
礼俗互动中的地方传统塑造——以青岛即墨小龙山龙牌及相关仪式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光亭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3,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世纪初中国乡村的时间与生活世界”(18FMZ006)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一个地方的信仰符号、仪式得以形成,继而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被塑造为地方传统,这一过程离不开礼俗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地方传统的塑造,既是国家官绅与民间社会上下贯通认同的产物,也形成于民间社会(地方之间、组织之间)内外的礼俗交往,在这背后又隐含着习得而成的历时延展。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小龙山地区的民俗文物龙牌,最初仅是刻有血腥偈语的铜牌,经过300多年的演变,化身为秃尾巴老李留下的龙牌。龙牌及相关仪式作为地方传统被塑造,得因于农耕文明对国泰民安的同气相求,以及贯通融汇着中国社会上下、内外关系的礼俗互动机制。
关键词
龙牌
符号
地方传统塑造
礼俗互动
秃尾巴老李传说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礼俗互动中的地方传统塑造——以青岛即墨小龙山龙牌及相关仪式为例
马光亭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