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地方八景的起源、发展和旅游文化开发 被引量:35
1
作者 何林福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4年第2期56-60,共5页
通过对中国地方八景的历史文献考察,论述“八景现象”源于湖南的潇湘八景和演变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性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旅游文化价值。并呼吁要重视研究八景现象、八景文化,认真做好重定“八景”和恢复具有重大价值的八景的工作,... 通过对中国地方八景的历史文献考察,论述“八景现象”源于湖南的潇湘八景和演变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性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旅游文化价值。并呼吁要重视研究八景现象、八景文化,认真做好重定“八景”和恢复具有重大价值的八景的工作,促进旅游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八景 旅游资源 旅游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与声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陇鹏 黄奕博 《古建园林技术》 2019年第2期21-24,共4页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八景 声境
下载PDF
地方志“八景”与江苏大运河生态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德楠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7-11,共5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江苏运河沿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地方志“八景”资料丰富,涉及山岳河流、天文气象、动物植物等景观信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为大运河生态建设提供历史支撑。今...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江苏运河沿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地方志“八景”资料丰富,涉及山岳河流、天文气象、动物植物等景观信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为大运河生态建设提供历史支撑。今后应将其纳入所处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加以认识,统筹推进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讲好大运河文化带的绿色故事:一是利用“八景”文化的丰富内涵为运河景观建设提供支撑;二是利用“八景”生态资源打造地标景观;三是利用“八景”生态资源搞好水环境整治;四是通过运河“新八景”评选加强运河文化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文化 生态建设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大象山揽胜
4
作者 牛勃 《丝绸之路》 1994年第2期32-33,共2页
大象山揽胜牛勃远眺如巨龙昂首,近看似彩旗临风。冈峦起伏、巍峨雄峻的甘谷大象山,如一道彩色的屏风,以其磅礴的气势耸立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大象山以大佛名山。北宋地理总志《太平裹宇记》载:"石崖上有大像一躯,长九丈,自山... 大象山揽胜牛勃远眺如巨龙昂首,近看似彩旗临风。冈峦起伏、巍峨雄峻的甘谷大象山,如一道彩色的屏风,以其磅礴的气势耸立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大象山以大佛名山。北宋地理总志《太平裹宇记》载:"石崖上有大像一躯,长九丈,自山顶至山下一千二百三十丈,有阁道可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 地方八景 文物保护 丝绸之路 民族特色 佛像 北魏早期 地理总志 雕塑风格 艺术造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