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地区驻军地方性传染病棘球蚴病的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志刚 刘建锋 《人民军医》 2015年第11期1352-1354,共3页
棘球蚴病主要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本文就宁夏地区棘球蚴病的流行情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就驻宁部队棘球蚴病防治和防控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地方性传染病 防治
原文传递
从传染病学教学的实践看改革必要性
2
作者 叶晓光 李贵华 +1 位作者 黄凤照 王树兰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6期29-31,28,共4页
关键词 传染病学教学 传染病学》 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 病毒肝炎 学习兴趣 地方性传染病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下载PDF
布鲁菌病性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邵祥稳 王启荣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2271-2273,共3页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较常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在我国同时又是一种地方性传染病,在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感染、发病,偶尔也造成流行。但是能够引起脑膜炎的病例并不多见,临床报道罕见。近年来我们收治了大量的布...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较常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在我国同时又是一种地方性传染病,在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感染、发病,偶尔也造成流行。但是能够引起脑膜炎的病例并不多见,临床报道罕见。近年来我们收治了大量的布鲁菌病患者,不乏引起脑膜炎的病情危重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感染疾病科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3~67岁,平均(45±12)岁。从事牧羊劳作者6例,从事牛羊屠宰者4例,从事牛羊肉冷冻加工1例,从事牛羊奶收购运送工作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脑膜炎 临床分析 地方性传染病 杆菌感染 危重患者 牛羊肉
下载PDF
输入性黑热病5病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钟莉 杨可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5期183-183,共1页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四川省黑热病流行于川西的汶川、南坪、茂县、理县、北川和黑水等6县(市),20世纪50年代通过杀灭家犬等措施,黑热病一度得到控制。
关键词 黑热病 病例报告 输入 地方性传染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内脏利什曼病 四川省
下载PDF
牛立克次氏体性结膜-角膜炎防治
5
作者 李有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7年第24期7-7,共1页
牛立克次氏体结膜-角膜炎是地方性传染病,2周龄到一岁的犊牛最易感,成牛少见。俄采尔瓦涅夫为减少治疗程序和提高疗效研制出以下新疗法。即用含有四环素(土霉素)和盐酸普鲁卡因的医眼膜治疗。每片医眼膜含抗生素0.005g±10%,盐酸... 牛立克次氏体结膜-角膜炎是地方性传染病,2周龄到一岁的犊牛最易感,成牛少见。俄采尔瓦涅夫为减少治疗程序和提高疗效研制出以下新疗法。即用含有四环素(土霉素)和盐酸普鲁卡因的医眼膜治疗。每片医眼膜含抗生素0.005g±10%,盐酸普鲁卡因0.005g±15%。该膜呈椭圆形,褐色,大小为9×5mm,平均重为0.25g±10%,具有长效作用,剂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角膜炎 眼结膜 眼膜 盐酸普鲁卡因 地方性传染病 治疗程序 长效作用 新疗法 平均重
下载PDF
儿童黑热病的诊治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徐俊梅 邹洋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氏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血浆球蛋白增加等[1]. 该病潜伏期较长,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及漏诊,需要慎重诊...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氏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血浆球蛋白增加等[1]. 该病潜伏期较长,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及漏诊,需要慎重诊断和拟定合理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行葡萄糖酸锑钠试验性治疗.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黑热病患儿的诊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诊治 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 地方性传染病 儿童 葡萄糖酸锑钠 临床表现 不规则发热
下载PDF
沈阳市2003年人间布病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殷洪博 陈新秋 +2 位作者 刘连杰 刘丽杰 张丽梅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年第6期540-541,共2页
关键词 疫情分析 防制对策 沈阳市 地方性传染病 局部爆发 流行特征 布鲁氏菌病 回升 控制标准 幅度
下载PDF
黑热病1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司红莉 马俊杰 陈梅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683-683,共1页
关键词 黑热病 误诊 误诊分析 地方性传染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不规则发热 白细胞减少 蛋白增高 进行 临床
下载PDF
一例黑热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军 陆素贞 +4 位作者 刘茂发 陈淑华 刘明珪 王国平 刘红志 《江西医学检验》 CAS 2005年第6期623-623,610,共2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报道 鉴别诊断 黑热病 地方性传染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组织细胞病 再生障碍贫血 内脏利什曼病
下载PDF
一例黑热病误诊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伟 王明斋 汪家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8年第5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黑热病 地方性传染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误诊 典型症状 粒细胞缺乏症 葡萄糖酸锑钠 长期发热
下载PDF
旅游者非洲立克次体病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书章 Robert Shot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0-451,共2页
关键词 旅游者 非洲立克次体病 南非蜱咬热 地方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丽红 董红星 +5 位作者 徐蕾 杨林青 吴珍珍 张伟 伍伟 何结宝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血吸虫病是血防区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的地方性传染病。疫区学校的血防健康教育.应是学校系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将血防教育课纳入教学日程。普及血防知识.对学生及其家庭配合和参与查治病。对持久... 血吸虫病是血防区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的地方性传染病。疫区学校的血防健康教育.应是学校系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将血防教育课纳入教学日程。普及血防知识.对学生及其家庭配合和参与查治病。对持久控制当地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小学生接触疫水方式和感染发病特点.安徽省教育厅、卫生厅发文对中小学采取血防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但各地采取的方式、执行的力度以及取得的效果存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防健康教育 血吸虫病 中学生 干预效果 调查 地方性传染病 疫区学校 中小学生
下载PDF
1例儿童黑热病的护理与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静 迟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1期158-158,F0003,共2页
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通过媒介白蛉叮咬传染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经我国开展防治工作以来现已基本消灭,仅个别地区(四川川北、新疆)有少数发生。杜氏利什曼原虫病属人兽共患疾病,临床上... 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通过媒介白蛉叮咬传染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经我国开展防治工作以来现已基本消灭,仅个别地区(四川川北、新疆)有少数发生。杜氏利什曼原虫病属人兽共患疾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脏肿大、消瘦、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地方性传染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病 护理 儿童 内脏利什曼病 人兽共患疾病 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类鼻疽13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林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1666-1666,共1页
关键词 误诊分析 类鼻疽 海南省人民医院 地方性传染病 伯克霍尔德菌 澳大利亚 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 东南亚
下载PDF
控制玉溪市少数民族地区疟疾发病对策初探
15
作者 邢兰燕 范波 《医学动物防制》 2003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疟疾是长期危害玉溪市少数民族身体健康、影响当地人民脱贫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玉溪市五十年抗疟成就及疟疾流行与防治现状,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玉溪市 少数民族地区 疟疾 疾病控制 地方性传染病
下载PDF
对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
16
作者 李会灵 《现代护理》 2004年第3期291-291,共1页
关键词 黑热病 护理措施 内脏利什曼病 地方性传染病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内脏型黑热病1例
17
作者 夏红 周智 +3 位作者 张全海 黄英 张大志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2-272,287,共2页
关键词 内脏型黑热病 利什曼原虫 地方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1例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锦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9期157-158,共2页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人,即...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人,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生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利什曼原虫检出是确诊依据,血清免疫学循环抗原或抗体检出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地方性传染病 护理 血清免疫学 病原虫 诊断价值 抗体检出
下载PDF
2例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骨髓象分析
19
作者 陈亘志 彭贤贵 +1 位作者 王平 刘国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98-898,921,922,共3页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是由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曾在中国多个省份广泛传播,现在虽基本消灭黑热病,但在新疆、四川、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仍有新的散发病例出现。
关键词 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 骨髓象分析 地方性传染病 自身免疫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 脾功能亢进 缺铁贫血 黑热病
下载PDF
黑热病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卫英 陈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98-798,共1页
关键词 黑热病 临床分析 地方性传染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内脏利什曼病 全血细胞减少 不规则发热 病原学检查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