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学佺行旅诗的地方情结与空间认同
1
作者 丁炜 黄文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晚明闽诗派代表人物曹学佺,早年北上赴试,曾任京官,后因仕宦,频繁往来吴越、巴蜀、两广等地,足迹遍及两京十一省,传世诗文别集《石仓全集》是其好游多旅人生经历的生动体现。“地方”不仅为曹学佺诗歌创作提供审美观照对象,也成为其行... 晚明闽诗派代表人物曹学佺,早年北上赴试,曾任京官,后因仕宦,频繁往来吴越、巴蜀、两广等地,足迹遍及两京十一省,传世诗文别集《石仓全集》是其好游多旅人生经历的生动体现。“地方”不仅为曹学佺诗歌创作提供审美观照对象,也成为其行旅途中的情感载体,透显出对故土深沉的眷恋、对帝都的担忧和憧憬以及对江南诗性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眷恋与向往也逐渐积淀为曹学佺的特殊“地方情结”,从而产生深刻的地方情感与空间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学佺《 石仓全集》 地方情结 空间认同
下载PDF
地方感与生态身份认同——梭罗生态观新读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姗姗 宗秀蔡 《鄱阳湖学刊》 2012年第2期85-92,共8页
地方感的缺失与生态身份的迷失是当今生态批评关注的中心。作为美国生态哲学的开拓者,梭罗对故乡康科德有深切的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并由此表达了人类地缘亲和性思想,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整体观。梭罗关注人在自然中的角色,把... 地方感的缺失与生态身份的迷失是当今生态批评关注的中心。作为美国生态哲学的开拓者,梭罗对故乡康科德有深切的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并由此表达了人类地缘亲和性思想,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整体观。梭罗关注人在自然中的角色,把传统意义上人作为自然统治者的角色重新定义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平等的生态角色,进而诠释了人类与自然万物平等共融的生态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情结 生态身份 和谐共生
下载PDF
萨勒斯山中的野玫瑰——《乐观者的女儿》中陪衬人物菲伊的形象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立颖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7-89,共3页
20世纪的美国南方文学经历了从"南方文艺复兴"的辉煌到后现代文学对"南方神话"的颠覆。第二代作家尤多拉·威尔蒂的著名小说《乐观者的女儿》中的陪衬人物菲伊就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中期南方社会在经济一体化、... 20世纪的美国南方文学经历了从"南方文艺复兴"的辉煌到后现代文学对"南方神话"的颠覆。第二代作家尤多拉·威尔蒂的著名小说《乐观者的女儿》中的陪衬人物菲伊就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中期南方社会在经济一体化、工业文明与消费文化长驱直入的情况下,女权主义思想与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发生的深刻变化,即历史意识的解体、地方情结的消散、女性意识的觉醒。通过菲伊这一形象,威尔蒂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的变迁。作为陪衬人物,菲伊与女主人公之间的对比与冲突,则生动体现了作者本人面对传统逐渐消亡、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矛盾心情及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观者的女儿 历史意识 地方情结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追迹华夏之初——古史书写中的想象与真实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怀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8,6,共20页
由司马迁所开启的两种治史传统的矛盾结合,即对历史真相的客观探求精神与对历史叙事的主观建构意识,仍然支配着20世纪以来人们对最初中国的解读。对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由点到面不断展开,以及对上古文献的梳理和真伪辨别,推动... 由司马迁所开启的两种治史传统的矛盾结合,即对历史真相的客观探求精神与对历史叙事的主观建构意识,仍然支配着20世纪以来人们对最初中国的解读。对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由点到面不断展开,以及对上古文献的梳理和真伪辨别,推动了早期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进步。与此同时,非学术的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其中既有不同时代的政治氛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有不同学派之间为主导学术空间、建立话语霸权所展开的争夺,还有人们出于地方情结而对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所产生的移情效应。近百年来的总趋势是,随着学科演进和技术发达,人们的古史认知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但在各种非学术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主观想象也始终如影随形,对学术进步起到刺激和干扰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学术门派 话语霸权 地方情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