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日常摄影活动中的地方意义重塑——以广州青年群体为例 |
黄洁滢
田紫灵
刘晨
|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跨国宗族网络与侨乡地方意义的建构研究--以前美村为例 |
王敏
江荣灏
朱竑
|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3
|
隐蔽的龙王:大理蝴蝶泉的地方意义与景观叠写 |
李菲菲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9
|
|
4
|
吴侬软语下的诗意空间:游客想象地理对地方意义的建构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例 |
吴江
钟屹
仲锡徽
周晓敏
|
《文化产业研究》
|
2023 |
0 |
|
5
|
宋人“中京诗”地理景观意象及地方意义研究 |
秦兆祥
|
《历史学研究》
|
2021 |
0 |
|
6
|
旅游发展背景下侨乡地方意义的叠写与地方认同--以泉州市晋江梧林侨乡为例 |
杨勇
邹永广
孙琦
|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7
|
工业用地转型下地理想象与地方意义构建——广州广钢新城案例 |
张隆龙
劳颖宜
程国宇
王敏
|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8
|
地方意义与游客福祉关系研究——以河北碣石山乡村旅游为例 |
赵宗茜
周雯佳
李光子
蔡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9
|
民族旅游村寨流动空间的地方意义构建及其机理研究——以贵州西江苗寨芦笙场为例 |
王佳佳
吴沛丽
殷红梅
杨洋
吴登涛
令狐雪雪
|
《农业与技术》
|
2023 |
0 |
|
10
|
民族旅游社区空间的竞争性——基于地方意义的视角 |
高艳
赵振斌
|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1
|
空间移动下的想象与认同——论张系国小说中“地方”意义的形塑与转折 |
刘秀美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流动与想象:西藏地方意义的多元互构研究 |
张兴泰
陈志钢
张骁鸣
金红燕
|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3
|
开平碉楼与村落地方意义的游客阐释 |
蒋婷
张朝枝
|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4
|
旅游者视角下工业遗址旅游目的地地方意义构成维度研究 |
王玥
汪秋菊
|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
2023 |
2
|
|
15
|
想象与流动:“第三空间”的旅游体验与地方意义建构——以凤凰古城短居旅游者为例 |
刘沛林
刘瑞瑞
邓运员
李境阳
周文龙
|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6
|
西安曲江新区移民群体的地方意义建构与检验 |
胡宪洋
白凯
花菲菲
王利尖
|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17
|
拉萨藏漂的自我表达与地方意义解读 |
白凯
王博林
|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8
|
制造许愿地:青年群体“上岸地铁站”打卡实践与意义书写 |
陈雪薇
竺煜逸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9
|
旅游视角下“地方意义”国内外文献的回顾 |
吴倩
杨焕焕
|
《旅游纵览》
|
2021 |
2
|
|
20
|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中的地方书写 |
张琪
曾博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