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与行为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芳 薛涛 +1 位作者 王婷 吴必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25,共12页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感官营销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地方依恋和行为意愿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抗...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感官营销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地方依恋和行为意愿的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对其行为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③潜在旅游者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在抗疫音乐视频中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与潜在旅游者行为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探讨了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与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旅游者决策的理论内容,丰富了音乐视频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音乐视频 地方意象 地方依恋 行为意愿
下载PDF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居民地方意象对其节庆旅游支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袁箐 陈楠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但目的地居民的地方意象却缺乏系统研究,节庆研究范畴也亟待旅游理论的涉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开封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该地举办的各类节庆为研究内容,构建居民地方意象、节庆影响感知与节... 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但目的地居民的地方意象却缺乏系统研究,节庆研究范畴也亟待旅游理论的涉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开封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该地举办的各类节庆为研究内容,构建居民地方意象、节庆影响感知与节庆支持度间关系模型,使用AMOS和SPSSPROCESS分别验证结构模型与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维度:认知意象、情感意象、整体意象同样适用于居民地方意象的建构;居民的情感意象与整体意象均对节庆支持度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而认知意象则对节庆支持度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居民的节庆影响感知分别在其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节庆支持度间存在中介效应,而在整体意象与节庆支持度间不存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换理论 居民 地方意象 节庆旅游 支持度
下载PDF
基于地方意象的传统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海燕 逯海勇 《设计》 2018年第5期56-57,共2页
传统村落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乡村聚落,伴随我国大范围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村落形象遭到毁灭性破坏。本文尝试从形象设计角度切入,构建基于地方意象的传统村落旅游形象设计,以期为增强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 传统村落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乡村聚落,伴随我国大范围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村落形象遭到毁灭性破坏。本文尝试从形象设计角度切入,构建基于地方意象的传统村落旅游形象设计,以期为增强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地方意象 旅游 形象设计
下载PDF
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作用机制——基于音乐视频地方意象的前因影响与熟悉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婷 吴必虎 +1 位作者 王芳 薛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共13页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研究了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音乐视频中地方意象的前因影响和熟悉度的调节作用.通过对94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大疫情下基于抗疫音乐视频...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研究了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音乐视频中地方意象的前因影响和熟悉度的调节作用.通过对94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大疫情下基于抗疫音乐视频的情感意象对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具有正向作用,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具有正向作用,风险承受力在情感意象与出游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②重大疫情下基于抗疫音乐视频的认知意象对情感意象具有正向作用,情感意象在认知意象与风险承受力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③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熟悉度在风险承受力与出游意愿之间具有调节作用.该研究将风险承受力引入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情境中,探讨了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影响,拓展了旅游者决策的理论机制,并为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提供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音乐视频 地方意象 风险承受力 出游意愿 危机管理
下载PDF
纪录片《古蜀瑰宝》中地方意象的阐释与建构
5
作者 谭勇 杜唐丹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地方,是人类存在与交往的物理空间,也是人类开展各种实践的前提与对象。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地方承载着激发地域文化生命力与多样性的价值功能,是保留“地方感”的重要基础。媒介作为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能够通过书写地方意象进一步建构属... 地方,是人类存在与交往的物理空间,也是人类开展各种实践的前提与对象。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地方承载着激发地域文化生命力与多样性的价值功能,是保留“地方感”的重要基础。媒介作为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能够通过书写地方意象进一步建构属于地方的特色文化。随着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大量影视作品相继涌现,其中,纪录片《古蜀瑰宝》在呈现三星堆遗址发掘过程的同时,也在通过阐释和建构地方意象书写不同的地域特色,建构属于地方的特色文化,从而进一步编织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地方意象 文化传播 《古蜀瑰宝》
下载PDF
“中京诗”蕴含的情感表达与地方意象
6
作者 王悦 秦兆祥 《炎黄地理》 2021年第3期66-68,共3页
“意象”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早在《周易》中就提出“立象以尽意”“观物以取象”等命题。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将其感知到的不同景观融汇加工成独具韵味的诗文,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情心绪,正如叶朗所言:“诗... “意象”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早在《周易》中就提出“立象以尽意”“观物以取象”等命题。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将其感知到的不同景观融汇加工成独具韵味的诗文,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情心绪,正如叶朗所言:“诗是审美意象,是情景的统一,审美意象直接在审美感兴中产生,是对于审美自然的真实反映。”诗歌意象不仅记录了客观的景观形象,还承载着诗人丰沛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 立象以尽意 地方意象 景观形象 审美意象 审美感兴 情感表达 真实反映
下载PDF
居民是否支持节庆旅游发展?基于居民地方意象、节庆影响感知、节庆满意度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楠 袁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631-641,648,共12页
节庆旅游反映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质素,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决定其发展好坏的利益相关者除游客外,还有地方居民.他们对节庆地方带来的影响与支持决定了节庆旅游的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居民的地方意象是能较好预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 节庆旅游反映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质素,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决定其发展好坏的利益相关者除游客外,还有地方居民.他们对节庆地方带来的影响与支持决定了节庆旅游的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居民的地方意象是能较好预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的前因潜变量,但多为借代概念,缺乏本体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节庆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度相关理论,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探索性地将源自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维度架构应用于居民的地方意象之中,并以节庆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检验了它们与节庆影响感知及支持行为间的行为逻辑结构关系.研究发现:(1)源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居民地方意象能够在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模型得到验证,它包括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整体意象;(2)居民地方意象的认知意象与情感意象均对节庆影响感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整体意象对节庆影响感知的效应不显著;(3)节庆影响感知对支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节庆满意度能成功地中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间关系,助推了节庆支持行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支持 节庆旅游发展 地方意象 节庆影响感知 节庆满意度
原文传递
基于关键词共现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北京城市歌曲中地方意象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婷 吴必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5,共9页
选择1949年以来以北京为主要描述对象的118首华语流行歌曲为研究素材,以歌词中的主要词汇构建共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整体网络指标、节点中心性、核心—边缘模型和社区检测分析。研究发现词汇共现网络呈现出"核心+半边缘... 选择1949年以来以北京为主要描述对象的118首华语流行歌曲为研究素材,以歌词中的主要词汇构建共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整体网络指标、节点中心性、核心—边缘模型和社区检测分析。研究发现词汇共现网络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的圈层结构,以核心区词汇所呈现的物质空间和社会心理两个维度的意象元素认知为主,半边缘区词汇充分拓展地方意象内容,边缘区词汇进行具体歌曲的个性化表达。通过社区检测可以将北京城市歌曲中的地方意象归纳为强政治性、显地方性、高象征性、泛世俗性4类特征,在歌曲的演唱视角、歌词内容、曲调旋律、情感表达、创作话语权等方面得以体现,并且存在时间变化特征,从而反映了一定话语环境下地方意象的生产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关键词共现 城市歌曲 地方意象 社区检测
原文传递
北大荒与黑土地——论中国东北电影中的地方意象与红色记忆
9
作者 李思扬 《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中国东北电影中有关“北大荒”和“黑土地”的影像表述具有地域代表性,指涉东北地区特定历史时期与地理空间内有关知青屯垦戍边的红色记忆、地方性视觉呈现与群体文化身份塑造。文章从“北大荒人”的群像塑造、“黑土地情结”的文化怀... 中国东北电影中有关“北大荒”和“黑土地”的影像表述具有地域代表性,指涉东北地区特定历史时期与地理空间内有关知青屯垦戍边的红色记忆、地方性视觉呈现与群体文化身份塑造。文章从“北大荒人”的群像塑造、“黑土地情结”的文化怀旧与“北大荒精神”红色记忆的传承与续写三个方面考察中国东北电影中相关题材的影像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 北大荒 黑土地 地方意象 红色记忆
原文传递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 被引量:192
10
作者 唐文跃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0-77,共8页
游憩者通过对游憩地环境的感知而赋予这些地方特定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游憩活动的参与,游憩者与游憩地之间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情感联结关系,并影响到游憩者对这些地方和休闲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及其游憩行为。这是地方感的研究范畴,也是国外... 游憩者通过对游憩地环境的感知而赋予这些地方特定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游憩活动的参与,游憩者与游憩地之间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情感联结关系,并影响到游憩者对这些地方和休闲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及其游憩行为。这是地方感的研究范畴,也是国外游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国外地方感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分析了地方感研究中主要概念的维度与态度要素构成,构建了地方感研究框架,同时讨论了我国地方感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指出了研究方向与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依恋 地方认同 地方意象 机构忠实 研究框架
下载PDF
论唐诗中的江南意象 被引量:7
11
作者 左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98,共4页
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解读唐诗意象中所隐含的历史真意。文章首先进行了学术源流的追溯和概念术语的界定,接着以唐代的江南诗歌为讨论对象,从诗歌意象中归纳出了江南三个方面的地方意象,即芳晨丽景、林泉高致、朴野偏远,由此来认... 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解读唐诗意象中所隐含的历史真意。文章首先进行了学术源流的追溯和概念术语的界定,接着以唐代的江南诗歌为讨论对象,从诗歌意象中归纳出了江南三个方面的地方意象,即芳晨丽景、林泉高致、朴野偏远,由此来认识江南在唐代的微妙地位和诗人们对江南的文化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江南 诗歌意象 地方意象 文化感知
下载PDF
闽台地方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若干思考
12
作者 张帆 《福建理论学习》 2011年第7期25-28,共4页
地方文化产业根源于地方,是以地方文化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型态,是将地方特殊的意象与特性,经由产业化的组织机制运作,使地方文化能够被消费、认同与创造商机,并赋予地方价值的再现与当地文化认同的提升,使地方文化能以产业发展的模... 地方文化产业根源于地方,是以地方文化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型态,是将地方特殊的意象与特性,经由产业化的组织机制运作,使地方文化能够被消费、认同与创造商机,并赋予地方价值的再现与当地文化认同的提升,使地方文化能以产业发展的模式创造出地方的经济价值。它强调产业发展的地理依存性,以地域性、地方意象为其发展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合作 交流 闽台 产业发展 地方文化 经济价值 地方意象
下载PDF
日常消费的地方连结与脱节:新北市三重区个案研究
13
作者 王志弘(Chih-Hung Wang) 《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本研究探讨日常消费的地方连结与脱节,主张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地理型态,以及跟特定消费地方产生关连的方式,都涉及置身社会关系中的消费者意向与言行。根据三重区的消费纪录和访谈发现,日常消费地理型态是以工作和住家为核心的群聚,... 本研究探讨日常消费的地方连结与脱节,主张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地理型态,以及跟特定消费地方产生关连的方式,都涉及置身社会关系中的消费者意向与言行。根据三重区的消费纪录和访谈发现,日常消费地理型态是以工作和住家为核心的群聚,并以顺路为串接逻辑。但是在宏观地理型态内部,有着细致的地方连结和脱节模式:(1)对特定商店的选择和意义赋予,兼有实用及人际情感考虑,涉及消费行为的附带功能、同行者,以及与店家互动等;(2)不同世代对於类型化的现代和传统消费地方,有着不同信赖模式和印象而影响其消费选择;现代消费地方虽是进步标记,但地区整体印象会影响对特定店家的观感。(3)对邻里消费地方的熟悉度,深受是否承担家庭采买职责影响,主要通过性别差异而展现。(4)对产地的简化地理想像和个别化的消费关注,则展现为与商品之社会地理轨迹及消费之伦理与政治含义的脱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費 購物 地方 地方意象 三重
全文增补中
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形式与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古城为例 被引量:69
14
作者 宗晓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6,共7页
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亨利·勒菲弗尔(HenriLefebvre)提出“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在人类主体的有意识活动中被不断生产出来的。如果以勒菲弗尔(Lefebvre)空间生产概念为分析工具,旅游地空间也是在发展旅游业刺激民众消费、获... 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亨利·勒菲弗尔(HenriLefebvre)提出“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在人类主体的有意识活动中被不断生产出来的。如果以勒菲弗尔(Lefebvre)空间生产概念为分析工具,旅游地空间也是在发展旅游业刺激民众消费、获取经济效益等社会背景下被创造、生产出来的。人们以符号的制造与运用赋予地方价值,再把地方意象赋予实质可消费物品,提高商品的交换价值。旅游生产系统通过销售“地方”,获取多重服务与消费之后的利润;游客则借由消费内含了丰富地方意象的物质商品和服务而消费地方。文章以社会学和旅游研究中的分析概念为工具,以丽江古城为案例,尝试分析在具有自然或文化特性的旅游地地方符号被应用于商品消费的具体方式,以及具公共性的观光空间,如何被纳入到私人商品消费的范畴,并由此探究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过程以及空间商品化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希望对今天的地方旅游规划和文化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空间 空间商品化 地方意象 视觉消费
下载PDF
都市电视剧对苏州“期诣空域”的再建构
15
作者 彭若男 张璐阳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第3期92-94,共3页
"期诣空域"指涉一个地方或区域被其他地区向往和期待抵达的程度,在不同时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期诣空域。近现代,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上海崛起等因素,苏州作为"期诣空域&qu... "期诣空域"指涉一个地方或区域被其他地区向往和期待抵达的程度,在不同时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苏州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曾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期诣空域。近现代,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上海崛起等因素,苏州作为"期诣空域"的意义逐渐被销蚀,取而代之的是衰败落魄的闭塞城市意象;近年来,伴随着苏州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的"期诣空域"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影视剧中得到新的呈现,众多以苏州作为故事发生地或拍摄地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实现了对苏州"期诣空域"的再建构,充满活力又不失古典气韵的苏州意象构成了人们新的江南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诣空域 地方意象 都市剧 媒介建构
下载PDF
地域资源的图像化与文化意义的生成——以黑龙江湿地题材绘画为中心
16
作者 刘钻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1年第5期24-25,共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湿地为题材的绘画艺术,作为当下中国美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显现的不仅是地理的自然属性,更是文化场域与创作者再构的审美空间。湿地绘画本身承载了文化地理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使其研究无法脱离对地域文化、创作主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湿地为题材的绘画艺术,作为当下中国美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显现的不仅是地理的自然属性,更是文化场域与创作者再构的审美空间。湿地绘画本身承载了文化地理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使其研究无法脱离对地域文化、创作主体等因素所展开的综合性讨论。本文对于黑龙江湿地绘画艺术研究,同样离不开上述的文化属性与地理感知,但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从文化的视角切入艺术研究领域,探索以本土文化为根基的黑龙江湿地绘画艺术,在其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湿地文化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从而归纳与提炼黑龙江湿地绘画艺术风格创建的可能性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湿地绘画 文化表征 地方意象
下载PDF
社会空间的文化意象——以乐府诗《长安道》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1,共7页
本文试图以乐府诗《长安道》的解读来阐释长安的空间文化含义。文章通过《长安道》主题与内容之变化的分析 ,指出它们最初主要描绘了长安的地方意象 ,后来则多反映生活于长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折射出人与特定社会空间的四... 本文试图以乐府诗《长安道》的解读来阐释长安的空间文化含义。文章通过《长安道》主题与内容之变化的分析 ,指出它们最初主要描绘了长安的地方意象 ,后来则多反映生活于长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折射出人与特定社会空间的四种关系 :家园 -内部者、家园 -外部者、他乡 -内部者、他乡 -外部者 ,其中只有家园 -内部者才是长安意象的真正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空间文化含义 乐府诗 《长安道》 地方意象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纪录片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流变
18
作者 杨琳 李响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2年第1期244-256,共13页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继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成为乡村发展主旋律。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的影...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继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成为乡村发展主旋律。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的影像创作方式,对于乡村发展具有记录、总结、升华的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本研究首先对中国知网收录的以“乡村”和“纪录片”为共同主题的全部中文期刊的标题及摘要进行词频分析,发现学界在对乡愁、乡土等传统乡村主题关注的基础上,进而侧重于对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纪实等关于近年来乡村发展主旋律的话题的关注;同时,研究还对豆瓣和央视网从1949—2022年有报道记录的乡村纪录片的内容进行LDA主题模型分析,发现乡村纪录片在乡村发展、乡村变革主题发生了主题流变,同时也出现了乡村文化(文学)、乡村经济的全新主题,传统的乡村记忆主题相对关注度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纪录片 乡村振兴 纪录片主题 地方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