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文学批评浅论
1
作者 杨尚梅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81-83,共3页
地方文学批评为繁荣地方文学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广域文学批评的初始形态,存在知其人、多元化的特点。
关键词 地方文学批评 文学艺术 广域文学批评 多元化 中国 文学史 审美 创作
下载PDF
“民族形式”论争中的陪都地方戏批评——基于《新蜀报》有关史料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志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抗战时期,文艺界掀起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论争范围由文学扩展到戏剧、木刻等艺术领域。在此背景下,以"旧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地方戏批评逐渐在陪都戏剧界展开。随着讨论的深入,批评界较早地对戏曲的本质... 抗战时期,文艺界掀起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论争范围由文学扩展到戏剧、木刻等艺术领域。在此背景下,以"旧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地方戏批评逐渐在陪都戏剧界展开。随着讨论的深入,批评界较早地对戏曲的本质、地方戏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这是陪都"民族形式"论争的"意外收获",对于我们认识地方戏的价值、梳理地方戏的源流,乃至追溯中国戏曲的起源等问题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 抗战 陪都 地方批评
原文传递
西方文论关键词:地方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浩然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8,共11页
作为重要的跨学科关键词,"地方"的历史悠久。开端于古希腊哲学,"地方"批评在20世纪以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现象学派、人文地理学家以及部分生态学家主张将"地方"看作带给人地方感、具有明显边界和... 作为重要的跨学科关键词,"地方"的历史悠久。开端于古希腊哲学,"地方"批评在20世纪以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现象学派、人文地理学家以及部分生态学家主张将"地方"看作带给人地方感、具有明显边界和稳定特征的固定场所;然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建构论者与后现代批评家们认为"流动的地方"早已取代"固定的地方"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他们认为"固定的地方"概念过于保守,具有浓烈的排斥他者的动机,主张在"时空压缩"的现代社会中,具有混杂身份的人们应该不受约束地以"迁移式的"形式去适应"流动的地方"。"固定的地方"面临现代社会变革的冲击,而"流动的地方"也极易沦为资本主义追逐价值的工具。更严重的是,"流动的地方"会成为霸权地方政策威胁他者"阶级""民族"甚至是"国家"边界的借口。由此可知,"地方"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并不只是地理学的范畴,也不限于生态批评的领域,而是涉及政治纲领、民族处境以及经济行为的混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转向 地方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