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旅游资源融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思考——以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爱支 《鄂州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65-67,共3页
该文分析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地方旅游资源融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研究,以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为例,探讨课程体系重构的问题,这种重构突出了学生主体,促进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该文分析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地方旅游资源融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研究,以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为例,探讨课程体系重构的问题,这种重构突出了学生主体,促进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也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旅游资源 旅游英语专业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与地方旅游资源融合教学方式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
作者 邓娟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9期90-91,共2页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可用人才的服务宗旨,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融合高职院校旅游英语和地方旅游资源的新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英语 地方旅游资源 融合
下载PDF
农家乐地域特色的开发与地方旅游资源的整合路径研究
3
作者 王春华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2期167-168,共2页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越来越趋向于回归自然环境和生活,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和休闲娱乐享受,而城市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这也促进很多城市居民将旅游目的地转向农村,加上很多农村地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然风...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越来越趋向于回归自然环境和生活,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和休闲娱乐享受,而城市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这也促进很多城市居民将旅游目的地转向农村,加上很多农村地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优势,使得农村旅游开发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人们对于乡村旅游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各地都在积极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致力于体现特色旅游服务,吸引游客,而农家乐就是其中的有效发展模式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农家乐旅游的概念,并分析农家乐地域特色开发和地方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最后,就农家乐地域特色开发和地方旅游资源整合的路径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乐 地域特色开发 地方旅游资源 整合
下载PDF
基于地方旅游资源的高职旅游专业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
4
作者 曲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新一轮的国家基层教育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借此来凸显出学校的教学特色。而基于地方旅游资源下的高职旅游专业英语作为以服务当地经济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在教材中华融合了地方的风土资源、名胜古迹、风土... 新一轮的国家基层教育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借此来凸显出学校的教学特色。而基于地方旅游资源下的高职旅游专业英语作为以服务当地经济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在教材中华融合了地方的风土资源、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及著名人物等,符合了地方旅游人才的培养要求。但在现阶段发展中,由于高职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所运用的教材存在诸多的问题,直接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文章通过基于地方旅游资源下对高职旅游专业英语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进行探讨,旨在研究中不断完善与完善校本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旅游资源 高职旅游专业 英语校本课程
下载PDF
地方旅游资源融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探究——以信阳地区旅游资源为例
5
作者 唐新竹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年第2期101-102,122,共3页
通过对信阳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地方旅游资源融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
关键词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 地方旅游资源 信阳地区
下载PDF
地方文化资源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芷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1-43,共3页
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是所在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最基本要素。随着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旅游的文化享受越来越成为游客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高职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渗透,为培养专门化旅游人... 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是所在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最基本要素。随着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旅游的文化享受越来越成为游客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高职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渗透,为培养专门化旅游人才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旅游资源 英语教学 相融关系
下载PDF
地理课题教学渗透地方旅游资源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燕玉霞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2期28-29,共2页
将地方旅游资源应用于地理课题教学中,是地理学科教学实践化与实效化的必然路径。文章从地方旅游资源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相关理论与教学实践,分层论证了旅游资源应用的路径,有效探索了地理学科教学,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地方旅游资源 地理课题教学 中学地理
原文传递
论地方绿色旅游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百顺 张海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13期159-160,共2页
地方绿色旅游资源中蕴藏着大量的德育资源,对人们的道德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贺州地处广西东部,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绿色旅游资源,其中蕴涵着丰富独特的德育资源。更好地挖掘它们的... 地方绿色旅游资源中蕴藏着大量的德育资源,对人们的道德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贺州地处广西东部,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绿色旅游资源,其中蕴涵着丰富独特的德育资源。更好地挖掘它们的德育资源,采用"四位一体"的模式实现其德育价值,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绿色旅游资源 德育价值 实现途径
下载PDF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优化策略与发展趋势
9
作者 江兰 《中国经贸》 2024年第19期44-46,共3页
新时期,我国旅游市场复苏提速,各地旅游经济不断升温。与此同时,缺乏前瞻性规划、营销手段单一、产品开发不足、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随之而来,暴露了地方的旅游市场管理短板。有关部门不仅要注重对地方旅游资源的挖掘与营销,也要做好旅游... 新时期,我国旅游市场复苏提速,各地旅游经济不断升温。与此同时,缺乏前瞻性规划、营销手段单一、产品开发不足、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随之而来,暴露了地方的旅游市场管理短板。有关部门不仅要注重对地方旅游资源的挖掘与营销,也要做好旅游配套服务,从而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助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从营销规划、营销手段应用、产品开发、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其次站在地方管理部门的视角,结合地方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提出注重前瞻性营销规划、创新营销手段、拓展产品开发深度、持续完善配套服务等营销优化策略,最后分析了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希望对地方开拓旅游市场、增强旅游吸引力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市场营销 营销手段 旅游市场竞争 旅游吸引力 营销规划 创新营销 市场营销实践 地方旅游资源
下载PDF
以地方旅游资源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探讨——以河源理工学校《导游业务》课程的应用研究为例
10
作者 钟小辉 《中华少年》 2017年第24期223-224,共2页
面临当前我们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学子在导游从业上岗过程中,所学的《导游业务》知识在不'接地气'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解决来这一问题?依本人所见:应从突破传统教材结构、融入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地方传统文化、采取新的教... 面临当前我们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学子在导游从业上岗过程中,所学的《导游业务》知识在不'接地气'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解决来这一问题?依本人所见:应从突破传统教材结构、融入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地方传统文化、采取新的教学改革体系编写教材、增添的旅游业发展新常态内容融入教材体系,以及结合企业岗位实践充实教材内容,基本达到'理'、'实'相结合等方面着手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旅游资源 校本课程教材 开发与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职能优化对策研究--以安徽省绩溪县江南村徽杭古道为例
11
作者 黄润兰 《消费电子》 2014年第16期132-132,共1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在政府职能方面遇到了很多的困境和问题,本文以安徽省绩溪县江南村徽杭古道为例,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产权,合理分配利益,建立科学的政策制定体制并完善相应的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在政府职能方面遇到了很多的困境和问题,本文以安徽省绩溪县江南村徽杭古道为例,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产权,合理分配利益,建立科学的政策制定体制并完善相应的执行机构,优化宣传手段,加大宣传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旅游文化资源 政府职能 优化对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旅游的融合发展
12
作者 丁玉梅 《海风》 2021年第6期70-71,共2页
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在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非物质遗产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承担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在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非物质遗产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刻不容缓。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将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在一起,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既有积极影响,也产生了一定负面问题。对此本文针对昭通市巧家县地方旅游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二者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负面问题 非物质遗产 地方旅游资源 民族记忆 巧家县 昭通市 旅游
下载PDF
探讨县级地方公关公司业务项目与服务内容拓展——以宁波象山为例
13
作者 朱天骏 郦齐 《商情》 2022年第48期86-88,共3页
随着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许多县级地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宣传层面需求,极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继而形成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本研究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整合公关公司的主要业务,结合当地旅游文化资源,为县级地方公关公司如何... 随着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许多县级地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宣传层面需求,极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继而形成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本研究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整合公关公司的主要业务,结合当地旅游文化资源,为县级地方公关公司如何提升城市知名度,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公关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关公司 地方旅游资源整合 宁波象山
下载PDF
浅析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专业渗透
14
作者 王丽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7期129-129,共1页
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服务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旅游文化知识,利用课内学习及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的方式,将地方旅游文化相关知识运用到旅游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对旅游管理专业行业英语的... 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服务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旅游文化知识,利用课内学习及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的方式,将地方旅游文化相关知识运用到旅游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对旅游管理专业行业英语的渗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英语教学 地方旅游文化资源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壮观奇丽的吉林雾凇
15
作者 沙永胜 朱乃华 《兰台内外》 2005年第6期80-80,共1页
“雾凇奇观绝天下,吉林冬景冠中华”:这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下的诗句:吉林雾凇以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而独具特色,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关键词 吉林 自然景观 雾凇 形成条件 民俗 地方旅游资源
下载PDF
State and Development:Changes in Livelihood Strategies in Garhwal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cotourism in the Gangotri Region 被引量:3
16
作者 Gitanjali Chaturved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4年第3期223-238,共16页
The object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changes in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the people in the Garhwal Himalayas over time. From sustaining an economy based on transit trade and subsistence agricultur... The object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changes in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the people in the Garhwal Himalayas over time. From sustaining an economy based on transit trade and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there has been a shift towards tourism in recent times. This shift has been due to the tradition of pilgrimage to the higher reaches and also due to promotion by the state by developing infrastructure and providing incentive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policies of the colonial state and the events leading to the destruction of forests and the impoverishment of the self-sustaining semi-pastoral economy in the Garhwal Himalayas are outlin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destruction of forests and subsequently, the economy of the Himalayas wer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the large-scale migration to the plains. This also led to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forests by the people who were unfamiliar with any other form of livelihood.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olicies of the newly independent Indian state and sees them as an extension of the British policy of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of Himalayan forests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hird section, the growth of ecotourism as a direct outcome of the process of deforestation and as resulting fostered monopolies of groups external to the region thereby contributing neither to the income or the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added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deforestation, and erosion–a direct outcome of increased and unplanned tourism. Such problems demand state inter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The conclusion to the paper asserts that in order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to progress and to sustain itself in its natural habitat are not compromised, it is essential to increase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by strengthening local structures and by vesting the community with the autonomy to determine its future. The paper therefore argues that ecotourism in the Himalayas undertaken without local involvement is not desirable. The constant need for local monitoring of external agencies or even of the State’s participation and the need for re-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re cumbersome details that add to the costs of promoting low-impact tourism. To be viable, ecotourism should be community based and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their ideas of conservation should be given prime importance and local community must be encouraged to review the standards governing conservation. Local structures should thus receive patronage and promotion, so that ecotourism becomes a dynamic face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gotri Garhwal HIMALAYAS ECOTOURISM UTTARANCHAL PARTICIPATION
下载PDF
别低估旅游者“用脚投票”的决心
17
《武汉宣传》 2013年第8期55-55,共1页
旅游者固然承认凤凰古城的稀缺价值,但如果当地政府认为可借此向旅游者漫天要价,恐怕打错了主意。一个地方旅游资源再好,如果不把力气着重放在改善旅游环境,而只是盯着旅游者的腰包,无疑是为地方旅游品牌抹黑。在旅游文化越来越趋... 旅游者固然承认凤凰古城的稀缺价值,但如果当地政府认为可借此向旅游者漫天要价,恐怕打错了主意。一个地方旅游资源再好,如果不把力气着重放在改善旅游环境,而只是盯着旅游者的腰包,无疑是为地方旅游品牌抹黑。在旅游文化越来越趋成熟的当下,旅游者绝不可能对门票价格不在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用脚投票” 地方旅游资源 凤凰古城 旅游环境 旅游品牌 旅游文化 门票价格
原文传递
黄山
18
作者 孟翔 袁廉民(摄影) 《报林》 2005年第12期68-71,共4页
黄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地区,它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专黑苍黛而名。相传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大业 ,并创造了文字,音律,算数,车等文明事物之后,曾和容成子,浮丘公同来黄山采芝炼丹。
关键词 黄山 皖南地区 轩辕黄帝 安徽 地方旅游资源
原文传递
庐山
19
作者 孔波 燕平(摄影) 《报林》 2005年第12期76-79,共4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传说殷周时期,
关键词 庐山 江西 地方旅游资源 自然景点
原文传递
泰山
20
作者 娄丰荣 王德全(摄影) 《报林》 2005年第12期64-67,共4页
屹立于中国东方的泰山,景色壮丽,气象岩岩,早在先秦暑期已被先民尊为天下第一名山。气势磅礴的泰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关键词 泰山 民族象征 山东 地方旅游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