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粤东妇女集体自杀事件与地方族群社会——以民国《丰顺县志》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建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5,共4页
清末的粤东韩江沿岸接连发生妇女集体自杀事件,死亡上百人。本文试对此事件进行文本解读,阐释其内在特点和作为社会失范的性质,进而力图揭示围绕这一历史事件、社会失范现象所展开的社会控制,以及它所蕴含的地方族群社会特征。
关键词 晚清 粤东妇女 集体自杀 民国《丰顺县志》 地方族群社会
下载PDF
建筑文化遗产的继往开来与当前意义--基于华人历史经验与社会脉络的论说
2
作者 王琛發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25-32,48,共9页
每座建筑的历史文化源于建筑自身以及它周遭环境发生的各种人、物、事的变化。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是当地建筑文化互动互构与此消彼长演变的综合表达。这意味着,建筑本身或特定建筑与周遭环境互构形成的"场所",是其整... 每座建筑的历史文化源于建筑自身以及它周遭环境发生的各种人、物、事的变化。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是当地建筑文化互动互构与此消彼长演变的综合表达。这意味着,建筑本身或特定建筑与周遭环境互构形成的"场所",是其整体景观地区的文化载体兼历史标征,让人们拼凑、诠释无从完整重现的过去,也藉此叙述过去、现在、未来的合理或不当。而汉语"古迹"的原来涵义重视"古"而关注在"人、事"之"迹",这涉及华人传统思维方式,是以使用者/参观者的心意为本,带出具有情境感受的建筑之"迹",以"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达"文以载道"之效。这样的观念,对于华人如何追随祖辈传统、活用建筑文化遗产,很有指导意义。而当前真相,一方面是"全球化"对各国国族建构带来"文化同质化"压力,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和"国家体制"孕育的"流动空间",还有国族建构引起的对待少数族群/地方社会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冲击着弱势方原来的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动摇其传承空间。这些群体如何认识与叙述自身文化遗产,涉及他们如何诠释与重构自身的历史定位、文化认知与社会生活空间,也涉及群体如何维续或扩大自身不论在物质、形而上领域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迹 建筑 少数族群/地方社会 话语 认同 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