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磁同步差值中源自S_Q地方时变化的噪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任熙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90,共6页
提出一种构造磁效应中源自SQ地方时变化的新的背景噪声概念,并给出其理论计算方法.对其量级以及在地磁同步差值总体噪声中的贡献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噪声在差值偶经度差<40°的范围内随间距线性增大,其变化率在40°N... 提出一种构造磁效应中源自SQ地方时变化的新的背景噪声概念,并给出其理论计算方法.对其量级以及在地磁同步差值总体噪声中的贡献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噪声在差值偶经度差<40°的范围内随间距线性增大,其变化率在40°N上约为0.4NT/(°).基于一对经度差为0.357°差值偶的实例分析表明,在地磁静日该噪声约占差值总体噪声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静日变化Sq 地方时变化 同纬度 同步差值 噪声
下载PDF
Demeter观测的电离层非震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灿 陈化然 +2 位作者 姚丽 马新欣 袁亚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年第6期90-96,共7页
利用法国电磁卫星Demeter装载的ICE(电场探针)及IAP(等离子体分析仪)探测数据,分析研究2006年不同季节、不同地方时顶部电离层电场及各等离子参量的全球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电场x分量及H^+离子浓度、O^+离子浓度、He^+离子浓度、等... 利用法国电磁卫星Demeter装载的ICE(电场探针)及IAP(等离子体分析仪)探测数据,分析研究2006年不同季节、不同地方时顶部电离层电场及各等离子参量的全球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电场x分量及H^+离子浓度、O^+离子浓度、He^+离子浓度、等离子体温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地方时变化,而电场y分量及z分量全球分布的季节和地方时效应不明显。可见,在分析地震引起的电离层异常时,需要排除电场x分量、H^+离子浓度、O^+离子浓度、He^+离子浓度、等离子体温度这些显著的季节和地方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离层变化特征 季节变化 地方时变化
下载PDF
极点热层密度变化特征及其受太阳风扇形结构调制
3
作者 郭冬杰 雷久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85-2792,共8页
本文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GRACE卫星的观测密度统计分析南北极点的热层大气密度的世界时(即磁地方时)变化.研究发现:在9—11月份地球处于行星际磁场为背向太阳的扇区内(背向扇区)时,南极点热层密度在约17∶00UT(13∶30MLT)达到最大值,... 本文基于2002年至2010年的GRACE卫星的观测密度统计分析南北极点的热层大气密度的世界时(即磁地方时)变化.研究发现:在9—11月份地球处于行星际磁场为背向太阳的扇区内(背向扇区)时,南极点热层密度在约17∶00UT(13∶30MLT)达到最大值,比日平均值高约22%;而在6—8月份,当地球处于行星际磁场为面向太阳的扇区内(面向扇区)时,北极点热层密度在06∶00UT(12∶30MLT)达到最大值,比日平均值高约13%.南极点的磁纬是-74°,其在15∶30UT处于磁地方时正午,恰与极尖区位置重合.北极点在5∶30UT处于磁地方时正午,此时北极点与极尖区位置最靠近.因此,极点热层大气密度的磁地方时变化可能是其周期性靠近极尖区的结果.南北极点热层密度的磁地方时变化分别在背向和面向扇区内更明显,这可能与行星际磁场By分量对南北半球密度的不同影响有关.统计结果还表明,极点热层大气密度的磁地方时变化在冬季半球内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在冬季半球,沉降于极尖区的粒子相比夏季半球少、沉降高度低,因而能量沉降所引起的热层上部的密度增强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点热层密度 世界时变化 地方时变化 太阳风扇形结构
下载PDF
太阳活动高、低年东亚中、低纬地区扩展F特性比较研究
4
作者 郭兵 肖赛冠 +6 位作者 史建魁 肖佐 王国军 程征伟 尚社平 王铮 索玉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89-3300,共12页
扩展F(Spread-F)作为重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之一,对电波传播、导航、通讯等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时、空特性的研究一直倍受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低纬海南台站和中纬长春与乌鲁木齐台站的测高仪数据,比较研究了太阳活动高、低年我国中、... 扩展F(Spread-F)作为重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之一,对电波传播、导航、通讯等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其时、空特性的研究一直倍受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低纬海南台站和中纬长春与乌鲁木齐台站的测高仪数据,比较研究了太阳活动高、低年我国中、低纬地区夜间电离层扩展F的发生特性.扩展F发生率特性主要体现在:无论低纬还是中纬太阳活动低年扩展F发生率最大值高于太阳活动高年;无论太阳活动高年还是低年低纬站扩展F发生率最大值高于中纬站.细节特征主要体现在:首先,三台站在太阳活动高、低年扩展F发生率都存在双峰结构.太阳活动高年,低纬海南站双峰结构集中在春、秋分季节,而中纬站则集中在冬、夏季节,扩展F较容易发生的地方时低纬站主要集中在子夜前,而中纬站则偏向子夜后;在太阳活动低年,中、低纬双峰结构都出现在冬、夏季节,低纬海南站扩展F较突出的出现在子夜前后,而中纬台站则主要出现在子夜及子夜后.其次,双峰结构中的细节表现不同,如低纬海南站太阳活动高年扩展F较容易发生在春分季节,但2月和4月份发生率都比较高而且接近,而太阳活动低年扩展F较容易发生在夏季月份,但5月和7月的发生率也都比较高且接近,且太阳活动高、低年低纬主峰峰值非常接近,不像中纬地区有明显的差异等.本文针对实测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F 低纬电离层 太阳活动 季节变化 地方时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