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性新闻报道建构社会认同探析——新闻媒体在地方社群中的影响
1
作者 明雄忠 《采写编》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闻媒体在地方社群中对社会认同的影响,特别关注区域性新闻报道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揭示了新闻媒体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认同,以及社会认同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新闻媒体在传播地方事件、文化和传...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闻媒体在地方社群中对社会认同的影响,特别关注区域性新闻报道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揭示了新闻媒体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认同,以及社会认同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新闻媒体在传播地方事件、文化和传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受到社群的价值观和期望的影响。本研究为理解新闻媒体与社会认同之间复杂的关系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强调了新闻媒体在地方社群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新闻 会认同 舆论引导 地方社群
下载PDF
地方社群传统与政府主动性——福建晋江慈善总会对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贺东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4,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群组织的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对于它产生及发展的原因,研究者大多从宏观背景上进行分析,缺乏从地域性寻找答案。有鉴于此,本文以晋江慈善总会的成立来考察地域性因素在社群组织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群组织的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对于它产生及发展的原因,研究者大多从宏观背景上进行分析,缺乏从地域性寻找答案。有鉴于此,本文以晋江慈善总会的成立来考察地域性因素在社群组织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作者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现有法律政策框架下,政府的角色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某些政府的职能和观念转化比较快的地区,出现政府与民间社群组织比较良性的合作模式,即从政府的角度创造需求,在运作中交由社会操作。这种国家利用社会的模式尽管还存在着需要探讨的问题,但实践表明,它的确创造了一种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途径,这种模式将为我国社群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社群传统 政府主动性 国家利用
下载PDF
网络地方社群用户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韩瑞霞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45-58,共14页
网络地方社群是人们在网络空间社会聚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什么一些地方社群十分活跃,而另外一些却沦为赛博“鬼村”?目前尚没有针对性的研究。以上海地方论坛宽带山为例,从使用满足理论、社会影响与情感依恋理论,以及信息系统维持理论... 网络地方社群是人们在网络空间社会聚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什么一些地方社群十分活跃,而另外一些却沦为赛博“鬼村”?目前尚没有针对性的研究。以上海地方论坛宽带山为例,从使用满足理论、社会影响与情感依恋理论,以及信息系统维持理论的综合视角出发,对在线调查采集的331位用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分析,考察使用满意度、关系承诺和环境满意度对用户社群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承诺对参与行为影响最显著,使用满意度通过关系承诺间接影响参与行为,而环境满意度对参与行为无显著影响。由此证明网络地方社群的活跃与否,关键在于“关系承诺”的营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地方社群 用户参与行为 使用满足 关系承诺 信息系统维持
下载PDF
盐商子弟查礼的绘画交游研究——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
4
作者 张益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I0002,共9页
盐商查氏家族是清代天津风雅文化的重要赞助人和推动人,查礼是家族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本文引入地方诗人社群的概念,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研究查礼早年闲居天津时期与离津为官初期的绘画交游活动,着重分析其中的运行机制,... 盐商查氏家族是清代天津风雅文化的重要赞助人和推动人,查礼是家族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本文引入地方诗人社群的概念,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研究查礼早年闲居天津时期与离津为官初期的绘画交游活动,着重分析其中的运行机制,最后总结水西庄诗人群体在查礼绘画交游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礼 盐商子弟 绘画交游 地方诗人 形象塑造
下载PDF
民国时期地方军人社群的消弱——以抗战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常云平 张周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4,共4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成为国民党内抵抗派的一面旗帜,地方势力在这一时期对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对合作的态度。这既为国府的长期抗战创造了条件,也为蒋介石削弱地方势力提供了良机。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处于重中...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成为国民党内抵抗派的一面旗帜,地方势力在这一时期对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对合作的态度。这既为国府的长期抗战创造了条件,也为蒋介石削弱地方势力提供了良机。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处于重中之重位置的地方军人社群出现了消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地方军人 杂牌军 消弱
原文传递
Polygynous Mating System and Behavioural Reason of Black Crested Gibbon (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 at Dazhaizi,Mt.Wuliang, Yunnan,China 被引量:12
6
作者 范朋飞 蒋学龙 +1 位作者 刘长铭 罗文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The field research on five black crested gibbon groups, recently performed at Dazhaizi, Mr. Wuliang, Central Yunnan, China, showed that all groups in the local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one adult male, two adult females... The field research on five black crested gibbon groups, recently performed at Dazhaizi, Mr. Wuliang, Central Yunnan, China, showed that all groups in the local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one adult male, two adult females and 2 - 5 sub-adults, juveniles and itfants. The mean group size was 6.2 in August 2003 and 6.4 in August 2005. Two subadult males disappeared from their natal home range and three newborns were given birth in Group 3 (G3) and G4 during this study. The two adult females in G1, G2 and G3 gave births and/or carried babies but at different times. There was no aggressive or dominating behaviour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adult females. One floating female was first seen in G3's territory on April 15, 2005. The two resident females interrupted her duet with adult male and chased her. We did not observe adult male chased this floating female and she left G3's territory 10 days later. Sub-adult males often kept distance with the family, and they often sang solo bouts in their natal territory before they dispersed. The sub-adult males and females dispersed from natal territory and two adult resident females rejected the third one, which might were the reasons why the black gibbon groups were polygyny in Dazhaiz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 Group size and composition Social structure Polygyny Local population Wuliang Mountain
下载PDF
史前陶器的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涛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271,共9页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熔融法和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27个史前陶片的化学组成。在层次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三种方法所得到的系统树图以及各自揭示的陶片分布模式。研究指出,在社群(尤其是超地方性社群)...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熔融法和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27个史前陶片的化学组成。在层次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三种方法所得到的系统树图以及各自揭示的陶片分布模式。研究指出,在社群(尤其是超地方性社群)尺度上,三种分析手段对于认识陶器的生产和分配网络具有相似程度的分辨力;在家户尺度上,它们同样一致地表现出应用的可行性和前景。研究肯定了手持式X射线荧光仪在史前陶器分析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史前陶器 家户 地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